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視障閱覽室卻不見盲人讀者?因為這些門檻限制了他們的腳步

對普通人來說, 讀書是正常不過的精神活動, 但對於視力障礙者則要困難得多, 多數情況下他們只能借助工具或者閱讀特製的盲文書籍來獲取新知。

據廣東省殘疾人聯合會資料, 目前在廣州的視障人士有6萬餘人, 為服務這部分群體, 2013年起, 省、市兩級圖書館都開放了專門的視障讀者服務區, 但據記者瞭解, 幾年來服務區設施的利用率都不高, 盲人到館借書、學習的也不多, 是什麼因素讓盲人閱覽室“名不副實”?明眼人的圖書館設施又是否適合盲人使用?

近日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走訪圖書館、書店以及盲人群體,

瞭解其中原因, 希望找出辦法更好滿足盲人的閱讀需求。

盲人閱覽室不見盲人, 出行不便是主要原因

位於廣州市圖書館一樓西北角的視障讀者服務區于2013年6月便投入使用, 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看到, 電子閱覽室內50多台裝有專業讀屏軟體的電腦, 盲文點顯器、盲用讀書機也一應俱全, 這些設備運轉良好, 但在原本是盲人的位置上, 坐著視力健全的讀者。

而在盲文借閱區的書架上, 將近七千本厚實的盲文書和大字版圖書安靜地躺在書架上, 但是鮮有盲人讀者到館, 諸多優質資源的使用率不高。

同樣情況也出現在省立中山圖書館和廣州市少年兒童圖書館, 視障讀者服務區內鮮有盲人讀者。

市圖視障服務區負責人李芷筠向記者表示, 除定期組織的無障礙閱讀會等活動, 一周到館的視障讀者不會超過50人。

盲人也有閱讀需求, 但為何盲人閱覽室鮮有讀者?李芷筠表示出行不便一個重要原因。

視障人士小林(化名)曾經是市圖書館常客, 他偏愛讀各種小說, 他現在去圖書館借書的次數卻屈指可數。 “去圖書館必須親人陪護, 而且離家太遠, 公交加步行就要花去1個小時, 遇上塞車要將近2個小時。 ”

另外, 小林畢業於盲校, 受文化所限, 大多數盲校畢業生從事的行業都在針灸推拿或樂器調音律, 需要消耗大量體力, 小林忙碌時常常連續工作五六個小時, 下班後只想休息, “就算市圖讀書條件優越, 我也沒精力大老遠跑去看書了。

”他說。

“這麼多盲文書籍不能利用太可惜。 ”據瞭解, 2014年開始省、市圖書館都將送書上門列入日常工作。 瞭解讀者需求後, 工作人員定期將批量的盲文期刊、書籍送進學校、家中或是工作地點。

以市圖書館為例, 雖然每個月到館借閱量只有10冊左右, 但是通過送書上門, 每月借出的盲文書可以達到200-300冊。 此外工作人員還為視障讀者拉了交流讀書的微信群, 成員們在群裡相互薦書, 交流。 這些舉措都或多或少緩解了讀書難問題, 但是要保障視障人士享有正常人一樣閱讀權利, 顯然還有提升的空間。

音訊比書受歡迎, 版權問題成桎梏

“圖書館提供的線上有聲讀物很多, 可以免費下載, 讀書也沒有必要一定去圖書館。

”90後女生張倩昕如此說道。

倩昕右眼失明, 左眼視力只有0.08, 她憑藉努力成為首位廣東本土視障研究生, 還創辦了服務視障群體的社工站。 她向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表示聽書比讀盲文更常用, 讀屏軟體是最愛。

“本科和研究生的時候, 想看的專業書, 在圖書館把書掃描下來, 然後轉成PDF或者其他閱讀器能識別的格式。 ”考試則是依靠專門為她製作的大字版試卷, 她湊近可以看清。 而很多盲人使用手機, 也是依靠手機自帶的讀屏功能。

倩昕這樣個案不在少數, 據瞭解目前視障群體中, 大概只有五分之一能夠完全熟練掌握盲文, 盲文需要系統學習, 而只有盲校和少數機構會教授。 大部分視障人士獲取知識更多靠聽。

由於紙張材質和盲文本身的特性,

盲文書很厚重, 倩昕拿出一本薄薄的文字期刊, 和旁邊的一本盲文期刊, 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比較兩者, 發現盲文版要厚上三倍左右, 開本也更大。

但是版權成為目前限制有聲讀物廣泛傳播的桎梏, 據瞭解, 省、市兩級的圖書館會定期開展讀書會和口述電影, 但是目前《著作權法》並沒有把對盲人獲取有聲讀物所涉及的作品‘表演權’納入合理使用的限制範圍。

“這意味著如果慈善組織為盲人開展朗誦或者表演, 也可能由於此類行為不屬於《著作權法》所規定的合理使用。 ”

此外, 目前市面上的盲文書籍的內容都較為老舊, “很多小說出來很久後才會有音訊資源, 轉成盲文書的時間更久。 ”省圖書館視障服務區負責人郭科文說道, “紙質書轉成盲文書雖然不需要版權,但是數量有限,每年只有約4,5百種。”

不僅廣州存在這樣的問題,近年世界盲人聯盟做過調查,全世界只有不到5%的書籍轉換成了適合視障人士閱讀的格式,這讓他們難以獲得平等的閱讀機會。

不過轉機同樣存在,2016年9月30日,《馬拉喀什條約》正式生效,中國也是簽訂國之一,條約中有不少利好規定,如“作品可以無障礙格式作品跨境分享”,直接增加了視障讀者可獲取的作品數量。

“目前通過每年的閱讀會等固定活動推動,給予了視障人士更多的閱讀機會,也可以調動更多視障人士參與到閱讀中。”廣東省盲協主席陳陽說,僅從廣州層面,近年來在保障視障人士閱讀方面,正向好的方向發展。”

文: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侯翔宇廣州參考·廣州日報編輯 楚麗生

“紙質書轉成盲文書雖然不需要版權,但是數量有限,每年只有約4,5百種。”

不僅廣州存在這樣的問題,近年世界盲人聯盟做過調查,全世界只有不到5%的書籍轉換成了適合視障人士閱讀的格式,這讓他們難以獲得平等的閱讀機會。

不過轉機同樣存在,2016年9月30日,《馬拉喀什條約》正式生效,中國也是簽訂國之一,條約中有不少利好規定,如“作品可以無障礙格式作品跨境分享”,直接增加了視障讀者可獲取的作品數量。

“目前通過每年的閱讀會等固定活動推動,給予了視障人士更多的閱讀機會,也可以調動更多視障人士參與到閱讀中。”廣東省盲協主席陳陽說,僅從廣州層面,近年來在保障視障人士閱讀方面,正向好的方向發展。”

文: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侯翔宇廣州參考·廣州日報編輯 楚麗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