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洋碩士”回鄉記

湖南日報新湖南用戶端 記者 王茜

四月最後一天, 天氣乍晴乍雨,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的學員們在長沙縣金井鎮廣吉生態農業基地裡,

聽得津津有味。 今天為他們實地授課的不是專家教授, 而是一位不過30出頭的年輕小夥子——“洋碩士”王洪健。

王洪健是日本神奈川大學電腦和國際貿易雙碩士。 2011年, 王洪健從日本留學歸國, 在老家金井一口氣流轉了400畝土地搞農業。 5名博士、10名碩士組成的海歸智囊團, 所學專業橫跨醫學、天文學、電腦、數學等, 給王洪健的創業之路提供了最重要的智力支援。

喝了“洋墨水”卻還是回到鄉里種田, 而且他種出來的蔬菜、養出來雞鴨卻以“看”為主, 這讓不少鄉親們都不能理解。

“因為, 生活在這片地裡的動植物都是‘教材’”。 王洪健說。

在他的試驗田裡, 放養著的上萬隻青蛙, 蛙糞是最好的肥料, 稻田附近的害蟲又給青蛙提供了美餐。

稻田旁的一大片空地被分成兩塊, 輪流種菜和養雞。 田埂上稀植了30棵果樹, 既不會影響種菜, 又能為動植物遮風擋雨。

基地不大, 卻包括稻蛙共生、小型污水生物處理系統等6個共生系統。 在王洪健看來, 作物和禽畜是一個自然界創造的完美的共生系統, 不需要外界的農藥、化肥、抗生素, 就可以實現自身的和諧平衡, 而王洪健和同事們的工作就是及時調節各種生物配比, 在動物、植物之間營造一種動態平衡, 將農業從2D轉變成3D。 王洪健將之稱為“新種田術”。

如何把農業的2D思維轉變成3D思維?王洪健解釋道, 原本是1畝地, 把它作為3畝地來看, 空間是1畝, 土表是1畝, 土壤是1畝。 “果樹利用空間和深層土壤, 表土50公分以上部分種植蔬菜,

樹下進行家禽養殖。 一畝地的三維空間都得到了合理利用, 還可以帶來收益的明顯提高。 如今, 我們種田畝產收益10000多元, 是原來的4倍到5倍, 而且全流程不使用一滴農藥、一粒化肥。 ”王洪健告訴記者。

試驗田裡的禽畜作物一天天成長, 鄉親們也從好奇、不解變成了驚訝、嘆服。 比如隨地可以看到有雞鴨排泄物, 但是卻聞不到異味, 是因為基地做了“生物床”處理, 利用生物發酵技術, 雞糞落在上面, 兩個小時就被分解, 不會產生異味, 用過的“生物床”還可以作為有機肥料直接施用在田地裡。

王洪健的理念裡, 田裡產生的廢物都是“寶”, 關鍵在於如何處理、利用。 這是王洪健希望通過自己的試驗田教給農民的。 他的努力效果不菲, 如今,

農場周邊農戶種植果蔬基本告別了農藥、化肥。 同時, 基地還與十余家企業達成了戰略合作, 包括人才培養、農業規劃技術指導和種苗提供, 承接社會團體組織和親子參觀活動。

現在我們做農業從三個結構來做, 一是告訴農民, 如何放棄化學技術, 降低成本, 提高品質, 保護環境, 保障食品安全, 產生效益;二是告訴消費者, 什麼是好的農產品, 何如選擇好的農產品, 幫助消費者獲取健康;三是告訴兒童, 讓小孩能從小接觸農耕文化, 保有一顆敬畏之心。

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王洪健的新種田術, 觀光者紛至遝來。 2017年, 基地接待了上千人次的參觀者。 而基地裡的6大共生系統, 已經作為鄉村環境治理的重點保護專案和迴圈農業的重點示範專案列入了權威教材。

新型職業農民湯申良參觀完基地後說:“覺得很好, 套養, 既種了菜, 又有果樹, 又有雞, 這就是多豐收, 我們到了這個年紀, 在家裡老種田的, 他的思想先進, 轉彎轉得快, 步子就走到前面了, 他的模式我準備回家試試。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