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理學家柯維夫婦:經營好婚姻必須知道的3件事

雨天晴心理

堅持斯坦福“務實”理念

讓心理學幫到你的生活

編者按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心理學家約翰·柯維&珍妮·柯維夫婦的專訪, 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指引。

約翰·柯維&珍妮·柯維(柯維夫婦), 家庭和婚姻專家、作家、主題演講人, 著有《積極的家庭指南》, 製作了《成功婚姻的7個習慣》CD、《高效能家庭的7個習慣》CD。 結婚40多年來, 約翰和珍妮就像舞伴一樣, 一起生活, 一起工作, 完美地詮釋了幸福婚姻的模樣。

婚姻裡, 常常會出現這樣的困境:激情退去, 加上柴米油鹽的瑣事, 矛盾滋生, 愛的感覺越來越少。

有些人選擇視而不見,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有些人選擇出軌, 希望尋求新的刺激;有些人則選擇離婚, 徹底逃離婚姻的無味。

柯維夫婦說, 感情歸於平淡是每段婚姻必經的階段, 但絕不是婚姻最終的狀態。 只因很多人接收了錯誤的觀念, 誤解了愛和婚姻。

只有破除這些誤解, 才能找到愛的真諦, 學會經營婚姻, 讓彼此感受到更深層的連接和更大的幸福感。

一、愛不只是感覺, 更是行動

———

諮詢中, 經常會有人問:

“我不愛我妻子(丈夫)了, 怎麼辦?”

“那就去愛啊!”

來訪者很困惑, 反問道:

“我已經不愛TA了, 還怎麼去愛?”

“那就去愛啊!”

其實, 關於愛, 來訪者和柯維夫婦說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來訪者說“不再愛了”, 其實是在說愛的感覺消失了。 就像好萊塢大片裡演的那樣, 兩個人有感覺才叫愛, 沒感覺了就得分。 如果愛只是感覺的話, 人這一生要換多少伴侶才足夠呢?畢竟荷爾蒙能給人帶來的狂喜感很短暫。

所以, 他們建議來訪者“去愛”。 這裡的“愛”不是一個名詞, 不是一種感覺, 而是一個動詞, 是一系列行動。

“我們需要積極主動地把愛意、欣賞、付出、感恩放到婚姻的空盒子裡, 在行動中感受愛。 ”柯維夫婦說, 就像母親懷胎九月, 這9個月對母親來說是非常痛苦且不舒適的, 但她願意為孩子的出生做出這樣的付出, 而且不圖回報。

當孩子出生時, 母親和孩子之間天然地有一種強烈而緊密的連接感。

母親會非常自然地愛孩子, 甚至盲目地以為, TA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愛的孩子。

柯維夫婦指出, 懷孕這個行動就是愛。 愛通過行動來實現, 愛的感覺也由此而生。 當愛的行動缺失時, 愛的感覺自然也就沒有了。

那麼, 愛的行動具體有哪些呢?

1.說出你的愛。

柯維夫婦說, 他們在中國有一個很強烈的感受, 很多夫妻喜歡默默付出, 從不說愛, 甚至以為自己不說, 對方就能知道。

然而, 不說出口的愛並非最深, 而是最傷人。 你不說, 另一半永遠不會知道你的心思, 反而會不停地猜疑:“你這麼殷勤, 是不是做了對不起我的事?”不斷地求證:“你到底愛不愛我?”

珍妮說, 約翰每天會對她說兩次“我愛你”。 話音剛落, 約翰搖搖頭說:“不, 不止兩次, 是很多次。 ”

因為把愛說了出來, 兩個人都清楚地知道彼此的心意。 所以, 結婚40多年, 他們越來越深愛。 所以, 表達愛意是非常重要的愛的行動。

2.欣賞你的伴侶。

有些人不懂得向伴侶表達愛, 而有些人則不懂得欣賞伴侶。 關於這一點, 柯維夫婦分享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他們發現,很多人在做父母時都很懂得鼓勵教育的重要性,可一面對伴侶就變臉了:“你怎麼這麼笨!”“真沒出息!”

結果,越指責就越對伴侶看不順眼,而被指責的那一方也滿是怨氣,哪還會有愛的感覺呢?如果用對待孩子的方式對待伴侶,會不會有所不同呢?

約翰以前看到珍妮做得不好的地方總會忍不住大發雷霆。屋子亂了,他會說:“你這一天都幹嗎了?”菜做鹹了,他會說:“這點兒小事都做不好!”類似這樣的瑣事還有很多。

有一天,他突然意識到,其實,珍妮很多地方都做得很棒啊,為什麼非要盯著她的不足呢?

於是,他開始誇讚她為孩子們做了別致的小禮物,表揚她為自己買了帥氣的領帶,看到她很忙時,還不忘熱情地詢問她:“親愛的,我有什麼可以幫你的嗎?”

約翰的欣賞讓珍妮感到被認可,而那句“我有什麼可以幫你的嗎”則讓她感受到了被支持。兩個人的關係悄然發生了變化。

可見,欣賞伴侶的行動也會為婚姻注入愛,帶來美好的愛的感覺。

3.懂得感恩。

柯維夫婦認為,愛意和欣賞的表達缺失並不是不會,而是覺得沒必要。

妻子覺得丈夫賺錢養家、對自己好是應該的,丈夫覺得妻子照顧家、理解自己是應該的。既然你愛我是應該的,你做得好也是應該的,哪還需要愛的表白?哪還需要愛的欣賞?

可是,沒有誰對誰好是應該的,每個人的付出都應該被感恩。沒有恩,也就沒了情。

所以,我們需要對TA說一句“謝謝”,給TA一個擁抱,送TA一個驚喜,為TA做一件TA喜歡的事……

只有我們報之感恩的行動,伴侶才會知道,自己的付出被看見、被珍視,才會以更積極的態度回應,形成愛的良性迴圈。

在付諸愛的行動時,柯維夫婦建議每對夫妻都要培養主動積極的習慣。

當婚姻出問題時,很多來訪者會喋喋不休地哭訴,婚姻不幸都是對方的錯,好像自己就是個局外人一樣。

如果不改變這種思維,是很難付出愛的行動的。而主動積極就是一種正向思維,教人停止指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約翰舉例說,丈夫不愛做家務,妻子要做的不是指責他太懶,而是主動展示做家務的樂趣吸引他;當丈夫做得不錯時,給予鼓勵,讓他更有意願參與。

珍妮繼續舉例,吵架時妻子從不低頭,丈夫不必指責她不講理,只需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當妻子接收到的是丈夫的感受而不是指責時,她會更願意好好溝通。

柯維夫婦認為,看看自己能為這段婚姻變得更好做些什麼,從而改變自己,是最可控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愛的行動。

柯維夫婦說,把愛當作一個動詞,培養主動積極的習慣,改變自己,向伴侶表達愛意、欣賞和感恩,你會發現,越是付諸愛的行動,就越能感受到愛;越有愛的感覺,就越願意付諸愛的行動,而這就是愛的真諦:越付出越擁有。

二、婚姻裡不只有我,更有我們

———

人們常說,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而柯維夫婦表示,不幸的婚姻其實也有相似之處。

因為工作的原因,柯維夫婦遇見了形形色色的夫妻,尤其是婚姻不幸的夫妻。他們發現,這些夫妻在交流時,最愛用的詞彙就是“我”。

關於這一點,有個非常典型的新聞事件。講的是一對新婚小夫妻去吃夜宵,妻子說:“我要吃麻辣燙!”丈夫說:“我要吃烤串!”爭來爭去,誰也不肯讓步,最後飯沒吃成,直接奔民政局離婚去了。

表面上,兩個人是在為吃什麼而爭吵,實際上則是在爭“怎麼做對我是好的”。一件小事尚且如此,平日相處時類似的爭吵可想而知。

柯維夫婦說,這是很多婚姻不幸的通病,婚前說什麼做什麼想的都是“我”,婚後仍然我行我素,經常把“我”掛在嘴邊。

她說:“錢得歸我管!”

他說:“這個家得我說了算。”

他說:“我就要買個大房子,住得舒坦。”

她說:“我就要買小的,不用還貸。”

總之就是,“我要贏!”“只能做對我好的!”

柯維夫婦表示,過度地強調“我”,就意味著另一半的需求和感受被忽略、被壓抑,時間久了,關係必然會不平衡,要麼戰爭升級,要麼乾脆離婚。

柯維夫婦認為,這個現象和個人價值被不斷重視的大背景有關,人們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希望另一半無條件地寵愛自己、包容自己,我必須贏,你必須輸。然而,沒有人願意輸,這是天性使然。所以,如果一方時時占上風,另一方肯定不幹。

也有人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希望以外在的強勢來彌補內在的匱乏。要求另一半時刻把自己放在第一位,電話接晚了都會大吵一架;要求另一半把工資都上交給自己,否則就一哭二鬧三上吊。他們都忽略了一個事實,安全感不是別人給的,只能通過自我調整來獲得。

過度強調“我”的婚姻是不幸的,那什麼樣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呢?美國一所大學訪問了154對中老年夫妻,記錄下每對夫妻長達15分鐘的對話。隨後,研究人員對他們面部表情的變化、語氣的升降以及情緒的變化做進一步分析。

結果顯示,在交談中頻繁使用“我們”的夫妻,他們的表情和語氣更相似,討論更積極,生活更幸福。而總愛說“我”的夫妻則更容易爭吵,且爭吵時間更長。答案是不是一目了然了?

柯維夫婦說,婚姻關係是比其他人際關係更親密的關係,在這個關係裡,我對你很重要,你對我也很重要,我和你都不再只是一個單獨的個體,而成為了“我們”這樣一個共同體。

這就意味著,夫妻在說話做事的時候,要轉變思維方式,從只說“我”轉變為多說“我們”,從只思考“什麼對我是好的”轉變為多考量“什麼對我們是好的”。

同樣是家庭理財,站在“我”的立場就是“歸我管”,而站在“我們”的立場則是,誰更擅長誰就來做。

丈夫消息靈通,腦子活絡,那就負責開拓投資管道;而妻子更細心,也更有自製力,那就負責記帳和把控風險。“我們”發揮各自的優勢,協作完成一件對“我們”都好的事。

同樣是買房子,站在“我”的立場就是“我怎麼高興怎麼來”,而站在“我們”的立場則是,怎麼做才是對我們都好的。

買大房子,妻子覺得壓力大;買小房子,丈夫住著不舒服。是否可考慮先租一套大房子作為過渡,住著很舒服,又不用還巨額貸款,實現雙贏。等經濟條件允許的時候,再做出新的衡量和調整。

丈夫可能要稍微降低下對房子面積的要求,妻子也要適當放寬對貸款的接受度。是的,為了實現“我們”的雙贏,夫妻二人都讓渡了一部分“我”的利益,而這也是從“我”過渡到“我們”時經常要面臨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為了“我們”,“我”就要低到塵埃裡。

妻子完全放下自己的工作,委曲求全地做全職太太;丈夫完全放棄自己的興趣,沒日沒夜地工作……

這就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一個不懂得愛自己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而且長期壓抑自己,必然對另一半充滿怨言,又如何能經營出幸福的婚姻呢?

柯維夫婦說,每個人對“我們”的理解千差萬別,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適度地放下“我”,有條件地成就“我們”。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度的把握,更重要的是轉變心態,有意識地看到“我們”的存在,開啟幸福的旅程。

三、最美的情話不是“我愛你”,而是“在一起”

———

柯維夫婦說,看清了愛是行動的真相,明白了婚姻中“我們”的重要性,接下來就需要兩個人在一起,用“行動”成就“我們”的愛,讓婚姻永葆生機。

在一起行動前,每對夫妻都有必要先設定好共同的目標。柯維夫婦說,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就像飛機不時地偏離軌道,每個人都會犯錯,但只要目標明確,我們就不會迷失,而是可以不停地調整,一直朝著目標前進。

1.明確結婚的目的。

說到這兒,約翰開啟了自我檢討。因為工作繁忙,他常常帶著情緒回家,對珍妮各種挑刺。

直到看到珍妮臉上的委屈,他才開始思考:“我為什麼要去工作?不就是為了讓家人更好地生活嗎?太太為什麼要辛苦持家?不也是為了讓家人更幸福嗎?”

想到這兒,他突然意識到,如果自己因為情緒而對太太橫加指責的話,實際上是偏離了兩個人共同的目標。他決定把自己拽回軌道,向太太道歉。

“每個男人都要學會對妻子說對不起,這很重要。”約翰笑笑說。

對此,珍妮表示:“40多年的婚姻裡,我們都犯過很多錯,約翰如此,我也如此。這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知道自己做錯了,懂得道歉並立刻改正。”

柯維夫婦表示共同的目標有很多,其中最基礎的就是結婚的目的,因為這決定了兩個人的相處模式。

如果結婚只是為了找個伴兒,兩個人就會陷入衣食住行的糾結和無盡的權力鬥爭中;

如果結婚是為了讓彼此變得更好更幸福,兩個人則會懂得用愛的行動滋養彼此,一起營造“我們”的幸福。

2.夫妻關係最重要。

制定好目標後,還要學會優先選擇。柯維夫婦發現,在這一點上中西方差異很大。西方人會把夫妻關係放在首位,而東方人則更看重親子關係。

一有孩子,整個家庭都在圍著孩子轉。結果,夫妻倆因為只關注孩子而冷落了彼此,關係變得不鹹不淡。

當孩子長大成人離開原生家庭後,夫妻倆因為失去了共同關注的物件,也沒了繼續走下去的動力,要麼得過且過,要麼離婚收場。

因此,柯維夫婦認為,中國夫妻很有必要調整家庭中的優先目標,重視夫妻關係。他們建議這些夫妻可以從小處著手,比如:

承諾每週都有一段不帶著孩子的、一對一的時間;

一起運動,既強身健體,又能增加親密度;

一起讀書看電影,既能豐富自我,又能增加精神上的交流;

一起洗衣做飯,享受共同協作的幸福感。

3.一起承擔。

“在一起”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含義就是,夫妻兩個人要一起承擔責任,一起面對困難。

在這一點上,中國很多家庭做得都不夠好,尤其是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很多家庭都是假性單親家庭,丈夫只管生不管養,只留妻子一人獨自承擔。柯維夫婦認為,這只是在同一屋簷下生活,根本不是“在一起”。

真正在一起的夫妻是如何養育孩子的呢?

約翰和珍妮有10個孩子,他們從來都是一起為孩子洗衣做飯,一起陪伴孩子讀書學習;孩子病了,他們一起尋醫問藥,一起陪伴照顧;孩子遇到了難題,他們一起尋找解決方案……

“因為在一起,我們共同分擔,從不覺得辛苦;因為在一起,我們互相鼓勵,從不覺得孤單。”珍妮如是說。約翰點點頭,說道:“我們是最好的搭檔。”

不僅是養育孩子,當伴侶傷心難過時,婆媳關係、妯娌關係出現問題時,家庭遭遇變故時,都需要夫妻在一起,為彼此分擔,給彼此支持,一起度過。

當然,婚姻不只有艱辛,還有快樂,需要夫妻在一起經歷、分享;還有成長,需要夫妻在一起交流、學習……

柯維夫婦說:不管發生什麼,夫妻兩個人都要在一起,一起承擔,一起面對,從結婚的第一天到分別的一天都是如此,絕不輕言放棄。唯有此,兩個人才能真正獲得幸福,才能堅定不移地攜手走過這一生。

從採訪開始到採訪結束,約翰始終牽著珍妮的手,一刻不曾分離。是的,他們始終在一起,一起打造他們的幸福婚姻,一起分享他們的幸福之道,一起把更多幸福的可能性傳遞給更多的夫妻和家庭。

這大概是對幸福最完美的詮釋了吧。

如果你也嚮往完美的家庭生活,你該怎麼辦?

今日話題

你覺得幸福婚姻最重要的一點是什麼?

識別下方二維碼,加入雨天晴心理社群,一起來討論吧

您的分享可能幫助您的朋友解決困擾

也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柯維夫婦分享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他們發現,很多人在做父母時都很懂得鼓勵教育的重要性,可一面對伴侶就變臉了:“你怎麼這麼笨!”“真沒出息!”

結果,越指責就越對伴侶看不順眼,而被指責的那一方也滿是怨氣,哪還會有愛的感覺呢?如果用對待孩子的方式對待伴侶,會不會有所不同呢?

約翰以前看到珍妮做得不好的地方總會忍不住大發雷霆。屋子亂了,他會說:“你這一天都幹嗎了?”菜做鹹了,他會說:“這點兒小事都做不好!”類似這樣的瑣事還有很多。

有一天,他突然意識到,其實,珍妮很多地方都做得很棒啊,為什麼非要盯著她的不足呢?

於是,他開始誇讚她為孩子們做了別致的小禮物,表揚她為自己買了帥氣的領帶,看到她很忙時,還不忘熱情地詢問她:“親愛的,我有什麼可以幫你的嗎?”

約翰的欣賞讓珍妮感到被認可,而那句“我有什麼可以幫你的嗎”則讓她感受到了被支持。兩個人的關係悄然發生了變化。

可見,欣賞伴侶的行動也會為婚姻注入愛,帶來美好的愛的感覺。

3.懂得感恩。

柯維夫婦認為,愛意和欣賞的表達缺失並不是不會,而是覺得沒必要。

妻子覺得丈夫賺錢養家、對自己好是應該的,丈夫覺得妻子照顧家、理解自己是應該的。既然你愛我是應該的,你做得好也是應該的,哪還需要愛的表白?哪還需要愛的欣賞?

可是,沒有誰對誰好是應該的,每個人的付出都應該被感恩。沒有恩,也就沒了情。

所以,我們需要對TA說一句“謝謝”,給TA一個擁抱,送TA一個驚喜,為TA做一件TA喜歡的事……

只有我們報之感恩的行動,伴侶才會知道,自己的付出被看見、被珍視,才會以更積極的態度回應,形成愛的良性迴圈。

在付諸愛的行動時,柯維夫婦建議每對夫妻都要培養主動積極的習慣。

當婚姻出問題時,很多來訪者會喋喋不休地哭訴,婚姻不幸都是對方的錯,好像自己就是個局外人一樣。

如果不改變這種思維,是很難付出愛的行動的。而主動積極就是一種正向思維,教人停止指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約翰舉例說,丈夫不愛做家務,妻子要做的不是指責他太懶,而是主動展示做家務的樂趣吸引他;當丈夫做得不錯時,給予鼓勵,讓他更有意願參與。

珍妮繼續舉例,吵架時妻子從不低頭,丈夫不必指責她不講理,只需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當妻子接收到的是丈夫的感受而不是指責時,她會更願意好好溝通。

柯維夫婦認為,看看自己能為這段婚姻變得更好做些什麼,從而改變自己,是最可控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愛的行動。

柯維夫婦說,把愛當作一個動詞,培養主動積極的習慣,改變自己,向伴侶表達愛意、欣賞和感恩,你會發現,越是付諸愛的行動,就越能感受到愛;越有愛的感覺,就越願意付諸愛的行動,而這就是愛的真諦:越付出越擁有。

二、婚姻裡不只有我,更有我們

———

人們常說,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而柯維夫婦表示,不幸的婚姻其實也有相似之處。

因為工作的原因,柯維夫婦遇見了形形色色的夫妻,尤其是婚姻不幸的夫妻。他們發現,這些夫妻在交流時,最愛用的詞彙就是“我”。

關於這一點,有個非常典型的新聞事件。講的是一對新婚小夫妻去吃夜宵,妻子說:“我要吃麻辣燙!”丈夫說:“我要吃烤串!”爭來爭去,誰也不肯讓步,最後飯沒吃成,直接奔民政局離婚去了。

表面上,兩個人是在為吃什麼而爭吵,實際上則是在爭“怎麼做對我是好的”。一件小事尚且如此,平日相處時類似的爭吵可想而知。

柯維夫婦說,這是很多婚姻不幸的通病,婚前說什麼做什麼想的都是“我”,婚後仍然我行我素,經常把“我”掛在嘴邊。

她說:“錢得歸我管!”

他說:“這個家得我說了算。”

他說:“我就要買個大房子,住得舒坦。”

她說:“我就要買小的,不用還貸。”

總之就是,“我要贏!”“只能做對我好的!”

柯維夫婦表示,過度地強調“我”,就意味著另一半的需求和感受被忽略、被壓抑,時間久了,關係必然會不平衡,要麼戰爭升級,要麼乾脆離婚。

柯維夫婦認為,這個現象和個人價值被不斷重視的大背景有關,人們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希望另一半無條件地寵愛自己、包容自己,我必須贏,你必須輸。然而,沒有人願意輸,這是天性使然。所以,如果一方時時占上風,另一方肯定不幹。

也有人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希望以外在的強勢來彌補內在的匱乏。要求另一半時刻把自己放在第一位,電話接晚了都會大吵一架;要求另一半把工資都上交給自己,否則就一哭二鬧三上吊。他們都忽略了一個事實,安全感不是別人給的,只能通過自我調整來獲得。

過度強調“我”的婚姻是不幸的,那什麼樣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呢?美國一所大學訪問了154對中老年夫妻,記錄下每對夫妻長達15分鐘的對話。隨後,研究人員對他們面部表情的變化、語氣的升降以及情緒的變化做進一步分析。

結果顯示,在交談中頻繁使用“我們”的夫妻,他們的表情和語氣更相似,討論更積極,生活更幸福。而總愛說“我”的夫妻則更容易爭吵,且爭吵時間更長。答案是不是一目了然了?

柯維夫婦說,婚姻關係是比其他人際關係更親密的關係,在這個關係裡,我對你很重要,你對我也很重要,我和你都不再只是一個單獨的個體,而成為了“我們”這樣一個共同體。

這就意味著,夫妻在說話做事的時候,要轉變思維方式,從只說“我”轉變為多說“我們”,從只思考“什麼對我是好的”轉變為多考量“什麼對我們是好的”。

同樣是家庭理財,站在“我”的立場就是“歸我管”,而站在“我們”的立場則是,誰更擅長誰就來做。

丈夫消息靈通,腦子活絡,那就負責開拓投資管道;而妻子更細心,也更有自製力,那就負責記帳和把控風險。“我們”發揮各自的優勢,協作完成一件對“我們”都好的事。

同樣是買房子,站在“我”的立場就是“我怎麼高興怎麼來”,而站在“我們”的立場則是,怎麼做才是對我們都好的。

買大房子,妻子覺得壓力大;買小房子,丈夫住著不舒服。是否可考慮先租一套大房子作為過渡,住著很舒服,又不用還巨額貸款,實現雙贏。等經濟條件允許的時候,再做出新的衡量和調整。

丈夫可能要稍微降低下對房子面積的要求,妻子也要適當放寬對貸款的接受度。是的,為了實現“我們”的雙贏,夫妻二人都讓渡了一部分“我”的利益,而這也是從“我”過渡到“我們”時經常要面臨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為了“我們”,“我”就要低到塵埃裡。

妻子完全放下自己的工作,委曲求全地做全職太太;丈夫完全放棄自己的興趣,沒日沒夜地工作……

這就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一個不懂得愛自己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而且長期壓抑自己,必然對另一半充滿怨言,又如何能經營出幸福的婚姻呢?

柯維夫婦說,每個人對“我們”的理解千差萬別,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適度地放下“我”,有條件地成就“我們”。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度的把握,更重要的是轉變心態,有意識地看到“我們”的存在,開啟幸福的旅程。

三、最美的情話不是“我愛你”,而是“在一起”

———

柯維夫婦說,看清了愛是行動的真相,明白了婚姻中“我們”的重要性,接下來就需要兩個人在一起,用“行動”成就“我們”的愛,讓婚姻永葆生機。

在一起行動前,每對夫妻都有必要先設定好共同的目標。柯維夫婦說,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就像飛機不時地偏離軌道,每個人都會犯錯,但只要目標明確,我們就不會迷失,而是可以不停地調整,一直朝著目標前進。

1.明確結婚的目的。

說到這兒,約翰開啟了自我檢討。因為工作繁忙,他常常帶著情緒回家,對珍妮各種挑刺。

直到看到珍妮臉上的委屈,他才開始思考:“我為什麼要去工作?不就是為了讓家人更好地生活嗎?太太為什麼要辛苦持家?不也是為了讓家人更幸福嗎?”

想到這兒,他突然意識到,如果自己因為情緒而對太太橫加指責的話,實際上是偏離了兩個人共同的目標。他決定把自己拽回軌道,向太太道歉。

“每個男人都要學會對妻子說對不起,這很重要。”約翰笑笑說。

對此,珍妮表示:“40多年的婚姻裡,我們都犯過很多錯,約翰如此,我也如此。這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知道自己做錯了,懂得道歉並立刻改正。”

柯維夫婦表示共同的目標有很多,其中最基礎的就是結婚的目的,因為這決定了兩個人的相處模式。

如果結婚只是為了找個伴兒,兩個人就會陷入衣食住行的糾結和無盡的權力鬥爭中;

如果結婚是為了讓彼此變得更好更幸福,兩個人則會懂得用愛的行動滋養彼此,一起營造“我們”的幸福。

2.夫妻關係最重要。

制定好目標後,還要學會優先選擇。柯維夫婦發現,在這一點上中西方差異很大。西方人會把夫妻關係放在首位,而東方人則更看重親子關係。

一有孩子,整個家庭都在圍著孩子轉。結果,夫妻倆因為只關注孩子而冷落了彼此,關係變得不鹹不淡。

當孩子長大成人離開原生家庭後,夫妻倆因為失去了共同關注的物件,也沒了繼續走下去的動力,要麼得過且過,要麼離婚收場。

因此,柯維夫婦認為,中國夫妻很有必要調整家庭中的優先目標,重視夫妻關係。他們建議這些夫妻可以從小處著手,比如:

承諾每週都有一段不帶著孩子的、一對一的時間;

一起運動,既強身健體,又能增加親密度;

一起讀書看電影,既能豐富自我,又能增加精神上的交流;

一起洗衣做飯,享受共同協作的幸福感。

3.一起承擔。

“在一起”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含義就是,夫妻兩個人要一起承擔責任,一起面對困難。

在這一點上,中國很多家庭做得都不夠好,尤其是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很多家庭都是假性單親家庭,丈夫只管生不管養,只留妻子一人獨自承擔。柯維夫婦認為,這只是在同一屋簷下生活,根本不是“在一起”。

真正在一起的夫妻是如何養育孩子的呢?

約翰和珍妮有10個孩子,他們從來都是一起為孩子洗衣做飯,一起陪伴孩子讀書學習;孩子病了,他們一起尋醫問藥,一起陪伴照顧;孩子遇到了難題,他們一起尋找解決方案……

“因為在一起,我們共同分擔,從不覺得辛苦;因為在一起,我們互相鼓勵,從不覺得孤單。”珍妮如是說。約翰點點頭,說道:“我們是最好的搭檔。”

不僅是養育孩子,當伴侶傷心難過時,婆媳關係、妯娌關係出現問題時,家庭遭遇變故時,都需要夫妻在一起,為彼此分擔,給彼此支持,一起度過。

當然,婚姻不只有艱辛,還有快樂,需要夫妻在一起經歷、分享;還有成長,需要夫妻在一起交流、學習……

柯維夫婦說:不管發生什麼,夫妻兩個人都要在一起,一起承擔,一起面對,從結婚的第一天到分別的一天都是如此,絕不輕言放棄。唯有此,兩個人才能真正獲得幸福,才能堅定不移地攜手走過這一生。

從採訪開始到採訪結束,約翰始終牽著珍妮的手,一刻不曾分離。是的,他們始終在一起,一起打造他們的幸福婚姻,一起分享他們的幸福之道,一起把更多幸福的可能性傳遞給更多的夫妻和家庭。

這大概是對幸福最完美的詮釋了吧。

如果你也嚮往完美的家庭生活,你該怎麼辦?

今日話題

你覺得幸福婚姻最重要的一點是什麼?

識別下方二維碼,加入雨天晴心理社群,一起來討論吧

您的分享可能幫助您的朋友解決困擾

也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