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抗日戰爭期間活躍在中國戰場上的外籍黨員們,跨越國界的信仰

1956年的八大黨章中規定, 只有擁有中國國籍的中國公民, 才有資格成為中國共產黨員。 然而, 在先前有關共產黨員的資格是沒有這樣的硬性規定的。

一大黨章中, 就明確指出, 只要是承認“本黨黨綱和政策”, 是“性別、國籍”的, 二大黨章上也是指出“本党黨員無國籍性別之分”, 即使是共產國際解散

馬海德, 原名喬治·海德姆, 祖籍黎巴嫩, 出生於美國紐約州, 1927年進入北卡羅來納大學讀醫學預科, 1933年從瑞士日內瓦大學畢業, 獲醫學博士學位。 同年, 來到中國上海, 考察東方熱帶病。

1936年, 由宋慶齡推薦, 馬海德前往保安, 考察紅軍情況。 1937年, 馬海德經過實地考察, 向紅軍提出了諸多醫療改革的意見, 被任命為革命軍事委員會的衛生顧問, 並在當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之後前往山西五臺山八路軍總部工作。

抗日戰爭時期, 馬海德在陝甘寧邊區從事醫療工作, 診治傷病員達到4萬餘人次。

1950年, 馬海德正式加入中國國籍, 並被任命為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顧問。 之後, 他致力於皮膚病性病和麻風病的防治和研究, 於1988年在北京去世。

羅生特(1903-1952)

雅各·羅生特 , 原名雅各·羅森弗爾德, 是猶太裔奧地利人, 畢業于維也納大學醫學院, 早年加入奧地利社會民主黨, 曾被關入過集中營, 1939年來到中國, 在解放區工作長達10多年。

羅生特幾乎是將他這一生的美好時光都奉獻給了中國的革命事業, 他是唯一獲得正規軍高級軍銜的外國醫生, 跟著軍隊跑過華中、山東和東北等地, 在軍隊中擔任著高級職務, 1941年他來到江蘇鹽城的新四軍軍部, 1942年被吸納為特別黨員, 之後出任了生部顧問、縱隊衛生部部長籌職, 被稱作為“新四軍中的白求恩”。

1949年, 羅生特回國, 1952年, 羅生特因患心肌梗塞去世。

中西功(1910-1973)

中西功, 三重縣人, 早年就讀上海東亞同文書院, 1930年因參加學生運動被捕, 1931年, 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2年因從事秘密工作在上海被捕, 被引渡到日本, 1945年被釋放。

1946年, 中西功加入日本共產黨, 並在同年創立中國研究所。 之後, 他出任了神奈川縣委員會委員長等職務, 主要從事中國問題研究, 於1973年去世。

漢斯·米勒(1915-1994)

漢斯·米勒, 出生於德國, 1933年進入瑞士巴塞爾大學醫療系學醫, 1939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後來到中國,

並前往延安。 1943年, 漢斯·米勒出任了國際和平醫院內科主任, 救治了無數傷病員。

抗日戰爭時期, 漢斯·米勒一直在太行山區工作。 解放戰爭時期, 他出任了冀察熱遼軍區野戰總醫院院長。 1951年, 漢斯·米勒加入中國國籍, 出任了長春第三軍醫大學附屬醫院院長、瀋陽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院長兼兒科系主任等職, 1957年他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0年後, 漢斯·米勒曾在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醫學院工作, 還當選過全國政協委員, 于1994年去世。

傅萊(1920-2004)

理查·傅萊,原名:理查·施泰因,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是奧地利共產黨黨員,1939年來到中國上海,在上海多所醫院工作過。1941年,來到晉察冀邊區,從事醫療工作,先後在白求恩衛生學校、延安中國醫科大學工作,先後出任晉察冀邊區醫藥指導委員會委員、華北軍區衛生部顧問、重慶醫學院顧問等職。

1944年,傅萊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加入了中國國籍。2004年,傅萊在北京去世。

李敦白(1921-)

李敦白,英文姓名是SidneyRittenberg(中譯為悉尼·裡滕伯格),出生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猶太家庭,早年加入美國共產黨。1942年參軍,1945年被派往中國,1946年來到延安,出任新華總社英語專家,之後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8年,李敦白因捲入“斯特朗國際間諜案”而被捕,關押在北平監獄,直到1953年史達林死後才被釋放。之後,李敦白主要是在廣播事業局工作,並且較為激進。1968年,李敦白因過激行為再次被捕,直到1977年得以平反。

1979年,李敦白回到美國,成為《紐約時報》的撰稿人,之後,他一直定居在美國。

柯棣華(1911-1942)

柯棣華,原名德瓦卡納思·桑塔拉姆·柯棣尼斯,出生於印度馬哈拉斯特拉邦,1936年從孟買助學醫學院畢業並考入英國皇家醫學院,因二戰爆發,沒有前往英國上學,於1938年來到中國。1939年,他前往延安,加入了八路軍醫療對,主要在晉察冀邊區開展工作。

1941年,柯棣華接替白求恩出任了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的院長。1942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因為癲癇病發作而逝世。

鄭律成(1914-1976)

鄭律成,原名鄭富恩,出生於朝鮮全羅南道光州,參加過三一運動,1933年來到中國,加入到南京朝鮮人的抗日革命組織“義烈團”。1936年,他又參加了抗日救亡組織“五月文藝社”。1937年前往延安,就讀於陝北公學、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

鄭律成在延安期間創作了大量的革命歌曲,如《延安頌》、《保衛大武漢》、《八路軍進行曲》等,他被稱作是繼聶耳、冼星海之後的又一位優秀作曲家,有著“軍歌之父”的美譽。1939年,鄭律成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太行山區工作。

1945年,鄭律成曾經回到朝鮮,譜寫了諸多朝鮮革命歌曲。1950年,鄭律成再次來到中國,加入中國國籍,當年他還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1976年,鄭律成因病在北京去世。

許亨植(1909-1942)

許亨植,又名李熙山,出生於朝鮮廣尚北道善山郡,1913年跟隨父親流亡到中國東北。1929年開始,許亨植便秘密從事革命工作,1930年,他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許亨植在當地組織起抗日遊擊隊,對抗日本人。

1934年,許亨植出任了東北反日遊擊隊哈東支隊政治指導員,參加創建珠河抗日遊擊區。1939年,許亨植任職東北抗聯第3路軍總參謀長,在松嫩平原與日軍展開遊擊戰爭。1942年,在慶城青峰嶺與日軍作戰過程中,許亨植壯烈犧牲。

金正國(1912-1938)

金正國,出生於朝鮮廣尚北道禮泉郡,1916年來到中國東北定居,1922年開始投身於革命事業,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出任湯原中心縣委秘書,于1933年建立起湯原反日遊擊隊。

1936年,金正國出任了東北抗日聯軍獨立師一旅政治部主任。1938年,在參與革命活動時由於叛徒出賣被殺害。

巴蘇華(1912-1986)

巴蘇華,全名為比喬埃·庫馬爾巴蘇,出生於印度達卡(現屬孟加拉),1934年加入印度共產黨,1936年,從加爾各答大學醫科畢業,1938年參加援華醫療隊來到中國,1939年到達延安。

巴蘇華曾出任過八路軍總醫院外科主治醫生,也在晉察冀軍區治療傷病員,參加過百團大戰,於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3年,他回到印度,於1986年去世。

李鐵夫(1902-1937)

李鐵夫,原名韓偉鍵,化名金元鎬、胡國明、雲崗等,出生於朝鮮東北部咸鏡南道洪原,曾參加過三一運動,是朝鮮學生獨立運動總指揮部的負責人之一,1919年因受通緝流亡到中國。1920年,他曾前往日本留學,1924年回到朝鮮,參與創建朝鮮共產黨工作,1926年,當選為朝鮮共產黨中央委員。

1928年,朝鮮共產黨遭到破壞,李鐵夫再次流亡到中國,不久之後,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李鐵夫被派往北平工作,出任北平反帝國主義大同盟黨團書記。1932年後,李鐵夫還出任了河北省委宣傳部長、組織部長等職務。

1937年,李鐵夫被安排往陝甘寧西北局工作以及修養,因為積勞成疾,最終病重去世。

佐藤猛夫(?)

佐藤猛夫,日本人,1937年畢業于東京帝國大學醫學系,1938年應徵入伍,在日本陸軍醫院服役。1939年,他被派往中國,同年8月被八路軍俘虜。1940年,經過思想改造教育後,開始轉變,加入“在華日人反戰同盟”,並出任了八路軍第一二九師衛生部野戰醫院內科主任。

1943年,佐藤猛夫經批准後,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他還出任了八路軍野戰醫院副院長和衛生學校講師。1944年,前往延安,進入日本工農學校學習。1945年,他還旁聽了七大。1946年,佐藤猛夫回到日本,當年加入日本共產黨。之後,他出任了日本共產黨澀谷區議會議員、代代木醫院院長、日本民醫聯副會長、保險醫協會會長等職。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費人:菊花茶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歷史作家,資深三國控。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歷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牆》等文集。

理查·傅萊,原名:理查·施泰因,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是奧地利共產黨黨員,1939年來到中國上海,在上海多所醫院工作過。1941年,來到晉察冀邊區,從事醫療工作,先後在白求恩衛生學校、延安中國醫科大學工作,先後出任晉察冀邊區醫藥指導委員會委員、華北軍區衛生部顧問、重慶醫學院顧問等職。

1944年,傅萊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加入了中國國籍。2004年,傅萊在北京去世。

李敦白(1921-)

李敦白,英文姓名是SidneyRittenberg(中譯為悉尼·裡滕伯格),出生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猶太家庭,早年加入美國共產黨。1942年參軍,1945年被派往中國,1946年來到延安,出任新華總社英語專家,之後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8年,李敦白因捲入“斯特朗國際間諜案”而被捕,關押在北平監獄,直到1953年史達林死後才被釋放。之後,李敦白主要是在廣播事業局工作,並且較為激進。1968年,李敦白因過激行為再次被捕,直到1977年得以平反。

1979年,李敦白回到美國,成為《紐約時報》的撰稿人,之後,他一直定居在美國。

柯棣華(1911-1942)

柯棣華,原名德瓦卡納思·桑塔拉姆·柯棣尼斯,出生於印度馬哈拉斯特拉邦,1936年從孟買助學醫學院畢業並考入英國皇家醫學院,因二戰爆發,沒有前往英國上學,於1938年來到中國。1939年,他前往延安,加入了八路軍醫療對,主要在晉察冀邊區開展工作。

1941年,柯棣華接替白求恩出任了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的院長。1942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因為癲癇病發作而逝世。

鄭律成(1914-1976)

鄭律成,原名鄭富恩,出生於朝鮮全羅南道光州,參加過三一運動,1933年來到中國,加入到南京朝鮮人的抗日革命組織“義烈團”。1936年,他又參加了抗日救亡組織“五月文藝社”。1937年前往延安,就讀於陝北公學、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

鄭律成在延安期間創作了大量的革命歌曲,如《延安頌》、《保衛大武漢》、《八路軍進行曲》等,他被稱作是繼聶耳、冼星海之後的又一位優秀作曲家,有著“軍歌之父”的美譽。1939年,鄭律成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太行山區工作。

1945年,鄭律成曾經回到朝鮮,譜寫了諸多朝鮮革命歌曲。1950年,鄭律成再次來到中國,加入中國國籍,當年他還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1976年,鄭律成因病在北京去世。

許亨植(1909-1942)

許亨植,又名李熙山,出生於朝鮮廣尚北道善山郡,1913年跟隨父親流亡到中國東北。1929年開始,許亨植便秘密從事革命工作,1930年,他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許亨植在當地組織起抗日遊擊隊,對抗日本人。

1934年,許亨植出任了東北反日遊擊隊哈東支隊政治指導員,參加創建珠河抗日遊擊區。1939年,許亨植任職東北抗聯第3路軍總參謀長,在松嫩平原與日軍展開遊擊戰爭。1942年,在慶城青峰嶺與日軍作戰過程中,許亨植壯烈犧牲。

金正國(1912-1938)

金正國,出生於朝鮮廣尚北道禮泉郡,1916年來到中國東北定居,1922年開始投身於革命事業,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出任湯原中心縣委秘書,于1933年建立起湯原反日遊擊隊。

1936年,金正國出任了東北抗日聯軍獨立師一旅政治部主任。1938年,在參與革命活動時由於叛徒出賣被殺害。

巴蘇華(1912-1986)

巴蘇華,全名為比喬埃·庫馬爾巴蘇,出生於印度達卡(現屬孟加拉),1934年加入印度共產黨,1936年,從加爾各答大學醫科畢業,1938年參加援華醫療隊來到中國,1939年到達延安。

巴蘇華曾出任過八路軍總醫院外科主治醫生,也在晉察冀軍區治療傷病員,參加過百團大戰,於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3年,他回到印度,於1986年去世。

李鐵夫(1902-1937)

李鐵夫,原名韓偉鍵,化名金元鎬、胡國明、雲崗等,出生於朝鮮東北部咸鏡南道洪原,曾參加過三一運動,是朝鮮學生獨立運動總指揮部的負責人之一,1919年因受通緝流亡到中國。1920年,他曾前往日本留學,1924年回到朝鮮,參與創建朝鮮共產黨工作,1926年,當選為朝鮮共產黨中央委員。

1928年,朝鮮共產黨遭到破壞,李鐵夫再次流亡到中國,不久之後,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李鐵夫被派往北平工作,出任北平反帝國主義大同盟黨團書記。1932年後,李鐵夫還出任了河北省委宣傳部長、組織部長等職務。

1937年,李鐵夫被安排往陝甘寧西北局工作以及修養,因為積勞成疾,最終病重去世。

佐藤猛夫(?)

佐藤猛夫,日本人,1937年畢業于東京帝國大學醫學系,1938年應徵入伍,在日本陸軍醫院服役。1939年,他被派往中國,同年8月被八路軍俘虜。1940年,經過思想改造教育後,開始轉變,加入“在華日人反戰同盟”,並出任了八路軍第一二九師衛生部野戰醫院內科主任。

1943年,佐藤猛夫經批准後,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他還出任了八路軍野戰醫院副院長和衛生學校講師。1944年,前往延安,進入日本工農學校學習。1945年,他還旁聽了七大。1946年,佐藤猛夫回到日本,當年加入日本共產黨。之後,他出任了日本共產黨澀谷區議會議員、代代木醫院院長、日本民醫聯副會長、保險醫協會會長等職。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費人:菊花茶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歷史作家,資深三國控。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歷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牆》等文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