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八個莊戶漢讓鹽鹼地裡結出番茄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濟南4月30日電大棚外, 白茫茫的鹽鹼地一眼望不到頭;大棚內, 一壟壟番茄長勢喜人。 去年, 侯相軍一夥莊戶漢, 利用無土栽培技術在鹽鹼地上“種”出番茄, 直到現在還是臥鋪村裡熱論的話題。

臥鋪村地處山東壽光北部, 古時曾是汪洋一片, 如今離海邊不過30公里遠, 海水退去留下的是一毛不拔的鹽鹼地。 “夏秋水汪汪, 冬春白茫茫, 風吹白粉起, 就是不打糧”, 流傳於當地的一首打油詩, 訴說著農家人的無奈與艱辛。

在這片鹽鹼度極其嚴重的土地上, 多數老百姓一輩子隻種過棉花。 “種菜?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臥鋪村黨支部書記侯煥興說。

“種棉花一年到頭一畝地僅掙500元錢。 西邊的南木橋村, 這些年發展大棚, 全村存款是我們村的十倍, 我再也坐不住了。 ”去年已是50歲的侯相軍決定換個出路, 種蔬菜大棚。 他思來想去, 想讓不毛之地長出果實, 還是得學習先進村的無土栽培技術。

種大棚是個技術活, 而且投入也大, 一個人可不好幹。 但是在鹽鹼地上種大棚失敗的風險高, 村裡很多人不願搭夥不說, 還等著看笑話。

侯相軍只得拉上自己的弟弟和侄子, 然後動員兩個好友, 通過朋友去勸說朋友, 最終發展到了8個人。

鹽鹼地上建大棚, 註定遭遇不少難題。 光是打一口水井, 就耗時20天, 花費16萬元。 為保證打出的水達到種菜的要求,

水井穿過鹵水層, 一直打到了地下500米, 還需焊接無縫鋼管以防鹵水滲透。

頂著各方壓力和重重困難, 從來沒種過菜的侯相軍一夥“門外漢”, 一邊輾轉10多個村學習大棚種植管理經驗和無土栽培技術, 一邊多方籌措資金。 為保護“致富火種”, 臥鋪村所屬的雙王城生態經濟區專門為其修了一條生產路, 配上了變壓器。

去年6月, 8座200米長、25米寬的高標準蔬菜大棚拔地而起。 兩個月後, 第一茬番茄利用無土栽培技術順利種上了。

說到無土栽培, 侯相軍打開了話匣子。 “我們選用爐渣和沙子作基質, 使用時間在7年以上, 經濟實惠又便捷易取, 還能避免土傳病蟲害的發生。 ”侯相軍還在大棚裡安裝了手機遙控智慧放風、水肥一體微灌設備。

此前連番茄苗子都沒碰過的他, 儼然成了無土栽培種大棚的“土專家”。

當年11月, 8個大棚的番茄開始收穫, 僅侯相軍一個棚就賣了10萬多元。 目前, 侯相軍大棚裡的第二茬番茄陸續進入成熟期, 因品相、口感、硬度等符合出口的條件, 第一批1000斤已經在發往俄羅斯的路上。

“看到我們成功後, 村裡不少人躍躍欲試, 我以後可就多個技術員的身份嘍。 ”侯相軍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