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8年杭州富陽的用工荒 比以往來得更猛一些

企業員工將招聘廣告帶回老家張貼

“好男兒志在四方, 四方就是北上廣深。 ”

曾經, 湧入“北上廣深”是很多人實現夢想最為簡單的做法。

而理想和現實總有差距, 高房價、歸屬感、嚴苛的落戶政策, 又讓他們逃離“北上廣”。

與之相對應的是, 二三線城市甚至四線城市的發展崛起和對人才的渴求。

事實上, 隨著中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 不少勞務輸出地區已經開始“內部消化”務工者, 再加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進入一線生產線, 珠三角、江浙企業招工難已經成為一種現象, 招聘季也從以前的春節過後個把月延長為企業的全年工作。

搶人大戰, 搶的已經不僅是高級人才, 如何搶到更多的普工、技工, 已成為大多數企業面臨的最現實問題。

在這次“搶人大戰”中, 杭州富陽面臨著怎樣的難題, 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現象

用工緊缺, 開始搶人

4月13日, 區人社局一樓人力資源大廳,

招聘會如期舉行。 距離春節過去已經快兩個月, 仍有不少企業在人力資源大廳“擺攤”, 他們不想放過任何一次招聘機會。 不過對於能否招到合適的人, 這些企業並沒有太高期望。 事實上, 整個上午諮詢的人不少, 但有意向的寥寥無幾。

“招人越來越難了, 開工兩個多月還缺人, 現在是能招到一個算一個。 ”參加招工的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招聘負責人俞麗英說。 為了招工她已整整忙碌了兩個多月, 而像她這樣從春節起就基本沒有休息過的企業招聘人比比皆是。

搶人有多難?

有企業招聘計畫到現在還沒完成

到底是春節後的招聘旺季, 人力資源大廳裡來往的都是一些老面孔——招聘者比應聘者還多, 且大多數企業已在這裡連續“駐紮”了兩個多月。

“前陣子聽說有好幾車人本來是要來富陽的, 結果半路上被上海大眾用雙倍工資給截走了。 這哪裡還是招人, 完全就是在搶人!”招聘負責人之間聊得最多的就是“搶人大戰”中的小道消息。

都說招人難, 但像今年這樣招人全靠搶、本地企業需要抱團跟其他地區“火拼”搶人的情況, 還是出乎很多企業的意料。

一般來說, 企業大規模招人都是集中在春節後, 這時正是外出務工的高峰期。 但是現在, 儘管正常開工都已經兩個多月, 仍有企業還在為招人煩惱。 即使是招聘計畫已基本完成的, 也沒有完全放下心來, 因為人員的流動性也比前幾年大了, 辛苦招來的工人能否留下來還是個未知數。

幾年前, 富陽企業很少為招人發過愁, 區域優勢加上本地製造業多年積累下來的影響, 讓富陽成為眾多外來務工人員的首選目的地之一。 但眼下, 和所有二三四線城市一樣, 招人難已經成為富陽企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哪裡人多就去哪裡“擺攤”

赴全國各地“搶人”

缺工最多的基本是效益較好的企業。 今年春節以來, 隨著外來務工者陸續返崗, 企業缺工的情況得到緩解。 但由於很多企業經營狀況趨好, 生產訂單增加, 用工需求依然旺盛。

擁有2300多名員工的杭州日月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雖然建立了全自動生產線, 但人手還是緊張, 尤其是幾家子公司訂單激增, 對員工的需求更加緊迫, 在原有員工的基礎上, 公司今年還需增加700人。

為了第一時間搶人, 日月電器年前就發動老員工, 讓他們將招聘資訊帶回老家, 同時年齡限制也從35歲以下放寬到40歲。 該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蔣益林說, 前幾年招工就開始有難度了, 不過之前每天還能招到四五十人, 今年最多的一天才招到29人。 據統計, 較2017年同期相比, 日月電器招錄率下降了37%。

“早幾年, 我們只要在工廠門口擺張桌子、寫個‘招工’的小牌子, 來應聘的人就會排起長隊。 哪裡會像現在這樣, 不僅是哪裡人多就去哪裡‘擺攤’, 還要跑到全國各地去‘搶人’。 ”蔣益林無奈地說。

杭州星帥爾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副主任徐玉蓮也有同感。 她從2008年開始負責公司人力資源事宜, 開始幾年的招聘可以用摩肩接踵來形容, “每天複印身份證都來不及”,從2015年開始,招工難的問題越來越明顯,企業規模越來越大,雖然通過設備改進所需的操作人員減少了,但是總體需求人數還是在增加。為了招工,該公司年前專門制訂計畫,除了傳統的招聘途徑,還通過城市電子屏、公車等發佈招聘資訊。“招了近兩個月總算是差不多了,不過現在務工者流動性比較大,所以招聘已經成為全年的工作。”徐玉蓮說。

儘管因產業轉型、江南區塊騰退等原因,今年富陽招工的企業比往年少了,但用工需求下降幅度並不明顯。隨著實體經濟振興取得積極進展,企業釋放出更多的用工需求。據區就業處統計,2017年1—3月入場招聘企業918家,用工需求20260人。2018年1—3月入場招聘企業456家,用工需求18390人,入場企業同比減少50.32%,但用工需求只減少了9.23%。而環顧整個長三角地區,據寧波市就業管理服務局調查顯示,有63.7%的企業認為“招工難”,較上年同期上升4.1個百分點。

比起一線操作工

技術人才的緊缺更為明顯

隨著製造業轉型升級和“機器換人”的實施,比起一線操作工,技術人才的緊缺更為明顯,不少技術人才月薪已破萬元。即便如此,“技工荒”仍是今年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

浙江華鷹控股集團公司今年計畫招聘150名木工,至

今只完成了三分之二。負責招聘的倪燕燕已經在人力資源大廳“駐點”了兩個月。她說:“現在已經過了招聘旺季,出來打工的基本找到工作開始上班了,再加上我們要招的操作工需有木工基礎,這就更難了。”

記者從年後區人社局舉辦的招聘會上獲悉,今年製造企業用工需求上浮,技能人才成為“香餑餑”。“一線操作工招不滿,有技術的操作工更難搶。”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由於富陽經濟轉型升級和企業智慧化改造力度很大,對機器使用維護和研發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逐漸增大,“缺的最明顯的就是技工”。

企業為技工開出的工資都很高,月薪大多在七八千元甚至過萬元,如杭州三普機械有限公司招聘的車床工、磨工、鏜工等技工,試用期的月薪就達到6000元。由於技術人才短缺,很多企業放低了要求,不少招聘條件只要求有相關經驗,有證書、有技能就行,而對學歷並沒有要求。即使這樣,技工還是熱門緊缺資源。

據人社部統計,2017年,我國技術工人有1.65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僅4700多萬人,僅占整個就業人員的6%,技術工人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因此,即使企業一再降低對技術工人的要求,仍然供不應求。

原因

流入減少,要求更高

馬上就到5月份了,一些企業主知道,很多員工不會再回來上班了。不是因為薪水不夠高、福利不夠好,而是因為這些員工的家鄉也有很多工作機會,而家的誘惑比什麼都大。

招工難已是一個老話題,搶普工、搶技工、搶人才……背後透露出的是東西部差距縮小、就業態度轉變、人才培養結構性問題等因素。單就富陽而言,目前正處於轉型期,企業關停、搬遷也導致就業進入了“轉型”陣痛期。

為了從源頭搶人,越來越多的地區企業選擇抱團前往勞務輸出地“搶人”,急切招工的隊伍“追到”了打工者的家門口。但事實上,很多打工者已在家門口找好工作了。

產業轉移就地消化務工者

隨著中西部逐漸崛起,原本勞務輸出大省的經濟也在快速發展,為當地勞動力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

隨著產業轉型升級,沿海地區加大了環境保護力度,大批紡織、印染等低端製造產能被淘汰,如富陽近年來就陸續整治淘汰了不少造紙企業。這些企業一部分向高端產能轉型,一部分則向湖南、蘇北、安徽、湖北、河南等中西部地區轉移。另外,部分在沿海城市創業成功的企業主,也紛紛回到家鄉投資創業。

類似以上的大規模產業轉移,提供了眾多崗位。這些地區的人可以選擇在家鄉就近擇業,工資待遇也不會低多少。況且當地消費水準低,住宿、路費等開支減少,又可兼顧父母孩子。不可否認,沿海地區的就業優勢正在減弱。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富陽乃至整個江浙、廣東等地的勞動力資源流入在減少。

就業者更關注工作環境、福利

來自湖南的小邢二十出頭,在外打工已經3年多了。今年春節,聽親戚介紹,富陽這邊的薪酬待遇不錯,小邢便從原先的深圳轉戰到富陽,可不到兩個月他又踏上了南下的火車。“這邊工廠周圍沒有娛樂配套,晚上都沒什麼夜生活,賺到的錢都沒地方用。”在深圳,小邢一年賺的錢基本都花在了當地。

“如今的工人跟10年前可不一樣。”區人社局就業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說:“以前找工作,最關注的是工資多少。如今找工作,關心的東西太多了,有沒有休息時間、休息幾天,周邊環境怎麼樣,福利怎麼樣,甚至食堂伙食怎麼樣都會問。”

上文提到現在的員工流動性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就業態度的轉變。區人社局就業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第一代打工者出來是為了養家糊口,這批人現在已經很難再從事一線操作的崗位了,而符合現在大部分企業招聘條件的年輕人,大多已經不需要他們養家,出來打工更多是為了增長見識、改善生活,所以單純的薪酬待遇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這就導致他們經常在各地、各個企業間流動。

“去年一位員工辭職,原因竟是吃不慣這裡的白米飯。”杭州星帥爾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副主任徐玉蓮說,對於年輕一代務工者,一句話就可能讓他們辭職,所以除了待遇福利,企業管理者如今越來越關注員工的情緒。

人才培養體系結構性問題

年輕一代寧願賺得少一點,也不願去當工人,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這折射出我國目前的人才培養體系存在結構性問題。

一般而言,城市青年往往更願意成為大學生,上不了大學就去職業高中,從事勞動強度不大的服務業。培養技術工人的技校招生難,而農村進入城市的流動人口,往往只是做沒有技術的普通工人。由於流動性大,很多公司實際上是不願意進行技術培訓的,因此工人的技術水準長期在低水準徘徊。真正到了需要高級技工時,就會出現了有錢也招不到人的尷尬局面。

相關機構日前發佈的“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向大資料包告”指出,48%的畢業生選擇“不就業”,在不願意找工作的“95後”中,超過15%的人嚮往創業,自己當老闆。他們的創業目光主要鎖定在海淘、O2O、自媒體等新興互聯網創業項目。

“90後”多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相對較好,多數受過大學教育,他們喜歡自由、寬鬆的工作環境,創業的意願也更強,這導致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在畢業後投身互聯網經濟。但是,實體經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如果人力、物力和財力都集中到互聯網經濟,那互聯網經濟也難以長久發展下去。

轉型帶來的“陣痛”

2018年,富陽將打好江南轉型攻堅硬仗,江南區塊空間騰退步伐加快。據區人社局實地走訪春江街道、大源鎮和靈橋鎮後估算,三個鄉鎮房補助等引才激勵條款,以及創業社保補貼、大學生創業資助、創業園建設等創業類扶持政策。1名博士生來富最多能拿到65萬元的補助補貼,在富創業畢業生可獲得高達100萬元的創業無償資助,扶持力度空前。

資料顯示,今年1—4月,富陽已引進省重點、“雙一流”高校本科以上畢業生446名,其中碩士以上研究生163名。

提升技能再就業

為了緩解技工缺口大的困境,增強就業穩定性,降低失業風險,富陽專門就員工提升技能方面出臺補貼政策,引導和鼓勵企業職工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職業轉換能力,提高就業競爭力。截至今年3月底,已發放技能提升補貼總額48萬元,惠及企業職工240人。

圍繞富陽產業特色和行業發展趨勢,開展包括在職員工和失業人員在內的技能培訓。做優市場化培訓、院校培訓模式,拓展技能大賽、企業自主評價、學徒制等培訓管道,深化勞動者對技能培訓重要性的認識,培養一批本領高強、行業急需的技術能手,力爭全年培訓12000人以上。

同時,擴大與各類高校對接的力度和範圍,以企業需求為基礎形成“學校—企業”輸送機制,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同時探索現代化學徒制和企業用工“訂單化”匹配,從源頭上促進用工單位結構性缺工矛盾,促進就業可持續發展。

“每天複印身份證都來不及”,從2015年開始,招工難的問題越來越明顯,企業規模越來越大,雖然通過設備改進所需的操作人員減少了,但是總體需求人數還是在增加。為了招工,該公司年前專門制訂計畫,除了傳統的招聘途徑,還通過城市電子屏、公車等發佈招聘資訊。“招了近兩個月總算是差不多了,不過現在務工者流動性比較大,所以招聘已經成為全年的工作。”徐玉蓮說。

儘管因產業轉型、江南區塊騰退等原因,今年富陽招工的企業比往年少了,但用工需求下降幅度並不明顯。隨著實體經濟振興取得積極進展,企業釋放出更多的用工需求。據區就業處統計,2017年1—3月入場招聘企業918家,用工需求20260人。2018年1—3月入場招聘企業456家,用工需求18390人,入場企業同比減少50.32%,但用工需求只減少了9.23%。而環顧整個長三角地區,據寧波市就業管理服務局調查顯示,有63.7%的企業認為“招工難”,較上年同期上升4.1個百分點。

比起一線操作工

技術人才的緊缺更為明顯

隨著製造業轉型升級和“機器換人”的實施,比起一線操作工,技術人才的緊缺更為明顯,不少技術人才月薪已破萬元。即便如此,“技工荒”仍是今年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

浙江華鷹控股集團公司今年計畫招聘150名木工,至

今只完成了三分之二。負責招聘的倪燕燕已經在人力資源大廳“駐點”了兩個月。她說:“現在已經過了招聘旺季,出來打工的基本找到工作開始上班了,再加上我們要招的操作工需有木工基礎,這就更難了。”

記者從年後區人社局舉辦的招聘會上獲悉,今年製造企業用工需求上浮,技能人才成為“香餑餑”。“一線操作工招不滿,有技術的操作工更難搶。”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由於富陽經濟轉型升級和企業智慧化改造力度很大,對機器使用維護和研發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逐漸增大,“缺的最明顯的就是技工”。

企業為技工開出的工資都很高,月薪大多在七八千元甚至過萬元,如杭州三普機械有限公司招聘的車床工、磨工、鏜工等技工,試用期的月薪就達到6000元。由於技術人才短缺,很多企業放低了要求,不少招聘條件只要求有相關經驗,有證書、有技能就行,而對學歷並沒有要求。即使這樣,技工還是熱門緊缺資源。

據人社部統計,2017年,我國技術工人有1.65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僅4700多萬人,僅占整個就業人員的6%,技術工人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因此,即使企業一再降低對技術工人的要求,仍然供不應求。

原因

流入減少,要求更高

馬上就到5月份了,一些企業主知道,很多員工不會再回來上班了。不是因為薪水不夠高、福利不夠好,而是因為這些員工的家鄉也有很多工作機會,而家的誘惑比什麼都大。

招工難已是一個老話題,搶普工、搶技工、搶人才……背後透露出的是東西部差距縮小、就業態度轉變、人才培養結構性問題等因素。單就富陽而言,目前正處於轉型期,企業關停、搬遷也導致就業進入了“轉型”陣痛期。

為了從源頭搶人,越來越多的地區企業選擇抱團前往勞務輸出地“搶人”,急切招工的隊伍“追到”了打工者的家門口。但事實上,很多打工者已在家門口找好工作了。

產業轉移就地消化務工者

隨著中西部逐漸崛起,原本勞務輸出大省的經濟也在快速發展,為當地勞動力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

隨著產業轉型升級,沿海地區加大了環境保護力度,大批紡織、印染等低端製造產能被淘汰,如富陽近年來就陸續整治淘汰了不少造紙企業。這些企業一部分向高端產能轉型,一部分則向湖南、蘇北、安徽、湖北、河南等中西部地區轉移。另外,部分在沿海城市創業成功的企業主,也紛紛回到家鄉投資創業。

類似以上的大規模產業轉移,提供了眾多崗位。這些地區的人可以選擇在家鄉就近擇業,工資待遇也不會低多少。況且當地消費水準低,住宿、路費等開支減少,又可兼顧父母孩子。不可否認,沿海地區的就業優勢正在減弱。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富陽乃至整個江浙、廣東等地的勞動力資源流入在減少。

就業者更關注工作環境、福利

來自湖南的小邢二十出頭,在外打工已經3年多了。今年春節,聽親戚介紹,富陽這邊的薪酬待遇不錯,小邢便從原先的深圳轉戰到富陽,可不到兩個月他又踏上了南下的火車。“這邊工廠周圍沒有娛樂配套,晚上都沒什麼夜生活,賺到的錢都沒地方用。”在深圳,小邢一年賺的錢基本都花在了當地。

“如今的工人跟10年前可不一樣。”區人社局就業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說:“以前找工作,最關注的是工資多少。如今找工作,關心的東西太多了,有沒有休息時間、休息幾天,周邊環境怎麼樣,福利怎麼樣,甚至食堂伙食怎麼樣都會問。”

上文提到現在的員工流動性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就業態度的轉變。區人社局就業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第一代打工者出來是為了養家糊口,這批人現在已經很難再從事一線操作的崗位了,而符合現在大部分企業招聘條件的年輕人,大多已經不需要他們養家,出來打工更多是為了增長見識、改善生活,所以單純的薪酬待遇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這就導致他們經常在各地、各個企業間流動。

“去年一位員工辭職,原因竟是吃不慣這裡的白米飯。”杭州星帥爾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副主任徐玉蓮說,對於年輕一代務工者,一句話就可能讓他們辭職,所以除了待遇福利,企業管理者如今越來越關注員工的情緒。

人才培養體系結構性問題

年輕一代寧願賺得少一點,也不願去當工人,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這折射出我國目前的人才培養體系存在結構性問題。

一般而言,城市青年往往更願意成為大學生,上不了大學就去職業高中,從事勞動強度不大的服務業。培養技術工人的技校招生難,而農村進入城市的流動人口,往往只是做沒有技術的普通工人。由於流動性大,很多公司實際上是不願意進行技術培訓的,因此工人的技術水準長期在低水準徘徊。真正到了需要高級技工時,就會出現了有錢也招不到人的尷尬局面。

相關機構日前發佈的“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向大資料包告”指出,48%的畢業生選擇“不就業”,在不願意找工作的“95後”中,超過15%的人嚮往創業,自己當老闆。他們的創業目光主要鎖定在海淘、O2O、自媒體等新興互聯網創業項目。

“90後”多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相對較好,多數受過大學教育,他們喜歡自由、寬鬆的工作環境,創業的意願也更強,這導致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在畢業後投身互聯網經濟。但是,實體經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如果人力、物力和財力都集中到互聯網經濟,那互聯網經濟也難以長久發展下去。

轉型帶來的“陣痛”

2018年,富陽將打好江南轉型攻堅硬仗,江南區塊空間騰退步伐加快。據區人社局實地走訪春江街道、大源鎮和靈橋鎮後估算,三個鄉鎮房補助等引才激勵條款,以及創業社保補貼、大學生創業資助、創業園建設等創業類扶持政策。1名博士生來富最多能拿到65萬元的補助補貼,在富創業畢業生可獲得高達100萬元的創業無償資助,扶持力度空前。

資料顯示,今年1—4月,富陽已引進省重點、“雙一流”高校本科以上畢業生446名,其中碩士以上研究生163名。

提升技能再就業

為了緩解技工缺口大的困境,增強就業穩定性,降低失業風險,富陽專門就員工提升技能方面出臺補貼政策,引導和鼓勵企業職工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職業轉換能力,提高就業競爭力。截至今年3月底,已發放技能提升補貼總額48萬元,惠及企業職工240人。

圍繞富陽產業特色和行業發展趨勢,開展包括在職員工和失業人員在內的技能培訓。做優市場化培訓、院校培訓模式,拓展技能大賽、企業自主評價、學徒制等培訓管道,深化勞動者對技能培訓重要性的認識,培養一批本領高強、行業急需的技術能手,力爭全年培訓12000人以上。

同時,擴大與各類高校對接的力度和範圍,以企業需求為基礎形成“學校—企業”輸送機制,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同時探索現代化學徒制和企業用工“訂單化”匹配,從源頭上促進用工單位結構性缺工矛盾,促進就業可持續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