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學制訂職業規劃 不單只為就業來

每年4月, 計畫留學的中國學生已經陸續開始相關申請工作。 其間, 他們需要一個科學合理、適合自身發展的職業規劃, 這是留學痛點,

亦為難點。 為此, 本版組織稿件為准留學生群體提供留學與職業規劃指導。

有人說, 職業規劃就是告訴你適合幹什麼;有人說, 職業規劃就是幫你規劃好人生路線, 按部就班地做就能成功;有人說, 職業規劃就是由職場前輩給你傳授經驗。 “職業規劃”, 如今已由學生及家長關注的就業視點發展成為全球教育的主導觀念。

留學為何需要職業規劃

與容閎、詹天佑、徐志摩那個時代相比, 儘管我們在科研、高精尖技術和先進管理領域, 與西方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這種差距正在不斷縮小, 甚至在某些領域, 中國已經超越了西方國家。 因此, 現在不能簡單地說, 只要在國外學到一技之長, 歸國後就能徹底顛覆某個學科和行業。

況且, 當今時代的留學生已經很多。 那麼, 出國留學還有意義嗎?

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 出國留學能夠享受國際一流的教育資源。 其次, 積累國際工作經驗。 留學可以開拓國際視野, 幾個主要留學目的地國家, 如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 都有針對國際學生實習和就業的工作簽證政策。 優秀國際學生有一定的機會留在當地工作, 不僅可以感受海外工作氛圍和環境, 還可以積累在國際企業的工作經驗, 特別是接觸到先進的商業模式、應用技術和管理理念。

在這個過程中, 從留學到就業, 從“軟背景”到“硬實力”, 職業規劃越早越受用。 如果沒能在留學前著手職業規劃, 那麼也應在留學期間思考畢業時的就業去向。

職業規劃中有哪些誤區

研究發現, 很多中國學生在為留學做職業規劃時, 容易被一些假像或誤區所蒙蔽。

表現之一是專業紮堆, 畢業後難就業。 哪個行業好或者哪個熱門就選哪個, 這種不假思索的決策方式把許多問題留在了以後。 根據新東方前途出國諮詢有限公司的最新資料, 超過40%的留學生選擇金融、商科相關專業, 而近年來金融行業的入門級崗位長期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

表現之二是注重功課和考試, 不注重實習。 努力學習固然是學生的本分, 但還要記得為了什麼而學習。 學生可以從學校就業辦公室(Career Office)、行業探索沙龍、校友精英及名企校園宣講會、求職或行業分享等活動中獲得想瞭解的行業或企業資訊, 從而為未來做選擇,

而實習經歷是驗證這個行業乃至崗位是否適合自己的最有效方式。

表現之三是認為進入名校就等於進入名企。 名校背景會使求職者獲得更多名企的面試機會, 但能否被錄用, 還要看其是否擁有企業想要的軟實力和硬實力, 包括校園實踐經驗、實習經歷等。 當然, 還有清晰的職業規劃和充足的面試、筆試準備。

表現之四是以為職業規劃可以等到就業前再準備。 有一部分學生認為, 職業規劃只要在就業前準備就可以, 或者說留學與職業規劃並不存在很大的關聯。 其實, 很多成功案例都顯示, 越早規劃的中國留學生越能輕鬆就業。 其中, 有充足相關行業實習經歷的留學生幾乎都輕鬆拿到理想企業的“入場券”。

對於就讀所謂“非名校”的留學生來說, 完全可以依靠科學的職業規劃和腳踏實地的努力, 在短短數年的留學期間實現“彎道超車”。

家長咋精准支持孩子規劃

當然, 導致以上現狀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原因之一是父母。 一種是在孩子留學與就業方面, 父母享有絕對的決定權。 另一種是父母完全自由散養孩子, “只要孩子開心就好”。 其實, 孩子這時閱歷尚淺, 需要正確的指引和説明。 而且, 研究表明, 那些初入職場就“遊刃有餘”的孩子, 很多都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在支持, 即來自家長的力量。

今天的中國家長擁有更為豐富的教育背景、國際視野和可支配資源。 他們普遍關注子女的職業規劃, 但他們當中的很多人並不瞭解如何精准地幫助孩子進行職業規劃, 關注的問題也不夠超前。一般家長的問題都會集中在專業的選擇上。例如,這個專業未來好不好就業?這個專業好還是那個專業好?但實際上,判斷職業規劃的維度有很多,專業和薪資只是其中一部分。現在的高薪行業並不代表著三五年之後還是最好的,現在看起來薪資不高的行業,未來三五年後可能會成倍增長。

例如,很多中國企業都在投資體育產業,包括在國內外購買體育俱樂部。這時候,企業需要的是在國外俱樂部有過實習或工作經歷的人才,為此,與之相關的體育管理專業未來會炙手可熱。其實,還有很多類似的新型職業可能從一開始就沒有出現在家長的規劃中。

因此,從長遠角度來說,興趣、性格是否與專業匹配,未來行業的發展趨勢,都值得思考。為此,家長提出“我的孩子更適合什麼專業”“這個行業發展前景如何”“選擇什麼樣的專業與這個行業相關”之類較為立體的問題,可能對於孩子的留學與職業規劃更有裨益。

在經歷多維度的思考後明確就業方向,接下來就需要對行業做深度研究。很多學生與家長經過多重考量後選擇了金融專業,但僅僅通過財經頻道、新聞和道聼塗説來進行職業探索,顯然並不專業。金融行業的8個子行業——券商、投行、基金、商業銀行、資產管理、保險、信託、期貨,在國內外的商業模式是怎麼樣的?主要的公司有哪些?會招聘哪些人才?崗位都是做什麼的?未來的發展軌跡是什麼樣子的?如果未來要投入30年以上的職業生涯到這個行業中去,難道不應該花兩個月的時間去瞭解嗎?

想要進入某一行業,就一定要知道它的就業形勢。例如,投資銀行招聘一般都要求應聘者有名校背景和暑期實習經歷。如果應聘者曾經爭取到這樣的實習機會,就有可能被錄用。諮詢行業同樣需要是名校高材生,平均成績績點(GPA)要高,有相關名企實習經歷,同時一定要學習面試技巧,並做好充足準備。

如何科學地制訂職業規劃

對想進行留學與職業規劃的中國學生,首先要瞭解自己,即做到自我認知和探索。為此,可以先向自己提出這樣幾個問題:我的職業興趣是什麼?我有什麼能力?我在什麼樣的活動中會獲得最多的滿足感?對此,有兩種解決辦法,一是憑直覺,弄清自己喜歡做什麼,對什麼感興趣,並且擅長做什麼;二是找到專業的職業規劃導師,通過職業諮詢、專業測評等方法,最終獲得客觀的自我認知。值得注意的是,人的興趣在年輕的時候具有不穩定的特點,所以用“我擅長做什麼”問自己更為可靠。

其次,瞭解外部世界。要對工作世界有所瞭解,例如,勞動力市場現狀、就業市場格局、行業背景分析、職業種類的區分和各自要求、地域問題、企業文化和組織等。對某行業感興趣的留學生,應該通過盡可能多的管道去瞭解該行業。已經確定專業的留學生可以直接通過學校瞭解本專業往屆畢業生就業去向,借鑒師哥、師姐的經驗。研究內容應該從行業現狀,到企業,再到職位等。

結合自我瞭解和外部瞭解,確定一個主要的職業方向和目標後,就看到了差距,自我提升的行動計畫也自然浮現水面。其實,留學也是一種職業力的提升。在國內,自己的分數可能上不了名校,但可以通過留學去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從而利用有效的職業規劃完成“曲線救國”。

通常而言,能夠很好地駕馭一份工作,需要知識、技能和能力三方面支撐。其中,知識和技能是崗位最基本的專業功底和辦公技能,而能力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需求,提升也大多是在實踐中改變的。而長期職業生涯的成功因素中,“合適”占了很大比重。為此,科學的職業規劃中,需要我們理清一些非理性信念,比如“錢多活少離家近”。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有了一定方向。然而,是不是按照這樣的方式制訂出來的職業規劃就一定符合自己的職業發展軌跡或者能夠解決“疑難雜症”呢?對此,要根據實際問題進行具體分析。職業生涯規劃對於個人而言,其價值聚焦於兩點:

首先,提升主觀幸福感 (SWB)。主觀幸福感是指人們對其生活品質所做的情感性和認知性整體評價。例如,一個很文藝的女生在美國很吃力地學習電腦,只是為了能夠留在美國。長期來看,這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留學生是個全球流動的群體,無論在哪裡工作,都需要對職業充滿熱情。況且每個行業,除了春天還會有冬天,在選擇職業上,只有最適合自己的行業。

其次,提升個人生涯成熟度,即生涯決策能力。目前,複雜的經濟環境致使企業生命週期急劇縮短,“從一而終”的職業發展概念正在淡化。為此,如何在紛繁複雜的變革中掌控全域,保持自身職業發展軌跡的連續上升,成為職場生存的一項必備技能。

總之,主觀幸福感向內,生涯成熟度向外,一內一外,共同構建起人們追求職業穩定、職業發展、職業幸福的基本體系,這也是職業規劃本身所要傳遞的理念。(作者 史曉懿)

關注的問題也不夠超前。一般家長的問題都會集中在專業的選擇上。例如,這個專業未來好不好就業?這個專業好還是那個專業好?但實際上,判斷職業規劃的維度有很多,專業和薪資只是其中一部分。現在的高薪行業並不代表著三五年之後還是最好的,現在看起來薪資不高的行業,未來三五年後可能會成倍增長。

例如,很多中國企業都在投資體育產業,包括在國內外購買體育俱樂部。這時候,企業需要的是在國外俱樂部有過實習或工作經歷的人才,為此,與之相關的體育管理專業未來會炙手可熱。其實,還有很多類似的新型職業可能從一開始就沒有出現在家長的規劃中。

因此,從長遠角度來說,興趣、性格是否與專業匹配,未來行業的發展趨勢,都值得思考。為此,家長提出“我的孩子更適合什麼專業”“這個行業發展前景如何”“選擇什麼樣的專業與這個行業相關”之類較為立體的問題,可能對於孩子的留學與職業規劃更有裨益。

在經歷多維度的思考後明確就業方向,接下來就需要對行業做深度研究。很多學生與家長經過多重考量後選擇了金融專業,但僅僅通過財經頻道、新聞和道聼塗説來進行職業探索,顯然並不專業。金融行業的8個子行業——券商、投行、基金、商業銀行、資產管理、保險、信託、期貨,在國內外的商業模式是怎麼樣的?主要的公司有哪些?會招聘哪些人才?崗位都是做什麼的?未來的發展軌跡是什麼樣子的?如果未來要投入30年以上的職業生涯到這個行業中去,難道不應該花兩個月的時間去瞭解嗎?

想要進入某一行業,就一定要知道它的就業形勢。例如,投資銀行招聘一般都要求應聘者有名校背景和暑期實習經歷。如果應聘者曾經爭取到這樣的實習機會,就有可能被錄用。諮詢行業同樣需要是名校高材生,平均成績績點(GPA)要高,有相關名企實習經歷,同時一定要學習面試技巧,並做好充足準備。

如何科學地制訂職業規劃

對想進行留學與職業規劃的中國學生,首先要瞭解自己,即做到自我認知和探索。為此,可以先向自己提出這樣幾個問題:我的職業興趣是什麼?我有什麼能力?我在什麼樣的活動中會獲得最多的滿足感?對此,有兩種解決辦法,一是憑直覺,弄清自己喜歡做什麼,對什麼感興趣,並且擅長做什麼;二是找到專業的職業規劃導師,通過職業諮詢、專業測評等方法,最終獲得客觀的自我認知。值得注意的是,人的興趣在年輕的時候具有不穩定的特點,所以用“我擅長做什麼”問自己更為可靠。

其次,瞭解外部世界。要對工作世界有所瞭解,例如,勞動力市場現狀、就業市場格局、行業背景分析、職業種類的區分和各自要求、地域問題、企業文化和組織等。對某行業感興趣的留學生,應該通過盡可能多的管道去瞭解該行業。已經確定專業的留學生可以直接通過學校瞭解本專業往屆畢業生就業去向,借鑒師哥、師姐的經驗。研究內容應該從行業現狀,到企業,再到職位等。

結合自我瞭解和外部瞭解,確定一個主要的職業方向和目標後,就看到了差距,自我提升的行動計畫也自然浮現水面。其實,留學也是一種職業力的提升。在國內,自己的分數可能上不了名校,但可以通過留學去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從而利用有效的職業規劃完成“曲線救國”。

通常而言,能夠很好地駕馭一份工作,需要知識、技能和能力三方面支撐。其中,知識和技能是崗位最基本的專業功底和辦公技能,而能力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需求,提升也大多是在實踐中改變的。而長期職業生涯的成功因素中,“合適”占了很大比重。為此,科學的職業規劃中,需要我們理清一些非理性信念,比如“錢多活少離家近”。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有了一定方向。然而,是不是按照這樣的方式制訂出來的職業規劃就一定符合自己的職業發展軌跡或者能夠解決“疑難雜症”呢?對此,要根據實際問題進行具體分析。職業生涯規劃對於個人而言,其價值聚焦於兩點:

首先,提升主觀幸福感 (SWB)。主觀幸福感是指人們對其生活品質所做的情感性和認知性整體評價。例如,一個很文藝的女生在美國很吃力地學習電腦,只是為了能夠留在美國。長期來看,這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留學生是個全球流動的群體,無論在哪裡工作,都需要對職業充滿熱情。況且每個行業,除了春天還會有冬天,在選擇職業上,只有最適合自己的行業。

其次,提升個人生涯成熟度,即生涯決策能力。目前,複雜的經濟環境致使企業生命週期急劇縮短,“從一而終”的職業發展概念正在淡化。為此,如何在紛繁複雜的變革中掌控全域,保持自身職業發展軌跡的連續上升,成為職場生存的一項必備技能。

總之,主觀幸福感向內,生涯成熟度向外,一內一外,共同構建起人們追求職業穩定、職業發展、職業幸福的基本體系,這也是職業規劃本身所要傳遞的理念。(作者 史曉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