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下第一題:高考作文如何最後提分?速看全國卷十年作文題精解!

語文作文在高考總分中, 所占分值不容小覷, 然而作文想拿高分卻並非易事。 2018高考的腳步已近, 許多備戰考生表示, 語文模擬考試中, 作文總是難以取得理想的成績, 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兒!

為了能解決作文這個高考“攔路虎”, 今天學習哥就帶大家回顧一下這些年全國卷高考作文題是什麼樣的, 並精闢剖析給我們的寫作啟示!

2017年1卷:講好中國故事

22.閱讀下面的材料, 根據要求寫作。 (60分)

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 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字”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用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

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字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 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 要求選好關鍵字, 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 明確文體, 自擬標題;不要套作, 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2017年2卷:中國文化

22.閱讀下面的材料, 根據要求寫作。 (60分)

①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

②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杜甫)

③何須淺碧深紅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

④受光於庭戶見一堂, 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

⑤必須敢於正視, 這才可望敢想, 敢說, 敢做, 敢當。 (魯迅)

⑥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毛澤東)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無數名句化育後世。 讀了上面六句, 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

並合理引用, 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 明確文體, 自擬標題;不要套作, 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2017年3卷:改革開放40周年

22.閱讀下面的材料, 根據要求寫作。 (60分)

今年是我國恢復高考40周年。 40年來, 高考為國選材, 推動了教育改革與社會進步, 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40年來, 高考激揚夢想, 凝聚著幾代青年的集體記憶與個人情感, 飽含著無數家庭的淚珠汗水與笑語歡聲。 想當年, 1977的高考標誌著一個時代的拐點;看今天, 你正與全國千萬考生一起, 奮戰在2017的高考考場上……

請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為副標題, 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 確定立意;明確文體, 自擬標題;不要套作, 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已經知道了十年高考作文都考了啥, 下面就和學習哥一起結合十年真題, 梳理一下高考作文的命題特點吧。

[試題梳理]

2017全國Ⅰ卷:

22.閱讀下面的材料, 根據要求寫作。 (60分)

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 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字”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用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

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字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 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 要求選好關鍵字, 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 明確文體, 自擬標題;不要套作, 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2017年全國Ⅱ卷:

22.閱讀下面的材料, 根據要求寫作。 (60分)

今年是我國恢復高考40周年。 40年來, 高考為國選材, 推動了教育改革與社會進步, 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40年來, 高考激揚夢想, 凝聚著幾代青年的集體記憶與個人情感, 飽含著無數家庭的淚珠汗水與笑語歡聲。 想當年, 1977的高考標誌著一個時代的拐點;看今天, 你正與全國千萬考生一起, 奮戰在2017的高考考場上……

請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為副標題, 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 確定立意;明確文體, 自擬標題;不要套作, 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2016全國Ⅲ卷:

22.閱讀下面的材料, 根據要求寫作。 (60分)

今年是我國恢復高考40周年。 40年來, 高考為國選材, 推動了教育改革與社會進步, 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40年來, 高考激揚夢想, 凝聚著幾代青年的集體記憶與個人情感, 飽含著無數家庭的淚珠汗水與笑語歡聲。 想當年, 1977的高考標誌著一個時代的拐點;看今天, 你正與全國千萬考生一起, 奮戰在2017的高考考場上……

請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為副標題, 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 確定立意;明確文體, 自擬標題;不要套作, 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2016全國Ⅲ卷:

2015全國Ⅰ卷:

2015年全國Ⅱ卷:

2011年全國Ⅰ卷:

2008年全國Ⅰ卷:

[專家解讀]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程方平在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高考語文作文題緊扣社會熱點的思路一直未變,這些年高考作文題目都是社會現實的反應,開放性強,貼近學生生活。

西安鐵一中語文高級教師馬健,以2015年的“高速公路打電話”作文為例,對該類題型進行瞭解讀。馬老師表示高考作文材料均來源於生活又有時代特色,如2015年的作文中的材料即來自一則真實的社會新聞,其中強調的開車陋習,在生活中並不少見,而依法治國是時代的主旋律,作文題把這兩者很好地結合起來了。

[如何應對]

1.關注社會熱點

針對考生如何在這類作文中拿高分,精華學校語文名師梁德海則表示,學生平時就要關注社會熱點,積累素材,如果考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就很難應對。

2.扎實寫作基本功

河北滿城中學教師吳志輝認為,近年來促多高考作文命題都與我們與社會生活熱點緊密相關,考生不會無米下鍋,也無虛構胡編的必要。大的方向講,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可是,由於受到外在形式的衝擊,在考場有限的時間內寫出有深度、有文采的文章還需要扎實的基本功。

[啟示在哪裡]

河北滿城中學教師吳志輝認為,近幾年的高考作文材料不但凸顯了現實感,而且無一例外都注重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社會認可的傳統文化觀念和當今高速發展的社會需求發生碰撞的地方,對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榮辱觀、幸福觀的理解,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等很多方面,都可以通過典型的社會現象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看來,這些都可能是2017高考語文作文的命題方向。

[試題梳理]

2016全國Ⅱ卷:

2010全國Ⅱ卷:

2006年全國Ⅱ卷:

[專家解讀]

西安交大附中馮雋老師表示,這類作文旨在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語文學習觀、閱讀價值觀,屬於限定性材料,一改以往作文審題寬泛等弊端,重視對學生認知思考、情感體驗的調動,強調學生講真話、談真情。

馮老師以16年全國二卷“語文素養”為例,對該類題型進行瞭解讀。材料中提供的三個角度,要求任選其一,審題難度縮小,每個角度學生都有話可說。課內有限閱讀角度引導學生關注教材,糾正長期存在的語文教學教考分離的認識誤區;課外大量閱讀角度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深厚積累,超越課內知識的限制;社會實踐角度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這部大書,貼近自然、走進社會,以一己之身感受體驗,強調知與行。

培養語文素養三個途徑都很重要,認識各有側重,將三者結合,談三者關係符合高考作文對辯證思考的要求,但命題中要求三選一,可能是命題者出於對考試時間、考場作文篇幅限制的考慮。

[如何應對]

1.重視生活實踐

《課堂內外》作文閱讀編輯部主任彭治旗分析認為,當前我們的語文學習很大程度上是應試型的,特別是高三,課堂講題,課外練題,社會實踐幾乎空白,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怎麼理解‘語文素養’呢?這是一個難點,它肯定不僅僅指語文課本和語文知識,它是一個人在文化和生活、思維和審美上綜合能力的體現,除了在課堂上學習語文知識,學生應該多在課外進行知識實踐。

2.課外大量閱讀

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不少家長甚至部分老師都存在著一個認識上的誤區,總覺得學生看課外書是看“閒書”。且看古今文學大師和語文教育專家們的看法: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由此可見,讀與寫之間有著必然的關聯。

彭治旗建議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要進行課外大量閱讀。“大量有範圍大、涉獵廣之意。不僅要看小說,還能看科普等社科類的書,也是語文素養。”彭治旗說,如果孩子能把課外閱讀接通到生活運用層面,寫起來就更容易上手。

[啟示在哪裡]

看來,面對2018高考作文備考,“多讀書、讀好書”還是很有必要的,除了能提高自己的寫文造句能力,培養語文素養之外,考試碰到該類“閱讀”作文,也能信手拈來啊。

從別人的文章中感受文章佈局、脈絡、結構、情節,再有意識的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東西。讀得多了,積累的多了,下筆時自然成竹在胸!

[試題梳理]

2014年全國Ⅰ卷:

2014年全國Ⅱ卷:

2009年全國1卷:

2008年全國Ⅱ卷:

2006年全國Ⅱ卷:

縱觀過去十年的全國卷作文題,小動物們當之無愧的成為材料分析題“第一主角”。

2006年的全國Ⅰ卷老鷹抓走了小羊;2008年的全國Ⅱ卷老鷹又來當“反派”了,只是這次抓的是爬上海灘的小烏龜;2009年全國Ⅰ卷的材料是“動物總動員”,有兔子、烏龜、松鼠、青蛙,還有“思想家”仙鶴;2014年的全國Ⅰ卷的材料是“山羊過獨木橋”,2014全國Ⅱ卷則把野生動物都“搬”了過來……

[專家解讀]

西安鐵一中特級教師王滿利老師,以2014年全國高考Ⅰ卷,“山羊過獨木橋”為例,對該類題型行進行瞭解讀。

分析以後不難看出,材料影射的是現實社會中的各類競爭。核心立意要談競爭的規則問題,因為這關聯到社會的公平與正義,生活中總是先有遊戲再有規則,社會上則需用規則來維護公平。其次,人是社會動物,善於從生活中總結經驗,形成智慧,雖然競爭存在,仍可靈活變通,互助合作,互利雙贏,也是一種理性的、理想的選擇。至於有人可能著眼于現實中的惡性競爭,因為不是“正能量”,終“乏善可陳”,不寫也罷。

[如何應對]

1.聯繫實際生活

陝西師範大學附中的張可倫老師認為,寓言式的作文可以從現實裡發生的一個真實事件說開來,聯繫自己或現實生活,從中挖掘深刻哲理。

2.拓展多角度思維

張老師還建議,寓言式的作文應該更加突出時代感和創新性,可以多角度立意,甚至可以反向思維。以2014年全國高考Ⅰ卷,“山羊過獨木橋”為例,材料既有較強的話題指向性,也有較寬鬆的範圍限制,考生從打破規則、力求創新,合作雙贏,靈活變通,競爭未必要拼個你死我活等角度立意均符合題意。

[啟示在哪裡]

西安鐵一中特級教師王滿利老師認為,這類“寓言式”的材料作文反映了高考作文一直在新課標“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規劃人生”的主旋律上。

看來,全國卷看起來鍾愛小動物,實際上是想從小動物身上折射出人與社會的影子,廣大考生在思考該“寓言類”題目的時候,應該多往切合自己生活的現實中聯繫。

十年來高考全國卷作文中,僅2007年、2010年和2016年的作文有看圖寫作題,其他都是材料分析作文,雖然漫畫作文出題機率小,但是正確解讀漫畫寓意也絕非易事。

[試題梳理]

2007年全國Ⅰ卷:

2010年全國Ⅰ卷:

2016年全國Ⅰ卷:

小夥伴們,這三幅圖你們都讀懂了嗎?從這三道看圖寫作題可以發現,高考全國卷作文題很貼近生活,同時又很考驗學生的思辨能力。

[專家解讀]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古典文學教授、高考語文命題研究專家譚邦和,以2016年高考漫畫作文為例,對高考漫畫作文做了點評和分析。

譚老師認為,這幅漫畫首先指向的是家庭教育,寓意的是愛與懲罰及其功能。這幅漫畫雖然看起來主要是在跟家長們對話,其實也是在討論中國的教育。中國教育的一個重要弊端就是唯分數論,分數決定一切,漫畫裡的吻和巴掌也是分數決定論的後果。分數決定論在教育發展和人才選拔方面的消極後果已經日益顯現,值得全社會反思。

[如何應對]

1.闡釋漫畫寓意

譚老師建議,面對漫畫作文題,首先要正確而且力求深刻地理解漫畫的寓意,以此為基礎,展開對其寓意的闡釋,如果闡釋得當,就算一篇合格的作文了。

2.深化獨到見解

同時譚老師還指出,漫畫作文要能夠深化意義,展開聯想,聯繫現實,甚至反向思維,談出自己的獨到見解,表現自己的思辨能力,得分就會明顯提高,滿分作文一定會在獨到見解中產生。

3.切忌信馬由韁

廈門一中高三語文備課組組長林明老師強調,細讀漫畫要素,會發現可寫的角度和方向限制比較嚴格,需要考生對漫畫人物的遭遇表明態度,分析根源,指陳後果,提出建議,並不能像傳統作文那樣信馬由韁。

[啟示在哪裡]

雖然漫畫作文在高考作文中出題比率不高,但難度卻不低,對於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提出了極大的要求。在2017年語文考試的備考中,不能忽視對漫畫作文的訓練。

1、立意緊貼材料

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是審題的原點,是立意的根基,是觀點的依託。考生必須緊密結合材料進行審題立意,在審題立意時,一定要全面解讀材料,辨明主次,抓住核心,使自己的作文立意呈現命題的最大價值,開拓審題的新鮮視野。

2、題目緊貼材料

俗話說:“題好一半文,文好題先行。”作文擬題是十分重要的。題目自擬其實就是考查考生的擬題能力。擬題的一般要求是:概括內容、觀點鮮明、新穎別致、簡潔生動。

3、適當運用題記

題記不能濫用;要與作文材料關係要密切;概括或者深化主旨;語言要簡潔,一般控制在一行字以內為佳,寫出幾十字題記往往弄巧成拙;要防止題記的內容與題目、文章首段的內容重複。

4、開頭緊扣主題

材料作文的開篇最好能夠扣合材料,入題迅捷,觀點鮮明,語言精練。作者應對材料進行適當的擇取,言出有據,筆墨經濟;在分析材料的基礎上,順勢明確立場,語言乾淨。這就是閱卷老師希望看到的開篇。

5、結尾申明主題

如果前面的環節考生都沒有把握住,那麼,結尾就是最後一次結合材料的機會,處理得當,仍可力挽狂瀾,使文章提檔升分。但遺憾的是,有一小部分考生行文至結尾仍然沒有貼合材料,錯失最後的良機,令人感到非常惋惜。

轉載請注明出處!文章內容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2015年全國Ⅱ卷:

2011年全國Ⅰ卷:

2008年全國Ⅰ卷:

[專家解讀]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程方平在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高考語文作文題緊扣社會熱點的思路一直未變,這些年高考作文題目都是社會現實的反應,開放性強,貼近學生生活。

西安鐵一中語文高級教師馬健,以2015年的“高速公路打電話”作文為例,對該類題型進行瞭解讀。馬老師表示高考作文材料均來源於生活又有時代特色,如2015年的作文中的材料即來自一則真實的社會新聞,其中強調的開車陋習,在生活中並不少見,而依法治國是時代的主旋律,作文題把這兩者很好地結合起來了。

[如何應對]

1.關注社會熱點

針對考生如何在這類作文中拿高分,精華學校語文名師梁德海則表示,學生平時就要關注社會熱點,積累素材,如果考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就很難應對。

2.扎實寫作基本功

河北滿城中學教師吳志輝認為,近年來促多高考作文命題都與我們與社會生活熱點緊密相關,考生不會無米下鍋,也無虛構胡編的必要。大的方向講,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可是,由於受到外在形式的衝擊,在考場有限的時間內寫出有深度、有文采的文章還需要扎實的基本功。

[啟示在哪裡]

河北滿城中學教師吳志輝認為,近幾年的高考作文材料不但凸顯了現實感,而且無一例外都注重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社會認可的傳統文化觀念和當今高速發展的社會需求發生碰撞的地方,對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榮辱觀、幸福觀的理解,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等很多方面,都可以通過典型的社會現象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看來,這些都可能是2017高考語文作文的命題方向。

[試題梳理]

2016全國Ⅱ卷:

2010全國Ⅱ卷:

2006年全國Ⅱ卷:

[專家解讀]

西安交大附中馮雋老師表示,這類作文旨在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語文學習觀、閱讀價值觀,屬於限定性材料,一改以往作文審題寬泛等弊端,重視對學生認知思考、情感體驗的調動,強調學生講真話、談真情。

馮老師以16年全國二卷“語文素養”為例,對該類題型進行瞭解讀。材料中提供的三個角度,要求任選其一,審題難度縮小,每個角度學生都有話可說。課內有限閱讀角度引導學生關注教材,糾正長期存在的語文教學教考分離的認識誤區;課外大量閱讀角度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深厚積累,超越課內知識的限制;社會實踐角度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這部大書,貼近自然、走進社會,以一己之身感受體驗,強調知與行。

培養語文素養三個途徑都很重要,認識各有側重,將三者結合,談三者關係符合高考作文對辯證思考的要求,但命題中要求三選一,可能是命題者出於對考試時間、考場作文篇幅限制的考慮。

[如何應對]

1.重視生活實踐

《課堂內外》作文閱讀編輯部主任彭治旗分析認為,當前我們的語文學習很大程度上是應試型的,特別是高三,課堂講題,課外練題,社會實踐幾乎空白,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怎麼理解‘語文素養’呢?這是一個難點,它肯定不僅僅指語文課本和語文知識,它是一個人在文化和生活、思維和審美上綜合能力的體現,除了在課堂上學習語文知識,學生應該多在課外進行知識實踐。

2.課外大量閱讀

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不少家長甚至部分老師都存在著一個認識上的誤區,總覺得學生看課外書是看“閒書”。且看古今文學大師和語文教育專家們的看法: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由此可見,讀與寫之間有著必然的關聯。

彭治旗建議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要進行課外大量閱讀。“大量有範圍大、涉獵廣之意。不僅要看小說,還能看科普等社科類的書,也是語文素養。”彭治旗說,如果孩子能把課外閱讀接通到生活運用層面,寫起來就更容易上手。

[啟示在哪裡]

看來,面對2018高考作文備考,“多讀書、讀好書”還是很有必要的,除了能提高自己的寫文造句能力,培養語文素養之外,考試碰到該類“閱讀”作文,也能信手拈來啊。

從別人的文章中感受文章佈局、脈絡、結構、情節,再有意識的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東西。讀得多了,積累的多了,下筆時自然成竹在胸!

[試題梳理]

2014年全國Ⅰ卷:

2014年全國Ⅱ卷:

2009年全國1卷:

2008年全國Ⅱ卷:

2006年全國Ⅱ卷:

縱觀過去十年的全國卷作文題,小動物們當之無愧的成為材料分析題“第一主角”。

2006年的全國Ⅰ卷老鷹抓走了小羊;2008年的全國Ⅱ卷老鷹又來當“反派”了,只是這次抓的是爬上海灘的小烏龜;2009年全國Ⅰ卷的材料是“動物總動員”,有兔子、烏龜、松鼠、青蛙,還有“思想家”仙鶴;2014年的全國Ⅰ卷的材料是“山羊過獨木橋”,2014全國Ⅱ卷則把野生動物都“搬”了過來……

[專家解讀]

西安鐵一中特級教師王滿利老師,以2014年全國高考Ⅰ卷,“山羊過獨木橋”為例,對該類題型行進行瞭解讀。

分析以後不難看出,材料影射的是現實社會中的各類競爭。核心立意要談競爭的規則問題,因為這關聯到社會的公平與正義,生活中總是先有遊戲再有規則,社會上則需用規則來維護公平。其次,人是社會動物,善於從生活中總結經驗,形成智慧,雖然競爭存在,仍可靈活變通,互助合作,互利雙贏,也是一種理性的、理想的選擇。至於有人可能著眼于現實中的惡性競爭,因為不是“正能量”,終“乏善可陳”,不寫也罷。

[如何應對]

1.聯繫實際生活

陝西師範大學附中的張可倫老師認為,寓言式的作文可以從現實裡發生的一個真實事件說開來,聯繫自己或現實生活,從中挖掘深刻哲理。

2.拓展多角度思維

張老師還建議,寓言式的作文應該更加突出時代感和創新性,可以多角度立意,甚至可以反向思維。以2014年全國高考Ⅰ卷,“山羊過獨木橋”為例,材料既有較強的話題指向性,也有較寬鬆的範圍限制,考生從打破規則、力求創新,合作雙贏,靈活變通,競爭未必要拼個你死我活等角度立意均符合題意。

[啟示在哪裡]

西安鐵一中特級教師王滿利老師認為,這類“寓言式”的材料作文反映了高考作文一直在新課標“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規劃人生”的主旋律上。

看來,全國卷看起來鍾愛小動物,實際上是想從小動物身上折射出人與社會的影子,廣大考生在思考該“寓言類”題目的時候,應該多往切合自己生活的現實中聯繫。

十年來高考全國卷作文中,僅2007年、2010年和2016年的作文有看圖寫作題,其他都是材料分析作文,雖然漫畫作文出題機率小,但是正確解讀漫畫寓意也絕非易事。

[試題梳理]

2007年全國Ⅰ卷:

2010年全國Ⅰ卷:

2016年全國Ⅰ卷:

小夥伴們,這三幅圖你們都讀懂了嗎?從這三道看圖寫作題可以發現,高考全國卷作文題很貼近生活,同時又很考驗學生的思辨能力。

[專家解讀]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古典文學教授、高考語文命題研究專家譚邦和,以2016年高考漫畫作文為例,對高考漫畫作文做了點評和分析。

譚老師認為,這幅漫畫首先指向的是家庭教育,寓意的是愛與懲罰及其功能。這幅漫畫雖然看起來主要是在跟家長們對話,其實也是在討論中國的教育。中國教育的一個重要弊端就是唯分數論,分數決定一切,漫畫裡的吻和巴掌也是分數決定論的後果。分數決定論在教育發展和人才選拔方面的消極後果已經日益顯現,值得全社會反思。

[如何應對]

1.闡釋漫畫寓意

譚老師建議,面對漫畫作文題,首先要正確而且力求深刻地理解漫畫的寓意,以此為基礎,展開對其寓意的闡釋,如果闡釋得當,就算一篇合格的作文了。

2.深化獨到見解

同時譚老師還指出,漫畫作文要能夠深化意義,展開聯想,聯繫現實,甚至反向思維,談出自己的獨到見解,表現自己的思辨能力,得分就會明顯提高,滿分作文一定會在獨到見解中產生。

3.切忌信馬由韁

廈門一中高三語文備課組組長林明老師強調,細讀漫畫要素,會發現可寫的角度和方向限制比較嚴格,需要考生對漫畫人物的遭遇表明態度,分析根源,指陳後果,提出建議,並不能像傳統作文那樣信馬由韁。

[啟示在哪裡]

雖然漫畫作文在高考作文中出題比率不高,但難度卻不低,對於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提出了極大的要求。在2017年語文考試的備考中,不能忽視對漫畫作文的訓練。

1、立意緊貼材料

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是審題的原點,是立意的根基,是觀點的依託。考生必須緊密結合材料進行審題立意,在審題立意時,一定要全面解讀材料,辨明主次,抓住核心,使自己的作文立意呈現命題的最大價值,開拓審題的新鮮視野。

2、題目緊貼材料

俗話說:“題好一半文,文好題先行。”作文擬題是十分重要的。題目自擬其實就是考查考生的擬題能力。擬題的一般要求是:概括內容、觀點鮮明、新穎別致、簡潔生動。

3、適當運用題記

題記不能濫用;要與作文材料關係要密切;概括或者深化主旨;語言要簡潔,一般控制在一行字以內為佳,寫出幾十字題記往往弄巧成拙;要防止題記的內容與題目、文章首段的內容重複。

4、開頭緊扣主題

材料作文的開篇最好能夠扣合材料,入題迅捷,觀點鮮明,語言精練。作者應對材料進行適當的擇取,言出有據,筆墨經濟;在分析材料的基礎上,順勢明確立場,語言乾淨。這就是閱卷老師希望看到的開篇。

5、結尾申明主題

如果前面的環節考生都沒有把握住,那麼,結尾就是最後一次結合材料的機會,處理得當,仍可力挽狂瀾,使文章提檔升分。但遺憾的是,有一小部分考生行文至結尾仍然沒有貼合材料,錯失最後的良機,令人感到非常惋惜。

轉載請注明出處!文章內容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