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經典收藏篇!葡萄常見病害易發條件、鑒別、預防及治療方案

我國天氣變化無常, 一年四季天氣條件各有不同, 固然每個季節容易發生的病害也就不一樣(每種病害發生條件不同);目前,

特別是南方地區, 氣溫已逐漸提升, 雨季也悄悄來臨, 特別要加強防範, 避免各種病害的發生, 才能確保穩產增收。

葡萄重點病害目錄:

1、灰黴病;2、穗軸褐枯病;3、霜黴病;4、褐斑病;5、白粉病;6、炭疽病;7、白腐病;8、輪紋病;9、蔓枯病。

下面為大家一一講解葡萄常見病害發生條件、鑒別方法及防治方案:

1.灰黴病

灰黴病危害高清圖譜:

灰黴病危害花穗:

灰黴病危害葉片:

灰黴病危害枝幹:

灰黴病危害幼果:

灰黴病危害成熟果實:

一、概括:灰黴病,俗稱"爛花穗",又叫葡萄灰腐病,病原菌為灰葡萄孢。葡萄灰黴病是目前世界上發生比較嚴重的一種病害,在所有貯藏發生的病害中,它所造成的損失最為嚴重。

二、發病規律:病菌以菌核、分生孢子及菌絲體隨病殘組織在土壤中越冬。有些地方,病菌秋天在枝蔓或僵果上形成菌核越冬,也可以菌絲體在樹皮和冬眠芽上越冬。菌核和分生孢子抗逆性很強,越冬以後,翌年春天條件適宜時,菌核即可萌發產生新的分生孢子,新老分生孢子通過氣流傳播到花序上,在有外滲物作營養的條件下,分生孢子很易萌發,通過傷口、自然孔口及幼嫩組織侵入寄主,實現初次侵染。灰黴病,俗稱"爛花穗",又叫葡萄灰腐病,病原菌為灰葡萄孢。葡萄灰黴病是目前世界上發生比較嚴重的一種病害,在所有貯藏發生的病害中,它所造成的損失最為嚴重。

三、發病條件:灰黴病要求低溫高濕條件,菌絲生長和孢子萌發適溫21 C。相對濕度92~97%,pH3~5 對侵染後發病最葡萄灰黴病危害的果實有利。在糖類或酸類物質刺激下,很快萌發。侵入時間與溫度有很大關係。16~ 21 C、18小時可完成侵入,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延長侵入期,4 C約需36~48小時,2 C則需要 72小時。[3]春季葡萄花期,氣溫不太高,若遇連陰雨,空氣濕度大常造成花穗腐爛脫落。另一個易發病 期是果實成熟期.與果實糖分轉化、水分增高、抗性降低有關。管理粗放、施磷鉀肥不足、機械 傷、蟲傷較多的葡萄園易發病,地勢低窪、枝梢徒長、鬱閉、通風透光不足果園發病重(葡萄不同品種對灰黴病抗性不同,紅加利亞、黑罕、黑大粒、奈加拉等為高抗品種,白香蕉、 玫瑰香、葡萄園皇后等中度抗病,巨峰、洋紅蜜、新玫瑰、白玫瑰、勝利等屬於高感品種)。

四、傳播途徑:該病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為灰葡萄孢黴菌(Botrytis cinerea)。病原菌以菌絲和菌核及分生孢子在被害部位越冬,第2年春季溫度回升,遇雨或濕度大時萌發,借氣流傳播,侵染花穗,病斑上又可形成分生孢子,引起再侵染並引起漿果發病。發病的最適溫度為18℃,相對濕度94%。通風不良,濕度大,晝夜溫差大,偏施氮肥,葡萄易發病。品種問抗病性差異很大。一年中有2次發病期,第1次在開花前後,此時溫度低,空氣濕度大,造成花序大量被害;第2次在果實著色至成熟期,如遇連雨天,引起裂果,病菌從傷口侵入,導致果粒大量腐爛。該病的發病溫度為5—31℃,最適宜發病溫度為20~23℃,空氣相對濕度在85%以上,達90%以上時發病嚴重。在春季多雨,氣溫20℃左右,空氣濕度超過95%達3天以上的年份均易流行灰黴病。此外,管理措施不當,如枝蔓過多,氮肥過多或缺乏,管理粗放等,都可引起灰黴病的發生。葡萄在貯藏期間也易發生此病。

五、鑒別方法:葡萄灰黴病危害花穗和果實,有時也危害葉片和新梢。花穗多在開花前發病,花序受害初期似被熱水燙狀,呈暗褐色,病組織軟腐,表面密生灰色黴層,被害花序萎蔫,幼果極易脫落;果梗感病後呈黑褐色,有時病斑上產生黑色塊狀的菌核;果實在近成熟期感病,先產生淡褐色凹陷病斑,很快蔓延全果,使果實腐爛;發病嚴重時新梢葉片也能感病,產生不規則的褐色病斑,病斑有時出現不規則輪紋;貯藏期如受病菌侵染,漿果變色、腐爛,有時在果梗表面產生黑色菌核。

六、防治措施:(1)清潔葡萄園。結合秋季修剪清除病殘體,摘除病花穗,減少菌核量,結合其 他病害防治,做好越冬期的預防工作。(2)加強管理。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控制速效氮肥使用量.防止徒長,對生長過旺枝蔓適當進行修剪,使葡萄園通風降濕,抑制發病。(3)主要用藥有:500g/L異菌脲懸浮劑800倍噴霧;50%腐黴利可濕性粉劑800倍噴霧;400g/L嘧黴胺懸浮劑800倍噴霧;50%嘧菌環胺水分散粒劑1000倍噴霧;50%啶醯菌胺水分散粒劑1000倍噴霧;50%咯菌腈可濕性粉劑5000倍,62%嘧菌環胺咯菌腈水分散粒劑3000倍噴霧等。

2.穗軸褐枯病

穗軸褐枯病危害高清圖譜:

穗軸褐枯病危害穗軸:

穗軸褐枯病危害果梗:

一、概括:主要為害葡萄果穗幼嫩的穗軸組織。發病初期,先在幼穗的分枝穗軸上產生褐色水浸狀斑點,迅速擴展後致穗軸變褐壞死,果粒失水萎蔫或脫落。有時病部表面生黑色黴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該病一般很少向主穗軸擴展,發病後期乾枯的小穗軸易在分枝處被風折斷脫落。幼小果粒染病僅在表皮上生直徑2毫米圓形深褐色小斑,隨果粒不斷膨大,病斑表面呈瘡痂狀。果粒長到中等大小時,病痂脫落,果穗也萎縮乾枯別于房枯病。

二、發病規律:病原菌在葡萄植株表皮上和土壤中越冬,翌年借風雨傳播,侵染幼嫩穗軸及幼果,發病期集中在花期前後,果粒長到黃豆粒大時,則停止侵染。葡萄開花前後氣溫較低,如陰雨天氣較多時,有利於發病;特別是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管理不善、樹勢較弱的葡萄園,發病嚴重。

三、傳播途徑及發病條件:病菌以分生孢子在枝蔓表皮或幼芽鱗片內越冬,翌春幼芽萌動至開花期分生孢子侵入,形成病斑後,病部又產出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人工接種,病害潛育期僅2-4天。該菌是一種兼性寄生菌,侵染決定於寄主組織的幼嫩程度和抗病力。若早春花期低溫多雨,幼嫩組織(穗軸)持續時間長,木質化緩慢,植株瘦弱,病菌擴展蔓延快,隨穗軸老化,病情漸趨穩定。老齡樹一般較幼齡樹易發病,肥料不足或氮磷配比失調者病情加重;地勢低窪、通風透光差、環境郁閉時發病重。

四、鑒別方法:葡萄穗軸褐枯病主要發生在幼穗的穗軸上,果粒發病較少,穗軸老化後不易發病。發病初期,幼果穗的分枝穗軸上產生褐色的水浸狀小斑點,並迅速向四周擴展,使整個分枝穗軸變褐枯死,不久失水乾枯,變為黑褐色,有時在病部表面產生黑色黴狀物,果穗隨之萎縮脫落幼果粒發病,形成圓形、深褐色至黑色小斑點,病變僅限於果粒表皮,隨著果粒膨大病斑變成瘡痂狀,當果粒長到中等大小時,病痂脫落,對果實發育無明顯影響。

五、防治措施:(1)選用抗病品種。(2)結合修剪,搞好清園工作,清除越冬菌源。葡萄幼芽萌動前噴波美3-5度石硫合劑或45%晶體石硫合劑30倍液、0.3%五氯酚鈉1-2次保護鱗芽。 (3)加強栽培管理。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鉀肥,同時搞好果園通風透光、排澇降濕,也有降低發病的作用。 (4)主要用藥有:10%多抗黴素可濕性粉劑800倍噴霧,50%啶醯菌胺水分散粒劑1000倍噴霧、50%醚菌酯水分散粒劑1000倍噴霧。

3.霜黴病

霜黴病危害高清圖譜

霜黴病危害葉片:

霜黴病危害花穗:

霜黴病危害幼果:

一、概括

葡萄霜黴病是一種世界性的葡萄病害。我國各葡萄產區均有分佈, 尤其在多雨潮濕地區發生普遍,是葡萄主要病害之一。1834年在美國野生葡萄中發現。我國1899年記載本病的發生。發病嚴重時,葉片焦枯早落,新梢生長不良,果實產量降低、品質變劣,植株抗寒性差。

霜黴病可危害葡萄的所有綠色幼嫩組織,如葉片,花蕾穗,果穗,嫩梢,卷鬚等,有時也可導致老葉發病,整體來說以葉片受害最重,發病後的主要症狀特點是在病部表面產生白色霜黴壯物。發病嚴重時, 長造成大量落葉,落果,甚至造成植株死亡!

二、發病規律

在露地栽培條件下,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落葉中越冬,在暖冬地區,附著在芽上和掛在樹上的葉片內的菌絲體也能越冬。其卵孢子隨腐爛葉片在土壤中能存活2年左右。翌年春天,氣溫達11℃時,卵孢子在小水滴中萌發,產生芽管,形成孢子囊,孢子囊萌發產生遊動孢子,借風雨傳播到寄主的綠色組織上,由氣孔、水孔侵入,經7—12天的潛育期,又產生孢子囊,進行再侵染。孢子囊通常在晚間生成,清晨有露水時進行侵染,沒能侵染的孢子囊暴露在陽光下數小時即失去生活力。空氣高濕與土壤濕度大,利於霜黴病的發生。降雨是引起該病流行的主要因數。孢子囊形成的適宜溫度範圍為13--28℃,最適宜溫度為15℃;孢子囊萌發的溫度範圍為5—21℃,最適宜溫度為10—15℃;遊動孢子萌發的適宜溫度範圍為18—24℃。孢子囊的形成、萌發和遊動孢子的萌發侵染均需有雨水或露水時才能進行。不同品種對霜黴病的感病程度不同,歐亞品種群的葡萄易感病,歐美雜交品種較抗病,美洲品種較少感病。果園地勢低窪、排水不良,利於發病;氮肥施用過多,樹勢過旺,通風透光不良也利於發病。

三、發病條件

氣候條件對發病和流行影響很大。該病多在秋季發生,是葡萄生長後期病害,冷涼潮濕的氣候有利發病。病菌卵孢子萌發溫度範圍13~33℃,適宜溫度25℃,同時要有充足的水分或雨露。孢子囊萌發溫度範圍5~27℃,適宜溫度10~15℃,並要有游離水存在。孢子囊形成溫度13~28℃,15℃左右形成孢子囊最多,要求相對濕度95~100%。遊動孢子產出溫度範圍12~30℃,適宜溫度18~24℃,須有水滴存在。試驗表明:孢子囊有雨露存在時,21℃萌發40-50%,10℃時萌發95%;孢子囊在高溫乾燥條件能存活4~6天,在低溫下可存活14~16天;遊動孢子在相對濕度70~80%時能侵入幼葉,相對濕度在80~100%時老葉才能受害。因此秋季低溫、多雨易引致該病的流行。

四、傳播途徑

霜黴菌主要有2個類型:

①局部性的侵染。產生點發性病斑,生長季中不斷產生孢子囊頻繁地再侵染,病害流行速度非常快。大多數霜黴病屬這種類型。

②系統侵染。卵孢子從植物的芽鞘侵入後,菌絲隨寄主生長點侵入全株,引起全株性症狀,病害流行速度較慢,如穀子白發病。霜黴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病殘體或種子上越冬(如穀子白發病),或以菌絲體潛伏在莖、芽(如葡萄霜黴病)或種子內越冬(如白菜霜黴病),成為次年病害的初侵染源,生長季由孢子囊進行再侵染。在中國南方溫濕條件適宜的地區可周年進行侵染。霜黴菌主要靠氣流或雨水傳播,有的也可以靠介體昆蟲或人為傳播。

五、鑒別方法

葉片受害,最初在葉面上產生半透明、水漬狀、邊緣不清晰的小斑點,後逐漸擴大為淡黃色至黃褐色多角形病斑,大小形狀不一,有時數個病斑連在一起,形成黃褐色乾枯的大型病斑。空氣潮濕時病斑背面產生白色黴狀物(病原菌的孢子梗與孢子囊)。後病斑乾枯呈褐色,病葉易提早脫落。

嫩梢、卷鬚、葉柄、花穗梗感病,病斑初為半透明水漬狀斑點,後逐漸擴大,病斑呈黃褐色至褐色、稍凹陷,空氣濕度大時,病斑上產生較稀疏的白色黴狀物,病梢生長停止,扭曲,嚴重時枯死。幼果感病,病斑近圓形、呈灰綠色,表面生有白色黴狀物,後皺縮脫落,果粒長大後感病,一般不形成黴狀物。穗軸感病,會引起部分果穗或整個果穗脫落。

六、防治措施

防治葡萄霜黴病必須採取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方能奏效,具體措施如下:

①徹底清除落葉,細緻修剪,剪淨卷鬚、病枝、病果穗,並將其清除於設施外或深埋,以減少病原。

②選用無滴消霧膜做設施的外覆蓋材料,並在設施內全面積覆蓋地膜,降低其空氣濕度和防止霧氣發生,抑制孢子囊的形成、萌發和遊動孢子的萌發侵染。

③調節室內的溫濕度,特別在葡萄坐果以後,室溫白天應快速提溫至30℃以上,並盡力維持在32--35℃,以高溫低濕來抑制孢子囊的形成、萌發和孢子的萌發侵染。下午16時左右開啟風口通風排濕,降低室內濕度,使夜溫維持在10--15℃,空氣濕度不高於85%,用較低的溫濕度抑制孢子囊和孢子的萌發,控制病害發生。

④果穗套袋,消除病菌對果穗的侵染。

⑤藥劑防治:72%克露可濕性粉劑(700倍液)、25%瑞毒黴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液)、72.2%普力克(700倍液)、687.5克/升氟菌霜黴威(1000倍液)、50%烯醯嗎啉可濕性粉劑700倍液,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懸浮劑2000倍液,100g/L氰霜唑懸浮劑1000倍液噴霧。

4.褐斑病

褐斑病危害高清圖譜

褐斑病危害葉片:

一、概括:又稱斑點病、褐點病、葉斑病和角斑病等。褐斑病有大褐斑和小褐斑兩種,主要為害中、下部葉片,病斑直徑3-10毫米的為大褐斑病,其症狀因種或品種不同而異。病斑小,直徑2-3毫米的是小褐斑病,大小一致,葉片上現褐色小斑,中部顏色稍淺,潮濕時病斑背面生灰黑色黴層,嚴重時一張葉片上生有數十至上百個病斑致葉片枯黃早落。有時大、小褐斑病同時發生在一張葉片上,加速病葉枯黃脫落。

二、發病規律及發病條件:病菌以菌絲體在病組織內越冬,分生孢子有一定越冬能力,孢梗束抗逆力強;翌年春天,氣溫升高遇降雨或潮濕條件,越冬菌絲或孢梗束產生新的分生孢子,借氣流或風雨傳播到葉片上,在有水或高溫條件下,分生孢子萌發芽管侵入葉片。潛育期10-20天,濕度高潛育期短,產生的分生孢子不斷進行再侵染。褐斑病一般在5~6月份開始發病,7~10月份為發病盛期。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是葡萄褐斑病發生和流行的主導因素。夏季多雨的地區或年份發病比較嚴重。如果發生伏旱,或雨季向後推遲至9~10月,氣溫較低,不利於病害的發生,危害較輕。此外,果園管理粗放、施肥不足、樹體衰弱時,也有利於發病。果園地勢低窪、潮濕、通風不良、掛果負荷過大發病重。

三、傳播途徑: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落葉上越冬,至第二年初夏長出新的分生孢於梗,產生新的分生孢於新、舊分生孢子通過氣流和雨水傳播,引起初次侵染。分生孢子發芽後從葉背氣孔侵入,發病通常自植株下部葉片開始,逐漸向上蔓延。病菌侵入寄主後,經過一段時期,于環境條件適宜時,產生第二批分生抱子,引起再次侵染,造成陸續發病。直至秋末,病菌又在落葉病組織內越冬。

四、鑒別方法:褐斑病僅為害葉片。大褐斑病初在葉面長出許多近圓形、多角形或不規則形的褐色小斑點。以後斑點逐漸擴大,直徑達3~10毫米。病斑中部呈黑褐色,邊緣褐色,病、健部分界明顯。葉背病斑呈淡黑褐色。發病嚴重時,一張葉片上病斑數可多達數十個,常互相癒合成不規則形的大斑,直徑可達9釐米以上;後期在病斑背面產生深褐色的黴狀物,即病菌的孢梗束及分生孢子。嚴重時病葉乾枯破裂,以至早期脫落。小褐斑病在葉片上呈現深褐色小斑,中部顏色稍淺,後期病斑背面長出一層較明顯的黑色黴狀物。病斑直徑2~3毫米左右,大小比較一致。病狀褐斑病有兩種:褐斑病和小褐斑病。褐斑病是由葡萄假尾孢菌侵染引起,主要為害葉片,侵染點發病初期呈淡褐色、不規則的角狀斑點,病斑逐漸擴展,直徑可達1釐米,病斑由淡褐變褐,進而變赤褐色,周緣黃綠色,嚴重時數斑連結成大斑,邊緣清晰,葉背面周邊模糊,後期病部枯死,多雨或濕度大時發生灰褐色黴狀物。有些品種病斑帶有不明顯的輪紋。小褐斑病為束梗尾孢菌寄生引起,侵染點發病出現黃綠色小圓斑點並逐漸擴展為2—3毫米的圓形病斑。病斑部逐漸枯死變褐進而茶褐,後期葉背面病斑生出黑色黴層。

五、防治措施:1.秋後徹底清掃果園落葉,集中燒毀或深埋,以消滅越冬菌源。加強葡萄的栽培管理注意果園排水並適當增施肥料,促使極勢生長健壯,以提高抗病力。2.加強栽培管理,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增施肥料,合理灌水,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3.發病初期,結合防治其他葡萄病害,噴灑200倍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或60%代森鋅500-600倍液,600倍科博、噴克等藥液,每隔10-15天噴1次,連續噴2-3次。由於褐斑病一般從植株的下部葉片開始發生,逐漸向上蔓延,因此第一、二次噴藥要著重保護植株的下部葉片。4.當發現有褐斑病發生時,可噴布3000-4000倍烯唑醇、600倍多菌靈或1000倍甲基托布津等治療劑進行及時治療。

5.白粉病

白粉病危害高清圖譜

白粉病危害葉片:

白粉病危害果實:

一、概括:白粉病是南方地區常見的五大病害之一,特別對葉片和果粒的威脅較重。葡萄白粉病為害症狀,該病主要危害葉片、枝梢及果實等部位,以幼嫩組織最敏感。

二、發病規律:病菌菌以菌絲體在被害組織內或芽鱗間越冬。第二年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侵入寄主組織後,菌絲蔓 延於表皮外,以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細胞內吸取營養。分生孢子萌發的最適溫度為25——28攝氏度,空氣相對溫度較低時也能萌發。葡萄白粉病一般在6月中、下旬開始發病,7月中旬漸入發病盛期。夏季乾旱或悶熱多雲的天氣有利於病害發生。葡萄栽植過密,枝葉過多,通風不良時利於發病。

三、發病條件及傳播途徑:該病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為葡萄鉤絲殼菌(Uncinula necator)。病原菌以菌絲體在受害組織或芽鱗內越冬,第2年春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穿透表皮進行初次侵染,生長季節可進行多次再侵染。乾旱的夏季和溫暖而潮濕、悶熱的天氣有利於白粉病的大發生。一般6月開始發病,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發病達盛期,9~10月份停止發病。

四、鑒別方法:葡萄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枝梢及果實等部位,以幼嫩組織最敏感。葡萄展葉期葉片正面產生大小不等的不規則形黃色或褪綠色小斑塊,病斑正反面均可見有一層白色粉狀物,粉斑下葉表面呈褐色花斑,嚴重時全葉枯焦;新梢和果梗及穗軸初期表面產生不規則灰白色粉斑,後期粉斑下面形成雪花狀或不規則的褐斑,可使穗軸、果梗變脆,枝梢生長受阻;幼果先出現褐綠斑塊,果面出現星芒狀花紋,其上覆蓋一層白粉狀物,病果停止生長,有時變成畸形,果肉味酸,開始著色後果實在多雨時感病,病處裂開後腐爛。

五、防治措施:秋末徹底清除病葉、病果、病枝,集中燒毀或深埋;在生長期要及時摘心、綁蔓、除副梢,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雨季注意排水防澇,噴磷酸二氫鉀和根施複合肥,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1、清除菌源。秋後剪除病梢,清掃病葉、病果及其它病菌殘體,集中燒毀。2、加強栽培管理。注意及時摘心綁蔓,剪除副梢及卷鬚,保持通風透光良好。雨季注意排水防澇,噴磷酸二氫鉀等葉麵肥和根施複合肥,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3、葡萄白粉病重點發病月份:浙江嘉興及上海等地,於5月下旬至7月開始發病,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為發病盛期。

1、3億CFU/克哈茨木黴菌可濕性粉劑300倍噴霧,30%苯醚甲環唑懸浮劑1500倍噴霧、乙嘧酚1000-1200倍液,乙嘧菌酯800 倍液(仿效高達90%以上),50%醚菌酯水分散粒劑800~1000倍液,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劑750倍噴霧29%吡唑萘菌胺.嘧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

6.炭疽病

炭疽病危害高清圖譜

炭疽病為害葉片:

炭疽病危害果實:

一、概括:葡萄炭疽病又名晚腐病,在中國各葡萄產區發生較為普遍。為害果實較嚴重;在南方高溫多雨的地區,早春也可引起葡萄花穗腐爛。

二、發病規律及傳播途徑:此病以分生孢子和菌絲在病組織處過冬,以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分生孢子可從皮孔、氣孔、傷口侵入,也可直接從果皮上侵入,病菌侵入後10~20天即可發病,果實著色期發病加重,直至採收。一般自6月可以侵入發病,7~8月為發病盛期,近成熟期發病日漸加重。據察,謝花後半月(約6月10~15日)出現病果,成為全年的第一次發病高峰。至8月10日前後,由於果實大量成熟,每逢悶熱雷雨,該病進入發病盛期,是全年危害最嚴重的一次。多雨年份或在果園排水不良和棚架過低、枝蔓過密、樹齡增加等條件下,薄皮品種、晚熟品種和優良品種病情較重。早熟品種輕。

三、鑒別方法:果粒開始著色時,果粒變軟,含糖量增高,酸度下降,進入發病盛期, 葡萄炭疽病最初在病果表面出現圓形、稍凹陷、淺褐色病斑,病斑表面密生黑色小點粒(分生孢子盤),天氣潮濕時,分生孢子盤中可排除緋紅色的粘狀物(孢子塊),後病果逐漸乾枯,最後變成僵果。病果粒多不脫落,整穗僵葡萄仍掛在枝蔓上。葉片與新稍病斑很少見,主要在葉脈與葉柄上出現長圓形、深褐色斑點,天氣潮濕時病斑表面隱約可見緋紅色分生孢子塊,但不如在果粒上表現明顯。

四、防治措施:1、 果穗套袋,消除病菌對果穗的侵染。2、注意排水防澇,嚴禁暑季田間積水,或地濕漚根,以免誘發植株衰弱,引起病害發生。3、 合理密度,科學修剪,適量留枝,合理負載,維持健壯長勢,改善田間光照條件,降低小氣候的空氣濕度。4、 剷除越冬病源:細緻修剪,剪淨病枝、病果穗及卷鬚;深埋落葉、及時清除病殘體,進行深埋或燒毀。5、 結合修剪徹底清除病組織燒毀,生長期及時摘除和拾淨病果,病穗深埋,以減少病菌來源,是首要的防治措施。6、深翻改土,加深活土層,促進根系發育;增施有機肥料、磷肥、鉀肥與微量元素肥料;適當減少速效氮素肥料的用量,提高植株本身的抗病能力。

預防方案:a、重點預防月份:山東、遼寧一般7-10月份發生;廣東3—6月發生;四川發病盛期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 b、用藥倍數及用藥次數:在發病前使用奧力克500倍液稀釋,進行植株全面噴施。用藥次數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般間隔期為7-10天噴施1次。

治療方案:春季萌芽前,結合其他病蟲害的防治,噴施德國巴斯夫成標400倍+20%氟矽唑咪鮮胺800倍。開花前3~5天噴施百泰1500倍,花後5天再噴施兩次,間隔十天一次,套袋前品潤800倍全園噴灑,並用凱潤2500倍噴淋果穗,定期脫袋檢查,發病後,去掉病粒,噴凱潤2000倍進行治療,釀造葡萄上也可噴保鮮克1500倍,注意交替用藥,提高藥效。

7.白腐病

白腐病危害高清圖譜

白腐病危害葉片:

白腐病危害枝幹:

白腐病危害果實:

一、白腐病:葡萄白腐病俗稱“水爛”或“穗爛”,是經常發生的一種重要病害,在多雨年份常和炭疽病併發流行,造成很大損失。

二、發病規律及傳播途徑:病原菌是一種兼性寄生菌,以分生孢子器或分生孢子和菌絲體隨病殘體遺留在地面或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器在樹上病果和病梢上越冬。分生孢子器的基部是由密集的菌絲體組成的“殼座”組織,對不良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在乾燥條件下,可存活15年以上。分生孢子在土壤中也能存活2年以上。病菌在地面及土表20釐米處數量最多,占總量的70%~80%以上,地表下1米處仍有病菌存在。第2年春季,越冬病原菌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濺散傳播,通過傷口、水孔侵入,侵入時多在靠近地面果穗處,然後逐漸向上蔓延,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靠風雨傳播,反復侵染,反復發病。病害潛育期一般為3~8天。在最適條件下或在感病品種上,潛育期只有3天,而在抗病品種上可達10天。一般在6月中、旬開始發病,發病盛期在採摘前的7-8月份。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易引起該病發生和流行。分生孢子萌發溫度13-40℃,適溫28-30℃,相對濕度95%以上,92%以下不能萌發。在發病期間遇暴雨或雹災,造成傷口多,發病重。果實進入著色期和成熟期,感病程度逐漸增加;果穗距地面越近越易發病。地勢低窪,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雜草叢生,通風不良,易發病。立架式比棚架式發病重,雙立架比單立架發病重,東西架比南北架發病重。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葡萄白腐病俗稱“水爛”或“穗爛”,是華北、黃河故道及陝西關中等地經常發生的一種重要病菌,在多雨年份常和炭疽病併發流行,造成很大損失。

五、鑒別方法:主要危害果穗、枝梢和葉片。靠近地面的果穗先發病,初期呈水漬狀灰褐色病斑,逐步變為紅褐色,進而果粒發軟、腐爛,表面密生灰白色漸變黑色小點粒,果粒極易脫落破裂。新梢發病多在幼嫩枝梢及易受損傷部位,如摘心或機械傷口處,病斑初呈水漬狀,淡褐色,不規則形,漸發展成暗褐色呈凹陷狀的不規則形大斑,表面密生灰白色小點粒;病斑發展後期,枝蔓受害皮層與木質部剝離縱裂呈亂麻狀,枯蔓死亡。葉片發病多在葉尖,葉緣;病斑初呈水漬狀淡褐色近圓形或不規則形大斑,其上呈現深淺不同的輪紋病斑,乾枯後易破裂,有時其上產生灰白色小點粒。

六、防治措施:發芽前全園均勻噴布一遍波美3-5度石硫合劑,病害始發期開始用藥,常用藥劑有5%菌毒清水劑500-800倍,目前最有效的殺菌劑(吡唑醚菌酯)每隔10-15天防治1次,共防治3-5次。雨季用藥時加入粘著劑,以提高農藥的粘著性。重病園要在發病前用50%福美雙粉劑1份、硫磺粉1份,碳酸銨2份三藥混勻後撒在葡萄園地面上,每畝撒1-2千克,可減輕發病。

⒈由於白腐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在病果和病梢中越冬,所以結合修剪,做好果園清潔是減少菌源,控制病害的有效措施。近年報導,在發病初期用地膜覆蓋防止病菌侵染果穗的效果也很好。

⒉病菌主要從傷口侵入,而且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最易發病,特別是暴風雨或雹災後,造成大量傷口更易發病,所以改善架面、通風透光、及時整枝、打叉、摘心和儘量減少傷口,提高果穗離地面距離,注意排水降低地面濕度等一系列措施,都可抑制病害的發生和流行。

⒊由於該病流行性強,為此在預測預報指導下做好藥劑防治是非常必要的措施。通常在發病始期(6月中、下旬)噴第一次藥,以後每隔8~15天左右噴一次,共3~5次即可。常用藥劑有: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50%福美雙加65%福美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

8.輪紋病

輪紋病危害高清圖譜

輪紋病危害葉片:

一、概括:葡萄輪紋病Massonina viticola在葡萄產區均有發生,管理粗放的果園易發生,氣候不同發病輕重不同,多雨地區發病比較嚴重。

二、發病規律、傳播途徑: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附著在結果母枝上越冬或以子囊殼在落葉上越冬。分生孢子4-5月間隨風雨飛散。子囊孢子6、7月間成熟後散發出來再行廣泛傳播。病菌一般從葉背氣孔侵入。發病後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9- 10月間發病達盛期。在美洲種上發病重。

五、鑒別方法:葉片病斑初呈赤褐色、不規則形,擴大後為黑褐色圓形斑,表面形成深淺不同的同心輪紋,病斑直徑在2-5釐米,背面產生灰褐色的黴層,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一片葉上可出現2-12個病斑。後期病斑上產生黑色子囊殼。

六、防治措施:(1)進行修剪,將病枝及一些病殘體消除,結合冬季修剪清理果園,將落葉病殘體燒毀或者深埋,減少病菌的傳播。 加強果園管理,增施有機肥,合理灌水,降低果園濕度。(2)選擇抗病強的品種。(3)化學防治 葡萄採收後,應噴等量式或倍量式波爾多液,以防該病發生;葡萄休眠期應噴殺菌力強的剷除劑,可用50%的多菌靈8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等效果不錯。

注意:因為病菌主要是在結果母枝上越冬,所以應該重點噴結果母枝。

9.蔓枯病

蔓枯病危害高清圖譜

蔓枯病危害葉柄及莖幹:

一、概括:葡萄蔓枯病又稱蔓割病。主要為害蔓或新梢。蔓基部近地表處易染病,初病斑紅褐色,略凹陷,後擴大成黑褐色大斑。秋天病蔓表皮縱裂為絲狀,易折斷,病部表面產生很多黑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子實體。主蔓染病,病部以上枝蔓生長衰弱或枯死。新梢染病,葉色變黃,葉緣捲曲,新梢枯萎,葉脈、葉柄及卷鬚常生黑色條斑。在一年生枝條上,感病部位表皮粗糙翹起,皮下有隱約可見的丘狀突起(即分生孢子器)。病斑沿枝條縱向漫延,呈梭形,病斑較大時(超過莖粗2/3),造成該枝春天不能發芽而死亡。在多年生枝蔓上,發病枝雖能發出新梢,但節間短,葉色黃,葉片、果穗、果粒,小時果粒長到豆粒大時,也會因營養物質的運輸受阻而突然萎蔫,主蔓發病嚴重的,越冬後將沿病斑縱向乾裂,呈現出較大裂口,使整個枝蔓抽不出新梢而枯死。

二、發病規律、傳播途徑:以分生孢子器或菌絲體在病蔓上越冬,翌年5、6月間釋放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在具水滴或雨露條件下,分生孢子經4~8小時即可萌發,經傷品或由氣孔侵入,引起發病。潛育期30天左右,後經1~2年才現出病症,因此本病一經發生,常連續2~3年。多雨或濕度大的地區、植株衰弱、凍害嚴重的葡萄園發病重。

三、鑒別方法:葡萄蔓枯病又稱蔓割病。主要為害蔓或新梢。蔓基部近地表處易染病,初病斑紅褐色,略凹陷,後擴大成黑褐色大斑。秋天病蔓表皮縱裂為絲狀,易折斷,病部表面產生很多黑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子實體。主蔓染病,病部以上枝蔓生長衰弱或枯死。新梢染病,葉色變黃,葉緣捲曲,新梢枯萎,葉脈、葉柄及卷鬚常生黑色條斑。

四、防治措施:(1)及時檢查枝蔓,發現病部後,輕者用刀刮除病斑,重者剪掉或鋸除,傷口用波美5度石硫合劑或45%晶體石硫合劑30%倍液消毒。(2)加強葡萄園管理,增施有機肥,疏鬆或改良土壤,雨後及時排水,注意防凍。(3)可結合防治葡萄其他病害,在發芽前噴一次80%五氯酚鈉200~300倍液波美5度石硫合劑。在5~6月及時噴射1:0.7:200倍式波爾多液2~3次或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DT殺菌劑)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4%絡氨銅水劑350倍液。

一、概括:灰黴病,俗稱"爛花穗",又叫葡萄灰腐病,病原菌為灰葡萄孢。葡萄灰黴病是目前世界上發生比較嚴重的一種病害,在所有貯藏發生的病害中,它所造成的損失最為嚴重。

二、發病規律:病菌以菌核、分生孢子及菌絲體隨病殘組織在土壤中越冬。有些地方,病菌秋天在枝蔓或僵果上形成菌核越冬,也可以菌絲體在樹皮和冬眠芽上越冬。菌核和分生孢子抗逆性很強,越冬以後,翌年春天條件適宜時,菌核即可萌發產生新的分生孢子,新老分生孢子通過氣流傳播到花序上,在有外滲物作營養的條件下,分生孢子很易萌發,通過傷口、自然孔口及幼嫩組織侵入寄主,實現初次侵染。灰黴病,俗稱"爛花穗",又叫葡萄灰腐病,病原菌為灰葡萄孢。葡萄灰黴病是目前世界上發生比較嚴重的一種病害,在所有貯藏發生的病害中,它所造成的損失最為嚴重。

三、發病條件:灰黴病要求低溫高濕條件,菌絲生長和孢子萌發適溫21 C。相對濕度92~97%,pH3~5 對侵染後發病最葡萄灰黴病危害的果實有利。在糖類或酸類物質刺激下,很快萌發。侵入時間與溫度有很大關係。16~ 21 C、18小時可完成侵入,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延長侵入期,4 C約需36~48小時,2 C則需要 72小時。[3]春季葡萄花期,氣溫不太高,若遇連陰雨,空氣濕度大常造成花穗腐爛脫落。另一個易發病 期是果實成熟期.與果實糖分轉化、水分增高、抗性降低有關。管理粗放、施磷鉀肥不足、機械 傷、蟲傷較多的葡萄園易發病,地勢低窪、枝梢徒長、鬱閉、通風透光不足果園發病重(葡萄不同品種對灰黴病抗性不同,紅加利亞、黑罕、黑大粒、奈加拉等為高抗品種,白香蕉、 玫瑰香、葡萄園皇后等中度抗病,巨峰、洋紅蜜、新玫瑰、白玫瑰、勝利等屬於高感品種)。

四、傳播途徑:該病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為灰葡萄孢黴菌(Botrytis cinerea)。病原菌以菌絲和菌核及分生孢子在被害部位越冬,第2年春季溫度回升,遇雨或濕度大時萌發,借氣流傳播,侵染花穗,病斑上又可形成分生孢子,引起再侵染並引起漿果發病。發病的最適溫度為18℃,相對濕度94%。通風不良,濕度大,晝夜溫差大,偏施氮肥,葡萄易發病。品種問抗病性差異很大。一年中有2次發病期,第1次在開花前後,此時溫度低,空氣濕度大,造成花序大量被害;第2次在果實著色至成熟期,如遇連雨天,引起裂果,病菌從傷口侵入,導致果粒大量腐爛。該病的發病溫度為5—31℃,最適宜發病溫度為20~23℃,空氣相對濕度在85%以上,達90%以上時發病嚴重。在春季多雨,氣溫20℃左右,空氣濕度超過95%達3天以上的年份均易流行灰黴病。此外,管理措施不當,如枝蔓過多,氮肥過多或缺乏,管理粗放等,都可引起灰黴病的發生。葡萄在貯藏期間也易發生此病。

五、鑒別方法:葡萄灰黴病危害花穗和果實,有時也危害葉片和新梢。花穗多在開花前發病,花序受害初期似被熱水燙狀,呈暗褐色,病組織軟腐,表面密生灰色黴層,被害花序萎蔫,幼果極易脫落;果梗感病後呈黑褐色,有時病斑上產生黑色塊狀的菌核;果實在近成熟期感病,先產生淡褐色凹陷病斑,很快蔓延全果,使果實腐爛;發病嚴重時新梢葉片也能感病,產生不規則的褐色病斑,病斑有時出現不規則輪紋;貯藏期如受病菌侵染,漿果變色、腐爛,有時在果梗表面產生黑色菌核。

六、防治措施:(1)清潔葡萄園。結合秋季修剪清除病殘體,摘除病花穗,減少菌核量,結合其 他病害防治,做好越冬期的預防工作。(2)加強管理。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控制速效氮肥使用量.防止徒長,對生長過旺枝蔓適當進行修剪,使葡萄園通風降濕,抑制發病。(3)主要用藥有:500g/L異菌脲懸浮劑800倍噴霧;50%腐黴利可濕性粉劑800倍噴霧;400g/L嘧黴胺懸浮劑800倍噴霧;50%嘧菌環胺水分散粒劑1000倍噴霧;50%啶醯菌胺水分散粒劑1000倍噴霧;50%咯菌腈可濕性粉劑5000倍,62%嘧菌環胺咯菌腈水分散粒劑3000倍噴霧等。

2.穗軸褐枯病

穗軸褐枯病危害高清圖譜:

穗軸褐枯病危害穗軸:

穗軸褐枯病危害果梗:

一、概括:主要為害葡萄果穗幼嫩的穗軸組織。發病初期,先在幼穗的分枝穗軸上產生褐色水浸狀斑點,迅速擴展後致穗軸變褐壞死,果粒失水萎蔫或脫落。有時病部表面生黑色黴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該病一般很少向主穗軸擴展,發病後期乾枯的小穗軸易在分枝處被風折斷脫落。幼小果粒染病僅在表皮上生直徑2毫米圓形深褐色小斑,隨果粒不斷膨大,病斑表面呈瘡痂狀。果粒長到中等大小時,病痂脫落,果穗也萎縮乾枯別于房枯病。

二、發病規律:病原菌在葡萄植株表皮上和土壤中越冬,翌年借風雨傳播,侵染幼嫩穗軸及幼果,發病期集中在花期前後,果粒長到黃豆粒大時,則停止侵染。葡萄開花前後氣溫較低,如陰雨天氣較多時,有利於發病;特別是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管理不善、樹勢較弱的葡萄園,發病嚴重。

三、傳播途徑及發病條件:病菌以分生孢子在枝蔓表皮或幼芽鱗片內越冬,翌春幼芽萌動至開花期分生孢子侵入,形成病斑後,病部又產出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人工接種,病害潛育期僅2-4天。該菌是一種兼性寄生菌,侵染決定於寄主組織的幼嫩程度和抗病力。若早春花期低溫多雨,幼嫩組織(穗軸)持續時間長,木質化緩慢,植株瘦弱,病菌擴展蔓延快,隨穗軸老化,病情漸趨穩定。老齡樹一般較幼齡樹易發病,肥料不足或氮磷配比失調者病情加重;地勢低窪、通風透光差、環境郁閉時發病重。

四、鑒別方法:葡萄穗軸褐枯病主要發生在幼穗的穗軸上,果粒發病較少,穗軸老化後不易發病。發病初期,幼果穗的分枝穗軸上產生褐色的水浸狀小斑點,並迅速向四周擴展,使整個分枝穗軸變褐枯死,不久失水乾枯,變為黑褐色,有時在病部表面產生黑色黴狀物,果穗隨之萎縮脫落幼果粒發病,形成圓形、深褐色至黑色小斑點,病變僅限於果粒表皮,隨著果粒膨大病斑變成瘡痂狀,當果粒長到中等大小時,病痂脫落,對果實發育無明顯影響。

五、防治措施:(1)選用抗病品種。(2)結合修剪,搞好清園工作,清除越冬菌源。葡萄幼芽萌動前噴波美3-5度石硫合劑或45%晶體石硫合劑30倍液、0.3%五氯酚鈉1-2次保護鱗芽。 (3)加強栽培管理。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鉀肥,同時搞好果園通風透光、排澇降濕,也有降低發病的作用。 (4)主要用藥有:10%多抗黴素可濕性粉劑800倍噴霧,50%啶醯菌胺水分散粒劑1000倍噴霧、50%醚菌酯水分散粒劑1000倍噴霧。

3.霜黴病

霜黴病危害高清圖譜

霜黴病危害葉片:

霜黴病危害花穗:

霜黴病危害幼果:

一、概括

葡萄霜黴病是一種世界性的葡萄病害。我國各葡萄產區均有分佈, 尤其在多雨潮濕地區發生普遍,是葡萄主要病害之一。1834年在美國野生葡萄中發現。我國1899年記載本病的發生。發病嚴重時,葉片焦枯早落,新梢生長不良,果實產量降低、品質變劣,植株抗寒性差。

霜黴病可危害葡萄的所有綠色幼嫩組織,如葉片,花蕾穗,果穗,嫩梢,卷鬚等,有時也可導致老葉發病,整體來說以葉片受害最重,發病後的主要症狀特點是在病部表面產生白色霜黴壯物。發病嚴重時, 長造成大量落葉,落果,甚至造成植株死亡!

二、發病規律

在露地栽培條件下,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落葉中越冬,在暖冬地區,附著在芽上和掛在樹上的葉片內的菌絲體也能越冬。其卵孢子隨腐爛葉片在土壤中能存活2年左右。翌年春天,氣溫達11℃時,卵孢子在小水滴中萌發,產生芽管,形成孢子囊,孢子囊萌發產生遊動孢子,借風雨傳播到寄主的綠色組織上,由氣孔、水孔侵入,經7—12天的潛育期,又產生孢子囊,進行再侵染。孢子囊通常在晚間生成,清晨有露水時進行侵染,沒能侵染的孢子囊暴露在陽光下數小時即失去生活力。空氣高濕與土壤濕度大,利於霜黴病的發生。降雨是引起該病流行的主要因數。孢子囊形成的適宜溫度範圍為13--28℃,最適宜溫度為15℃;孢子囊萌發的溫度範圍為5—21℃,最適宜溫度為10—15℃;遊動孢子萌發的適宜溫度範圍為18—24℃。孢子囊的形成、萌發和遊動孢子的萌發侵染均需有雨水或露水時才能進行。不同品種對霜黴病的感病程度不同,歐亞品種群的葡萄易感病,歐美雜交品種較抗病,美洲品種較少感病。果園地勢低窪、排水不良,利於發病;氮肥施用過多,樹勢過旺,通風透光不良也利於發病。

三、發病條件

氣候條件對發病和流行影響很大。該病多在秋季發生,是葡萄生長後期病害,冷涼潮濕的氣候有利發病。病菌卵孢子萌發溫度範圍13~33℃,適宜溫度25℃,同時要有充足的水分或雨露。孢子囊萌發溫度範圍5~27℃,適宜溫度10~15℃,並要有游離水存在。孢子囊形成溫度13~28℃,15℃左右形成孢子囊最多,要求相對濕度95~100%。遊動孢子產出溫度範圍12~30℃,適宜溫度18~24℃,須有水滴存在。試驗表明:孢子囊有雨露存在時,21℃萌發40-50%,10℃時萌發95%;孢子囊在高溫乾燥條件能存活4~6天,在低溫下可存活14~16天;遊動孢子在相對濕度70~80%時能侵入幼葉,相對濕度在80~100%時老葉才能受害。因此秋季低溫、多雨易引致該病的流行。

四、傳播途徑

霜黴菌主要有2個類型:

①局部性的侵染。產生點發性病斑,生長季中不斷產生孢子囊頻繁地再侵染,病害流行速度非常快。大多數霜黴病屬這種類型。

②系統侵染。卵孢子從植物的芽鞘侵入後,菌絲隨寄主生長點侵入全株,引起全株性症狀,病害流行速度較慢,如穀子白發病。霜黴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病殘體或種子上越冬(如穀子白發病),或以菌絲體潛伏在莖、芽(如葡萄霜黴病)或種子內越冬(如白菜霜黴病),成為次年病害的初侵染源,生長季由孢子囊進行再侵染。在中國南方溫濕條件適宜的地區可周年進行侵染。霜黴菌主要靠氣流或雨水傳播,有的也可以靠介體昆蟲或人為傳播。

五、鑒別方法

葉片受害,最初在葉面上產生半透明、水漬狀、邊緣不清晰的小斑點,後逐漸擴大為淡黃色至黃褐色多角形病斑,大小形狀不一,有時數個病斑連在一起,形成黃褐色乾枯的大型病斑。空氣潮濕時病斑背面產生白色黴狀物(病原菌的孢子梗與孢子囊)。後病斑乾枯呈褐色,病葉易提早脫落。

嫩梢、卷鬚、葉柄、花穗梗感病,病斑初為半透明水漬狀斑點,後逐漸擴大,病斑呈黃褐色至褐色、稍凹陷,空氣濕度大時,病斑上產生較稀疏的白色黴狀物,病梢生長停止,扭曲,嚴重時枯死。幼果感病,病斑近圓形、呈灰綠色,表面生有白色黴狀物,後皺縮脫落,果粒長大後感病,一般不形成黴狀物。穗軸感病,會引起部分果穗或整個果穗脫落。

六、防治措施

防治葡萄霜黴病必須採取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方能奏效,具體措施如下:

①徹底清除落葉,細緻修剪,剪淨卷鬚、病枝、病果穗,並將其清除於設施外或深埋,以減少病原。

②選用無滴消霧膜做設施的外覆蓋材料,並在設施內全面積覆蓋地膜,降低其空氣濕度和防止霧氣發生,抑制孢子囊的形成、萌發和遊動孢子的萌發侵染。

③調節室內的溫濕度,特別在葡萄坐果以後,室溫白天應快速提溫至30℃以上,並盡力維持在32--35℃,以高溫低濕來抑制孢子囊的形成、萌發和孢子的萌發侵染。下午16時左右開啟風口通風排濕,降低室內濕度,使夜溫維持在10--15℃,空氣濕度不高於85%,用較低的溫濕度抑制孢子囊和孢子的萌發,控制病害發生。

④果穗套袋,消除病菌對果穗的侵染。

⑤藥劑防治:72%克露可濕性粉劑(700倍液)、25%瑞毒黴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液)、72.2%普力克(700倍液)、687.5克/升氟菌霜黴威(1000倍液)、50%烯醯嗎啉可濕性粉劑700倍液,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懸浮劑2000倍液,100g/L氰霜唑懸浮劑1000倍液噴霧。

4.褐斑病

褐斑病危害高清圖譜

褐斑病危害葉片:

一、概括:又稱斑點病、褐點病、葉斑病和角斑病等。褐斑病有大褐斑和小褐斑兩種,主要為害中、下部葉片,病斑直徑3-10毫米的為大褐斑病,其症狀因種或品種不同而異。病斑小,直徑2-3毫米的是小褐斑病,大小一致,葉片上現褐色小斑,中部顏色稍淺,潮濕時病斑背面生灰黑色黴層,嚴重時一張葉片上生有數十至上百個病斑致葉片枯黃早落。有時大、小褐斑病同時發生在一張葉片上,加速病葉枯黃脫落。

二、發病規律及發病條件:病菌以菌絲體在病組織內越冬,分生孢子有一定越冬能力,孢梗束抗逆力強;翌年春天,氣溫升高遇降雨或潮濕條件,越冬菌絲或孢梗束產生新的分生孢子,借氣流或風雨傳播到葉片上,在有水或高溫條件下,分生孢子萌發芽管侵入葉片。潛育期10-20天,濕度高潛育期短,產生的分生孢子不斷進行再侵染。褐斑病一般在5~6月份開始發病,7~10月份為發病盛期。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是葡萄褐斑病發生和流行的主導因素。夏季多雨的地區或年份發病比較嚴重。如果發生伏旱,或雨季向後推遲至9~10月,氣溫較低,不利於病害的發生,危害較輕。此外,果園管理粗放、施肥不足、樹體衰弱時,也有利於發病。果園地勢低窪、潮濕、通風不良、掛果負荷過大發病重。

三、傳播途徑: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落葉上越冬,至第二年初夏長出新的分生孢於梗,產生新的分生孢於新、舊分生孢子通過氣流和雨水傳播,引起初次侵染。分生孢子發芽後從葉背氣孔侵入,發病通常自植株下部葉片開始,逐漸向上蔓延。病菌侵入寄主後,經過一段時期,于環境條件適宜時,產生第二批分生抱子,引起再次侵染,造成陸續發病。直至秋末,病菌又在落葉病組織內越冬。

四、鑒別方法:褐斑病僅為害葉片。大褐斑病初在葉面長出許多近圓形、多角形或不規則形的褐色小斑點。以後斑點逐漸擴大,直徑達3~10毫米。病斑中部呈黑褐色,邊緣褐色,病、健部分界明顯。葉背病斑呈淡黑褐色。發病嚴重時,一張葉片上病斑數可多達數十個,常互相癒合成不規則形的大斑,直徑可達9釐米以上;後期在病斑背面產生深褐色的黴狀物,即病菌的孢梗束及分生孢子。嚴重時病葉乾枯破裂,以至早期脫落。小褐斑病在葉片上呈現深褐色小斑,中部顏色稍淺,後期病斑背面長出一層較明顯的黑色黴狀物。病斑直徑2~3毫米左右,大小比較一致。病狀褐斑病有兩種:褐斑病和小褐斑病。褐斑病是由葡萄假尾孢菌侵染引起,主要為害葉片,侵染點發病初期呈淡褐色、不規則的角狀斑點,病斑逐漸擴展,直徑可達1釐米,病斑由淡褐變褐,進而變赤褐色,周緣黃綠色,嚴重時數斑連結成大斑,邊緣清晰,葉背面周邊模糊,後期病部枯死,多雨或濕度大時發生灰褐色黴狀物。有些品種病斑帶有不明顯的輪紋。小褐斑病為束梗尾孢菌寄生引起,侵染點發病出現黃綠色小圓斑點並逐漸擴展為2—3毫米的圓形病斑。病斑部逐漸枯死變褐進而茶褐,後期葉背面病斑生出黑色黴層。

五、防治措施:1.秋後徹底清掃果園落葉,集中燒毀或深埋,以消滅越冬菌源。加強葡萄的栽培管理注意果園排水並適當增施肥料,促使極勢生長健壯,以提高抗病力。2.加強栽培管理,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增施肥料,合理灌水,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3.發病初期,結合防治其他葡萄病害,噴灑200倍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或60%代森鋅500-600倍液,600倍科博、噴克等藥液,每隔10-15天噴1次,連續噴2-3次。由於褐斑病一般從植株的下部葉片開始發生,逐漸向上蔓延,因此第一、二次噴藥要著重保護植株的下部葉片。4.當發現有褐斑病發生時,可噴布3000-4000倍烯唑醇、600倍多菌靈或1000倍甲基托布津等治療劑進行及時治療。

5.白粉病

白粉病危害高清圖譜

白粉病危害葉片:

白粉病危害果實:

一、概括:白粉病是南方地區常見的五大病害之一,特別對葉片和果粒的威脅較重。葡萄白粉病為害症狀,該病主要危害葉片、枝梢及果實等部位,以幼嫩組織最敏感。

二、發病規律:病菌菌以菌絲體在被害組織內或芽鱗間越冬。第二年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侵入寄主組織後,菌絲蔓 延於表皮外,以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細胞內吸取營養。分生孢子萌發的最適溫度為25——28攝氏度,空氣相對溫度較低時也能萌發。葡萄白粉病一般在6月中、下旬開始發病,7月中旬漸入發病盛期。夏季乾旱或悶熱多雲的天氣有利於病害發生。葡萄栽植過密,枝葉過多,通風不良時利於發病。

三、發病條件及傳播途徑:該病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為葡萄鉤絲殼菌(Uncinula necator)。病原菌以菌絲體在受害組織或芽鱗內越冬,第2年春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穿透表皮進行初次侵染,生長季節可進行多次再侵染。乾旱的夏季和溫暖而潮濕、悶熱的天氣有利於白粉病的大發生。一般6月開始發病,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發病達盛期,9~10月份停止發病。

四、鑒別方法:葡萄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枝梢及果實等部位,以幼嫩組織最敏感。葡萄展葉期葉片正面產生大小不等的不規則形黃色或褪綠色小斑塊,病斑正反面均可見有一層白色粉狀物,粉斑下葉表面呈褐色花斑,嚴重時全葉枯焦;新梢和果梗及穗軸初期表面產生不規則灰白色粉斑,後期粉斑下面形成雪花狀或不規則的褐斑,可使穗軸、果梗變脆,枝梢生長受阻;幼果先出現褐綠斑塊,果面出現星芒狀花紋,其上覆蓋一層白粉狀物,病果停止生長,有時變成畸形,果肉味酸,開始著色後果實在多雨時感病,病處裂開後腐爛。

五、防治措施:秋末徹底清除病葉、病果、病枝,集中燒毀或深埋;在生長期要及時摘心、綁蔓、除副梢,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雨季注意排水防澇,噴磷酸二氫鉀和根施複合肥,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1、清除菌源。秋後剪除病梢,清掃病葉、病果及其它病菌殘體,集中燒毀。2、加強栽培管理。注意及時摘心綁蔓,剪除副梢及卷鬚,保持通風透光良好。雨季注意排水防澇,噴磷酸二氫鉀等葉麵肥和根施複合肥,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3、葡萄白粉病重點發病月份:浙江嘉興及上海等地,於5月下旬至7月開始發病,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為發病盛期。

1、3億CFU/克哈茨木黴菌可濕性粉劑300倍噴霧,30%苯醚甲環唑懸浮劑1500倍噴霧、乙嘧酚1000-1200倍液,乙嘧菌酯800 倍液(仿效高達90%以上),50%醚菌酯水分散粒劑800~1000倍液,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劑750倍噴霧29%吡唑萘菌胺.嘧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

6.炭疽病

炭疽病危害高清圖譜

炭疽病為害葉片:

炭疽病危害果實:

一、概括:葡萄炭疽病又名晚腐病,在中國各葡萄產區發生較為普遍。為害果實較嚴重;在南方高溫多雨的地區,早春也可引起葡萄花穗腐爛。

二、發病規律及傳播途徑:此病以分生孢子和菌絲在病組織處過冬,以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分生孢子可從皮孔、氣孔、傷口侵入,也可直接從果皮上侵入,病菌侵入後10~20天即可發病,果實著色期發病加重,直至採收。一般自6月可以侵入發病,7~8月為發病盛期,近成熟期發病日漸加重。據察,謝花後半月(約6月10~15日)出現病果,成為全年的第一次發病高峰。至8月10日前後,由於果實大量成熟,每逢悶熱雷雨,該病進入發病盛期,是全年危害最嚴重的一次。多雨年份或在果園排水不良和棚架過低、枝蔓過密、樹齡增加等條件下,薄皮品種、晚熟品種和優良品種病情較重。早熟品種輕。

三、鑒別方法:果粒開始著色時,果粒變軟,含糖量增高,酸度下降,進入發病盛期, 葡萄炭疽病最初在病果表面出現圓形、稍凹陷、淺褐色病斑,病斑表面密生黑色小點粒(分生孢子盤),天氣潮濕時,分生孢子盤中可排除緋紅色的粘狀物(孢子塊),後病果逐漸乾枯,最後變成僵果。病果粒多不脫落,整穗僵葡萄仍掛在枝蔓上。葉片與新稍病斑很少見,主要在葉脈與葉柄上出現長圓形、深褐色斑點,天氣潮濕時病斑表面隱約可見緋紅色分生孢子塊,但不如在果粒上表現明顯。

四、防治措施:1、 果穗套袋,消除病菌對果穗的侵染。2、注意排水防澇,嚴禁暑季田間積水,或地濕漚根,以免誘發植株衰弱,引起病害發生。3、 合理密度,科學修剪,適量留枝,合理負載,維持健壯長勢,改善田間光照條件,降低小氣候的空氣濕度。4、 剷除越冬病源:細緻修剪,剪淨病枝、病果穗及卷鬚;深埋落葉、及時清除病殘體,進行深埋或燒毀。5、 結合修剪徹底清除病組織燒毀,生長期及時摘除和拾淨病果,病穗深埋,以減少病菌來源,是首要的防治措施。6、深翻改土,加深活土層,促進根系發育;增施有機肥料、磷肥、鉀肥與微量元素肥料;適當減少速效氮素肥料的用量,提高植株本身的抗病能力。

預防方案:a、重點預防月份:山東、遼寧一般7-10月份發生;廣東3—6月發生;四川發病盛期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 b、用藥倍數及用藥次數:在發病前使用奧力克500倍液稀釋,進行植株全面噴施。用藥次數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般間隔期為7-10天噴施1次。

治療方案:春季萌芽前,結合其他病蟲害的防治,噴施德國巴斯夫成標400倍+20%氟矽唑咪鮮胺800倍。開花前3~5天噴施百泰1500倍,花後5天再噴施兩次,間隔十天一次,套袋前品潤800倍全園噴灑,並用凱潤2500倍噴淋果穗,定期脫袋檢查,發病後,去掉病粒,噴凱潤2000倍進行治療,釀造葡萄上也可噴保鮮克1500倍,注意交替用藥,提高藥效。

7.白腐病

白腐病危害高清圖譜

白腐病危害葉片:

白腐病危害枝幹:

白腐病危害果實:

一、白腐病:葡萄白腐病俗稱“水爛”或“穗爛”,是經常發生的一種重要病害,在多雨年份常和炭疽病併發流行,造成很大損失。

二、發病規律及傳播途徑:病原菌是一種兼性寄生菌,以分生孢子器或分生孢子和菌絲體隨病殘體遺留在地面或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器在樹上病果和病梢上越冬。分生孢子器的基部是由密集的菌絲體組成的“殼座”組織,對不良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在乾燥條件下,可存活15年以上。分生孢子在土壤中也能存活2年以上。病菌在地面及土表20釐米處數量最多,占總量的70%~80%以上,地表下1米處仍有病菌存在。第2年春季,越冬病原菌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濺散傳播,通過傷口、水孔侵入,侵入時多在靠近地面果穗處,然後逐漸向上蔓延,病部產生的分生孢子靠風雨傳播,反復侵染,反復發病。病害潛育期一般為3~8天。在最適條件下或在感病品種上,潛育期只有3天,而在抗病品種上可達10天。一般在6月中、旬開始發病,發病盛期在採摘前的7-8月份。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易引起該病發生和流行。分生孢子萌發溫度13-40℃,適溫28-30℃,相對濕度95%以上,92%以下不能萌發。在發病期間遇暴雨或雹災,造成傷口多,發病重。果實進入著色期和成熟期,感病程度逐漸增加;果穗距地面越近越易發病。地勢低窪,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雜草叢生,通風不良,易發病。立架式比棚架式發病重,雙立架比單立架發病重,東西架比南北架發病重。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葡萄白腐病俗稱“水爛”或“穗爛”,是華北、黃河故道及陝西關中等地經常發生的一種重要病菌,在多雨年份常和炭疽病併發流行,造成很大損失。

五、鑒別方法:主要危害果穗、枝梢和葉片。靠近地面的果穗先發病,初期呈水漬狀灰褐色病斑,逐步變為紅褐色,進而果粒發軟、腐爛,表面密生灰白色漸變黑色小點粒,果粒極易脫落破裂。新梢發病多在幼嫩枝梢及易受損傷部位,如摘心或機械傷口處,病斑初呈水漬狀,淡褐色,不規則形,漸發展成暗褐色呈凹陷狀的不規則形大斑,表面密生灰白色小點粒;病斑發展後期,枝蔓受害皮層與木質部剝離縱裂呈亂麻狀,枯蔓死亡。葉片發病多在葉尖,葉緣;病斑初呈水漬狀淡褐色近圓形或不規則形大斑,其上呈現深淺不同的輪紋病斑,乾枯後易破裂,有時其上產生灰白色小點粒。

六、防治措施:發芽前全園均勻噴布一遍波美3-5度石硫合劑,病害始發期開始用藥,常用藥劑有5%菌毒清水劑500-800倍,目前最有效的殺菌劑(吡唑醚菌酯)每隔10-15天防治1次,共防治3-5次。雨季用藥時加入粘著劑,以提高農藥的粘著性。重病園要在發病前用50%福美雙粉劑1份、硫磺粉1份,碳酸銨2份三藥混勻後撒在葡萄園地面上,每畝撒1-2千克,可減輕發病。

⒈由於白腐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在病果和病梢中越冬,所以結合修剪,做好果園清潔是減少菌源,控制病害的有效措施。近年報導,在發病初期用地膜覆蓋防止病菌侵染果穗的效果也很好。

⒉病菌主要從傷口侵入,而且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最易發病,特別是暴風雨或雹災後,造成大量傷口更易發病,所以改善架面、通風透光、及時整枝、打叉、摘心和儘量減少傷口,提高果穗離地面距離,注意排水降低地面濕度等一系列措施,都可抑制病害的發生和流行。

⒊由於該病流行性強,為此在預測預報指導下做好藥劑防治是非常必要的措施。通常在發病始期(6月中、下旬)噴第一次藥,以後每隔8~15天左右噴一次,共3~5次即可。常用藥劑有: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50%福美雙加65%福美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

8.輪紋病

輪紋病危害高清圖譜

輪紋病危害葉片:

一、概括:葡萄輪紋病Massonina viticola在葡萄產區均有發生,管理粗放的果園易發生,氣候不同發病輕重不同,多雨地區發病比較嚴重。

二、發病規律、傳播途徑: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附著在結果母枝上越冬或以子囊殼在落葉上越冬。分生孢子4-5月間隨風雨飛散。子囊孢子6、7月間成熟後散發出來再行廣泛傳播。病菌一般從葉背氣孔侵入。發病後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9- 10月間發病達盛期。在美洲種上發病重。

五、鑒別方法:葉片病斑初呈赤褐色、不規則形,擴大後為黑褐色圓形斑,表面形成深淺不同的同心輪紋,病斑直徑在2-5釐米,背面產生灰褐色的黴層,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一片葉上可出現2-12個病斑。後期病斑上產生黑色子囊殼。

六、防治措施:(1)進行修剪,將病枝及一些病殘體消除,結合冬季修剪清理果園,將落葉病殘體燒毀或者深埋,減少病菌的傳播。 加強果園管理,增施有機肥,合理灌水,降低果園濕度。(2)選擇抗病強的品種。(3)化學防治 葡萄採收後,應噴等量式或倍量式波爾多液,以防該病發生;葡萄休眠期應噴殺菌力強的剷除劑,可用50%的多菌靈8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等效果不錯。

注意:因為病菌主要是在結果母枝上越冬,所以應該重點噴結果母枝。

9.蔓枯病

蔓枯病危害高清圖譜

蔓枯病危害葉柄及莖幹:

一、概括:葡萄蔓枯病又稱蔓割病。主要為害蔓或新梢。蔓基部近地表處易染病,初病斑紅褐色,略凹陷,後擴大成黑褐色大斑。秋天病蔓表皮縱裂為絲狀,易折斷,病部表面產生很多黑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子實體。主蔓染病,病部以上枝蔓生長衰弱或枯死。新梢染病,葉色變黃,葉緣捲曲,新梢枯萎,葉脈、葉柄及卷鬚常生黑色條斑。在一年生枝條上,感病部位表皮粗糙翹起,皮下有隱約可見的丘狀突起(即分生孢子器)。病斑沿枝條縱向漫延,呈梭形,病斑較大時(超過莖粗2/3),造成該枝春天不能發芽而死亡。在多年生枝蔓上,發病枝雖能發出新梢,但節間短,葉色黃,葉片、果穗、果粒,小時果粒長到豆粒大時,也會因營養物質的運輸受阻而突然萎蔫,主蔓發病嚴重的,越冬後將沿病斑縱向乾裂,呈現出較大裂口,使整個枝蔓抽不出新梢而枯死。

二、發病規律、傳播途徑:以分生孢子器或菌絲體在病蔓上越冬,翌年5、6月間釋放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在具水滴或雨露條件下,分生孢子經4~8小時即可萌發,經傷品或由氣孔侵入,引起發病。潛育期30天左右,後經1~2年才現出病症,因此本病一經發生,常連續2~3年。多雨或濕度大的地區、植株衰弱、凍害嚴重的葡萄園發病重。

三、鑒別方法:葡萄蔓枯病又稱蔓割病。主要為害蔓或新梢。蔓基部近地表處易染病,初病斑紅褐色,略凹陷,後擴大成黑褐色大斑。秋天病蔓表皮縱裂為絲狀,易折斷,病部表面產生很多黑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子實體。主蔓染病,病部以上枝蔓生長衰弱或枯死。新梢染病,葉色變黃,葉緣捲曲,新梢枯萎,葉脈、葉柄及卷鬚常生黑色條斑。

四、防治措施:(1)及時檢查枝蔓,發現病部後,輕者用刀刮除病斑,重者剪掉或鋸除,傷口用波美5度石硫合劑或45%晶體石硫合劑30%倍液消毒。(2)加強葡萄園管理,增施有機肥,疏鬆或改良土壤,雨後及時排水,注意防凍。(3)可結合防治葡萄其他病害,在發芽前噴一次80%五氯酚鈉200~300倍液波美5度石硫合劑。在5~6月及時噴射1:0.7:200倍式波爾多液2~3次或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DT殺菌劑)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4%絡氨銅水劑350倍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