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請問這位少年,你有多久沒讀書了?

少年屈指一算, 恐怕有一年了……

4

23

宜 讀

2016年12月7日, 蝌蚪君的『薦書』欄目正式開通(回顧第一篇文章), 同期, 蝌蚪君也有了自己的小店, 會把每次推薦的書放進去。

截止至上周, 蝌蚪君已經堅持了67期, 感謝大家的不離不棄, 每週三相約來尬書

小聲說一句:店內所以圖書直接從出版社發貨, 蝌蚪君不承諾包郵哦~

歡迎光臨蝌蚪君的小店

戳『閱讀原文』體驗

說到讀書, 不少科學家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 就來扒一扒科學界優秀的“書蟗”們吧。

達爾文

1859年的倫敦, 一本名叫《物種起源》的書到不半日就被搶購一空。 這本書的作者就是聞名遐邇的達爾文。

幾天後, 他一邊喝著老僕遞過來的咖啡, 一邊拆開一封讀者來信。

“親愛的達爾文先生, 感謝您為世人奉獻出一本偉大的書, 您是本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 能分享一下您的成才之路嗎?我和孩子都想知道。 ”

達爾文揚著書信, 對老僕說:“他們哪裡知道, 我上學時成績很差, 只不過多讀了幾本書而已。 ”

1959年版《物種起源》

這話不是自謙之辭。 從小學起, 達爾文就是那種讓老師頭痛的“差等生”, 具體表現如下:上課沒精打采, 下課生龍活虎, 考試一踏糊塗。

原來, 他小學和中學上的都是舊式學校, 裡面只開設語言、歷史等學科, 自然科學的學科一門也沒有。 達爾文喜歡大自然, 自然對上課便沒多少興趣。

任課老師告訴校長, 達爾文智力平常, 不愛學習, 不會有大成就;校長告訴達爾文的父親, 你兒子不務正業, 把時間盡花在無用的玩意上;做醫生的父親搖搖頭,

怕丟家族的臉, 便通過關係讓達爾文轉到愛丁堡大學醫科學習。

他的如意算盤打著嘣響:既然兒子不是上學的料, 乾脆去鍍鍍金, 到時跟老子混吧!正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一言一行總關情。

可惜, 天不遂人願。 達爾文在愛丁堡大學依然我行我素。

原來, 這所大學的老師講課採用“照本宣讀”的方式, 宣讀的時候又不講究抑揚頓挫, 基本與老和尚念經差不多。

人在教室裡, 心系大自然, 達爾文只有自主開發感興趣的“功課”了。

經過研究, 達爾文選中兩類“功課”:一是動手類, 比如騎馬、打獵、釣魚、採礦石、做昆蟲標本等;二是動腦類, 主要就是讀書。

他讀書有兩個特點:一是讀自己喜歡的書, 二是讀得非常仔細。

達爾文轉到劍橋大學基督學院後, 花一年時間精讀了德國科學家洪堡德的《南美旅行》和英國天文學家赫歇爾的《自然哲學入門》。

這兩本名著讓達爾文下定決心獻身自然科學。

年輕的達爾文

達爾文不但專門借書看, 還經常抄書——當然是抄自己認為重要的內容。 他摘抄的筆記本,裝了整整一櫃子;這還不包括三四十個貼滿各種資料的紙夾。

話說前文中達爾文對老僕發表讀書感言後,又指著身後那一櫃手抄資料說:“這裡面的知識夠我用一生了!”

張廣厚

西元二十世紀,中國出現這樣一位數學家。他把一本書看上十遍二十遍;而這本書,不是情節精彩的小說,而是枯燥生硬的數學書。

他雖然一生都很貧窮,但從沒放棄讀書。關於他,流傳最廣的,是一個“吃”出定理的故事。

1974年,在瑞士蘇黎世市舉行的國際數學分析會議上,前任國際數學家協會主席奈望林納 ① 聽完中國數學家張廣厚和楊樂 ② 關於“整函數與亞純函數值分佈理論”的報告後,顯得非常激動。

四十多年來,他所提的“虧值也是一個漸近值”理論一直是國際數學界討論的焦點。雖然各國的數學家們都試圖證明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但都沒成功。

沒想到,亞洲的兩個中年人攻克這道難關。

張光厚(左)與楊樂(右)討論問題

“我的猜測終於被否定了,因為楊、張二人成功證明了它們之間的關係。我鄭重提出兩條建議,一是歐洲的數學家應該向他們學習;二是這個定理要用他們的姓來命名。”

奈望林納長篇發言剛結束,全場報以雷鳴般的掌聲。

後來,中科院院士楊樂回憶兩人攜手攻關的往事時,透露了一則張廣厚的驚人“猛料”:“楊張定理”傾注了張廣厚的全部心血,他為此不知讀了多少書籍和論文;甚至可以說,這個定理完全是張廣厚“吃”出來的!

張廣厚從小就喜歡讀書。他讀書比較有選擇性:上學時主要讀教科書,工作後主要讀數學專著和論文。

愛書如命,用在張廣厚身上毫不為過。

北京馬甸十幾平方米的簡陋書房裡,到處都是書,甚至枕頭也由一摞數學辭典充當。

六七十年代,他每月工資只有69元。除了一家四口的生活費,給年邁的雙親寄20元外,他硬是每月擠出十幾元來買書。

讀書成了張廣厚工作與生活外的第三件大事。

張廣厚深諳“好書不厭百回讀”的道理,凡是他認為有用的書籍或資料,他就反復讀,來回讀,精讀、細讀、研讀,幾乎到了倒背如流的地步。

華羅庚(右二)和楊樂(左一)、張廣厚(左二)、陳景潤(右一)在一起

一天,張廣厚從恩師熊慶來教授處借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回到家連飯都沒做,就急急忙忙讀起來。

自從他與同事楊樂接手“整函數與亞純函數值分佈理論”這個研究任務後,一直為“虧值、漸近值和奇異方向”這三個重要概念頭痛。“我應該先弄清楚虧值,然後才能找出三者之間的差異!”

想到這裡,他把這篇論文看了兩遍,大致理解其中意思後,便順手放進抽屜。

忙完家中一切,已是深夜,他意猶未盡,又翻出論文繼續閱讀,直到朦朧睡去。

如此這般,那篇20多頁的論文,張廣厚竟然反反復複看了半年多,最後可謂字字句句了然於心。結合其它資料,張廣厚終於對虧值理論有了清晰的認識。

那時,書籍一般都是油印的。翻書時,一不小心油漬就會沾在手上,然後弄髒書籍的頁眉頁腳。

由於反復翻摸,那篇論文潔白的書頁邊,竟然多了一條明顯的黑印,每頁均如此。

張廣厚妻子看見後,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老張,你這哪是讀書,分明是在“吃”書嘛。

張廣厚只是一笑置之。此後某日,楊樂到張家作客,張妻便在飯桌上講了這則故事。

張廣厚通過“吃書”把虧值研究透徹後,便與楊樂一起重新尋找“虧值、漸近值和奇異方向”之間的差異。

張廣厚喜歡思考、敢於創新,便馬上提出,前人辛辛苦苦地試圖證明三個概念之間的差異,欲速不達,我們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去尋找三者之間的聯繫呢?楊樂當即表示贊同。

張廣厚的想法是正確的。他與楊樂用了十年時間,砥礪琢磨,堅持不懈,終於有力證明:虧值不是一個漸近值。

以這個證明為主體的“楊張理論”不但為祖國爭得了榮譽,也為國際數學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為此,當年3月《中國科學》為張廣厚和楊樂的 “整函數與亞純函數值分佈理論”論文出了一期增刊;新華社、《人民日報》也在頭版顯著位置以《張廣厚獲世界水準的成果》為題作了專題報導。

這就是新一代“科林書蠹”張廣厚。有詩為證:

楊張定理國際尊,透析虧值天下名。橫流倒背真精細,可憐“吃”書苦行僧!

注釋:

①奈望林納:芬蘭數學家,現代亞純函數理論的創始者。1895年10月22日生於約恩蘇,1980年5月28日卒於赫爾辛基。1917 年獲赫爾辛基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19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從1922年起一直在赫爾辛基大學任教。1924年成為芬蘭科學院院士,後任芬蘭數學會會長。 1959~1962年任國際數學家協會主席。

②楊樂:著名基礎數學家。現任中國數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 生導師。江蘇南通人,1939年11月10日生。由於在函數模分佈論、輻角分佈論、正規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突出獲得華羅庚數學獎。他與張廣厚所發現的函數 值分佈論方面的“虧值”與“奇異方向”之間的聯繫,國際數學界把他們的這些成果稱之為“楊張定理”和“楊張不等式”。

本文為蝌蚪五線譜原創文章

作者:魏德勇

蝌蚪君有輕微改動

蝌蚪五線譜

專注做權威、有趣、貼近生活的互聯網科學傳播

他摘抄的筆記本,裝了整整一櫃子;這還不包括三四十個貼滿各種資料的紙夾。

話說前文中達爾文對老僕發表讀書感言後,又指著身後那一櫃手抄資料說:“這裡面的知識夠我用一生了!”

張廣厚

西元二十世紀,中國出現這樣一位數學家。他把一本書看上十遍二十遍;而這本書,不是情節精彩的小說,而是枯燥生硬的數學書。

他雖然一生都很貧窮,但從沒放棄讀書。關於他,流傳最廣的,是一個“吃”出定理的故事。

1974年,在瑞士蘇黎世市舉行的國際數學分析會議上,前任國際數學家協會主席奈望林納 ① 聽完中國數學家張廣厚和楊樂 ② 關於“整函數與亞純函數值分佈理論”的報告後,顯得非常激動。

四十多年來,他所提的“虧值也是一個漸近值”理論一直是國際數學界討論的焦點。雖然各國的數學家們都試圖證明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但都沒成功。

沒想到,亞洲的兩個中年人攻克這道難關。

張光厚(左)與楊樂(右)討論問題

“我的猜測終於被否定了,因為楊、張二人成功證明了它們之間的關係。我鄭重提出兩條建議,一是歐洲的數學家應該向他們學習;二是這個定理要用他們的姓來命名。”

奈望林納長篇發言剛結束,全場報以雷鳴般的掌聲。

後來,中科院院士楊樂回憶兩人攜手攻關的往事時,透露了一則張廣厚的驚人“猛料”:“楊張定理”傾注了張廣厚的全部心血,他為此不知讀了多少書籍和論文;甚至可以說,這個定理完全是張廣厚“吃”出來的!

張廣厚從小就喜歡讀書。他讀書比較有選擇性:上學時主要讀教科書,工作後主要讀數學專著和論文。

愛書如命,用在張廣厚身上毫不為過。

北京馬甸十幾平方米的簡陋書房裡,到處都是書,甚至枕頭也由一摞數學辭典充當。

六七十年代,他每月工資只有69元。除了一家四口的生活費,給年邁的雙親寄20元外,他硬是每月擠出十幾元來買書。

讀書成了張廣厚工作與生活外的第三件大事。

張廣厚深諳“好書不厭百回讀”的道理,凡是他認為有用的書籍或資料,他就反復讀,來回讀,精讀、細讀、研讀,幾乎到了倒背如流的地步。

華羅庚(右二)和楊樂(左一)、張廣厚(左二)、陳景潤(右一)在一起

一天,張廣厚從恩師熊慶來教授處借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回到家連飯都沒做,就急急忙忙讀起來。

自從他與同事楊樂接手“整函數與亞純函數值分佈理論”這個研究任務後,一直為“虧值、漸近值和奇異方向”這三個重要概念頭痛。“我應該先弄清楚虧值,然後才能找出三者之間的差異!”

想到這裡,他把這篇論文看了兩遍,大致理解其中意思後,便順手放進抽屜。

忙完家中一切,已是深夜,他意猶未盡,又翻出論文繼續閱讀,直到朦朧睡去。

如此這般,那篇20多頁的論文,張廣厚竟然反反復複看了半年多,最後可謂字字句句了然於心。結合其它資料,張廣厚終於對虧值理論有了清晰的認識。

那時,書籍一般都是油印的。翻書時,一不小心油漬就會沾在手上,然後弄髒書籍的頁眉頁腳。

由於反復翻摸,那篇論文潔白的書頁邊,竟然多了一條明顯的黑印,每頁均如此。

張廣厚妻子看見後,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老張,你這哪是讀書,分明是在“吃”書嘛。

張廣厚只是一笑置之。此後某日,楊樂到張家作客,張妻便在飯桌上講了這則故事。

張廣厚通過“吃書”把虧值研究透徹後,便與楊樂一起重新尋找“虧值、漸近值和奇異方向”之間的差異。

張廣厚喜歡思考、敢於創新,便馬上提出,前人辛辛苦苦地試圖證明三個概念之間的差異,欲速不達,我們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去尋找三者之間的聯繫呢?楊樂當即表示贊同。

張廣厚的想法是正確的。他與楊樂用了十年時間,砥礪琢磨,堅持不懈,終於有力證明:虧值不是一個漸近值。

以這個證明為主體的“楊張理論”不但為祖國爭得了榮譽,也為國際數學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為此,當年3月《中國科學》為張廣厚和楊樂的 “整函數與亞純函數值分佈理論”論文出了一期增刊;新華社、《人民日報》也在頭版顯著位置以《張廣厚獲世界水準的成果》為題作了專題報導。

這就是新一代“科林書蠹”張廣厚。有詩為證:

楊張定理國際尊,透析虧值天下名。橫流倒背真精細,可憐“吃”書苦行僧!

注釋:

①奈望林納:芬蘭數學家,現代亞純函數理論的創始者。1895年10月22日生於約恩蘇,1980年5月28日卒於赫爾辛基。1917 年獲赫爾辛基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19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從1922年起一直在赫爾辛基大學任教。1924年成為芬蘭科學院院士,後任芬蘭數學會會長。 1959~1962年任國際數學家協會主席。

②楊樂:著名基礎數學家。現任中國數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 生導師。江蘇南通人,1939年11月10日生。由於在函數模分佈論、輻角分佈論、正規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突出獲得華羅庚數學獎。他與張廣厚所發現的函數 值分佈論方面的“虧值”與“奇異方向”之間的聯繫,國際數學界把他們的這些成果稱之為“楊張定理”和“楊張不等式”。

本文為蝌蚪五線譜原創文章

作者:魏德勇

蝌蚪君有輕微改動

蝌蚪五線譜

專注做權威、有趣、貼近生活的互聯網科學傳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