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深蹲,到底蹲多深?增肌沒效,你吃錯了?

一周答疑~~~

對了, 週一的中獎人名單是: 范娜Fiona 和 楊培青 兩位。 看到, 請留言給我們您的郵寄地址和手機(我們不會入選評論。 不必擔心隱私。 )三天不聯繫的話……我們就再抽一次……

問:我身高180cm, 體重只有60kg, 非常想增肌。 也在做力量訓練, 但是學校食堂沒什麼選擇。 我一般是多吃些巧克力等增加熱量, 但是始終肌肉沒起色, 怎麼辦?

其實瘦人增肌, 最大的一個營養問題, 就是為了提高熱量, 攝入過多的脂肪。

沒錯, 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熱量是每1克4千卡。 而脂肪是每1克9千卡。 確實看起來吃脂肪能攝入更多的熱量,

長得肉更多。

但是呢這個方法有兩個問題:

第一, 雖然咱們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但是說你瘦, 是因為吃不飽飯, 我是不信的……所以熱量, 其實不是主要原因, 營養的攝入比例、時機不對才是問題。

第二, 高脂肪飲食, 實際上, 是對增肌有極大妨礙的。 首先, 訓練前後要規避高脂肪攝入,

否則會影響生長激素分泌, 這個我們以前介紹過。

此外,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 高脂飲食會對肌肉產生顯著影響, 僅僅5天的高脂飲食, 就已經明顯破壞和干擾了肌肉對葡萄糖的代謝能力①。

肌肉對葡萄糖的代謝能力, 是身體代謝和激素調節的一部分。 我們知道, 當你吃進食物後, 血液裡的葡萄糖水平就會上升, 會刺激胰島素分泌來降低血糖;而此時, 你的肌肉就是這種葡萄糖的清除庫和儲存池。

肌肉對葡萄糖的代謝

清除:肌肉通過將葡萄糖分解為能量供日常活動使用

儲存:通過將葡萄糖儲存為肌糖原, 作為能量儲備

所以, 要是想增肌, 千萬別抓著脂肪吃……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才是正經的增肌利器。 脂肪只要每天攝入夠數, 就完全 OK 了。

問:你說深蹲比全蹲要好, 那麼深蹲要蹲多深呢?

我看近期相關研究中的深蹲, 都是以膝關節0-90°作為深蹲。 膝關節0-140°作為全蹲。

實際上呢, 一般來講大腿蹲到與地面平行, 或者微低於地面就 OK 了。 具體最佳的深蹲深度, 其實要看你的身材和骨骼來定。 其實, 與其對比蹲多深, 怎麼蹲下去, 才是重點哦~

正確的深蹲姿勢, 要分三步走:正確的準備姿勢+正確的後蹲姿勢+正確的下蹲姿勢!

>>> 準備姿勢:兩腳比肩略寬,腳尖朝外30°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肩寬與骨盆寬度差不多,所以深蹲過程中腳間距建議與肩同寬或略寬:

可以保證下蹲過程中髖關節充分打開,有效刺激臀部;

同時,內收肌等其他肌群也不會限制下蹲深度,能蹲更低,對臀腿綜合的訓練效果也更好!

另外,標準深蹲時,腳尖外展約30°左右,可以保證膝關節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不同身材,腳尖的朝向和站姿不同!

腳尖的具體朝向和站姿,根據不同人不同的身材情況,以及相關肌群的柔韌性不同等,也會有所不同:

個子高的就建議腳間距更寬點,腳尖朝向更外點;

個子矮的可以選擇腳間距稍窄點,腳尖朝向不那麼外展。

>>> 後蹲過程:向後蹲,同時膝關節外展,屈髖至膝蓋微過腳尖

深蹲的動作第一步,則是應該同時進行向後蹲+膝關節外展(注意,是同時,不存在先後)。

因為這樣可以更好地使用髖關節內收和外展肌群的力量(別忘了,你的髖關節處不光有臀大肌,同時還有負責外展的臀中肌和負責內收的大收肌等。)

那麼前半部蹲到什麼樣就OK了呢?

如果你要進行的是標準的深蹲,那麼有兩個標準↓

第一,屈髖到膝蓋微微過腳尖(正確的說,是膝蓋過腳尖一個髕骨的距離)就OK了。

第二,膝關節外展,到膝蓋與腳尖方向一致。

Tips:

標準深蹲,一般是膝蓋微微過腳尖一個髕骨的距離,除非你的脛骨很長;

健身深蹲,則可以看負重形式和訓練目的,過不過腳尖。

>>> 下蹲過程:向下蹲,然後膝蓋外掰

此外,為了能使用臀大肌下部(它的作用是內收髖關節),膕繩肌和內收肌群的力量,你需要在動作的最底部再一次外展膝關節,一直到膝關節和小腳趾平行。

注意:

此處是先下蹲,然後最低點進行一個外展。

這樣會讓膕繩肌、臀大肌下部和內收肌群被拉伸,蓄滿能量的肌肉,讓你在動作最底部進行一個強有力的超等長收縮。你會覺得自己是被大腿內側和屁股下側肌肉彈起來的一樣。

如果你沒有這個外展的過程,那麼膝關節很容易過度前伸,甚至內扣,導致我們上面所說的各種問題。

小結一下

深蹲預備姿勢:雙腳與肩同寬或略寬,腳尖外展30度;

下蹲第一步:先向後蹲,同時膝關節外掰,直到膝蓋與腳尖方向一致,膝蓋微過腳尖(一個髕骨距離);

下蹲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礎上向下蹲(此時膝蓋不能再前移),直到大腿與地面平行或微低,然後膝關節外掰,膝關節角度與小腳趾角度一致。

祝願你也能蹲出一個完美的深蹲!

深蹲的第二步,就是向下蹲,這個部分要注意一點,就是:膝關節不能再向前移動了。也就是一致保持膝關節超出腳尖一個髕骨位置。

這樣,能保證股四頭肌、膕繩肌和腓腸肌都共同協作,並且保證張力,為起身的超等長收縮做準備。也能保證膝關節安全不受傷。

①Cappon, J. P., Ipp, E.,., Brasel, J. A., & Cooper, D. M. (1993). Acute effects of high fat andhigh glucose meals on the growth hormone response to exercise.. Journal of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76(6), 1418-1422.

商務合作:contact@toughwo.com

>>> 準備姿勢:兩腳比肩略寬,腳尖朝外30°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肩寬與骨盆寬度差不多,所以深蹲過程中腳間距建議與肩同寬或略寬:

可以保證下蹲過程中髖關節充分打開,有效刺激臀部;

同時,內收肌等其他肌群也不會限制下蹲深度,能蹲更低,對臀腿綜合的訓練效果也更好!

另外,標準深蹲時,腳尖外展約30°左右,可以保證膝關節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不同身材,腳尖的朝向和站姿不同!

腳尖的具體朝向和站姿,根據不同人不同的身材情況,以及相關肌群的柔韌性不同等,也會有所不同:

個子高的就建議腳間距更寬點,腳尖朝向更外點;

個子矮的可以選擇腳間距稍窄點,腳尖朝向不那麼外展。

>>> 後蹲過程:向後蹲,同時膝關節外展,屈髖至膝蓋微過腳尖

深蹲的動作第一步,則是應該同時進行向後蹲+膝關節外展(注意,是同時,不存在先後)。

因為這樣可以更好地使用髖關節內收和外展肌群的力量(別忘了,你的髖關節處不光有臀大肌,同時還有負責外展的臀中肌和負責內收的大收肌等。)

那麼前半部蹲到什麼樣就OK了呢?

如果你要進行的是標準的深蹲,那麼有兩個標準↓

第一,屈髖到膝蓋微微過腳尖(正確的說,是膝蓋過腳尖一個髕骨的距離)就OK了。

第二,膝關節外展,到膝蓋與腳尖方向一致。

Tips:

標準深蹲,一般是膝蓋微微過腳尖一個髕骨的距離,除非你的脛骨很長;

健身深蹲,則可以看負重形式和訓練目的,過不過腳尖。

>>> 下蹲過程:向下蹲,然後膝蓋外掰

此外,為了能使用臀大肌下部(它的作用是內收髖關節),膕繩肌和內收肌群的力量,你需要在動作的最底部再一次外展膝關節,一直到膝關節和小腳趾平行。

注意:

此處是先下蹲,然後最低點進行一個外展。

這樣會讓膕繩肌、臀大肌下部和內收肌群被拉伸,蓄滿能量的肌肉,讓你在動作最底部進行一個強有力的超等長收縮。你會覺得自己是被大腿內側和屁股下側肌肉彈起來的一樣。

如果你沒有這個外展的過程,那麼膝關節很容易過度前伸,甚至內扣,導致我們上面所說的各種問題。

小結一下

深蹲預備姿勢:雙腳與肩同寬或略寬,腳尖外展30度;

下蹲第一步:先向後蹲,同時膝關節外掰,直到膝蓋與腳尖方向一致,膝蓋微過腳尖(一個髕骨距離);

下蹲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礎上向下蹲(此時膝蓋不能再前移),直到大腿與地面平行或微低,然後膝關節外掰,膝關節角度與小腳趾角度一致。

祝願你也能蹲出一個完美的深蹲!

深蹲的第二步,就是向下蹲,這個部分要注意一點,就是:膝關節不能再向前移動了。也就是一致保持膝關節超出腳尖一個髕骨位置。

這樣,能保證股四頭肌、膕繩肌和腓腸肌都共同協作,並且保證張力,為起身的超等長收縮做準備。也能保證膝關節安全不受傷。

①Cappon, J. P., Ipp, E.,., Brasel, J. A., & Cooper, D. M. (1993). Acute effects of high fat andhigh glucose meals on the growth hormone response to exercise.. Journal of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76(6), 1418-1422.

商務合作:contact@toughwo.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