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最大恒星能比最大行星大多少?不是體積哦!該恒星大到科學家不信

凡事皆有度, 過之猶不及!萬事萬物都會有屬於自己的一個限度, 這個限度都會有個最低值和最高值, 行星和恒星也一樣。

先說行星, 通常認為行星的最高限度是木星品質的13倍, 因為如果一顆行星達到了木星品質的13倍, 它內部的高溫高壓通常就會點燃氘核聚變, 這個時候我們就不能再稱它為行星了, 因為它已經成了一顆褐矮星。 褐矮星是一種特殊的天體, 它介乎於行星和恒星之間, 其品質範圍大致是木星的13到80倍之間, 那麼如果他達到了木星的80倍品質, 它內部的高溫高壓就會點燃內部的氫核聚變,

這時它就成為一顆恒星了, 也就是恒星中品質最小的紅矮星這類型。

這也告訴我們, 正常狀態下最大的行星不會超過木星品質的13倍, 也就是地球的4100倍, 我們權且以這個數值作為最大行星的標準。 那麼有這麼大的行星嗎?科學家還真就發現了這麼大的星星,

2015年8月, 加拿大和日本的天文學家觀測到一顆超級木星, 其品質就是太陽系最大行星木星的13倍, 距離地球170光年, 它所環繞運行的是一顆年輕恒星, 品質是太陽的2.5倍, 但它距離主序星比較遠, 在太陽與海王星之外。

我們再說恒星, 衡量恒星的大小可以參考赫羅圖,

比前面提到的紅矮星品質大一些的恒星是橙矮星, 比橙矮星大一些的是黃矮星, 我們的太陽就是一顆黃矮星, 再往上還有藍矮星, 如天狼星等, 再往上基本就進入巨星的行列了。 其中以藍特超巨星品質最大, 比如海山二、參宿四、手槍星等等, 都是比太陽品質大幾十倍上百倍, 由於這些恒星的品質太大, 導致它們內部的核聚變非常劇烈, 所以光度也很強, 天文學家認為這些恒星的壽命都會很短, 通常都不到1000萬年。

不過在已經觀測到的大品質恒星中, 上面三個並不是最大的, 目前已知品質最大的恒星是R136a1,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天文學家對它進行觀測研究後認為其品質達到了太陽的315倍, 一度刷新了天文學家們對恒星品質上限的認知, 不過這個觀測結果至今都是有爭議的, 因為科學家們都不相信會有這麼大的恒星, 目前科學界更傾向於認為它的品質是太陽的265倍, 但仍然有很多天文學家表示難以置信。

我們先不討論科學家的爭議, 權且認為這顆恒星的品質為太陽的265倍這個比較小的數值, 那麼基本上我們就可以比較最大恒星與最小恒星的品質差了, 由於太陽的品質是木星的1038倍左右, 那麼265X1038÷13=21159, 也就是說, 目前已知最大恒星的品質是最大行星的21000多倍, 這個差距還是很驚人的、

先前天文學家們曾認為,最大恒星的品質不可能超過太陽的150倍,因為有一個愛丁頓極限在起作用,因為一旦恒星的品質太高,那麼內部核聚變產生的強烈的向外輻射壓會把恒星表面的物質推出去,這樣就會導致恒星的品質下降,之後其內部的核聚變反應會緩和一點,向外輻射壓降低,那麼恒星的狀態也就達到了平衡,這就是最大品質恒星所能達到的最大程度。

不過這裡必須再說一下這些星球品質上限和下限的設定,其實目前並沒有固定的數值,包括前面所說的恒星和褐矮星的品質上限與下限,都沒有一定準確的資料,而只是大概的估數而已,因為星體的狀態不單是受品質的影響,也會受內部的元素含量,所在空間的環境,自身的自轉速度等等的影響,所以很難有一個準確的數值,通常認為恒星的品質上限為150倍左右,而對R136a1進一步觀測將會左右天文學家們對恒星品質上限的認知。

先前天文學家們曾認為,最大恒星的品質不可能超過太陽的150倍,因為有一個愛丁頓極限在起作用,因為一旦恒星的品質太高,那麼內部核聚變產生的強烈的向外輻射壓會把恒星表面的物質推出去,這樣就會導致恒星的品質下降,之後其內部的核聚變反應會緩和一點,向外輻射壓降低,那麼恒星的狀態也就達到了平衡,這就是最大品質恒星所能達到的最大程度。

不過這裡必須再說一下這些星球品質上限和下限的設定,其實目前並沒有固定的數值,包括前面所說的恒星和褐矮星的品質上限與下限,都沒有一定準確的資料,而只是大概的估數而已,因為星體的狀態不單是受品質的影響,也會受內部的元素含量,所在空間的環境,自身的自轉速度等等的影響,所以很難有一個準確的數值,通常認為恒星的品質上限為150倍左右,而對R136a1進一步觀測將會左右天文學家們對恒星品質上限的認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