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熊仕紅:拒當貧困戶的“羊司令”

通訊員 王熠姝 簡鵬

團風縣但店鎮周子崗村養羊大戶熊仕紅, 因眼睛高度近視導致視力殘疾。 他通過建立了黑山羊養殖基地養殖黑山羊, 主動退出貧困戶行列;他還指導幫助當地殘疾貧困戶養殖黑山羊, 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成了有名的“羊司令”。

4月21日, 筆者沿著崎嶇蜿蜒的山路, 來到位於周子崗村白雲山上的黑山羊養殖基地, 只見一個嶄新的羊舍被打掃得乾淨整潔。 在羊舍旁, 衣著樸素的熊仕紅忙得滿頭大汗, 他一邊給羊投放乾草, 一邊吆喝著搶食的小羊。

作為大家眼裡的創業明星, 這個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殘疾人,

有著一段艱辛的往事。 48歲的熊仕紅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 由於先天性視力不好小學沒讀完就輟學了。 1986年, 16歲的他搞起了運輸業, 一干就是19年, 生活也算富裕。 可是, 命運似乎又在跟這位殘疾小夥開了一個玩笑。 2002年, 熊仕紅請人開的運輸車在途中發生嚴重車禍, 賠了100多萬元, 不僅車子、房子全賣了還債, 還因此成為了貧困戶。

當地人逢年過節時愛搭台唱楚劇。 熊仕紅也喜歡楚劇, 就想著組建個楚劇班子。 2006年, 熊仕紅組建起一個28人的楚劇班子, 取名“百姓楚劇團”, 熊仕紅任團長。 他笑著說:“我們就是一個‘草台班子’, 有演出時, 提前幾天聚在一起排演一下, 沒有演出各自在家, 演出設備和服裝全靠租。

”由於規模小、演出地域窄, 影響有限, 楚劇團只能勉強維持。

精准扶貧戰役打響後, 2015年, 熊仕紅被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團風縣食藥監局扶貧工作隊與村兩委根據熊仕紅的實際情況, 建議他發展黑山羊養殖。 熊仕紅聽後, 十分贊同。

說幹就幹, 當年, 熊仕紅便與村裡簽訂20年300畝林場的租賃合同。 在親朋好友幫助下, 他湊到10多萬元, 修了一條簡易通山路, 修建了能容納300只羊的羊舍, 通上了電和水。 他買來30只母羊, 開始養殖。 熊仕紅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開始了他的養羊夢。

“白雲山上草料豐富, 無需飼料, 白天羊在山上覓食, 晚上羊在山上過夜。 ”熊仕紅介紹說, 閒置時間他還能帶著自己開辦的楚劇團外出演出。

看著逐漸長大的羊群,

以及逐漸增多的演出業務, 熊仕紅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當年, 黑山羊就給他帶來了一筆可觀的收益。 2015年年底, 他的黑山羊發展到100餘隻, 賣掉部分羊後實現收入25000餘元。

2016年, 他的黑山羊養殖實現收入12萬餘元。 百姓楚劇團演出80餘場, 共收入50余萬元, 熊仕紅獲得純收入7萬餘元。 還掉大部分債務後, 家庭收入有盈餘, 熊仕紅寫了脫貧申請書。

2017年, 在有關部門指導下, 熊仕紅成立了安鑫家庭農場黑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 不僅吸納了10戶村裡的殘疾貧困戶來打工, 還收留了外省殘疾軍人在農場裡打工。 合作社給貧困殘疾戶提供羊崽, 教給他們養殖技術, 鼓勵他們創業, 尋找到適合的脫貧門路。

熊仕紅熱衷於公益事業, 給全村殘疾貧困戶送去溫暖,

他堅強拼搏的精神、勇於承擔的責任感、懂得感恩的品質, 深深感染了周邊群眾, 成為當地困難群眾創業的一面旗幟。

“做人不能忘本。 我眼雖看不清, 但心裡明白, 我走向光明致富路, 得益於黨的好政策。 ”談到未來合作社的規劃, 熊仕紅躊躇滿志, 表示今年再吸納10戶殘疾貧困戶, 再建一個大的標準化羊圈, 形成規模化養殖, 還邀請懂技術知識的人一起管理、飼養、銷售, 把合作社做強做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