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影像故事|第225期:與模具的“毫釐”較量

點擊上方“網信北京”訂閱哦!

首屆“北京大工匠”鉗工挑戰賽是賀伯原從業30年來第一次參加的比賽, 他在這場“零門檻”的比賽中一路過關斬將, 成為10位“北京大工匠”當中唯一一名通過社會報名當選的大工匠。

賀伯原家裡三代行醫, 原本爸爸希望他能繼承衣缽, 但從小動手能力極強的他選擇了鉗工這個職業, 一干就是30年。 上世紀80年代, 大學一畢業, 賀伯原就進入工廠當上了鉗工。 現在, 54歲的他成了模具製作界的“大拿”, 只要賀伯原加入, “疑難雜症”就能迎刃而解。

賀伯原用自己的絕活解決過我國在農業、軍工等領域的很多難題。

賀伯原說, 最初是源於喜歡, 而現在是出於責任。

賀伯原還有一個身份, 就是北京市自動化工程學校模具專業指導教師, 不求功名利祿, 只為將模具設計加工技藝傳授給學生, 讓工匠精神在年輕人中發揚光大。

賀伯原借助放大鏡觀察模具,

再用銼刀將誤差減到最小。

30年間, 賀伯原製作了上千套模具。

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儘快成為精密製造的主力, 賀伯原手把手傳授經驗。

賀伯原也精通材料學, 為了做無人機螺旋槳, 他進行了無數次試驗, 最終找到柔韌性最佳的材料配比。

批改作業時, 賀伯原也拿出了鉗工的細緻度。

賀伯原不僅練就了精准的手藝, 還能熟練操作高精密機床。

他們紮根一線, 在日復一日的辛勤工作中,

用嚴謹和專注追求精湛技藝,

用鑽研和智慧攻克重重難關,

用雙手和汗水詮釋工匠精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