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湖北後人苦尋80載 終於找到四川親人

生在湖北, 心念四川。 從記事起, 柯於其一家的命運便與四川有著交集:他的父親花了一輩子尋根無果, 而奇跡卻在今年4月發生了, 經歷80多年漫漫尋找, 在全國多地熱心人士幫助下, 他們一家終於找到四川親人……

尋找爺爺楊俊章的柯於其。

1937年, 抗日戰火紛飛。 當時, 已在湖北成家的川人楊俊章, 奉命隨部隊星夜馳援參加淞滬會戰。 不幸的是, 壯士一去不復還, 他犧牲長眠在黃埔江畔。 之後, 楊俊章的後人為打聽他的下落, 並尋找遠在四川的親人, 踏上了三代人的尋親路。

最近, 經四川、廣州等地熱心人士接力幫助, 61歲的柯于其終於得知爺爺楊俊章的詳細資訊, 並且找到尚健在的四川親人。 得知爺爺詳細資訊的第二天, 柯於其便激動地跑到父親墳前, 含淚訴說關於爺爺的崢嶸一生。

楊俊章戎裝照

遺願未了 爺爺到底去哪兒了?

“父親花了一輩子尋找爺爺, 到死都沒放棄過。 ”家住湖北黃石的柯於其, 從小就聽家裡人講過, “爺爺叫楊俊章, 是當年打過鬼子的川軍。 ”但除了這點消息外, 家族中甚至沒留下一張楊俊章的相片。 從80多年前開始, 就再沒他一丁點兒消息。

楊俊章到底是戰死沙場, 還是回了四川?成了家人心裡懸著的石頭。

“我們一家三代人都在找他, 但有用的消息很少。 ”柯于其的兒子柯子軍說, 家人曾給楊俊章留下的四川地址寫信, 但寄去的信卻石沉大海。 在柯于其的父親帶著遺憾辭世後, 年輕的柯于其曾獨自到四川尋找爺爺, “沒有確切的地址, 根本就無從找起。 ”

轉眼, 柯於其也到花甲之年。 “他更迫切地想找到楊俊章的下落。 ”柯子軍說, 後來一次偶然機會, 他們向一位四川商人講述了尋找親人的事。 隨後, 這位商人將此事告知了多地關注抗戰歷史的熱心人, 一場跨越湖北、廣州、四川等地的接力尋找就此展開。

接力尋親

“犧牲消息只傳回四川”

今年3月底左右, 這位商人把柯家人尋親的故事, 告訴了南充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劉彪。

隨後, 劉彪通過各種管道和平臺, 以及遠在臺灣的朋友幫忙, 最終查詢到了楊俊章的生平簡歷。

“從名字到部隊番號, 再到老家位址都是吻合的。 ”很快, 劉彪將查到的資訊告知了柯家人。 “他並不是故意離開我們。 ”柯子軍說, 從簡歷資訊看, 曾祖父楊俊章跟隨部隊離開湖北參加對日作戰, “在戰場上犧牲了, 當時的情況特殊, 部隊只把消息傳到四川老家, 身在湖北的後人卻全然不知。 ”

“他是抗日英雄, 家人很想一睹他的容顏。 ”之後, 劉彪聯繫上了身在廣州常年研究抗戰歷史的譚雄。

譚雄收藏了不少與抗戰有關的資料, “我花了一個晚上時間, 查詢了五本洛陽分校同學錄。 ”譚雄說, 4月11日晚, 他終於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軍官訓練班第三期同學錄》上找到了楊俊章的黑白照片。

崢嶸歲月 血戰淞滬長眠黃浦江畔

“從資料顯示的時間和部隊所在地點可以推斷, 時任川軍43軍26師78旅156團1營3連上尉連長的楊俊章, 當時就犧牲在淞滬會戰中。 ”譚雄說。

時間回溯至80多年前, 隨部隊在湖北黃石駐紮的楊俊章, 與當地一名女子相識並結為夫妻, 並生育有一子。

後來隨著抗日烽火彌漫, 楊俊章奉命調動。 行前他讓妻兒留在黃石等他抗日歸來。 然而, 這一走竟成永別。

1937年10月, 26師奉命抵達上海, 開赴大場佈防, 在大場、蕰藻浜一線展開陣地, 參與淞滬會戰。 面對這場裝備差距巨大的戰鬥, 四川男兒並未怯懦, 抱定了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

戰鬥打響, 日軍調集火炮、飛機, 對大場狂轟濫炸,再以坦克開道進攻。川軍將士端著老式步槍,血戰數個晝夜。這場慘烈戰鬥中,著名抗日英烈152團團長解固基殉國,26師最後僅存數百人。戰後,26師被評為淞滬會戰戰績最佳的五個師之一。

而楊俊章和眾多的川中男兒,卻永遠長眠在了黃埔江畔。

來川尋親

80多年後見到四川親人

在楊俊章音信全無後,遠在湖北的妻子帶著思念,在不久後鬱鬱離世,留下了年幼的孩子。之後,孩子被好心人收養,改名換姓,但父親的名字卻刻在他心底。

“留下的這個孩子就是我的爺爺。”柯子軍說,爺爺到死都沒能找到楊俊章,隨後尋找楊俊章的重擔交到子孫身上。今年4月中旬,帶著激動、期待、不安的複雜心情,柯于其同妹妹柯亞萍來到四川眉山青神縣,這一次他們根據資料上查到的位址,最終在當地熱心人的幫助下,找到了楊俊章四弟的後人。

“四川的親人也知道楊俊章在湖北有後人,但不知具體在哪兒。”雖然隔了一、兩代人,但柯於其仍激動得兩眼含淚。當天,這個與四川親人80多年素未謀面的楊俊章後人,在楊俊章的老家吃了一頓團圓飯,“當年楊俊章是和四弟一同參軍的,後來他陣亡後,四弟也曾囑託過家人,二哥楊俊章在湖北有妻兒,但由於具體位址不詳,加上動亂年代無從尋找。”

“在四川祭拜了祖墳後,父親立馬就趕了回來。”柯子軍說,然後他去了爺爺墳前,把找到四川親人的消息一一向爺爺訴說。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楊力

受訪者供圖

個人資料

姓名:楊俊章別字:奠中生日:1903年5月15日籍貫:四川省青神縣出身:二十軍隨營學校第三期步科畢業學歷:中央軍校洛陽分校畢業家庭:父朝榮,母龔氏,兄廷芳,弟廷清。永久通訊處:四川省青神縣縣政府轉經歷:1927年,二十軍五師十旅十九團十一連,任少尉排長。1935年,陸軍第二六師七八旅一五六團一營三連,任上尉連長。陣亡:1937年10月,抗日作戰犧牲

原標題:湖北後人苦尋80載 終於找到四川親人

對大場狂轟濫炸,再以坦克開道進攻。川軍將士端著老式步槍,血戰數個晝夜。這場慘烈戰鬥中,著名抗日英烈152團團長解固基殉國,26師最後僅存數百人。戰後,26師被評為淞滬會戰戰績最佳的五個師之一。

而楊俊章和眾多的川中男兒,卻永遠長眠在了黃埔江畔。

來川尋親

80多年後見到四川親人

在楊俊章音信全無後,遠在湖北的妻子帶著思念,在不久後鬱鬱離世,留下了年幼的孩子。之後,孩子被好心人收養,改名換姓,但父親的名字卻刻在他心底。

“留下的這個孩子就是我的爺爺。”柯子軍說,爺爺到死都沒能找到楊俊章,隨後尋找楊俊章的重擔交到子孫身上。今年4月中旬,帶著激動、期待、不安的複雜心情,柯于其同妹妹柯亞萍來到四川眉山青神縣,這一次他們根據資料上查到的位址,最終在當地熱心人的幫助下,找到了楊俊章四弟的後人。

“四川的親人也知道楊俊章在湖北有後人,但不知具體在哪兒。”雖然隔了一、兩代人,但柯於其仍激動得兩眼含淚。當天,這個與四川親人80多年素未謀面的楊俊章後人,在楊俊章的老家吃了一頓團圓飯,“當年楊俊章是和四弟一同參軍的,後來他陣亡後,四弟也曾囑託過家人,二哥楊俊章在湖北有妻兒,但由於具體位址不詳,加上動亂年代無從尋找。”

“在四川祭拜了祖墳後,父親立馬就趕了回來。”柯子軍說,然後他去了爺爺墳前,把找到四川親人的消息一一向爺爺訴說。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楊力

受訪者供圖

個人資料

姓名:楊俊章別字:奠中生日:1903年5月15日籍貫:四川省青神縣出身:二十軍隨營學校第三期步科畢業學歷:中央軍校洛陽分校畢業家庭:父朝榮,母龔氏,兄廷芳,弟廷清。永久通訊處:四川省青神縣縣政府轉經歷:1927年,二十軍五師十旅十九團十一連,任少尉排長。1935年,陸軍第二六師七八旅一五六團一營三連,任上尉連長。陣亡:1937年10月,抗日作戰犧牲

原標題:湖北後人苦尋80載 終於找到四川親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