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湖畔大學曾鳴——馬雲“軍師”在第一次電視訪問中袒露心聲

“沒有誰第一天就能看到五年以後世界是怎樣的。 Vision怎麼鍛煉出來的, 其實就是不斷地練。 ”

——湖畔大學教育長曾鳴

鳳凰衛視《領航者》於盈,

在蘇堤春曉之際, 前往這個記憶中柳浪聞鶯、花港觀魚的文化寶地——杭州, 來到由柳傳志、馬雲、馮侖、郭廣昌、史玉柱、沈國軍、錢穎一、蔡洪濱、邵曉鋒九名企業家和著名學者等共同發起創辦的湖畔大學, 專訪阿裡巴巴學術委員會主席兼湖畔大學教育長曾鳴。

領航名人館——曾鳴

1998年 獲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國際商業和戰略學博士學

1998年—2002年 在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任教

2006年 加入阿裡巴巴, 任戰略執行副總裁

2006年—2007年 任代理中國雅虎總裁

2008年 阿裡巴巴首席戰略官

2017年 阿裡巴巴學術委員會主席兼湖畔大學教育長

商學院到底值不值得讀?

時不時會有網友吐槽說, 商學院就是給有錢人去鍍金和建立人脈網路關係的地方, 曾鳴有不一樣的看法。

湖畔大學教育長曾鳴告訴鳳凰衛視《領航者》於盈, 在資訊發達的今天, 獲取知識本身, 只需要動動手指上網搜索就能得到答案, 但隨之而來的, 卻是在虛擬的隔閡下, 面對面的深度交流、系統化學習的稀缺。

商學院教育其實最核心的是提供一個合適的氛圍, 讓學員和導師、學員和學員之間真誠交流的場所, “這個本身其實是一個特別重要的一個知識創造的過程”。

“對於創業者來說, 好像一方面都在抱怨學習的效果不那麼好, 但好像每個人都讀了三五個學校, 其實就是因為他們覺得需要持續不斷地學習。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 未來或許已來, 教育不僅面臨的是教學方面的挑戰, 還有研究方面的挑戰, 甚至我們所有現存的價值觀, 可能都面臨挑戰。

商業發揮什麼作用, 商業本身該如何創造價值?這些原本需要從企業研究、到學校教學、再運用回企業的長鏈條,

現在週期被大大縮減, 以“小步快跑”的“研發-實踐-回饋-研究升級”方式, 在企業內部完成了一個自迴圈。

湖畔大學希望通過理論跟實踐的快速緊密結合, 既培養更好的創業者, 也培養更好的研究人員。

旨在培養新一代企業家

湖畔旨在打造一個創業者的精神家園和共同成長的社區、終身學習的平臺。 目標學員主要為創業三年以上、年度營收超過3000萬元、擁有超過30位員工企業的創始人或CEO。 每期學員學制三年, 已經有四屆167名學員。

每年設置12個課程模組, 課程以“研究和反思失敗”為主線,圍繞企業家的領導力、持續經營的基本功以及對新商業文明的前瞻和探索、新一代企業家所要具備的精神等,開展必修課和選修課,包括一些跨界學習的安排啟發思考。九位元創辦人、校董每年都會親自給學員上課。

一幫企業大佬講“失敗”

湖畔大學的課程是為創業者量身打造,比如開設了與眾不同的“失敗教育”方法。

湖畔大學教育長曾鳴告訴鳳凰衛視《領航者》于盈,創業被稱為“擠獨木橋”,成功概率低,並且在創業的過程當中,隨時都有失敗的可能。對於創業者,特別是短期內發展特別快、早期比較順利的年輕創業者,逾越不了一些發展必經之路,原來的內功也好,模式上不夠扎實的地方都需要回去“補課”, 更需要有心理準備,以正確的心態去面對失敗。

“馬雲馬校長經常說,要寫一個阿裡巴巴犯過的1001個錯誤。但是正是因為他經歷這麼多錯誤,他才越來越強大。”

在湖畔專注打造的信任的氛圍中,創業者可以開誠佈公地分享交流、學習借鑒、總結避免失敗。

個人最大失敗是擔當雅虎總裁那年

曾鳴還在節目中向《領航者》於盈分享道自己個人最大的失敗經歷。曾鳴認為自己對於失敗保持著“遲鈍感”,把那看作是學習的正常過程。

“最大的失敗之一,可能是我07年接任中國雅虎總裁,我以前完全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直接從教授就轉成了一個管一千多人並試圖轉型的大企業。我努力了一年,也沒有什麼好的結果。特別是下半年,我就感受很明顯,覺得今天自己做的這個決定,萬一錯了,這一千多人跟著我就一起跳下懸崖了。” 決策者需要承擔的責任重大。

“我天天講戰略很重要,但我自己做雅虎總裁的時候,其實所謂重要的戰略事情,在日常工作中都被無數的小事情給淹沒了,” 對他和創業者來說,都是好的分享和提醒。

通過這一年不平凡的經歷,戰略學專家,對於“什麼是戰略、戰略的優先順序”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中國企業家,有“精神”嗎?

中國有“無商不奸”、“在商言商”的古話,體現出社會對於商人一貫持有的印象。“馬雲馬校長經常講,湖畔在一定程度上是為商人正名。”

當代的中國企業家,有沒有百姓所期待的“企業家精神”呢?曾鳴堅定地認為,有,從60年代企業家的理想主義情懷,到80後創業者的普世關懷,底色都是一樣的。

曾鳴認為,企業家精神最核心的兩點,一是創新跟創造;二是社會責任。

“商人這個群體,其實是一個非常具有正能量的群體,大家是在創造價值”,經濟發展帶動了社會文明的發展,而企業家精神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創造價值的過程中,解決更大的社會問題,為更多的人群服務。

而湖畔大學的目標,就是培養出擁有新商業文明時代企業家精神的新一代企業家。

中國企業,如何做長做久成為世界級企業

作為戰略學的專家,曾鳴多年來致力於研究中國企業的發展。馬雲說,希望湖畔可以幫助這些企業做得更久,曾鳴說這和中國的發展階段是息息相關的。在高速發展階段,“四十多歲的人自己還在做第一代企業家呢,所以說他根本不可能退下來,去指導更年輕的人,對吧?”

而如今,中國的第一代企業家,可能到了尋找接班人的重要節點上,曾鳴認為中國的時代背景,給了他們一個很好的機會。因為企業面臨本身的轉型升級,正需要“二代們”的知識背景。“往往在這個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他們既完成了二代的接班,又完成了互聯網時代的傳統企業的轉型。”

對於如何能成長為世界級企業,曾鳴說:“我覺得其實大家不用太刻意追求這個事情,當中國經濟是世界整個經濟領頭羊的時候,中國企業一定是世界級的企業,這個可能也就是十年左右的時間,沒法強求。” 2017年世界市值最高的十家企業,中國已經有兩家企業躋身其中,這就是“時勢造英雄”。

作為創業者,身處一個巨變的時代,公司成長的時間週期被壓縮,想要打造做長做久的世界級企業,相應需要學習的能力也要求大大提高。

曾鳴認為創業者最需要學習的,是自我認知和自我突破的能力。因為創業每一個階段要求都不一樣,“而最終制約企業發展的,其實就是創業者本身自己的能力、眼界、格局,所以能不能夠突破自己是決定最終成功的核心。”

洞見、格局、眼界,怎麼培養呢?

湖畔大學教育長曾鳴告訴鳳凰衛視《領航者》於盈,vision的鍛煉,其實就是不斷地練。“這個跟達芬奇畫雞蛋一樣,最核心的還是多練習”。

“沒有誰第一天就能看到五年以後世界是怎樣的”,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地做,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校正,鍛煉自己思考的能力。

馬雲說過”因為相信而看見”。曾鳴解釋道,為什麼有人願意去思考vision(洞見)的問題?是因為擁有mission(使命),就不那麼關注短期的利益,而是為了一個更大的社會使命,自然而然地追求一個更長遠的目標。

所以vision的前提其實是mission,有的時候因為相信,認為這是一件正確的事情,然後才會努力朝那個方向去做,最後才證明是對的。“你一定要有方向,但不一定要有太具體的目標,戰略目標有時候反而把你的路給限制了。”

一路走來,曾鳴投身在商業和社會的最前沿,一直看到最新的東西,觀察和思考商業的戰略發展,有一個很好的、持續的積累,全情投入去幫助中國企業和企業家成長!

編輯:愛美麗、巴塔木

每年設置12個課程模組, 課程以“研究和反思失敗”為主線,圍繞企業家的領導力、持續經營的基本功以及對新商業文明的前瞻和探索、新一代企業家所要具備的精神等,開展必修課和選修課,包括一些跨界學習的安排啟發思考。九位元創辦人、校董每年都會親自給學員上課。

一幫企業大佬講“失敗”

湖畔大學的課程是為創業者量身打造,比如開設了與眾不同的“失敗教育”方法。

湖畔大學教育長曾鳴告訴鳳凰衛視《領航者》于盈,創業被稱為“擠獨木橋”,成功概率低,並且在創業的過程當中,隨時都有失敗的可能。對於創業者,特別是短期內發展特別快、早期比較順利的年輕創業者,逾越不了一些發展必經之路,原來的內功也好,模式上不夠扎實的地方都需要回去“補課”, 更需要有心理準備,以正確的心態去面對失敗。

“馬雲馬校長經常說,要寫一個阿裡巴巴犯過的1001個錯誤。但是正是因為他經歷這麼多錯誤,他才越來越強大。”

在湖畔專注打造的信任的氛圍中,創業者可以開誠佈公地分享交流、學習借鑒、總結避免失敗。

個人最大失敗是擔當雅虎總裁那年

曾鳴還在節目中向《領航者》於盈分享道自己個人最大的失敗經歷。曾鳴認為自己對於失敗保持著“遲鈍感”,把那看作是學習的正常過程。

“最大的失敗之一,可能是我07年接任中國雅虎總裁,我以前完全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直接從教授就轉成了一個管一千多人並試圖轉型的大企業。我努力了一年,也沒有什麼好的結果。特別是下半年,我就感受很明顯,覺得今天自己做的這個決定,萬一錯了,這一千多人跟著我就一起跳下懸崖了。” 決策者需要承擔的責任重大。

“我天天講戰略很重要,但我自己做雅虎總裁的時候,其實所謂重要的戰略事情,在日常工作中都被無數的小事情給淹沒了,” 對他和創業者來說,都是好的分享和提醒。

通過這一年不平凡的經歷,戰略學專家,對於“什麼是戰略、戰略的優先順序”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中國企業家,有“精神”嗎?

中國有“無商不奸”、“在商言商”的古話,體現出社會對於商人一貫持有的印象。“馬雲馬校長經常講,湖畔在一定程度上是為商人正名。”

當代的中國企業家,有沒有百姓所期待的“企業家精神”呢?曾鳴堅定地認為,有,從60年代企業家的理想主義情懷,到80後創業者的普世關懷,底色都是一樣的。

曾鳴認為,企業家精神最核心的兩點,一是創新跟創造;二是社會責任。

“商人這個群體,其實是一個非常具有正能量的群體,大家是在創造價值”,經濟發展帶動了社會文明的發展,而企業家精神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創造價值的過程中,解決更大的社會問題,為更多的人群服務。

而湖畔大學的目標,就是培養出擁有新商業文明時代企業家精神的新一代企業家。

中國企業,如何做長做久成為世界級企業

作為戰略學的專家,曾鳴多年來致力於研究中國企業的發展。馬雲說,希望湖畔可以幫助這些企業做得更久,曾鳴說這和中國的發展階段是息息相關的。在高速發展階段,“四十多歲的人自己還在做第一代企業家呢,所以說他根本不可能退下來,去指導更年輕的人,對吧?”

而如今,中國的第一代企業家,可能到了尋找接班人的重要節點上,曾鳴認為中國的時代背景,給了他們一個很好的機會。因為企業面臨本身的轉型升級,正需要“二代們”的知識背景。“往往在這個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他們既完成了二代的接班,又完成了互聯網時代的傳統企業的轉型。”

對於如何能成長為世界級企業,曾鳴說:“我覺得其實大家不用太刻意追求這個事情,當中國經濟是世界整個經濟領頭羊的時候,中國企業一定是世界級的企業,這個可能也就是十年左右的時間,沒法強求。” 2017年世界市值最高的十家企業,中國已經有兩家企業躋身其中,這就是“時勢造英雄”。

作為創業者,身處一個巨變的時代,公司成長的時間週期被壓縮,想要打造做長做久的世界級企業,相應需要學習的能力也要求大大提高。

曾鳴認為創業者最需要學習的,是自我認知和自我突破的能力。因為創業每一個階段要求都不一樣,“而最終制約企業發展的,其實就是創業者本身自己的能力、眼界、格局,所以能不能夠突破自己是決定最終成功的核心。”

洞見、格局、眼界,怎麼培養呢?

湖畔大學教育長曾鳴告訴鳳凰衛視《領航者》於盈,vision的鍛煉,其實就是不斷地練。“這個跟達芬奇畫雞蛋一樣,最核心的還是多練習”。

“沒有誰第一天就能看到五年以後世界是怎樣的”,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地做,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校正,鍛煉自己思考的能力。

馬雲說過”因為相信而看見”。曾鳴解釋道,為什麼有人願意去思考vision(洞見)的問題?是因為擁有mission(使命),就不那麼關注短期的利益,而是為了一個更大的社會使命,自然而然地追求一個更長遠的目標。

所以vision的前提其實是mission,有的時候因為相信,認為這是一件正確的事情,然後才會努力朝那個方向去做,最後才證明是對的。“你一定要有方向,但不一定要有太具體的目標,戰略目標有時候反而把你的路給限制了。”

一路走來,曾鳴投身在商業和社會的最前沿,一直看到最新的東西,觀察和思考商業的戰略發展,有一個很好的、持續的積累,全情投入去幫助中國企業和企業家成長!

編輯:愛美麗、巴塔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