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946年校長、院長、主任的女兒報考清華均落榜 這才是教育的公平

1946年, 是中國教育史上比較特殊的一年, 這一年三位女孩報考清華落榜了。 報考清華落榜是很常見的一件事情, 為何這三個女孩能讓人如此關注呢?

這就要從這三個女孩的身份說起, 她們三人分別是梁再冰, 馮鐘璞, 梅祖芬。 也許很多人對這三個名字不是很熟悉, 但是她們的父親大家應該都有所瞭解。

梅祖芬就是當時的清華校長梅貽琦, 除此之外在1955年, 梅貽琦在臺灣新竹創建清華大學並任校長。 他是唯一一位同時在大陸和臺灣都擔任過清華校長的教育家。

梁再冰的父親就是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主任梁思成, 梁思成跟妻子林徽因是當時中國的頂級建築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八寶山公墓均是他們設計的。

而女兒報考的還是清華大學的建築學院, 這次落選也讓林徽因十分不理解, 於是她還特地查看了試卷, 但是卷子中沒有錯判、漏判的情況。 於是林徽因只能接受了現實, 並讓女兒改投北大, 最後被北大的西語系錄取。

馮鐘璞的父親就是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的馮友蘭, 他還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里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

後來馮鐘璞進入南開大學外文系就讀, 並於1948年轉入清華大學外文系。

校長、院長、系主任的女兒, 報考本校得不到絲毫的特殊照顧, 竟然會被拒之門外!這也讓人看到了中國教育界的公平。

1957年, 一個叫翁如璧也因報考清華大學建築系落榜。 為此她找到了父親翁獨健先生, 翁獨健時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長, 他回答女兒的只有一句話:“正因為我是教育局局長, 更不能那樣做。 ”最後翁如璧只好乖乖地轉投他校。

家風, 學風, 校風, 國風。 身教勝於言教, 這些先賢的確令後來者汗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