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裁員、關門、解散!美英日韓巨頭紛紛敗退中國……

別了, 韓國三星!

所有人都知道三星在中國不行了, 但誰也沒想到會來得這麼快!

所有員工全部遣散!剛剛, 三星深圳工廠整體裁撤!

北京時間2018年4月28日, 據藍鯨TMT報導, 深圳三星電子通信公司將被撤銷, 所有員工於4月底全部遣散, 遣散人數約320人。

據悉, 三星深圳工廠並非突然關門!早前, 據市場調研機構 Straegy Analytics 的資料顯示, 在中國, 三星在智慧手機市場的份額從五年前的 20% 暴跌至 2017 年第四季度的 0.8%, 恐怖至極!

此次三星深圳工廠的裁撤, 三星竟然還把剛發佈不久的旗艦手機S9用於賠償抵扣員工的遣散費, 看來手機是真的賣不動了。

更可怕的是, 三星關閉深圳工廠只是剛剛開始!據爆料, 三星的蘇州、天津公司已經“只出不進”, 離告別中國還會遠嗎?

再見, 美國寶潔!

提到寶潔, 一些不太關注商業的人也許會有點陌生, 但提到寶潔公司旗下的產品和品牌, 你肯定再熟悉不過了。

洗澡有舒膚佳, 洗髮有潘婷、飄柔、海飛絲、沙宣, 刷牙有佳潔士, 洗衣服則用汰漬、碧浪……

曾經的寶潔, 正是靠著品牌眾多的優勢走進了千家萬戶, 成為了快消領域的王者。

然而, 隨著消費的不斷升級, 這家擁有181年歷史的快消巨頭正在跌落神壇。

近日,

寶潔公司發佈了第三季度財報, 資料顯示, 在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9個月時間內, 寶潔淨利潤同比下降40%。

更加糟糕的是, 自2012年以來, 寶潔的收入就維持在800億美元左右, 幾乎增長停滯。 2017年財年寶潔的銷售額僅為651億美元。

為了挽救業績上的頹勢, 寶潔給自己想的辦法就是“減減減”,

2017年8月, 寶潔宣佈將繼續縮減品牌總數, 從目前超200個減少到65個左右。

可以說, 如今的寶潔不在賣品牌, 就在賣品牌的路上!

拜拜, 英國瑪莎!

2008年, 踩著金融危機的浪潮, 在英國有840多家店, 並同時在歐洲、中東及亞洲的59個地區擁有超過480家門店的瑪莎百貨沖進了中國市場。

十年後, 一頭紮進中國零售業的瑪莎, 頭破血流, 宣佈退出中國市場。

關了中國內地門店後, 把天貓旗艦店也關掉了。

日前, 英國最大服裝零售商瑪莎百貨徹底敗走中國市場。

“普通員工的基本工資才2000多元, 做4休3, 而且不許員工加班、做兼職, 每月收入少得可憐。 ”難以想像, 這是世界500強員工的生活寫照。

別了, 卡西歐相機!

日本數碼巨頭卡西歐正式宣佈:將不再推出任何數碼卡片機產品!

不管現在旗下有哪個產品都在熱賣全部放棄!

包括之前備受小姐姐們喜歡的自拍神器!

要知道卡西歐2013年度在全球市場的數碼相機出貨量接近190萬部, 而到了2016年度大幅下滑至67萬部!

相應的是:卡西歐數碼相機業務2016財年(截至2017年3月)虧損了5億日元!

原本指望用“自拍神器”實現扭虧為盈的轉變, 但想不到最終還不是智慧手機的對手。

外企撤退之謎?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外企撤離中國?

恐龍的滅絕並不是因為出現了比它更強大的對手, 而是因為外界環境發生了變化!

根本原因就是中國市場已經發生了變化!今天, 美英日韓的撤離, 正是中國市場十年巨變的真實寫照!

1、 人才爭奪越來越激烈;

中國企業在搶奪人才上, 越來越捨得花錢了!

十幾年前, 穿著名牌、踩著高跟鞋的Linda、James們, 是無數名牌大學生夢想中的樣子。 畢業當然首選外企——大品牌、高薪、有面子。 屌絲才會去內資企業。

再後來, 華為、騰訊、阿裡的員工, 已經成了相親風向標。 這裡的程式師們, 才是最佳的選擇。

在騰訊, 應屆生年薪在16W-20萬, 年終獎5W左右。 華為南京研發崗應屆畢業生的工資為18萬, 年終獎金72000元, 並附帶一系列長效激勵機制。

在2015年華為的秋季校招中,華為高級副總裁陳黎芳曾表示:“我們從14萬到17萬起薪,最高到35萬人民幣每年,工資就是零花錢。”

2、成本的提升;

中國市場用人成本、物價成本、房租成本正在逐年提升。

這是因為中國企業正在告別低端製造,逐漸走向中國“智造”。中國人才也正告別低端,向中高端技術性轉型。

3、中國企業打破壟斷。

如果你們還記得,當年大陸面板的窘境。而如今,京東方的大尺寸面板產量已經超越LG,成為全球第一。

三星的日子更不好過。華為打破外國廠商的晶片壟斷,小米研發手機晶片,京東方研發出OLED屏,清華紫光正式研發並生產出首款32層堆疊3D 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

外企正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一項項被擊破。無能為力。

可以預見的是,美英日韓的撤離才只是剛剛開始,伴隨著中國市場的覺醒,中國人才的覺醒,中國企業的崛起,外企的撤離只會越來越猛。

聽!越來越響的外企破碎哢擦聲,越來越嘹亮的中國企業衝鋒號角。這是大換血的過程,更是民族復興的必經之路!

我們不願再做一個沒有自己品牌的世界製造大國!

在2015年華為的秋季校招中,華為高級副總裁陳黎芳曾表示:“我們從14萬到17萬起薪,最高到35萬人民幣每年,工資就是零花錢。”

2、成本的提升;

中國市場用人成本、物價成本、房租成本正在逐年提升。

這是因為中國企業正在告別低端製造,逐漸走向中國“智造”。中國人才也正告別低端,向中高端技術性轉型。

3、中國企業打破壟斷。

如果你們還記得,當年大陸面板的窘境。而如今,京東方的大尺寸面板產量已經超越LG,成為全球第一。

三星的日子更不好過。華為打破外國廠商的晶片壟斷,小米研發手機晶片,京東方研發出OLED屏,清華紫光正式研發並生產出首款32層堆疊3D 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

外企正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一項項被擊破。無能為力。

可以預見的是,美英日韓的撤離才只是剛剛開始,伴隨著中國市場的覺醒,中國人才的覺醒,中國企業的崛起,外企的撤離只會越來越猛。

聽!越來越響的外企破碎哢擦聲,越來越嘹亮的中國企業衝鋒號角。這是大換血的過程,更是民族復興的必經之路!

我們不願再做一個沒有自己品牌的世界製造大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