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越夏蔬菜想奪高產 你的苗子管好了嗎?

蓋地膜

吊蔓

越夏蔬菜的苗期在五六月份, 收穫期在七八月份。 俗話說“根深葉茂”, 要想蔬菜長勢強, 棵子壯, 首先要有一個健壯的根系作為基礎。 而培育健壯的根系, 最關鍵的時期就是苗期, 因為此時生出的根系, 是以後根系生長的“骨架”, 若苗期根系淺, 則植株整個生長期的根系都偏淺, 而淺層根系受澆水、乾旱、地溫高低等環境變化的影響最為直接, 最容易受害,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澆水後地表的白根都會消失。

因此, 苗期促根深紮, 培育好根系骨架, 對蔬菜整個生長期意義重大。

控水

現蕾前, 越夏、秋延遲番茄苗期管理有“三水定乾坤”的說法, 對促進苗期根系健康發育最為有利。 越夏、秋延遲番茄苗期溫度高, 水分蒸發快, 而根系具有明顯的向水向肥性, 定植水要小, 利於定植後的根系恢復;緩苗水要大, 確保深層水分充足, 此後就要開始控水, 促進根系深紮, 培育健壯根系, 直至新葉發黑, 中午前後稍萎蔫時再澆水。 促棵水要晚, 一直到番茄現蕾, 都不要再澆水。 另外, 越冬茬番茄, 則應控制水量, 確保地溫, 避免低溫影響根系生長。

連續劃鋤

從定植水開始, 每次澆水後都應該適時劃鋤, 以打破澆水造成的地表板結,

降低地表濕度, 促進根系深紮。 劃鋤應遵循“距苗近處、後期淺, 遠處、初期深”的原則, 保證達到傷根少、土壤透氣性好的目的。

晚蓋地膜

很多菜農習慣定植後立即覆蓋地膜, 其實這對蔬菜生長是不利的, 最好在澆過促棵水劃鋤後再進行。 此外, 還要注意將地膜撐起來, 不要貼到地面上, 以免影響土壤透氣性。 若棚內雜草較多, 可以使用黑白地膜。 地膜覆蓋時, 最好選擇種植行覆蓋地膜, 操作行鋪撒秸稈的方式, 既提高了地溫, 又減輕了對地表的踩踏和隔離, 不影響土壤氣體交換, 確保土壤氧氣充足。

苗期追肥

適當進行苗期追肥, 可以促進苗子健壯, 改善花芽分化, 為下一步的開花結果打好基礎。

緩苗水時, 隨水沖施促根的功能性肥料,

如甲殼素、海藻酸、石原金牛懸浮鈣等, 配合激抗菌968苗期沖施肥等生物菌肥, 可補充土壤有益菌, 促進根系快速生長, 有利於快速緩苗, 培育壯棵。

苗期溫度低, 影響花芽分化, 緩苗後可噴灑海藻酸葉麵肥1000倍、幾丁聚糖1000倍噴霧, 間隔7~10天, 連續噴灑2次, 可促進花芽分化, 提高苗子抗逆性, 減少病害發生。

苗期控旺

夏秋茬蔬菜定植後, 棚內溫度高, 尤其是夜間溫度高, 番茄容易徒長, 影響後期的開花坐果。

控制夜溫, 夏秋季避免溫度過高, 冬春季注意提高地溫。

長到6片葉左右, 番茄進入旺盛生長階段, 可根據植株長勢, 提前噴灑助壯素500~800倍。

壓棵, 番茄莖稈具有很強的生根能力, 吊蔓前壓棵使得部分莖稈貼近地面, 即可控旺,

又可增加根系數量。

吊蔓

最好選擇布條或白色塑膠繩吊蔓。

繩結要寬鬆, 可調整, 避免影響番茄秸稈繼續長粗。

吊蔓繩要松一些, 降低植株高度, 保證第一穗果不接觸地面即可, 利於後期留果。

去側枝

番茄側枝萌發能力很強, 若不及時抹叉, 側枝長勢甚至強過主枝, 影響後期管理。 可在側芽長到15釐米前選擇晴天抹除。

大果型番茄和櫻桃番茄整枝方式不同, 單幹整枝和雙幹整枝。

苗期病蟲害

蔬菜定植前後, 環境差異大, 傷口多, 是病蟲害發生的第一個高峰。 苗子定植後, 各類葉斑病等發生較少, 而蔬菜死苗、病毒病以及葉蟎、薊馬、粉虱等害蟲, 都是苗期高發的重要病蟲害。

裝好防蟲網, 不留死角全防護:棚室內環境特殊, 沒有風雨, 害蟲尤其是小型害蟲存活率遠遠高於外界,加上其繁殖力驚人,進入棚室後可迅速造成危害。蚜蟲、粉虱、薊馬等除直接危害蔬菜外,還是傳播病毒病的“大師”,造成病毒病發生嚴重。在棚室通風口、門口等與外界相通的地方,全部罩上一層防蟲網,棚內害蟲進不來,也就繁殖不起來,整茬都不用擔心害蟲問題,以60目以上的白色防蟲網為宜。

抓住檢查要點,提早發現病蟲害:要想早發現,關鍵是抓好觀察的時間和地點。病蟲害按照發生條件的不同,其開始初發生的地點也是不同的,一般可以分為兩類:灰黴病、霜黴病、細菌性角斑病等病害,以及蛞蝓、蝸牛等在高濕度條件下易發,開始發生時多在棚前臉處。冬季,順棚膜流滴而下的露水全部集中在棚前臉,且此處空間低矮,通風性差,是大棚內濕度最高、持續時間最長的地方,以拉棚後觀察最為適宜。白粉病、病毒病等病害,以及粉虱、薊馬、葉蟎等多數害蟲,多在乾燥的地方率先發生,也就是放風口下,可觀察上下部葉片、花等位置。不同害蟲的防治,也要考慮害蟲的活動規律,選擇最合適的噴藥時機。如薊馬、蝸牛等晝伏夜出,應選擇傍晚噴藥。

對症用藥早防病:

死苗(猝倒病、立枯病、疫黴根腐病等):穴施、沖施生物菌肥;發病後立即對症用藥(吡唑醚菌酯、氰霜唑、噻菌銅)

病毒病:選擇抗病品種;提早套種玉米、絲瓜等遮蔭提高濕度;遮陽網、降溫劑等遮蔭降溫;噴霧提高棚內濕度;清理棚室內多年生雜草;噴灑幾丁聚糖、免疫蛋白、嘧肽黴素、苦參堿、鋅肥、碧護等協調植株長勢,提高抗逆性。

粉虱、蚜蟲:黃色粘蟲板預警;防蟲網隔離;釋放麗蚜小蜂、七星瓢蟲、食蚜蠅等天敵;吡蟲啉/啶蟲脒/烯啶蟲胺+苦參堿/聯苯菊酯/氟啶蟲胺腈/苯氧威+球孢白僵菌。

薊馬:夜間噴霧,艾綠士/菜悠樂+聯苯菊酯/氟啶蟲胺腈+球孢白僵菌。

葉蟎類(紅蜘蛛、白蜘蛛等):高溫悶棚;乙唑蟎腈(寶卓)+阿維菌素/噠蟎靈+螺蟎酯/乙蟎唑(綜合)

害蟲尤其是小型害蟲存活率遠遠高於外界,加上其繁殖力驚人,進入棚室後可迅速造成危害。蚜蟲、粉虱、薊馬等除直接危害蔬菜外,還是傳播病毒病的“大師”,造成病毒病發生嚴重。在棚室通風口、門口等與外界相通的地方,全部罩上一層防蟲網,棚內害蟲進不來,也就繁殖不起來,整茬都不用擔心害蟲問題,以60目以上的白色防蟲網為宜。

抓住檢查要點,提早發現病蟲害:要想早發現,關鍵是抓好觀察的時間和地點。病蟲害按照發生條件的不同,其開始初發生的地點也是不同的,一般可以分為兩類:灰黴病、霜黴病、細菌性角斑病等病害,以及蛞蝓、蝸牛等在高濕度條件下易發,開始發生時多在棚前臉處。冬季,順棚膜流滴而下的露水全部集中在棚前臉,且此處空間低矮,通風性差,是大棚內濕度最高、持續時間最長的地方,以拉棚後觀察最為適宜。白粉病、病毒病等病害,以及粉虱、薊馬、葉蟎等多數害蟲,多在乾燥的地方率先發生,也就是放風口下,可觀察上下部葉片、花等位置。不同害蟲的防治,也要考慮害蟲的活動規律,選擇最合適的噴藥時機。如薊馬、蝸牛等晝伏夜出,應選擇傍晚噴藥。

對症用藥早防病:

死苗(猝倒病、立枯病、疫黴根腐病等):穴施、沖施生物菌肥;發病後立即對症用藥(吡唑醚菌酯、氰霜唑、噻菌銅)

病毒病:選擇抗病品種;提早套種玉米、絲瓜等遮蔭提高濕度;遮陽網、降溫劑等遮蔭降溫;噴霧提高棚內濕度;清理棚室內多年生雜草;噴灑幾丁聚糖、免疫蛋白、嘧肽黴素、苦參堿、鋅肥、碧護等協調植株長勢,提高抗逆性。

粉虱、蚜蟲:黃色粘蟲板預警;防蟲網隔離;釋放麗蚜小蜂、七星瓢蟲、食蚜蠅等天敵;吡蟲啉/啶蟲脒/烯啶蟲胺+苦參堿/聯苯菊酯/氟啶蟲胺腈/苯氧威+球孢白僵菌。

薊馬:夜間噴霧,艾綠士/菜悠樂+聯苯菊酯/氟啶蟲胺腈+球孢白僵菌。

葉蟎類(紅蜘蛛、白蜘蛛等):高溫悶棚;乙唑蟎腈(寶卓)+阿維菌素/噠蟎靈+螺蟎酯/乙蟎唑(綜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