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8美國東部波士頓紐約費城三城自助遊攻略(7)MIT麻省理工

從波士頓最繁華的後灣區沿麻省大街一路向北, 越過橫跨查理斯河的哈佛橋, 再往前走一點, 就到了那個全世界理工科學生都心嚮往之的地址——麻省大街77號。

這個位址是如此出名, 以至於它的郵遞區號——02139——據說是美國高中生除了生日之外最常使用的密碼組合之一。

哈佛和MIT兩所大學的距離非常近, 1.2英里左右的樣子, 中間沒有任何的圍牆和阻隔, 步行過去大概二十分鐘左右,

類似於我國的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 以及早些年的煙臺大學和某某學院, 呵呵

麻省理工簡介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簡稱麻省理工(MIT), 創立於1861年, 坐落於美國麻塞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 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 。

小編拍攝的MIT的標誌性建築——穹頂大禮堂(10 號樓),

大樓前的大草坪通常作為舉行畢業典禮儀式的場地, 穹頂建築由洛克菲勒私人建築師, 也是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畢業校友設計, 採用鋼筋混凝土, 這在當時是很昂貴的材料。 當年負責遷校工作的校長名叫麥克勞林, 為紀念他該穹頂又叫麥克勞林大廈, 也叫十號樓, Google上可以搜索 great dome, 指的就是這裡, 不知何意

麻省理工學院素以頂尖的工程學和電腦科學而著名, 擁有林肯實驗室(MIT Lincoln Lab)和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 , 位列2016-17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工程學世界第一、電腦科學第二

穹頂大禮堂(10 號樓)左側是著名的達爾文樓,

就是MIT赫赫有名的電氣學科的所在地

穹頂大禮堂裡有一堵牆, 莊嚴神聖, 紀念在戰爭中獻出生命的MIT人

麻省理工歷史

麻省理工學院於1861年由著名自然科學家威廉·巴頓·羅傑斯創立,他希望能夠創建一個自由的學院來迎合快速發展時期的美國。在大蕭條時期,MIT曾一度被認為會同哈佛大學合併,但在該校學生的抗議之下,被迫取消了這一計畫;

1916年,麻省理工學院遷移至查理斯河劍橋市的岸邊,臨近哈佛大學

這充滿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新理工”校園,由建築師威廉·W·博斯沃思設計,受惠於一位匿名“好心人”的捐助,這位先生自1912年起便一直向校方提供資金。據說上圖這個呆板的大樓是MIT的校友貝律銘先生設計的,看上去非常皮實的感覺

1920年1月,這位“好心人”的身份曝光——是來自紐約州羅切斯特市的工業家喬治·伊士曼,即柯達公司的創始人,伊士曼當時向麻省理工學院提供了兩千萬美金(現值兩億三千多萬)的現鈔及柯達的股票。

麻省理工學院的強勢學科

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系是最知名、申請人最多和最“難讀”的學系,並曾連續七屆獲得美國工科研究生課程冠軍,其中以電子工程專業名氣最強,緊跟其後的是機械工程。

這個看上去鞋兒破帽兒破快要坍塌的大樓,在十號主樓的背面,就是MIT 電腦工程學院教學樓的主教樓

據說這座大樓是設計師弗蘭克·蓋裡(Frank Owen Gehry)根據草稿紙扔進垃圾桶的樣子而找到靈感,設計了這棟看起來就怪怪的電腦工程學院教學樓。第一眼看起來很像是震後有些坍塌的房子,象徵著搖搖欲墜的電腦伺服器?

麻省理工斯隆商學院的MBA

來到MIT,必去的是斯隆商學院,麻省理工的斯隆商學院的MBA項目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是美國極富盛名的“魔術七大”(M7)頂級商學院成員之一,尤以創業課程和創業文化著稱。

小編十多年前剛接觸ERP的時候,苦於木有沒有太多的技術學習資料,偶然一個機會在ITPUB上得到了一份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教授SCM供應鏈教學視頻,如獲珍寶,從此對斯隆商學院仰慕不已................所以,此行必去斯隆商學院.................還專門在斯隆學院裡面專門逛遊了一番,滿足了當年心中的那份仰慕之心.....

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費和牛掰校友

麻省理工學院2006-2007學年的學雜費是$47,100美元。2006-2007麻省理工學院學生平均領到的獎學金為$27,800美元。MIT在2007年底有99.8億美元的總資產,對家庭年收入低於75,000美元的學生一律免學費,所以MIT經常被譽為世界上最慷慨的大學

MIT的光電效應實驗室Lab

截止至2018年3月,麻省理工學院的校友、教職工及研究人員中,共產生了91位諾貝爾獎得主(世界第六)、6位菲爾茲獎得主以及25點陣圖靈獎得主,

錢學森、貝律銘、張忠謀、丁肇中、孟少農、張朝陽.............都是這所學校的傑出校友和優秀畢業生.............嘖嘖,真是令人羡慕,牛掰無限啊..........

麻省理工歷史

麻省理工學院於1861年由著名自然科學家威廉·巴頓·羅傑斯創立,他希望能夠創建一個自由的學院來迎合快速發展時期的美國。在大蕭條時期,MIT曾一度被認為會同哈佛大學合併,但在該校學生的抗議之下,被迫取消了這一計畫;

1916年,麻省理工學院遷移至查理斯河劍橋市的岸邊,臨近哈佛大學

這充滿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新理工”校園,由建築師威廉·W·博斯沃思設計,受惠於一位匿名“好心人”的捐助,這位先生自1912年起便一直向校方提供資金。據說上圖這個呆板的大樓是MIT的校友貝律銘先生設計的,看上去非常皮實的感覺

1920年1月,這位“好心人”的身份曝光——是來自紐約州羅切斯特市的工業家喬治·伊士曼,即柯達公司的創始人,伊士曼當時向麻省理工學院提供了兩千萬美金(現值兩億三千多萬)的現鈔及柯達的股票。

麻省理工學院的強勢學科

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系是最知名、申請人最多和最“難讀”的學系,並曾連續七屆獲得美國工科研究生課程冠軍,其中以電子工程專業名氣最強,緊跟其後的是機械工程。

這個看上去鞋兒破帽兒破快要坍塌的大樓,在十號主樓的背面,就是MIT 電腦工程學院教學樓的主教樓

據說這座大樓是設計師弗蘭克·蓋裡(Frank Owen Gehry)根據草稿紙扔進垃圾桶的樣子而找到靈感,設計了這棟看起來就怪怪的電腦工程學院教學樓。第一眼看起來很像是震後有些坍塌的房子,象徵著搖搖欲墜的電腦伺服器?

麻省理工斯隆商學院的MBA

來到MIT,必去的是斯隆商學院,麻省理工的斯隆商學院的MBA項目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是美國極富盛名的“魔術七大”(M7)頂級商學院成員之一,尤以創業課程和創業文化著稱。

小編十多年前剛接觸ERP的時候,苦於木有沒有太多的技術學習資料,偶然一個機會在ITPUB上得到了一份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教授SCM供應鏈教學視頻,如獲珍寶,從此對斯隆商學院仰慕不已................所以,此行必去斯隆商學院.................還專門在斯隆學院裡面專門逛遊了一番,滿足了當年心中的那份仰慕之心.....

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費和牛掰校友

麻省理工學院2006-2007學年的學雜費是$47,100美元。2006-2007麻省理工學院學生平均領到的獎學金為$27,800美元。MIT在2007年底有99.8億美元的總資產,對家庭年收入低於75,000美元的學生一律免學費,所以MIT經常被譽為世界上最慷慨的大學

MIT的光電效應實驗室Lab

截止至2018年3月,麻省理工學院的校友、教職工及研究人員中,共產生了91位諾貝爾獎得主(世界第六)、6位菲爾茲獎得主以及25點陣圖靈獎得主,

錢學森、貝律銘、張忠謀、丁肇中、孟少農、張朝陽.............都是這所學校的傑出校友和優秀畢業生.............嘖嘖,真是令人羡慕,牛掰無限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