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35年的上海,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社會科學報

點擊上方“社會科學報”關注我們哦!

【編者按】2017年底, 國務院批復《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 年)》, 提出上海將在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

到2050年全面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 “全球城市”概念提出至今已歷經27年, 其內涵與發展模式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不斷與時俱進。 全球化正在變得更加複雜, 而全球化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城市的變化當中, 未來, 我們將如何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系終身教授、“全球城市”概念提出者薩斯基婭·沙森, 上海市經濟學會會長周振華, 為我們做出了全面的分析與展望。

原文:《邁向卓越全球城市, 順應發展新趨勢》

作者:薩斯基婭·沙森 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系終身教授、“全球城市”概念提出者

周振華 上海市經濟學會會長

全球城市面臨公平問題的挑戰

我們看到全球化正在變得更加複雜, 而全球化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城市的變化當中,

實際上,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城市, 所以當然沒有一個完美的全球城市。 我相信, 上海會是最優秀的全球城市, 但是我們也應該意識到平等的重要性。 平等與公平是不一樣的, 其實公平是難以實現的, 尤其是在複雜的城市當中。 所以真正的挑戰在於我們如何使得城市當中的每一個部分都有自己的生命, 都有自己的希望, 都有自己的工作, 這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平等問題。

當我們說到全球城市的時候, 我們非常關心的就是一個仲介化, 先以西方為例, 西方和中國是非常不一樣的, 什麼叫做仲介化?當全球化已經發生的時候, 其實這不僅是中央政府, 而是城市占了主導。 最核心的全球城市的邏輯就是仲介化, 這意味著在全球化之前, 那些大型公司, 以前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的, 他們有最低檔的工人, 也有最高檔的白領。 但是在全球時代來臨的時候, 包括那些最強大的公司也意識到光靠自己是不夠的, 需要非常複雜的知識, 因此, 仲介化以及仲介產業出現了。

世界上大部分國家是城市領導, 是城市領導了全球化的進展。 我要強調的另外一個背景資訊是當全球城市出現的時候, 這些城市很多是貧困的, 並不富裕, 換句話說, 紐約都已經快破產了, 倫敦也破產了, 巴黎是非常貧困的。 這裡產生了一個混合, 一方面這些城市想要變得更加全球化, 同時又希望有一系列的收入, 不管是在上海還是在北京, 專業化的人群能夠處理任何知識。 這樣的一個服務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 雖然它不是服務的全部, 但是這意味著現在有一大批的企業知識領域必須要出現, 只有他們出現了, 才可以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 這一切是要付出代價的, 有些行業會消失, 而有一些行業會變得非常的富裕。

在美國, 其實這個過程是非常殘酷的, 倫敦、東京亦然。 全球城市的功能其實只是城市的一個部分, 對於上海而言也是如此, 我知道在全球城市當中會有一些行業, 依舊是很本土化的, 包括你們的基礎設施, 所有的城市都需要基礎設施。

全球城市創造了財富的集聚,但往往這也是風險所在。來談一談挑戰,這個挑戰不是中國面對的挑戰,是全球城市現象的結果,就是城市當中的那些美麗的大樓成為了一個渴望的對象。現在,在紐約、倫敦,這些地方的漂亮大樓處於一種被閒置的狀態。空樓卻有很高的價值,這是一種新的現象,我知道,中國可能有風險面對這樣的境地。有一些國家甚至非洲的國家也面臨這樣的風險,這些空樓反倒更加賺錢,因為,他們可以用這些空樓作為一種金融資產,作為一種資產抵押債券。當然,這個現象並不在中國發生,這是非常值得稱道的。

其實,有些方面中國比美國應對得好得多,這就是當全球化進入一個國家的時候,進入國家經濟的時候,全球化是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如果有一個好的政府,就可以讓全球化的力量發揮積極的作用。每當發生全球事件的時候,一個好的政府是可以把它往好的方向引領。但如果一個國家不能很好地應對,抓住這些力量的話,這些力量反倒會起負作用。全球城市的確一方面創造了財富的集聚,而財富的聚集,往往就是風險所在,包括社會公平,包括社會的運營等等。關於全球城市我讚賞的一個方面是,你可以是個窮人,尤其是像那些藝術家,他們依舊是在一個全球網路當中,進入全球網路卻不需要有很多錢,從這個意義上說,能夠進入一個開放的世界是非常好的。

新興經濟體如何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深刻認識全球城市的內涵,準確把握城市發展的方向。因為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替換,我們用全球城市來替換原來講的國際大都市等等,更不是玩概念的遊戲,現在通過搞面向未來30年的上海發展戰略,學界也基本上對全球城市的概念、內涵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但是在社會上還是有一些比較模糊的認識,這會導致我們行動的偏差。全球城市是一個理論範式的變革,過去我們的城市理論基本模型就是中心週邊的模型。現在是被替換成網路節點模型。原來講的中心的地點空間,現在成為節點,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因為中心對週邊的關係是等級的競爭關係、層級關係,而網路節點之間的關係更多的是合作關係,所以這其實是一種理論範式的變革。

我們的指導思想要變革。上海過去一直被稱為長江流域的龍頭,也就是帶領長三角和長江流域,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現在我們定位于卓越的全球城市,指導思想上,我認為應該有所轉變,深耕長三角和長江流域,服務國家戰略,面向全球資源戰略性配置。行動策略上也要有所改變,原來我們講的更多的是內部資源的集聚為主導,現在要轉向外部網路的連接為主導,所以,不再是單純的一種財富資本的積累,追求所謂的GDP規模,而是注重城市服務功能、平臺功能、連接功能。不再局限於上海市域內的功能配套,而要融入區域一體化發展,尋求區域內的功能互補和配套。也就是要在全球城市區域,或者是巨型城市區域當中來確定上海發展的核心功能。同時,動態地疏解城市的非核心功能。

夯實基礎,抓住重點,發揮戰略優勢,打響戰略品牌。我們現在離卓越的全球城市目標遠景還有很長的距離,如果仔細去分析一下,我們現在對外的網路聯通度雖然也比較高,但更多的是外部引入的連接,而我們自己觸動的連接其實比較少,就顯得層次不是很高。我們很多平臺包括大的市場,能級也比較低。但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而且儘管全球城市演化有它自身的規律,有相當部分是外在因素在起作用,並不是完全取決於自身努力,不是說我們主觀上想建成全球城市就能夠建成的,而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未來發展等重要的外部環境。但是不管怎麼樣,夯實基礎始終是必要條件。

我認為核心的基礎就是營商環境,如果沒有一個全球成交互標準的營商環境,即使其他條件再好,包括區位條件,包括硬體設施,機會來臨之際,也無法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因為,各種全球性的功能機構和公司,不會到這裡來集聚,而全球城市的能級恰恰是靠這些機構和公司的集聚程度來實現的,而不是靠城市地方政府建立多少個友好城市的數量、規模來實現的。因為世界城市網路不同於一般社會網路,是有一個三層結構的網路,其中全球功能性的機構和公司是最主要的,因此吸引這些機構和公司就成了最關鍵的問題。

由於現在人才日益成為最稀缺的資源,全球競爭日益轉向人才競爭,而且現在的人才是越來越綁架機構和公司,逐步改變了過去人才隨著機構公司走的局面。因此,在營商環境當中,吸引人才的環境條件顯得日益重要,而吸引人才的主要因素是要讓他在這裡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和實現自身價值的機會,不在於你給他提供多少生活的便利。

發揮戰略優勢主要就是要拉長板,改變我們過去傳統的補短板的管理學思維。把核心功能做大做強,把城市非核心功能有序疏解出去,要在長三角的城市群當中借用規模,實現功能互補和綜合配套。所以,上海現在提出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這其實是上海打造全球城市非常重要的一個戰略佈置。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必須具備強大的吸引力、創造力和影響力,所以要打響上海城市品牌。當然,在不同階段,打響品牌的重點和內容可能有所不同,但不管怎麼樣,都要放到全球城市功能的層面來打造品牌。我們現在提出的服務品牌也好,製造品牌也好,購物品牌也好,文化品牌也好,都要落腳在怎麼增強全球城市的功能,而不是一般的怎麼改善服務態度,不是一般的製造,也不是一般的購物,所以要提高層次。

要順應全球城市發展新趨勢,緊扣中國發展的步伐,謀劃和實幹上海全球城市的建設。全球城市本身也是一個動態演化過程,特別是隨著全球化的深化,上海進一步提出建立科創中心、文化大都市,這就突破了原來比較單純的經濟功能,向更綜合發展。中國現在已經前所未有地接近了世界中心舞臺,發展的速度很快,所以上海要適應這種快速變化,配合國家戰略的需要,大膽地進行創新突破,創新發展。

今日

關注

社會科學報

做優質的思想產品

官網

http://www.shekebao.com.cn/

全球城市創造了財富的集聚,但往往這也是風險所在。來談一談挑戰,這個挑戰不是中國面對的挑戰,是全球城市現象的結果,就是城市當中的那些美麗的大樓成為了一個渴望的對象。現在,在紐約、倫敦,這些地方的漂亮大樓處於一種被閒置的狀態。空樓卻有很高的價值,這是一種新的現象,我知道,中國可能有風險面對這樣的境地。有一些國家甚至非洲的國家也面臨這樣的風險,這些空樓反倒更加賺錢,因為,他們可以用這些空樓作為一種金融資產,作為一種資產抵押債券。當然,這個現象並不在中國發生,這是非常值得稱道的。

其實,有些方面中國比美國應對得好得多,這就是當全球化進入一個國家的時候,進入國家經濟的時候,全球化是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如果有一個好的政府,就可以讓全球化的力量發揮積極的作用。每當發生全球事件的時候,一個好的政府是可以把它往好的方向引領。但如果一個國家不能很好地應對,抓住這些力量的話,這些力量反倒會起負作用。全球城市的確一方面創造了財富的集聚,而財富的聚集,往往就是風險所在,包括社會公平,包括社會的運營等等。關於全球城市我讚賞的一個方面是,你可以是個窮人,尤其是像那些藝術家,他們依舊是在一個全球網路當中,進入全球網路卻不需要有很多錢,從這個意義上說,能夠進入一個開放的世界是非常好的。

新興經濟體如何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深刻認識全球城市的內涵,準確把握城市發展的方向。因為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替換,我們用全球城市來替換原來講的國際大都市等等,更不是玩概念的遊戲,現在通過搞面向未來30年的上海發展戰略,學界也基本上對全球城市的概念、內涵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但是在社會上還是有一些比較模糊的認識,這會導致我們行動的偏差。全球城市是一個理論範式的變革,過去我們的城市理論基本模型就是中心週邊的模型。現在是被替換成網路節點模型。原來講的中心的地點空間,現在成為節點,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因為中心對週邊的關係是等級的競爭關係、層級關係,而網路節點之間的關係更多的是合作關係,所以這其實是一種理論範式的變革。

我們的指導思想要變革。上海過去一直被稱為長江流域的龍頭,也就是帶領長三角和長江流域,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現在我們定位于卓越的全球城市,指導思想上,我認為應該有所轉變,深耕長三角和長江流域,服務國家戰略,面向全球資源戰略性配置。行動策略上也要有所改變,原來我們講的更多的是內部資源的集聚為主導,現在要轉向外部網路的連接為主導,所以,不再是單純的一種財富資本的積累,追求所謂的GDP規模,而是注重城市服務功能、平臺功能、連接功能。不再局限於上海市域內的功能配套,而要融入區域一體化發展,尋求區域內的功能互補和配套。也就是要在全球城市區域,或者是巨型城市區域當中來確定上海發展的核心功能。同時,動態地疏解城市的非核心功能。

夯實基礎,抓住重點,發揮戰略優勢,打響戰略品牌。我們現在離卓越的全球城市目標遠景還有很長的距離,如果仔細去分析一下,我們現在對外的網路聯通度雖然也比較高,但更多的是外部引入的連接,而我們自己觸動的連接其實比較少,就顯得層次不是很高。我們很多平臺包括大的市場,能級也比較低。但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而且儘管全球城市演化有它自身的規律,有相當部分是外在因素在起作用,並不是完全取決於自身努力,不是說我們主觀上想建成全球城市就能夠建成的,而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未來發展等重要的外部環境。但是不管怎麼樣,夯實基礎始終是必要條件。

我認為核心的基礎就是營商環境,如果沒有一個全球成交互標準的營商環境,即使其他條件再好,包括區位條件,包括硬體設施,機會來臨之際,也無法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因為,各種全球性的功能機構和公司,不會到這裡來集聚,而全球城市的能級恰恰是靠這些機構和公司的集聚程度來實現的,而不是靠城市地方政府建立多少個友好城市的數量、規模來實現的。因為世界城市網路不同於一般社會網路,是有一個三層結構的網路,其中全球功能性的機構和公司是最主要的,因此吸引這些機構和公司就成了最關鍵的問題。

由於現在人才日益成為最稀缺的資源,全球競爭日益轉向人才競爭,而且現在的人才是越來越綁架機構和公司,逐步改變了過去人才隨著機構公司走的局面。因此,在營商環境當中,吸引人才的環境條件顯得日益重要,而吸引人才的主要因素是要讓他在這裡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和實現自身價值的機會,不在於你給他提供多少生活的便利。

發揮戰略優勢主要就是要拉長板,改變我們過去傳統的補短板的管理學思維。把核心功能做大做強,把城市非核心功能有序疏解出去,要在長三角的城市群當中借用規模,實現功能互補和綜合配套。所以,上海現在提出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這其實是上海打造全球城市非常重要的一個戰略佈置。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必須具備強大的吸引力、創造力和影響力,所以要打響上海城市品牌。當然,在不同階段,打響品牌的重點和內容可能有所不同,但不管怎麼樣,都要放到全球城市功能的層面來打造品牌。我們現在提出的服務品牌也好,製造品牌也好,購物品牌也好,文化品牌也好,都要落腳在怎麼增強全球城市的功能,而不是一般的怎麼改善服務態度,不是一般的製造,也不是一般的購物,所以要提高層次。

要順應全球城市發展新趨勢,緊扣中國發展的步伐,謀劃和實幹上海全球城市的建設。全球城市本身也是一個動態演化過程,特別是隨著全球化的深化,上海進一步提出建立科創中心、文化大都市,這就突破了原來比較單純的經濟功能,向更綜合發展。中國現在已經前所未有地接近了世界中心舞臺,發展的速度很快,所以上海要適應這種快速變化,配合國家戰略的需要,大膽地進行創新突破,創新發展。

今日

關注

社會科學報

做優質的思想產品

官網

http://www.shekebao.com.cn/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