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青年幹部爭做有深度的“雜家”,且聽宜昌一中付全新校長來解讀

“深學細做促成長 務實重行建新功”活動

自開展以來

得到了小夥伴的熱烈響應

兩場活動直播線上觀看量累計達到了一百萬+

並得到了新華社總社推薦

明天下午將進行第三場活動

由宜昌市一中校長付全新作

《青年幹部爭做有深度的“雜家”》

專題講座

☟☟☟

付全新校長簡介

☟☟☟

付全新, 中共黨員, 中學正高級(教授級)教師, 教育學博士。 湖北省特級教師, 湖北名師, 湖北省委組織部和省教育廳聯合命名的第一批“湖北名師工作室”主持人, 宜昌市第一批名師工作室主持人。 享受湖北省政府專項特殊津貼專家, 宜昌市管優秀專家。 宜昌市傑出校長, 湖北省“楚天中小學校長卓越工程”培養物件。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三峽大學碩士研究生兼職導師,

湖北第二師範學院、湖北省教育幹部培訓中心兼職教授。 宜昌市優秀專家理事會副會長, 宜昌市優秀專家理事會教育科學文化新聞分會會長。 湖北省化學化工學會理事, 湖北省化學化工學會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湖北省校長協會學術委員會主任。 歷任, 當陽一中副校長、黨支部副書記, 夷陵中學教學副校長, 葛洲壩中學校長、黨總支副書記, 2013年3月始任宜昌一中校長、黨委副書記。

40多篇論文在省級或國家級核心刊物發表, 愈40萬字。 曾被中國教育學會評為“課題研究先進個人”, 湖北教育科研“100佳先進個人”。 受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北京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三峽大學、湖北二師等多所高校邀請和新疆、江西、咸寧市、天門市、宜昌市等多地教育部門邀請,

及中國教育學會組織的第五屆中國中學校長大會(蘭州)、中國教育學會《未來教育家》雜誌組織的“教育家成長聯盟”第一次全國會議(重慶)等國家級大型專業學術會議邀請, 作學校管理、課程改革、教師教育等專業或學術專場報告數十場。

團團摘錄了部分付校長在宜昌市一中

2018春季學期開學典禮的講話

《宜昌一中“與積極者同道”核心價值觀解讀》

作為宜昌知名教育專家和知名學府

大家一起來感受一下名師名校風範吧

宜昌一中人將“與積極者同道”奉為學校的核心價值觀, 是對宜昌一中“千年文脈,百年一中”的歷史、文化尤其是價值觀的最好概括和總結,是宜昌一中實現“三步走戰略”目標的現實需要和未來選擇。

所謂價值觀,是在一定社會條件下,人的全部生活實踐對自我、他人和社會所產生的意義的自覺認識。將“與積極者同道”作為我們共同的核心價值觀。這就是說,“與積極的人在一起,做一名積極的人,用自己積極的思維、言語和行為方式去感染和影響周圍的人。”

所謂積極,是指肯定的、正面的、熱心的、進取的、有利於發展的。積極主要包括:積極的思維方式,積極的行為方式,積極的心態。

1

積極心態和積極者是什麼樣子?

相信自己能夠通過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好。

不給別人添麻煩就是積極。

不言困苦,對待自己逝去的美好及曾經的蹉跎能夠釋懷於無聲的人是積極的人。

不以惡對人是積極,對待惡人以寬恕同樣是積極。

當然,所謂積極者,首先還是自己不做惡人的人。而對待惡人以寬恕、不計前嫌同樣是積極。拿破崙·希爾說: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我們;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我們。對此我的理解是,不是真的有人在報復惡人,而是以惡對人的人,自己內心的惡始終會告訴他自己,別人肯定像他對人一樣,對自己也是惡的、不懷好意的,所以,惡人的內心永遠沒有一刻的安寧和平靜,這才是對經常以惡對人者的最大報應。

2

積極心態與積極者的價值

“積極”是幸福的源泉。習總書記2018年新年賀詞中指出“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只有相信“天道酬勤”、願意付出,主動進取、積極作為和奮鬥不息的人,才會有幸福;反之,那些聽天由命、消極頹廢、懈怠等待的人,就永遠體會不到也不會得到幸福。

培養師生的積極心態是踐行宜昌一中“三個全面”辦學追求的應然內容。我們提出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就是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就是要造就完整和諧的人,塑造心態積極的人乃是當務;我們提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要培養素質全面的人,我以為現代人素質的核心要義中,心態積極最為重要;我們提出全面提高教育品質,就是要培養出高品質的學生,其首要任務就是要培養勇於進取、不斷上進的積極的人,而不是自甘沉淪、玩世不恭的人,這是宜昌一中培養人的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品質要求。

世上沒有容易做的事情,積極地面對每一件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是的,世上沒有容易做的事情,無論是大事小事、難事易事,用積極的心態、努力地去做,才是最重要的,才能有所成就。其實,幹每一種工作或完成每一項工作都不容易。

成功首先是或必須是從積極心態開始。美國億萬富翁、工業家卡耐基說過:“當我們開始用積極的心態並把自己看成成功者時我們就開始成功了。”也就是說,只有當我們懷著積極的心態面對我們將要完成的任務,並把自己看成是一個成功者,準確地說是想像成、假設成必然會成功的人,你才可能、開始走向成功或是將接近成功。

同道者相互感染、相互影響。有一篇微信文章,說得很明白“人生就是這樣,和陽光的人在一起,心裡就不會黑暗;和快樂的人在一起,嘴角就常帶微笑;和聰明的人在一起,做事就變機敏;和大方的人在一起,處事就不小氣;和睿智的人在一起,遇事就不迷茫。”

3

宜昌一中需要什麼樣的積極心態和積極者

以偉大的心態做小事。誠然,如《尚書》所雲:“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樹立遠大的志向才能取得偉大的功業;只有勤奮努力才能取得廣博的事業、學業。更重要的是,世界上的大事難事,都是由小事構成的,成不了小事也就無從談起完成大事,所以,省委常委、宜昌市委市委書記周霽同志多次在重要會議上強調:“我們要以偉大的心態做小事。”我的理解是,所謂“偉大的心態”就是我們應該具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博大胸襟,具有將我們所做的每一件小事與他人、學校、社會乃至國家的命運聯繫起來的意識;所謂“做小事”就是要有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工匠精神,找准完成大事的著力點,將平凡的小事、特別是天天要做的、自己會做的事情或工作做到極致,最後所成就的也一定是了不起的事業。

非常樂意做“被別人利用”“在別人困難時被第一個想到”的人。凡被利用、被經常利用的“物”,才是有用之物,否則,就是廢物;同樣的道理,凡被利用、被經常利用的“人”,才是有用之人,否則,就是廢人。有人怕出頭,怕被別人利用,是不是願意成為廢人?根本不用計較你的付出讓誰獲得了好處,那正說明你的價值和重要。所以,很久很久以前我就讀過一句話:人的價值在於對他人生命的意義。我想,這說出的正是這個道理。要肯付出,要讓他人能夠從你這裡獲取好處,並且是獲取的好處越多越好。

不懼怕失敗,能夠不斷總結失敗的教訓,並又一次再一次奮起。我相信任何成功的人都會有失敗的沮喪,甚至相當沮喪,但我認為那些成功的人之所以最終成功,皆因為他們渴望成功的激情能夠蓋過失敗的沮喪,所以,他們不選擇沮喪、抱怨,而是選擇站起來,並堅定地走下去,最終才獲得成功。林肯說過:“我們關心的,不是你是否失敗了,而是你對失敗能否無怨。”因此,成功者對失敗的態度就是重新站起來,肯定不是祥林嫂式的喋喋不休。傅雷先生在其譯著《約翰克裡斯多夫》的譯者獻詞中說得更妙:“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罷了。真正的英雄決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所以在你要戰勝外來的敵人之前,先得戰勝你內在的敵人;你不要害怕沉淪墮落,只消你能不斷的自拔與更新。”是的,一切失敗、挫折乃至沉淪都不可怕,“只消你能不斷的自拔與更新”!也有人喊出一句話:人活著要呼吸,呼就是出一口氣,吸就是爭一口氣。這句話對於失敗者應該是值得記取的!

一段時間的努力仍然不見顯著成效,積極者誓言和篤行“絕不放棄”。我們每一個同學都是努力的,至少是認真努力過的。但也有人以為,只要一夜努力第二天就會高人一籌;或是一月的努力、一學期的努力考試成績就一定好,甚至能夠鶴立雞群。要知道每個人都有知識的盲點,你的學習是儘量減少盲點,如果考題中出現了你的盲點,一個學科落下三五分甚至十幾分這自然是正常的,這就會出現你雖然很努力,但考試並不如意的情況。你的選擇仍然是繼續努力,直到盲點越來越少甚至沒有,到那一天你就不怕任何考題了。

既要善於正確地反省和記取過去,又要善於抓住現在和瞄準未來。美國原財政部長羅伯特·甘迺迪曾有一句名言:“當我們回首歷史,我們要問‘為什麼’,當我們面向未來,我們要問‘為什麼不’。”自省過去——過去我們做了什麼、做得怎麼樣或好或差,興衰成敗皆有其因,都應該弄清楚這是為什麼,輸要輸得明白,贏要贏得清楚,用既往以警醒和激勵我們自己;面向未來——面對無數的可能,我們“為什麼不”或是還有什麼理由不邁開自己的腳步,去大膽的嘗試,實踐自己的想法,美國人更喜歡have a try (嘗試一下);或者說因為過去的經驗或失敗及未來我們的必須,我們一定要立足當下,選擇該做的事情和方向,堅定地做下去,這就是也才是積極的人!

正確地對待成功。真正具有積極心態的人,他們不指望別人誇耀自己的成功,而且即便別人不誇獎照樣會繼續全力奮鬥,是亦如王冕筆下的“墨梅”,“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的人。我們一中人都可以也應該學學“墨梅”。

積極而不求回報才是真積極。我們積極努力,希望自己做得更好,希望自己會有收穫,並急於獲得回報,看到成績,這並不是真正的積極,因為,絕大多數收穫是在播種、耕耘以後的另一個季節,播種和收穫之間會間隔著一段時間,在這樣一段時間裡,你應該做的就是堅持、努力、守望甚至是等待。否則就只能是急功近利,或是欲速則不達。

在堅持中追求人格的昇華才是真正的積極心態。什麼叫堅持,就是一種默默地努力不止的狀態。什麼叫堅韌,就是明明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仍然收穫甚微,卻依然奮鬥不息的狀態,這也叫執著。成功的人大抵如此,諾貝爾、居里夫人等。其實,這些成功的人,對他們而言收穫的並不是成功,而是在收穫精神的昇華與富足。諾貝爾設立諾貝爾獎,居里夫人將諾貝爾獎的獎牌給孩子玩,足見他們奮鬥、堅持的真正原因。

積極奮鬥不是為了享受。任正非深夜推著行李箱,邊打電話邊等的士的照片及他和普通乘客擠機場擺渡車的照片,他是那麼的普通,沒有頭等艙乘客以豪華中巴車擺出機場的舒適坐乘,但卻有以普通乘客身份手拉擺渡車安全環時內心的平和,讓人感受到他生活中歲月的靜好,特別是隨遇而安的自在。他經常掛在嘴邊的有3句話:第一,以客戶為中心;第二,以奮鬥者為本;第三,長期堅持艱苦奮鬥。我們教師中是否存在個別年齡偏大的同志,認為自己曾經奮鬥過,現在年齡大了,可以歇歇了,我們要說:曾經的付出意味著有我們曾經的學生從你那裡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他們的得到並不意味著你現在的學生的不足可以從前輩學生那裡得以彌補,所以,我們要向任正非學習,不能也沒有理由停止付出和“長期堅持艱苦奮鬥”。

不怕暫時落後和被別人恥笑,知恥而後勇,堅持而不懈。自己若被他人取笑,你特別需要做一個淡定的人,豁達的人,也就是積極的人,林語堂先生早就說過:人生在世,無非是讓別人笑笑,偶爾也笑笑別人。可以說,縱然是再優秀的人也可能甚至肯定被別人取笑過,這樣想你既不會嘲笑別人,也不會害怕和在乎別人的嘲笑了。更要切記的是,特別是絕對不要惡意嘲弄自尊心強且又暫時發展不太好的人。當今中國可以稱之為教育家的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說:讓孩子學會輸和追求贏同等重要。這也是一種擔當的胸懷!清代袁枚有一首小詩《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亦學牡丹開。”倘若你真的暫時落後,你一定要做袁枚筆下的“苔”,哪怕生長在春風吹拂不到,陽光播撒不到的地方,青春照樣萌動,哪怕我如苔花僅米粒一般微小,也絲毫不自慚形穢,依然像那美麗高貴的牡丹一樣,自豪地盛開。

養成一些積極的好習慣。比如,對他人,尤其是對自己,只說積極和鼓勁的話,不說消極和洩氣的話;會釋放壓力但絕不抱怨,“喊累”和“叫苦”只會讓你更苦和更累;不為特定的意義不去傳播關於別人的“壞消息”,不討論別人的是非長短,立足於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學習、尊敬別人但也不無端埋怨自己,根據自己設定的目標走,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依靠持之以恆地努力走出自己的一方天地。

是對宜昌一中“千年文脈,百年一中”的歷史、文化尤其是價值觀的最好概括和總結,是宜昌一中實現“三步走戰略”目標的現實需要和未來選擇。

所謂價值觀,是在一定社會條件下,人的全部生活實踐對自我、他人和社會所產生的意義的自覺認識。將“與積極者同道”作為我們共同的核心價值觀。這就是說,“與積極的人在一起,做一名積極的人,用自己積極的思維、言語和行為方式去感染和影響周圍的人。”

所謂積極,是指肯定的、正面的、熱心的、進取的、有利於發展的。積極主要包括:積極的思維方式,積極的行為方式,積極的心態。

1

積極心態和積極者是什麼樣子?

相信自己能夠通過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好。

不給別人添麻煩就是積極。

不言困苦,對待自己逝去的美好及曾經的蹉跎能夠釋懷於無聲的人是積極的人。

不以惡對人是積極,對待惡人以寬恕同樣是積極。

當然,所謂積極者,首先還是自己不做惡人的人。而對待惡人以寬恕、不計前嫌同樣是積極。拿破崙·希爾說: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我們;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我們。對此我的理解是,不是真的有人在報復惡人,而是以惡對人的人,自己內心的惡始終會告訴他自己,別人肯定像他對人一樣,對自己也是惡的、不懷好意的,所以,惡人的內心永遠沒有一刻的安寧和平靜,這才是對經常以惡對人者的最大報應。

2

積極心態與積極者的價值

“積極”是幸福的源泉。習總書記2018年新年賀詞中指出“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只有相信“天道酬勤”、願意付出,主動進取、積極作為和奮鬥不息的人,才會有幸福;反之,那些聽天由命、消極頹廢、懈怠等待的人,就永遠體會不到也不會得到幸福。

培養師生的積極心態是踐行宜昌一中“三個全面”辦學追求的應然內容。我們提出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就是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就是要造就完整和諧的人,塑造心態積極的人乃是當務;我們提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要培養素質全面的人,我以為現代人素質的核心要義中,心態積極最為重要;我們提出全面提高教育品質,就是要培養出高品質的學生,其首要任務就是要培養勇於進取、不斷上進的積極的人,而不是自甘沉淪、玩世不恭的人,這是宜昌一中培養人的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品質要求。

世上沒有容易做的事情,積極地面對每一件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是的,世上沒有容易做的事情,無論是大事小事、難事易事,用積極的心態、努力地去做,才是最重要的,才能有所成就。其實,幹每一種工作或完成每一項工作都不容易。

成功首先是或必須是從積極心態開始。美國億萬富翁、工業家卡耐基說過:“當我們開始用積極的心態並把自己看成成功者時我們就開始成功了。”也就是說,只有當我們懷著積極的心態面對我們將要完成的任務,並把自己看成是一個成功者,準確地說是想像成、假設成必然會成功的人,你才可能、開始走向成功或是將接近成功。

同道者相互感染、相互影響。有一篇微信文章,說得很明白“人生就是這樣,和陽光的人在一起,心裡就不會黑暗;和快樂的人在一起,嘴角就常帶微笑;和聰明的人在一起,做事就變機敏;和大方的人在一起,處事就不小氣;和睿智的人在一起,遇事就不迷茫。”

3

宜昌一中需要什麼樣的積極心態和積極者

以偉大的心態做小事。誠然,如《尚書》所雲:“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樹立遠大的志向才能取得偉大的功業;只有勤奮努力才能取得廣博的事業、學業。更重要的是,世界上的大事難事,都是由小事構成的,成不了小事也就無從談起完成大事,所以,省委常委、宜昌市委市委書記周霽同志多次在重要會議上強調:“我們要以偉大的心態做小事。”我的理解是,所謂“偉大的心態”就是我們應該具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博大胸襟,具有將我們所做的每一件小事與他人、學校、社會乃至國家的命運聯繫起來的意識;所謂“做小事”就是要有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工匠精神,找准完成大事的著力點,將平凡的小事、特別是天天要做的、自己會做的事情或工作做到極致,最後所成就的也一定是了不起的事業。

非常樂意做“被別人利用”“在別人困難時被第一個想到”的人。凡被利用、被經常利用的“物”,才是有用之物,否則,就是廢物;同樣的道理,凡被利用、被經常利用的“人”,才是有用之人,否則,就是廢人。有人怕出頭,怕被別人利用,是不是願意成為廢人?根本不用計較你的付出讓誰獲得了好處,那正說明你的價值和重要。所以,很久很久以前我就讀過一句話:人的價值在於對他人生命的意義。我想,這說出的正是這個道理。要肯付出,要讓他人能夠從你這裡獲取好處,並且是獲取的好處越多越好。

不懼怕失敗,能夠不斷總結失敗的教訓,並又一次再一次奮起。我相信任何成功的人都會有失敗的沮喪,甚至相當沮喪,但我認為那些成功的人之所以最終成功,皆因為他們渴望成功的激情能夠蓋過失敗的沮喪,所以,他們不選擇沮喪、抱怨,而是選擇站起來,並堅定地走下去,最終才獲得成功。林肯說過:“我們關心的,不是你是否失敗了,而是你對失敗能否無怨。”因此,成功者對失敗的態度就是重新站起來,肯定不是祥林嫂式的喋喋不休。傅雷先生在其譯著《約翰克裡斯多夫》的譯者獻詞中說得更妙:“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罷了。真正的英雄決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所以在你要戰勝外來的敵人之前,先得戰勝你內在的敵人;你不要害怕沉淪墮落,只消你能不斷的自拔與更新。”是的,一切失敗、挫折乃至沉淪都不可怕,“只消你能不斷的自拔與更新”!也有人喊出一句話:人活著要呼吸,呼就是出一口氣,吸就是爭一口氣。這句話對於失敗者應該是值得記取的!

一段時間的努力仍然不見顯著成效,積極者誓言和篤行“絕不放棄”。我們每一個同學都是努力的,至少是認真努力過的。但也有人以為,只要一夜努力第二天就會高人一籌;或是一月的努力、一學期的努力考試成績就一定好,甚至能夠鶴立雞群。要知道每個人都有知識的盲點,你的學習是儘量減少盲點,如果考題中出現了你的盲點,一個學科落下三五分甚至十幾分這自然是正常的,這就會出現你雖然很努力,但考試並不如意的情況。你的選擇仍然是繼續努力,直到盲點越來越少甚至沒有,到那一天你就不怕任何考題了。

既要善於正確地反省和記取過去,又要善於抓住現在和瞄準未來。美國原財政部長羅伯特·甘迺迪曾有一句名言:“當我們回首歷史,我們要問‘為什麼’,當我們面向未來,我們要問‘為什麼不’。”自省過去——過去我們做了什麼、做得怎麼樣或好或差,興衰成敗皆有其因,都應該弄清楚這是為什麼,輸要輸得明白,贏要贏得清楚,用既往以警醒和激勵我們自己;面向未來——面對無數的可能,我們“為什麼不”或是還有什麼理由不邁開自己的腳步,去大膽的嘗試,實踐自己的想法,美國人更喜歡have a try (嘗試一下);或者說因為過去的經驗或失敗及未來我們的必須,我們一定要立足當下,選擇該做的事情和方向,堅定地做下去,這就是也才是積極的人!

正確地對待成功。真正具有積極心態的人,他們不指望別人誇耀自己的成功,而且即便別人不誇獎照樣會繼續全力奮鬥,是亦如王冕筆下的“墨梅”,“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的人。我們一中人都可以也應該學學“墨梅”。

積極而不求回報才是真積極。我們積極努力,希望自己做得更好,希望自己會有收穫,並急於獲得回報,看到成績,這並不是真正的積極,因為,絕大多數收穫是在播種、耕耘以後的另一個季節,播種和收穫之間會間隔著一段時間,在這樣一段時間裡,你應該做的就是堅持、努力、守望甚至是等待。否則就只能是急功近利,或是欲速則不達。

在堅持中追求人格的昇華才是真正的積極心態。什麼叫堅持,就是一種默默地努力不止的狀態。什麼叫堅韌,就是明明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仍然收穫甚微,卻依然奮鬥不息的狀態,這也叫執著。成功的人大抵如此,諾貝爾、居里夫人等。其實,這些成功的人,對他們而言收穫的並不是成功,而是在收穫精神的昇華與富足。諾貝爾設立諾貝爾獎,居里夫人將諾貝爾獎的獎牌給孩子玩,足見他們奮鬥、堅持的真正原因。

積極奮鬥不是為了享受。任正非深夜推著行李箱,邊打電話邊等的士的照片及他和普通乘客擠機場擺渡車的照片,他是那麼的普通,沒有頭等艙乘客以豪華中巴車擺出機場的舒適坐乘,但卻有以普通乘客身份手拉擺渡車安全環時內心的平和,讓人感受到他生活中歲月的靜好,特別是隨遇而安的自在。他經常掛在嘴邊的有3句話:第一,以客戶為中心;第二,以奮鬥者為本;第三,長期堅持艱苦奮鬥。我們教師中是否存在個別年齡偏大的同志,認為自己曾經奮鬥過,現在年齡大了,可以歇歇了,我們要說:曾經的付出意味著有我們曾經的學生從你那裡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他們的得到並不意味著你現在的學生的不足可以從前輩學生那裡得以彌補,所以,我們要向任正非學習,不能也沒有理由停止付出和“長期堅持艱苦奮鬥”。

不怕暫時落後和被別人恥笑,知恥而後勇,堅持而不懈。自己若被他人取笑,你特別需要做一個淡定的人,豁達的人,也就是積極的人,林語堂先生早就說過:人生在世,無非是讓別人笑笑,偶爾也笑笑別人。可以說,縱然是再優秀的人也可能甚至肯定被別人取笑過,這樣想你既不會嘲笑別人,也不會害怕和在乎別人的嘲笑了。更要切記的是,特別是絕對不要惡意嘲弄自尊心強且又暫時發展不太好的人。當今中國可以稱之為教育家的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說:讓孩子學會輸和追求贏同等重要。這也是一種擔當的胸懷!清代袁枚有一首小詩《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亦學牡丹開。”倘若你真的暫時落後,你一定要做袁枚筆下的“苔”,哪怕生長在春風吹拂不到,陽光播撒不到的地方,青春照樣萌動,哪怕我如苔花僅米粒一般微小,也絲毫不自慚形穢,依然像那美麗高貴的牡丹一樣,自豪地盛開。

養成一些積極的好習慣。比如,對他人,尤其是對自己,只說積極和鼓勁的話,不說消極和洩氣的話;會釋放壓力但絕不抱怨,“喊累”和“叫苦”只會讓你更苦和更累;不為特定的意義不去傳播關於別人的“壞消息”,不討論別人的是非長短,立足於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學習、尊敬別人但也不無端埋怨自己,根據自己設定的目標走,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依靠持之以恆地努力走出自己的一方天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