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什麼事兒不能發微信啊,非要打電話?”

電影《手機》

文 | 尼德羅

“年輕人已經開始拒絕打電話了”

週五下午下班前, 93年的Ricky在微信上約自己的大學同學Allen晚上一塊去三裡屯。

但到了約定時間, 提前到達的Ricky卻沒有見到Allen出現。 五分鐘前, Ricky還收到Allen的微信, 表示已經下地鐵了。 Ricky有點焦急, 她又給Allen發了幾條微信, 但Allen始終沒有回復。

直到20分鐘後, Allen終於出現了, Allen一邊說著剛剛為什麼沒有回復, 一邊招呼著服務員過來點菜。

這樣一個場景, 如果放到30年前, 一方遲到了, 另一方只能乾等, 原因很簡單:她們沒辦法用電話聯繫, 連個BP機都沒有。

如果把時間換到10年前, Ricky和Allen約飯, 一方遲到了, 另一方一定會打電話詢問。

而在今天, 在一方遲到的情況下, Ricky更傾向於微信聯繫Allen, 而不是電話聯繫, 即使微信很晚回復, 也不願意打電話。

30年的時間, 年輕人從沒有電話, 到喜歡打電話, 再到拒絕打電話, 變化不可謂不快。

曾幾何時, 情侶或閨蜜在深夜煲幾個小時電話粥的現象十分普遍。 這一現象在今天, 也一去不復返了。

有好事的媒體記者就這一問題問了100個90後, “你們為什麼就不願意打電話呢”?答案五花八門。

“什麼, 事情已經嚴重到需要打電話的地步了?!”這是許多90後很自然的反應。 也有人表示:“微信好友376人,

通訊錄23人。 深夜能打電話聊天的0人。 ”

為此, 有90後總結出了一個規律——最陌生的人反而最常打電話:快遞、外賣、騙子、你老闆。

事實上, 電話越來越少的人群不只是90後, 80後、70後也少了, 或者更加準確來說:只要一個人開始依賴微信之類的社交媒體, 他的電話就會迅速減少。

電影《天使愛美麗》

微信賦予人更大的溝通自由

這個過程是非常自然的, 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第一點是資費。 理論上微信是免費的, 而打電話是需要付費的, 價格門檻會分流掉一部分電話使用者。

第二點是隱私。 電話溝通存在一個背景音的問題, 打電話者可能還不想讓對方知道自己在哪裡, 跟誰一起, 在做什麼。 但電話背景音卻很可能會暴露這些資訊。 如此一來, 可以更好地保留隱私的微信就更容易被接納。

第三點是溝通的持續性。 電話是一種在時間上保持線性狀態的溝通方式, 而微信文字、圖片或語音, 則呈現出斷斷續續的特點, 面對一條微信, 你可以主動或被動地選擇不立即回復。

所以, 假如你主動選擇晚些回復, 那麼你就可以合理擁有更多的時間思考。 但假如換成電話, 你在這頭一猶豫, 立馬就會影響溝通氛圍, 尷尬氣氛立馬降臨。

此外, 線性的電話溝通和斷裂的微信溝通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 那就是電話溝通會在更大程度上壟斷電話雙方的注意力, 而微信溝通則更適應多執行緒操作的工作、生活模式。

電影《手機》

使用微信的注意力成本更低

說白了,在這個注意力極其寶貴的年代,打電話要付出更多的注意力成本,而微信則屬於見縫插針,付出的注意力成本更低。

這裡可以打一個比方:一條微信就是一粒沙子,一次電話就是一塊小石頭,一封書信就是一塊大石頭。

如果我們的社交行為是一個固定容量的水桶,那麼當我們將大石頭填滿水桶的時候,水桶內部還是存在相當的空隙;當我們把小石頭填滿水桶的時候,水桶內部也存在一定的小空隙;當我們把沙子填滿水桶的時候,水桶內幾乎就沒有什麼縫隙了。

這意味著頻繁使用微信的我們,是在用沙子填滿水桶。水桶被沙子填滿後,小石頭沒有了空間,更別說大石頭了。

所以,當微信無時無刻不佔據我們的注意力時,我們很難騰出整塊的時間段來打電話,別說寫書信了。而且,久而久之,我們會習慣乃至迷戀微信溝通方式提供的狹小間隙,把它當成自由呼吸的空氣。

由此可見,資訊技術的進步讓我們的溝通變得越來越便利,成本越來越低廉。但同時,這種便利是建立在我們的注意力越來越碎片化的基礎上。而伴隨著注意力的不斷碎片化,我們的時間被安插了越來越多的事物。

最終,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一心一意”做事的能力,同時也不知不覺地滑向對“一心兩用”乃至“一心多用”的迷戀。

電影《手機》

使用微信的注意力成本更低

說白了,在這個注意力極其寶貴的年代,打電話要付出更多的注意力成本,而微信則屬於見縫插針,付出的注意力成本更低。

這裡可以打一個比方:一條微信就是一粒沙子,一次電話就是一塊小石頭,一封書信就是一塊大石頭。

如果我們的社交行為是一個固定容量的水桶,那麼當我們將大石頭填滿水桶的時候,水桶內部還是存在相當的空隙;當我們把小石頭填滿水桶的時候,水桶內部也存在一定的小空隙;當我們把沙子填滿水桶的時候,水桶內幾乎就沒有什麼縫隙了。

這意味著頻繁使用微信的我們,是在用沙子填滿水桶。水桶被沙子填滿後,小石頭沒有了空間,更別說大石頭了。

所以,當微信無時無刻不佔據我們的注意力時,我們很難騰出整塊的時間段來打電話,別說寫書信了。而且,久而久之,我們會習慣乃至迷戀微信溝通方式提供的狹小間隙,把它當成自由呼吸的空氣。

由此可見,資訊技術的進步讓我們的溝通變得越來越便利,成本越來越低廉。但同時,這種便利是建立在我們的注意力越來越碎片化的基礎上。而伴隨著注意力的不斷碎片化,我們的時間被安插了越來越多的事物。

最終,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一心一意”做事的能力,同時也不知不覺地滑向對“一心兩用”乃至“一心多用”的迷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