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關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的意見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關於貫徹落實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

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的意見

(2018年4月25日中國共產黨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國共產黨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專題研究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工作, 就扎實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扎實推進脫貧攻堅、扎實推進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固,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 提出如下意見。

一、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

(一)堅決淘汰落後、低端、過剩產能。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動去產能從總量控制向結構優化轉變, 支援優勢地區、優勢企業釋放先進產能, 提高產能利用率。 依法依規退出60萬噸以下煤礦產能, 逐步淘汰容量小、能耗高、效率低的火電機組, 規範整頓企業燃煤自備電廠, 完成國家下達的煤炭、火電去產能任務。 推動煤炭、鋼鐵、電解鋁等行業產能置換, 支持上下游企業開展優勢產能合作。 堅持少破產、多重組, 加快處置低效無效資產, 確保“僵屍企業”2019年出清。 全面清理落後產能補貼政策。 嚴格執行品質、環保、能耗、安全、技術等法律法規標準和產業政策要求,

建立市場化調節產能長效機制,從源頭上防止新增過剩產能。

(二)加快改變簡單挖煤賣煤、挖土賣土粗放型資源開發模式。 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改造提升資源型產業, 瞄準國際標準提高裝備技術水準, 延長產業鏈條, 推動資源型產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 支持煤電、煤化、煤電冶、探采選冶加一體化發展, 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和產業精深加工度, 2020年煤炭加工轉化率達到50%以上, 有色金屬加工轉化率達到70%以上。 推進現代煤化工高端示範, 加快傳統煤化工技術升級, 發展精細化工。 擴大稀土高端應用, 提高稀土資源綜合利用水準, 建設國家級稀土新材料創新中心。

推進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 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 提高農牧業產業化和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水準, 做大做強乳肉絨、糧油飼、薯果蔬、林沙草等特色產業集群, 推動乳業提標升級, 振興羊絨服裝業, 重塑毛紡和皮毛加工業。

(三)發展現代能源經濟。 堅持煤電油氣風光並舉, 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和供應保障能力, 構建安全、綠色、集約、高效的清潔能源供應體系, 打造國家現代能源經濟示範區。 加大煤炭企業兼併重組和資源整合力度, 開展礦業權清理整頓, 提高煤礦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水準。 嚴格控制審批新建煤礦專案和生產能力核增專案, 確需新建煤礦的實行減量置換。 推進煤炭分級分質利用, 提高煤炭洗選率,

擴大優質煤炭供給。 支援發展煤炭期貨業務, 引導大型煤炭供需企業設立動力煤期貨交割庫, 壯大煤炭電子交易市場, 提升“蒙煤”影響力、話語權。 加快現役煤電機組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 新建專案推廣採用大容量、高參數燃煤發電機組, 2020年單機容量60萬千瓦以上煤電機組比重達到50%。 加快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及配套電源點建設, 大力開拓電力市場。 在水煤組合條件較好地區穩步推進煤制燃料產業化發展, 推動煤化工產業鏈向下游延伸。 加大石油、天然氣、煤層氣、葉岩氣、緻密氣勘探開發力度, 支援非常規天然氣資源開發。 組建地方大型石油天然氣企業。 合理佈局風光熱新能源綜合基地, 支援非化石能源就地消納利用,
2020年新能源裝機比重達到34%。 推進能源技術革命, 支援整體煤氣化聯合迴圈技術、煤基多聯產能源系統技術、碳捕集封存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 發揮大型綜合能源基地資源組合優勢, 構建智慧能源系統, 促進互聯網理念、先進資訊技術與能源產業深度融合。 發展智慧電網, 實施一體化集成供能工程、需求側回應能力提升工程、儲能示範工程。 支援建設儲能電站, 加強現代能源儲運網路建設, 促進“源—網—荷—儲”協調發展、集成互補。 深化能源體制改革, 推進煤電價格聯動, 完善發電側、輸電側、用戶側全產業鏈利益分配機制。

(四)培育壯大非煤產業、非資源型產業。 實施工業強基工程, 強化平臺支撐, 支持前瞻性基礎研究, 力爭在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等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開展示範應用。壯大裝備製造業,推動重型成套裝備、工程機械、綜采裝備、電力裝備等傳統裝備製造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軌道交通裝備、節能環保裝備、新能源裝備等現代裝備製造業,發展通用航空裝備、智慧製造裝備等新興裝備製造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大資料雲計算、資訊製造、人工智慧、生物科技、蒙中醫藥等產業。發展基於“互聯網+”的新產業新業態,推動互聯網、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國家大資料綜合試驗區建設,優化大資料發展空間佈局,加強大資料技術產品研發,培育大資料核心產業,構建以資料為關鍵要素的數位經濟。鼓勵發展稀土、石墨烯、生物基材料、高分子材料、儲能材料等新材料產業,建設若干新材料研發中心和產業基地。堅持品質強區,支持創建特色品牌,開展品質提升行動。

(五)推動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聚焦重點領域和突出短板,培育資訊、軟體、資料、研發、設計、諮詢、金融、商務、物流、創業孵化、智慧財產權、人力資源、節能環保等生產服務,提升產業體系整體素質和競爭力。發展教育、培訓、健康、體育、養老、房地產、家政等生活服務,支援綠色、時尚、品質等新型消費需求,提升服務品質和消費滿意度。深入挖掘文化、旅遊資源,加強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打造一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和全域旅遊示範區。強化服務業對現代農牧業和先進製造業的全產業鏈支撐作用,打造一批以服務為主體的一二三產業融合型龍頭企業,形成交叉滲透、交互作用、跨界融合的產業生態系統。鼓勵發展平臺經濟、分享經濟、體驗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協同製造、個性化定制、工業雲、農牧業資訊化等數位化智慧化服務,滿足日益增長的專業化、精細化、個性化需求。

(六)發展軍民融合產業。堅持軍民相容、平戰結合,加強軍地基礎設施、科技、資訊、教育和醫療服務等領域統籌發展,建立軍地共商、科技共興、設施共建、後勤共保的體制機制。推進軍工核心能力建設,促進軍民兩用技術產業化,在航空、航太、兵器工業、核燃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實施一批軍民融合重大項目,建設一批軍民融合產業示範基地和示範企業,推動形成具有軍工特色的新經濟增長點。整合運用軍民科研力量和資源,推動軍民科技協同創新,確定並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案,推進基礎研究、前沿技術、關鍵技術科研創新取得原創性和突破性成果。支持包頭市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支持阿拉善盟創建國家軍民融合空天產業基地。

(七)擴大合理有效投資。圍繞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組織實施一批科技創新、產業轉型、綜合交通、教育醫療等領域重大項目,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強化企業投資主體地位。落實鼓勵民間投資政策措施,持續擴大民間投資規模。拓寬項目融資管道,扶持有實力的企業在資本市場上市融資,支援開展資產證券化,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發行公司債、企業債以及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按照實際融資金額給予一定獎勵。

二、打造新引擎、培育新增長極,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加政府科技支出,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發展科技金融,提高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專案,開展基礎性、前沿性創新研究。實施創新企業百強工程,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加強國家和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建設,大力發展實驗室經濟。支持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協同創新,組建跨學科、跨領域、綜合交叉的科研團隊,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新型研發機構,在重大關鍵專案上取得引領性技術成果。利用國內外高端創新資源,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智慧輸變電與儲能裝置、新材料研發與應用、生命科學與基因工程等領域遴選確定一批關鍵課題,面向全球公開招標,力爭取得重大突破和原創成果。加大科技成果引進和轉化力度,鼓勵使用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創建呼包鄂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推動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

(九)實施人才強區戰略。深入實施“草原英才”工程,創新人才工作平臺,培養集聚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創新創業人才、經營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建設一批紮根內蒙古、服務內蒙古的重點領域人才團隊。堅持以用為本,突出需求導向,推動人才培養引進與產業發展、創新引領有機銜接。支持內蒙古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學科,鼓勵國內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在內蒙古設立分支機搆、與我區合作辦學。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支援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水準。面向國內外引進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鼓勵內蒙古籍大學畢業生回鄉創業就業。加強京蒙人才交流和對口支援,爭取在京高校擴大在我區定向招生規模。

(十)增強呼包鄂輻射帶動能力。落實《呼包鄂榆城市群發展規劃》,制定實施方案,細化配套政策措施,爭取國家部委在規劃編制、體制創新、專案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援。完善“三橫三縱”公路運輸網路,優化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和專支線鐵路網路,加快呼和浩特新機場建設,推進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構建呼包鄂“一小時通勤圈”。強化產業分工協作,制定呼包鄂產業指導目錄,加強專案統籌,優化生產力佈局,避免同質同構。聚焦高端要素,強化創新引領和支撐,健全完善體制機制,優化勞動力、資本、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配置,推動產業轉型和要素升級,實現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深度融合。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和污染防治區域聯動,實施統一的環境准入和退出制度,擴大環境容量和生態空間。完善呼包鄂協同發展聯席會議制度。

(十一)推進和林格爾新區建設。堅持謀定後動、規劃引領,高品質編制完成新區總體規劃和專業規劃,推進“多規合一”。統籌產業發展、人口集聚與城市建設佈局,合理設置開發邊界,科學把握開發節奏,不搞大拆大建,避免“攤大餅”式粗放擴張。聚焦高端高新產業,突出創新引領,強化招商引資,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支持引進設立金融機構,適時啟動一批基礎性標誌性專案建設。依託現有產業基礎,規劃建設若干特色小鎮。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強重點區域生態治理,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區。按照精簡、高效、統一原則優化新區職能。理順管理體制。研究制定新區起步階段和長遠發展政策措施。

(十二)打造沿黃生態經濟帶。制定沿黃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把保護母親河、修復黃河生態擺在首要位置,加強黃河流域生態系統修復和環境綜合治理,嚴守資源環境生態紅線,建設沿黃綠色生態廊道。加強快速大運力鐵路通道、高等級廣覆蓋公路網建設,統籌煤炭、電力、油氣等能源輸送通道建設,建成銜接高效、安全便捷、綠色低碳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優化沿黃城鎮和產業佈局,實施更加嚴格的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引導產業和人口向重點園區、中心城鎮集中集聚,大力發展沿黃現代農牧業,打造集聚度高、競爭力強、綠色低碳的現代產業走廊。推進烏海及周邊地區一體化發展、轉型發展。推進烏蘭布和沙產業示範基地建設。加強同山西、陝西、寧夏等沿黃省區協作。

(十三)培育東部盟市跨越發展新動能。制定實施支持東部盟市加快發展的政策舉措。推動東部盟市納入國家東北西部經濟帶規劃範圍。支持東部盟市建設堅強智慧電網與能源互聯網。推動設立蒙東地區電力交易中心,擴大電力大使用者直接交易。支持東部盟市承接非資源型產業轉移,加強盟市間產業協作,發展“飛地經濟”,創建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支持東部盟市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旅遊、文化、體育、健康、資訊等新經濟增長點。加大對東部盟市基礎設施建設支援力度。鼓勵發展生態經濟。支持林區、墾區城鎮化建設。支持採煤沉陷區、獨立工礦區和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推進大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發展林下經濟、森林旅遊等接續替代產業。

(十四)實施園區振興發展計畫。加強政策指導,明確園區管理機構職能定位,理順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強化投資服務功能。優化園區空間佈局和產業定位,規範園區設立、擴區和升級管理,加強園區綜合考評。支持國家級開發區、自治區重點開發區整合區位相鄰相近、產業關聯度高的產業園,支援發展較好的開發區以“一區多園”模式託管產業同質同構、要素互補互促的園區。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園區綜合承載能力。創新園區投資、建設和運營模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高單位面積工業用地投入和產出強度,著力解決產業低端化、同質化、空心化問題。推進園區轉型升級,建設類型多樣的眾創空間、創新工廠、孵化器、加速器,強化資本、技術、人才、管理服務,把園區建設成為高端要素集聚區、高水準營商環境示範區、高品質發展引領區。

(十五)提高基礎設施網路化智慧化水準。統籌推進水利、鐵路、公路、航空、管道、電網、資訊、物流、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適度超前、互聯互通、安全高效、智慧綠色的現代基礎設施體系。大力推進高速鐵路建設,推動呼和浩特至太原、呼和浩特至包頭至銀川、包頭至西安、滿洲里至齊齊哈爾等高速鐵路建設,拓展區域連接線,推動各盟市就近聯入國家高速鐵路網。加快高等級公路骨架路網建設,加強口岸公路、邊防公路、出區公路、林區道路建設,把農村牧區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拓展通達國內、國際及地區航線網路,推進區域通用航空機場群建設。建設一批大型貨運樞紐、現代物流園區、倉儲配送中心,促進多種運輸方式順暢銜接和高效中轉。加快建設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推進綠色資料中心建設,支援網路基礎設施升級,為建設數位內蒙古、智慧內蒙古提供基礎保障。

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牧業和農村牧區現代化

(十六)推進農牧業高品質發展。實施農牧業高品質發展十大三年行動計畫。堅持品質興農興牧、綠色興農興牧、品牌強農強牧,深化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村牧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現代農牧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推動農牧業由總量擴張向品質提升轉變。優化農牧業區域佈局,推進水土資源和產業基礎較好地區規模經營、優化發展,農牧交錯、乾旱半乾旱地區收縮轉移、集中發展,生態脆弱地區保護優先、限制開發。科學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畜產品生產保護區,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加大農牧業科技示範推廣力度,保障重要農畜產品供給。加快土地草牧場確權頒證,推進經營權有序流轉,促進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扶持發展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培育一批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創建一批現代農牧業產業園和農牧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打造一批田園綜合體。發展智慧農牧業、定制農牧業、體驗農牧業、休閒農牧業等新業態,建設農村牧區電商、智慧農牧場、冷鏈物流等支撐體系。嚴格限制種植高耗水農作物。農畜產品初加工用電執行農業生產電價。

(十七)加快建設現代畜牧業。堅持農牧結合、草畜配套,做優草原畜牧業,做強農區畜牧業,推動畜牧業大區向畜牧業強區轉變。加快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嚴格落實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制度,走少養精養、優質優價、加工增值、品牌帶動的高端畜牧業發展路子。大力發展農區畜牧業,推廣“種養結合、農牧迴圈”發展模式,提高標準化規模養殖比重,實現糧經飼統籌、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糧食主產區整縣肉牛肉羊養殖,做強東部重點盟市肉牛產業,適度發展生豬家禽養殖業,扶持馬、駝、驢等畜種產業化發展。優化畜群品種區域佈局,建設一批享譽世界的優勢畜產品基地和產業帶。加強畜牧良種工程建設。建立牧草良種繁育體系,擴大優質牧草種植面積,支持優質飼草料種植與加工。加大對畜產品加工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勵畜牧業品牌創建,構建從牧場到餐桌的完整產業鏈條。支持創建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旗縣。

(十八)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開展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推進廁所革命,推動垃圾汙水處理,促進農牧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牧區延伸,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完成危房改造任務,有針對性地解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房安全問題。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支援農村牧區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稚園建設。加強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推進遠端醫療覆蓋旗縣公立醫院。健全農村牧區基礎設施投入管護、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運營長效機制,鼓勵農牧民經濟組織參與農村牧區公共服務。加大“三農三牧”幹部培養力度,建立職業農牧民制度,鼓勵各類人才返鄉創業。加強農村牧區精神文明建設,繁榮興盛農村牧區文化,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農牧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四、堅決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

(二十)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把直接融資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善於運用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援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發行企業債券,大力發展股權融資,改善融資結構。引導地方金融機構適度去杠杆,開展不良資產壓降行動,防止資金“脫實向虛”,有效管控流動性風險。加快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和企業兼併重組,嚴格高負債企業舉債約束,控制企業杠杆率特別是地方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和產能過剩行業債務。加強企業負債規模和負債率雙重管控,引導企業防範化解債務違約風險。健全地方金融監管機制,強化信用體系建設,優化金融環境。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逃廢債等違法犯罪活動,規範民間借貸融資,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維護金融市場良好秩序。

五、堅決打贏精准脫貧攻堅戰,確保2020年農村牧區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旗縣全部摘帽

(二十一)突出抓好產業扶貧。聚焦深度貧困地區,研究制定統籌使用涉農涉牧資金支援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的專項政策,新增扶貧資金、專案、舉措向貧困旗縣傾斜,優先投向貧困人口集中的蘇木鄉鎮和嘎查村。堅持一村一品、一鄉一業,打造一批貧困人口參與度高、脫貧增收帶動力強的特色產業,實現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加強貧困地區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培育,創新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利益聯結方式,發揮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引領、輻射帶動農牧民的作用,把貧困戶緊緊吸附在特色產業鏈上。在不改變用途的情況下,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其他涉農涉牧資金投入設施農業、特色養殖、光伏、鄉村旅遊等項目形成的資產,具備條件的可折股量化給貧困嘎查村、貧困戶,促進資產收益回歸持股貧困戶。支援龍頭企業通過土地草牧場託管、牲畜托養、土地經營權入股等方式,帶動貧困戶增收。重大生態工程進一步向貧困旗縣傾斜,提高貧困人口參與度和受益水準。發展壯大貧困嘎查村集體經濟,增強村級造血功能。堅持群眾自願、積極穩妥原則實施易地搬遷扶貧,把產業配套和就業安置放在突出位置,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全面落實京蒙扶貧協作三年行動框架協議,支援貧困旗縣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引導對口幫扶資金投向精准脫貧專案。加強貧困人口職業技能培訓,鼓勵職業院校、技工院校招收貧困家庭子女、在貧困地區建立實訓基地,確保貧困家庭勞動力至少掌握一門致富技能。完善農村牧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因病因殘喪失勞動能力、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家庭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把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保障範圍。

(二十二)大力推進健康扶貧。深入實施健康扶貧“三個一批”行動計畫,做好大病精准識別管理和集中救治工作,確保覆蓋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細化落實貧困慢病患者健康管理和送醫配藥工作,提高慢病健康管理和控制效果。強化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商業健康補充保險和大病保障基金等多項政策綜合保障作用,農村牧區貧困人口住院醫療費用和大病、特殊慢性病、長期慢性病門診醫療費用實際報銷比例不低於國家標準。對突發重大疾病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貧困家庭患者,加大臨時救助、慈善救助力度。建立防止因病致貧返貧長效機制,建立大病兜底保障基金,加強大病兜底保障政策與其他扶貧政策銜接,實施綜合救助。推進貧困旗縣縣級公立醫院、蘇木鄉鎮衛生院、嘎查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實施三級醫院與貧困旗縣醫院“一對一”幫扶。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和健康教育與促進等工作,做好慢病綜合防控,提升健康扶貧成效和品質。

(二十三)開展脫貧攻堅集中整治行動。全面排查梳理脫貧攻堅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列出問題清單,深入剖析根源,制定整改方案,明確責任部門和時限要求,以較真碰硬精神全面抓好問題整改。加強扶貧資金和項目管理,整合貧困旗縣涉農涉牧資金切塊下達,加大扶貧資金專案公示、公告和審計監督力度,防止虛報冒領、擠佔挪用。健全完善建檔立卡貧困戶動態調整機制,開展精准識別、精准退出“回頭看”,防止和糾正漏評、錯評、錯退。認真落實因戶因人綜合施策要求,完善更有針對性的幫扶舉措,確保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政策落地見效。加強貧困村駐村工作隊選派管理,理順駐村工作隊和嘎查村“兩委”班子關係,保障駐村工作經費,切實解決“一幫多”、掛名走讀等問題。加強鄉村幹部和駐村幹部培訓,建設懂扶貧、會幫扶、作風硬的扶貧幹部隊伍。建立脫貧攻堅大資料平臺,實現資訊互通共用。扎實推進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活動,暢通信訪舉報管道,取消一切不必要的填表報數和檢查評估,取消與“兩不愁三保障”無關的搭車任務和驗收指標,堅決刹住脫貧攻堅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弄虛作假歪風。

(二十四)壓實脫貧攻堅主體責任。制定實施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倒排時間表、繪就作戰圖、立下軍令狀,確保一年一個新進展、三年圓滿完成任務。堅持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抓扶貧,落實自治區負總責、盟市旗縣抓落實、蘇木鄉鎮嘎查村抓具體責任機制,貧困旗縣和脫貧任務較重盟市黨政一把手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脫貧攻堅上。調整充實自治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建派駐貧困旗縣脫貧攻堅工作總隊,突出抓好督導扶貧任務落實、指導駐村工作隊等任務。強化行業扶貧,自治區各部門各單位要按照職能職責落實扶貧開發責任,充分運用行業資源做好扶貧開發工作,實現部門單位工作與脫貧攻堅有效銜接。完善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辦法,實施最嚴格的考核評估制度。出臺扶貧幹部獎懲辦法,對綜合考評較好的通報獎勵,對綜合評價較差且問題突出的進行約談。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人口脫貧內生動力。

六、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構築祖國北疆萬里綠色長城

(二十五)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堅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加大工作力度,細化重大舉措,確保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品質總體改善。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計畫,加快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調整,加強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強化呼包鄂、烏海及周邊地區聯防聯控聯治,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畫,加強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等重點湖泊污染防治,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認真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畫,開展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推進農田生態修復與污染治理。抓好東部盟市黑土地保護利用。持續整治“散亂汙”企業,搬遷改造或依法關閉城市建成區污染嚴重企業,啟動城市建成區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淘汰工作,完成燃煤鍋爐脫硫脫硝除塵改造、鋼鐵行業燒結機脫硫改造、水泥行業脫硝改造。深入開展十大行業清潔化改造,支持垃圾分類回收與資源化利用,提高城鄉污水垃圾處理能力。推進環境保護大資料建設,國家和自治區級工業園區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和即時線上環境監控系統。建立環境污染“黑名單”制度,健全環保信用評價、資訊強制性披露、嚴懲重罰制度。嚴禁新上高污染高排放專案。在環境高風險領域建立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

(二十六)加強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全面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基本草原、城鎮開發邊界劃定工作。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深入實施天然草原退耕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建設、天然林保護等重點生態建設工程,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路。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監督管理,推動國家公園建設。擴大退耕還林還草還濕範圍,增加耕地輪作試點。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推進“七河七湖”水生態綜合治理,加大水源地保護、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 理力度。支援河套平原改鹽增草增飼。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快渾善達克規模化林場建設。總結推廣庫布齊治沙經驗,加強荒漠化防治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推進西居延海常態化補水。對生態環境脆弱和敏感區域內居民逐步實施生態移民搬遷。

(二十七)推動綠色低碳迴圈發展。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配套政策,推動主體功能區戰略格局在盟市、旗縣精准落地。構築綠色產業體系,發佈自治區綠色經濟產業引導目錄,編制實施工業園區迴圈化改造指南和評價體系。支持共伴生礦和尾礦綜合利用,推動工業固體廢物和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培育和發展交易平臺,推廣用水權、排汙權、碳排放權交易。鼓勵建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推動綠色礦山建設。支援生態修復專業化企業發展,拓寬生態產品供給管道。完善綠色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建立以績效為導向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建立生態價值評估制度,編制完善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全面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七、深化基礎性關鍵領域改革,創新高品質發展體制機制

(二十八)優化營商環境。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保障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進入負面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和業務。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開展“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廣招商引資和專案建設全程代辦服務。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提高監管公平性、規範性、簡約性。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提高司法公信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自主經營權和創新權益。建立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規範政商交往行為,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

(二十九)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創新要素市場配置機制,推動勞動力、土地、資本、管理等傳統要素升級,擴大知識、技術、資訊、資料等創新要素供給,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深化電力、油氣體制改革,擴大電力多邊交易和輸配電價改革範圍,多措並舉降低企業用能、用地、用網、用工等要素成本以及融資、物流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放大低成本競爭優勢。構建規則統一、公開透明、服務高效、監督規範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加強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繼續推進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二級市場試點。

(三十)創新市場主體健康成長機制。優化國有資本佈局與資源配置,做大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結構調整、佈局優化,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發揮國有企業在高品質發展中的引領帶動作用。分類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進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全面落實國家降稅清費減負政策,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規定和做法,嚴厲打擊不正當競爭行為。支持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推進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和信用擔保體系建設。

(三十一)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盟市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扶持條件好、潛力大的縣城和中心鎮發展。探索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建設、管理模式,完善城鄉公共服務統籌推進機制。擴大縣域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深化農村牧區土地草牧場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辦法,穩妥推進“兩權”抵押貸款試點。推進農村牧區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開展清產核資,選擇不同類型嘎查村開展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牧民變股東,探索農村牧區集體經濟多種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城鎮落戶限制,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吸引農村牧區人口進城落戶。

八、塑造開放型經濟新優勢,建設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

(三十二)推動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落實《內蒙古自治區參與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實施方案》,推動實施一批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大項目。支援滿洲里、二連浩特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加快呼倫貝爾中俄蒙合作先導區建設,推動中蒙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提升策克、烏力吉、甘其毛都、滿都拉、珠恩嘎達布其、阿爾山等口岸建設管理水準。支援跨境電子商務、外貿綜合服務、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場所)、進口直銷等外貿平臺建設。支持內蒙古始發中歐班列增量擴容,對本地貨源企業、代理企業、運營成員企業開展定向扶持,發展進出口加工貿易,建設境外物流園和商品分揀中心。全面推廣國際貿易單一視窗、一站式作業、一體化通關,提升投資、通關、人員往來、車輛通行便利化水準。鼓勵企業開展國際產品認證、專利申請、商標國際註冊,支持企業參加境內外展會、境外貿易對接活動,推動我區名優特新產品進入全球採購供應鏈。提升中蒙博覽會國際影響力。

(三十三)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擴大開放。依託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推廣上海等自由貿易試驗區可複製改革試點經驗。密切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的經濟聯繫,主動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構建區域間協作發展新機制。創新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鼓勵引進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及行業領軍企業、地區總部、功能性機構等。對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在內蒙古新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研發機構,新設的實際投資超過5億美元的製造業項目,以及新設的實際投資超過3億美元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案,按照“一事一議”方式給予重點支援。

九、精心做好民族工作,始終如一呵護好“模範自治區”崇高榮譽

(三十四)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深入貫徹落實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做到統一和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全面落實中央支援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人口較少民族、少數民族聚居區和邊境旗市發展,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產業,提高公共服務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監督檢查,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務能力。制定實施少數民族幹部人才、蒙漢兼通幹部人才隊伍建設專項規劃。

(三十五)深入踐行守望相助理念。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動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加強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堅持從小就抓、從幼稚園就抓,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融入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加強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和創建,堅持網上網下結合,廣泛開展“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主題活動,講好內蒙古民族團結故事,培育一批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單位)。重視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支持城鎮少數民族群眾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弘揚優秀傳統民族文化,推進烏蘭牧騎事業發展,打造“美麗草原我的家”對外文化交流品牌。加強守望相助理念研究闡釋,推出一批有分量有深度的研究成果,不斷紮深民族團結理論根源,打牢民族團結實踐根基。

十、自覺肩負維穩戍邊固防重大政治責任,築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

(三十六)構建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統籌推進基層政權建設和基層群眾自治,健全城鄉社區綜合服務管理平臺,促進蘇木鄉鎮治理和城鄉社會治理有效銜接,構建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注重運用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現代科技,提高社會治理智慧化水準。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機制,依法及時就地有效解決群眾合理訴求,防範化解重大社會穩定風險。全面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加大盜搶騙黃賭毒等違法犯罪活動整治力度,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健全公共安全體系,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加強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堅決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三十七)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強化國家安全能力建設,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網路安全防護、監管和保衛,加強重要目標、重要場所、重要部位防控管控,嚴密防範和堅決打擊各種滲透顛覆破壞活動、暴力恐怖活動、民族分裂活動、宗教極端活動。完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加強力量和裝備建設,強化應急處突實戰演練。深化立體化邊境防控體系建設,實施守邊固邊工程,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增強幹部群眾國家安全意識。

十一、加強党的全面領導,推動工作落實

(三十八)加強理論武裝。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結合起來,深入開展學習宣傳培訓,引導黨員、幹部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重大意義和豐富內涵,深刻領會思想精髓、核心要義,切實做到學深悟透、融會貫通。推進“學習講堂”建設,組建“新時代講習團”,發揮“草原學習輕騎兵”作用,廣泛開展面向基層的宣講闡釋。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加強對事關自治區全域和長遠發展重大問題的研究思考,提高運用講話精神發現和解決問題、謀劃和推動發展的能力。牢固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和政績觀,引導各級幹部消除換擋焦慮、擺脫路徑依賴,摒棄老套路、形成新打法,把工作立足點轉到推動高品質發展上來。

(三十九)強化能力建設。全面加強黨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集中統一領導,強化重大事項的決策權、監督權,提高黨委把握全域和重大工作的能力。深化黨政機構改革,科學配置行政資源,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堅決破除制約高品質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推進黨和國家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加強幹部教育培訓,圍繞“三個扎實”開展大規模、精准化專題培訓,培養專業能力、專業精神,增強推動高品質發展本領。加強同發達地區學習交流,組織幹部到先進地區學習考察,擴大幹部到發達地區掛職規模,穩妥有序開展公務人員境外培訓。完善選派幹部到基層一線、困難艱苦地區歷練機制,在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發現幹部、培養幹部。推進公務員聘任制和分類管理改革,拓寬社會優秀人才進入黨政幹部隊伍管道,在專業性較強的政府機構設置高端特聘職位,實施聘期管理和協議工資。改進幹部選拔任用、考核評價機制,注重選拔任用敢於改革創新、勇於破解難題、善於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幹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導向和從政環境。深入實施“北疆先鋒”工程,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組織覆蓋力、群眾凝聚力、社會號召力、發展推動力和自我革新力。

(四十)狠抓工作落實。完善對黨中央決策部署和自治區黨委工作要求的執行、監督、考評、獎懲等工作機制,落實主體責任,強化跟蹤問效,確保令行禁止、工作高效。結合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十種新表現”,嚴肅查處不作為、慢作為、假作為、亂作為,堅決整治懶官、庸官、乖官、巧官。強化正向激勵,落實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為敢於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幹部撐腰鼓勁,最大限度調動廣大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自治區黨委號召,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守望相助,團結奮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現代化內蒙古新征程,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不懈奮鬥!

力爭在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等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開展示範應用。壯大裝備製造業,推動重型成套裝備、工程機械、綜采裝備、電力裝備等傳統裝備製造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軌道交通裝備、節能環保裝備、新能源裝備等現代裝備製造業,發展通用航空裝備、智慧製造裝備等新興裝備製造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大資料雲計算、資訊製造、人工智慧、生物科技、蒙中醫藥等產業。發展基於“互聯網+”的新產業新業態,推動互聯網、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國家大資料綜合試驗區建設,優化大資料發展空間佈局,加強大資料技術產品研發,培育大資料核心產業,構建以資料為關鍵要素的數位經濟。鼓勵發展稀土、石墨烯、生物基材料、高分子材料、儲能材料等新材料產業,建設若干新材料研發中心和產業基地。堅持品質強區,支持創建特色品牌,開展品質提升行動。

(五)推動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聚焦重點領域和突出短板,培育資訊、軟體、資料、研發、設計、諮詢、金融、商務、物流、創業孵化、智慧財產權、人力資源、節能環保等生產服務,提升產業體系整體素質和競爭力。發展教育、培訓、健康、體育、養老、房地產、家政等生活服務,支援綠色、時尚、品質等新型消費需求,提升服務品質和消費滿意度。深入挖掘文化、旅遊資源,加強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打造一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和全域旅遊示範區。強化服務業對現代農牧業和先進製造業的全產業鏈支撐作用,打造一批以服務為主體的一二三產業融合型龍頭企業,形成交叉滲透、交互作用、跨界融合的產業生態系統。鼓勵發展平臺經濟、分享經濟、體驗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協同製造、個性化定制、工業雲、農牧業資訊化等數位化智慧化服務,滿足日益增長的專業化、精細化、個性化需求。

(六)發展軍民融合產業。堅持軍民相容、平戰結合,加強軍地基礎設施、科技、資訊、教育和醫療服務等領域統籌發展,建立軍地共商、科技共興、設施共建、後勤共保的體制機制。推進軍工核心能力建設,促進軍民兩用技術產業化,在航空、航太、兵器工業、核燃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實施一批軍民融合重大項目,建設一批軍民融合產業示範基地和示範企業,推動形成具有軍工特色的新經濟增長點。整合運用軍民科研力量和資源,推動軍民科技協同創新,確定並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案,推進基礎研究、前沿技術、關鍵技術科研創新取得原創性和突破性成果。支持包頭市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支持阿拉善盟創建國家軍民融合空天產業基地。

(七)擴大合理有效投資。圍繞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組織實施一批科技創新、產業轉型、綜合交通、教育醫療等領域重大項目,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強化企業投資主體地位。落實鼓勵民間投資政策措施,持續擴大民間投資規模。拓寬項目融資管道,扶持有實力的企業在資本市場上市融資,支援開展資產證券化,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發行公司債、企業債以及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按照實際融資金額給予一定獎勵。

二、打造新引擎、培育新增長極,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加政府科技支出,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發展科技金融,提高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專案,開展基礎性、前沿性創新研究。實施創新企業百強工程,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加強國家和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建設,大力發展實驗室經濟。支持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協同創新,組建跨學科、跨領域、綜合交叉的科研團隊,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新型研發機構,在重大關鍵專案上取得引領性技術成果。利用國內外高端創新資源,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智慧輸變電與儲能裝置、新材料研發與應用、生命科學與基因工程等領域遴選確定一批關鍵課題,面向全球公開招標,力爭取得重大突破和原創成果。加大科技成果引進和轉化力度,鼓勵使用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創建呼包鄂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推動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

(九)實施人才強區戰略。深入實施“草原英才”工程,創新人才工作平臺,培養集聚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創新創業人才、經營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建設一批紮根內蒙古、服務內蒙古的重點領域人才團隊。堅持以用為本,突出需求導向,推動人才培養引進與產業發展、創新引領有機銜接。支持內蒙古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學科,鼓勵國內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在內蒙古設立分支機搆、與我區合作辦學。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支援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水準。面向國內外引進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鼓勵內蒙古籍大學畢業生回鄉創業就業。加強京蒙人才交流和對口支援,爭取在京高校擴大在我區定向招生規模。

(十)增強呼包鄂輻射帶動能力。落實《呼包鄂榆城市群發展規劃》,制定實施方案,細化配套政策措施,爭取國家部委在規劃編制、體制創新、專案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援。完善“三橫三縱”公路運輸網路,優化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和專支線鐵路網路,加快呼和浩特新機場建設,推進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構建呼包鄂“一小時通勤圈”。強化產業分工協作,制定呼包鄂產業指導目錄,加強專案統籌,優化生產力佈局,避免同質同構。聚焦高端要素,強化創新引領和支撐,健全完善體制機制,優化勞動力、資本、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配置,推動產業轉型和要素升級,實現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深度融合。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和污染防治區域聯動,實施統一的環境准入和退出制度,擴大環境容量和生態空間。完善呼包鄂協同發展聯席會議制度。

(十一)推進和林格爾新區建設。堅持謀定後動、規劃引領,高品質編制完成新區總體規劃和專業規劃,推進“多規合一”。統籌產業發展、人口集聚與城市建設佈局,合理設置開發邊界,科學把握開發節奏,不搞大拆大建,避免“攤大餅”式粗放擴張。聚焦高端高新產業,突出創新引領,強化招商引資,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支持引進設立金融機構,適時啟動一批基礎性標誌性專案建設。依託現有產業基礎,規劃建設若干特色小鎮。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強重點區域生態治理,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區。按照精簡、高效、統一原則優化新區職能。理順管理體制。研究制定新區起步階段和長遠發展政策措施。

(十二)打造沿黃生態經濟帶。制定沿黃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把保護母親河、修復黃河生態擺在首要位置,加強黃河流域生態系統修復和環境綜合治理,嚴守資源環境生態紅線,建設沿黃綠色生態廊道。加強快速大運力鐵路通道、高等級廣覆蓋公路網建設,統籌煤炭、電力、油氣等能源輸送通道建設,建成銜接高效、安全便捷、綠色低碳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優化沿黃城鎮和產業佈局,實施更加嚴格的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引導產業和人口向重點園區、中心城鎮集中集聚,大力發展沿黃現代農牧業,打造集聚度高、競爭力強、綠色低碳的現代產業走廊。推進烏海及周邊地區一體化發展、轉型發展。推進烏蘭布和沙產業示範基地建設。加強同山西、陝西、寧夏等沿黃省區協作。

(十三)培育東部盟市跨越發展新動能。制定實施支持東部盟市加快發展的政策舉措。推動東部盟市納入國家東北西部經濟帶規劃範圍。支持東部盟市建設堅強智慧電網與能源互聯網。推動設立蒙東地區電力交易中心,擴大電力大使用者直接交易。支持東部盟市承接非資源型產業轉移,加強盟市間產業協作,發展“飛地經濟”,創建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支持東部盟市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旅遊、文化、體育、健康、資訊等新經濟增長點。加大對東部盟市基礎設施建設支援力度。鼓勵發展生態經濟。支持林區、墾區城鎮化建設。支持採煤沉陷區、獨立工礦區和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推進大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發展林下經濟、森林旅遊等接續替代產業。

(十四)實施園區振興發展計畫。加強政策指導,明確園區管理機構職能定位,理順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強化投資服務功能。優化園區空間佈局和產業定位,規範園區設立、擴區和升級管理,加強園區綜合考評。支持國家級開發區、自治區重點開發區整合區位相鄰相近、產業關聯度高的產業園,支援發展較好的開發區以“一區多園”模式託管產業同質同構、要素互補互促的園區。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園區綜合承載能力。創新園區投資、建設和運營模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高單位面積工業用地投入和產出強度,著力解決產業低端化、同質化、空心化問題。推進園區轉型升級,建設類型多樣的眾創空間、創新工廠、孵化器、加速器,強化資本、技術、人才、管理服務,把園區建設成為高端要素集聚區、高水準營商環境示範區、高品質發展引領區。

(十五)提高基礎設施網路化智慧化水準。統籌推進水利、鐵路、公路、航空、管道、電網、資訊、物流、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適度超前、互聯互通、安全高效、智慧綠色的現代基礎設施體系。大力推進高速鐵路建設,推動呼和浩特至太原、呼和浩特至包頭至銀川、包頭至西安、滿洲里至齊齊哈爾等高速鐵路建設,拓展區域連接線,推動各盟市就近聯入國家高速鐵路網。加快高等級公路骨架路網建設,加強口岸公路、邊防公路、出區公路、林區道路建設,把農村牧區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拓展通達國內、國際及地區航線網路,推進區域通用航空機場群建設。建設一批大型貨運樞紐、現代物流園區、倉儲配送中心,促進多種運輸方式順暢銜接和高效中轉。加快建設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推進綠色資料中心建設,支援網路基礎設施升級,為建設數位內蒙古、智慧內蒙古提供基礎保障。

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牧業和農村牧區現代化

(十六)推進農牧業高品質發展。實施農牧業高品質發展十大三年行動計畫。堅持品質興農興牧、綠色興農興牧、品牌強農強牧,深化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村牧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現代農牧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推動農牧業由總量擴張向品質提升轉變。優化農牧業區域佈局,推進水土資源和產業基礎較好地區規模經營、優化發展,農牧交錯、乾旱半乾旱地區收縮轉移、集中發展,生態脆弱地區保護優先、限制開發。科學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畜產品生產保護區,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加大農牧業科技示範推廣力度,保障重要農畜產品供給。加快土地草牧場確權頒證,推進經營權有序流轉,促進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扶持發展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培育一批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創建一批現代農牧業產業園和農牧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打造一批田園綜合體。發展智慧農牧業、定制農牧業、體驗農牧業、休閒農牧業等新業態,建設農村牧區電商、智慧農牧場、冷鏈物流等支撐體系。嚴格限制種植高耗水農作物。農畜產品初加工用電執行農業生產電價。

(十七)加快建設現代畜牧業。堅持農牧結合、草畜配套,做優草原畜牧業,做強農區畜牧業,推動畜牧業大區向畜牧業強區轉變。加快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嚴格落實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制度,走少養精養、優質優價、加工增值、品牌帶動的高端畜牧業發展路子。大力發展農區畜牧業,推廣“種養結合、農牧迴圈”發展模式,提高標準化規模養殖比重,實現糧經飼統籌、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糧食主產區整縣肉牛肉羊養殖,做強東部重點盟市肉牛產業,適度發展生豬家禽養殖業,扶持馬、駝、驢等畜種產業化發展。優化畜群品種區域佈局,建設一批享譽世界的優勢畜產品基地和產業帶。加強畜牧良種工程建設。建立牧草良種繁育體系,擴大優質牧草種植面積,支持優質飼草料種植與加工。加大對畜產品加工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勵畜牧業品牌創建,構建從牧場到餐桌的完整產業鏈條。支持創建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旗縣。

(十八)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開展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推進廁所革命,推動垃圾汙水處理,促進農牧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牧區延伸,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完成危房改造任務,有針對性地解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房安全問題。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支援農村牧區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稚園建設。加強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推進遠端醫療覆蓋旗縣公立醫院。健全農村牧區基礎設施投入管護、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運營長效機制,鼓勵農牧民經濟組織參與農村牧區公共服務。加大“三農三牧”幹部培養力度,建立職業農牧民制度,鼓勵各類人才返鄉創業。加強農村牧區精神文明建設,繁榮興盛農村牧區文化,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農牧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四、堅決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

(二十)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把直接融資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善於運用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援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發行企業債券,大力發展股權融資,改善融資結構。引導地方金融機構適度去杠杆,開展不良資產壓降行動,防止資金“脫實向虛”,有效管控流動性風險。加快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和企業兼併重組,嚴格高負債企業舉債約束,控制企業杠杆率特別是地方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和產能過剩行業債務。加強企業負債規模和負債率雙重管控,引導企業防範化解債務違約風險。健全地方金融監管機制,強化信用體系建設,優化金融環境。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逃廢債等違法犯罪活動,規範民間借貸融資,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維護金融市場良好秩序。

五、堅決打贏精准脫貧攻堅戰,確保2020年農村牧區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旗縣全部摘帽

(二十一)突出抓好產業扶貧。聚焦深度貧困地區,研究制定統籌使用涉農涉牧資金支援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的專項政策,新增扶貧資金、專案、舉措向貧困旗縣傾斜,優先投向貧困人口集中的蘇木鄉鎮和嘎查村。堅持一村一品、一鄉一業,打造一批貧困人口參與度高、脫貧增收帶動力強的特色產業,實現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加強貧困地區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培育,創新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利益聯結方式,發揮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引領、輻射帶動農牧民的作用,把貧困戶緊緊吸附在特色產業鏈上。在不改變用途的情況下,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其他涉農涉牧資金投入設施農業、特色養殖、光伏、鄉村旅遊等項目形成的資產,具備條件的可折股量化給貧困嘎查村、貧困戶,促進資產收益回歸持股貧困戶。支援龍頭企業通過土地草牧場託管、牲畜托養、土地經營權入股等方式,帶動貧困戶增收。重大生態工程進一步向貧困旗縣傾斜,提高貧困人口參與度和受益水準。發展壯大貧困嘎查村集體經濟,增強村級造血功能。堅持群眾自願、積極穩妥原則實施易地搬遷扶貧,把產業配套和就業安置放在突出位置,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全面落實京蒙扶貧協作三年行動框架協議,支援貧困旗縣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引導對口幫扶資金投向精准脫貧專案。加強貧困人口職業技能培訓,鼓勵職業院校、技工院校招收貧困家庭子女、在貧困地區建立實訓基地,確保貧困家庭勞動力至少掌握一門致富技能。完善農村牧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因病因殘喪失勞動能力、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家庭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把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保障範圍。

(二十二)大力推進健康扶貧。深入實施健康扶貧“三個一批”行動計畫,做好大病精准識別管理和集中救治工作,確保覆蓋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細化落實貧困慢病患者健康管理和送醫配藥工作,提高慢病健康管理和控制效果。強化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商業健康補充保險和大病保障基金等多項政策綜合保障作用,農村牧區貧困人口住院醫療費用和大病、特殊慢性病、長期慢性病門診醫療費用實際報銷比例不低於國家標準。對突發重大疾病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貧困家庭患者,加大臨時救助、慈善救助力度。建立防止因病致貧返貧長效機制,建立大病兜底保障基金,加強大病兜底保障政策與其他扶貧政策銜接,實施綜合救助。推進貧困旗縣縣級公立醫院、蘇木鄉鎮衛生院、嘎查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實施三級醫院與貧困旗縣醫院“一對一”幫扶。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和健康教育與促進等工作,做好慢病綜合防控,提升健康扶貧成效和品質。

(二十三)開展脫貧攻堅集中整治行動。全面排查梳理脫貧攻堅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列出問題清單,深入剖析根源,制定整改方案,明確責任部門和時限要求,以較真碰硬精神全面抓好問題整改。加強扶貧資金和項目管理,整合貧困旗縣涉農涉牧資金切塊下達,加大扶貧資金專案公示、公告和審計監督力度,防止虛報冒領、擠佔挪用。健全完善建檔立卡貧困戶動態調整機制,開展精准識別、精准退出“回頭看”,防止和糾正漏評、錯評、錯退。認真落實因戶因人綜合施策要求,完善更有針對性的幫扶舉措,確保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政策落地見效。加強貧困村駐村工作隊選派管理,理順駐村工作隊和嘎查村“兩委”班子關係,保障駐村工作經費,切實解決“一幫多”、掛名走讀等問題。加強鄉村幹部和駐村幹部培訓,建設懂扶貧、會幫扶、作風硬的扶貧幹部隊伍。建立脫貧攻堅大資料平臺,實現資訊互通共用。扎實推進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活動,暢通信訪舉報管道,取消一切不必要的填表報數和檢查評估,取消與“兩不愁三保障”無關的搭車任務和驗收指標,堅決刹住脫貧攻堅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弄虛作假歪風。

(二十四)壓實脫貧攻堅主體責任。制定實施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倒排時間表、繪就作戰圖、立下軍令狀,確保一年一個新進展、三年圓滿完成任務。堅持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抓扶貧,落實自治區負總責、盟市旗縣抓落實、蘇木鄉鎮嘎查村抓具體責任機制,貧困旗縣和脫貧任務較重盟市黨政一把手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脫貧攻堅上。調整充實自治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建派駐貧困旗縣脫貧攻堅工作總隊,突出抓好督導扶貧任務落實、指導駐村工作隊等任務。強化行業扶貧,自治區各部門各單位要按照職能職責落實扶貧開發責任,充分運用行業資源做好扶貧開發工作,實現部門單位工作與脫貧攻堅有效銜接。完善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辦法,實施最嚴格的考核評估制度。出臺扶貧幹部獎懲辦法,對綜合考評較好的通報獎勵,對綜合評價較差且問題突出的進行約談。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人口脫貧內生動力。

六、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構築祖國北疆萬里綠色長城

(二十五)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堅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加大工作力度,細化重大舉措,確保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品質總體改善。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計畫,加快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調整,加強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強化呼包鄂、烏海及周邊地區聯防聯控聯治,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畫,加強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等重點湖泊污染防治,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認真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畫,開展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推進農田生態修復與污染治理。抓好東部盟市黑土地保護利用。持續整治“散亂汙”企業,搬遷改造或依法關閉城市建成區污染嚴重企業,啟動城市建成區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淘汰工作,完成燃煤鍋爐脫硫脫硝除塵改造、鋼鐵行業燒結機脫硫改造、水泥行業脫硝改造。深入開展十大行業清潔化改造,支持垃圾分類回收與資源化利用,提高城鄉污水垃圾處理能力。推進環境保護大資料建設,國家和自治區級工業園區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和即時線上環境監控系統。建立環境污染“黑名單”制度,健全環保信用評價、資訊強制性披露、嚴懲重罰制度。嚴禁新上高污染高排放專案。在環境高風險領域建立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

(二十六)加強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全面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基本草原、城鎮開發邊界劃定工作。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深入實施天然草原退耕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建設、天然林保護等重點生態建設工程,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路。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監督管理,推動國家公園建設。擴大退耕還林還草還濕範圍,增加耕地輪作試點。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推進“七河七湖”水生態綜合治理,加大水源地保護、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 理力度。支援河套平原改鹽增草增飼。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快渾善達克規模化林場建設。總結推廣庫布齊治沙經驗,加強荒漠化防治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推進西居延海常態化補水。對生態環境脆弱和敏感區域內居民逐步實施生態移民搬遷。

(二十七)推動綠色低碳迴圈發展。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配套政策,推動主體功能區戰略格局在盟市、旗縣精准落地。構築綠色產業體系,發佈自治區綠色經濟產業引導目錄,編制實施工業園區迴圈化改造指南和評價體系。支持共伴生礦和尾礦綜合利用,推動工業固體廢物和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培育和發展交易平臺,推廣用水權、排汙權、碳排放權交易。鼓勵建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推動綠色礦山建設。支援生態修復專業化企業發展,拓寬生態產品供給管道。完善綠色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建立以績效為導向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建立生態價值評估制度,編制完善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全面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七、深化基礎性關鍵領域改革,創新高品質發展體制機制

(二十八)優化營商環境。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保障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進入負面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和業務。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開展“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廣招商引資和專案建設全程代辦服務。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提高監管公平性、規範性、簡約性。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提高司法公信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自主經營權和創新權益。建立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規範政商交往行為,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

(二十九)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創新要素市場配置機制,推動勞動力、土地、資本、管理等傳統要素升級,擴大知識、技術、資訊、資料等創新要素供給,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深化電力、油氣體制改革,擴大電力多邊交易和輸配電價改革範圍,多措並舉降低企業用能、用地、用網、用工等要素成本以及融資、物流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放大低成本競爭優勢。構建規則統一、公開透明、服務高效、監督規範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加強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繼續推進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二級市場試點。

(三十)創新市場主體健康成長機制。優化國有資本佈局與資源配置,做大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結構調整、佈局優化,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發揮國有企業在高品質發展中的引領帶動作用。分類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進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全面落實國家降稅清費減負政策,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規定和做法,嚴厲打擊不正當競爭行為。支持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推進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和信用擔保體系建設。

(三十一)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盟市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扶持條件好、潛力大的縣城和中心鎮發展。探索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建設、管理模式,完善城鄉公共服務統籌推進機制。擴大縣域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深化農村牧區土地草牧場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辦法,穩妥推進“兩權”抵押貸款試點。推進農村牧區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開展清產核資,選擇不同類型嘎查村開展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牧民變股東,探索農村牧區集體經濟多種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城鎮落戶限制,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吸引農村牧區人口進城落戶。

八、塑造開放型經濟新優勢,建設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

(三十二)推動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落實《內蒙古自治區參與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實施方案》,推動實施一批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大項目。支援滿洲里、二連浩特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加快呼倫貝爾中俄蒙合作先導區建設,推動中蒙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提升策克、烏力吉、甘其毛都、滿都拉、珠恩嘎達布其、阿爾山等口岸建設管理水準。支援跨境電子商務、外貿綜合服務、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場所)、進口直銷等外貿平臺建設。支持內蒙古始發中歐班列增量擴容,對本地貨源企業、代理企業、運營成員企業開展定向扶持,發展進出口加工貿易,建設境外物流園和商品分揀中心。全面推廣國際貿易單一視窗、一站式作業、一體化通關,提升投資、通關、人員往來、車輛通行便利化水準。鼓勵企業開展國際產品認證、專利申請、商標國際註冊,支持企業參加境內外展會、境外貿易對接活動,推動我區名優特新產品進入全球採購供應鏈。提升中蒙博覽會國際影響力。

(三十三)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擴大開放。依託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推廣上海等自由貿易試驗區可複製改革試點經驗。密切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的經濟聯繫,主動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構建區域間協作發展新機制。創新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鼓勵引進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及行業領軍企業、地區總部、功能性機構等。對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在內蒙古新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研發機構,新設的實際投資超過5億美元的製造業項目,以及新設的實際投資超過3億美元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案,按照“一事一議”方式給予重點支援。

九、精心做好民族工作,始終如一呵護好“模範自治區”崇高榮譽

(三十四)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深入貫徹落實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做到統一和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全面落實中央支援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人口較少民族、少數民族聚居區和邊境旗市發展,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產業,提高公共服務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監督檢查,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務能力。制定實施少數民族幹部人才、蒙漢兼通幹部人才隊伍建設專項規劃。

(三十五)深入踐行守望相助理念。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動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加強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堅持從小就抓、從幼稚園就抓,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融入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加強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和創建,堅持網上網下結合,廣泛開展“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主題活動,講好內蒙古民族團結故事,培育一批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單位)。重視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支持城鎮少數民族群眾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弘揚優秀傳統民族文化,推進烏蘭牧騎事業發展,打造“美麗草原我的家”對外文化交流品牌。加強守望相助理念研究闡釋,推出一批有分量有深度的研究成果,不斷紮深民族團結理論根源,打牢民族團結實踐根基。

十、自覺肩負維穩戍邊固防重大政治責任,築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

(三十六)構建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統籌推進基層政權建設和基層群眾自治,健全城鄉社區綜合服務管理平臺,促進蘇木鄉鎮治理和城鄉社會治理有效銜接,構建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注重運用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現代科技,提高社會治理智慧化水準。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機制,依法及時就地有效解決群眾合理訴求,防範化解重大社會穩定風險。全面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加大盜搶騙黃賭毒等違法犯罪活動整治力度,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健全公共安全體系,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加強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堅決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三十七)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強化國家安全能力建設,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網路安全防護、監管和保衛,加強重要目標、重要場所、重要部位防控管控,嚴密防範和堅決打擊各種滲透顛覆破壞活動、暴力恐怖活動、民族分裂活動、宗教極端活動。完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加強力量和裝備建設,強化應急處突實戰演練。深化立體化邊境防控體系建設,實施守邊固邊工程,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增強幹部群眾國家安全意識。

十一、加強党的全面領導,推動工作落實

(三十八)加強理論武裝。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結合起來,深入開展學習宣傳培訓,引導黨員、幹部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重大意義和豐富內涵,深刻領會思想精髓、核心要義,切實做到學深悟透、融會貫通。推進“學習講堂”建設,組建“新時代講習團”,發揮“草原學習輕騎兵”作用,廣泛開展面向基層的宣講闡釋。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加強對事關自治區全域和長遠發展重大問題的研究思考,提高運用講話精神發現和解決問題、謀劃和推動發展的能力。牢固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和政績觀,引導各級幹部消除換擋焦慮、擺脫路徑依賴,摒棄老套路、形成新打法,把工作立足點轉到推動高品質發展上來。

(三十九)強化能力建設。全面加強黨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集中統一領導,強化重大事項的決策權、監督權,提高黨委把握全域和重大工作的能力。深化黨政機構改革,科學配置行政資源,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堅決破除制約高品質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推進黨和國家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加強幹部教育培訓,圍繞“三個扎實”開展大規模、精准化專題培訓,培養專業能力、專業精神,增強推動高品質發展本領。加強同發達地區學習交流,組織幹部到先進地區學習考察,擴大幹部到發達地區掛職規模,穩妥有序開展公務人員境外培訓。完善選派幹部到基層一線、困難艱苦地區歷練機制,在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發現幹部、培養幹部。推進公務員聘任制和分類管理改革,拓寬社會優秀人才進入黨政幹部隊伍管道,在專業性較強的政府機構設置高端特聘職位,實施聘期管理和協議工資。改進幹部選拔任用、考核評價機制,注重選拔任用敢於改革創新、勇於破解難題、善於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幹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導向和從政環境。深入實施“北疆先鋒”工程,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組織覆蓋力、群眾凝聚力、社會號召力、發展推動力和自我革新力。

(四十)狠抓工作落實。完善對黨中央決策部署和自治區黨委工作要求的執行、監督、考評、獎懲等工作機制,落實主體責任,強化跟蹤問效,確保令行禁止、工作高效。結合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十種新表現”,嚴肅查處不作為、慢作為、假作為、亂作為,堅決整治懶官、庸官、乖官、巧官。強化正向激勵,落實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為敢於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幹部撐腰鼓勁,最大限度調動廣大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自治區黨委號召,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守望相助,團結奮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現代化內蒙古新征程,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不懈奮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