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峽移民吳玉祥情滿第二故鄉

(記者 周洪悅 通訊員 顧禮學 邢成龍)他十年前響應國家號召舍小家顧大家, 拖家帶口從重慶搬遷至安豐鎮洋窪村。 在第二故鄉, 他不等不靠, 憑著自己一雙勤勞的手發家致富;他熱心公益事業, 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為村裡修溝修渠……他就是吳玉祥, 誠信、熱心譽滿第二故鄉。

在安豐鎮洋窪村只要提到吳玉祥的名字, 村民們都會連連稱讚:“這個來自三峽的漢子人真不賴!”吳玉祥原來家住重慶市雲陽縣蓮花鄉的一個小村莊, 2007年, 因三峽大壩工程需要, 他回應國家號召, 拖家帶口全家老小一起搬到了安豐鎮洋窪村。

搬遷到第二故鄉後, 吳玉祥熱心助人贏得了左鄰右舍的信任。 “尊重別人、對別人好, 會得到同樣的尊重, 做人就應該這樣!”這是吳玉祥的口頭禪。 都說鄰居好賽金寶, 吳玉祥鄰居周雲英和方陽鳳對這句話深有體會。 現年已經耄耋之年的周雲英, 子女常年在外地工作, 平常獨自一人在家難免有個頭疼腦熱, 每每有個身體不適, 吳玉祥都會主動送她去看醫生, 無微不至。 同樣也已經古稀之年的鄰居方陽鳳, 平常也是一個人在家, 有時老人想去街上的女兒家走走時, 吳玉祥總是主動送她。 每逢農村收割之時, 他還會用自己的三輪車主動幫助鄰居往家運送麥子、水稻、稻草等, 有求必應!

近年來, 吳玉祥憑著勤勞的雙手種地、養豬、養蠶、做瓦工,

帶著一家老小發家致富, 一家人其樂融融。 熱心腸的吳玉祥在自己富裕起來後, 積極支持村委會的工作, 熱心公益事業, 利用自己的瓦工手藝為村裡公益事業服務, 不計較個人得失, 隨叫隨到, 一些農戶田頭的溝渠修理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吳玉祥家屋西側有一條南北走向的生產溝, 溝上的一處過水路涵被收割機壓塌了, 影響農田下水和機械作業, 當時吳玉祥家裡正在建房, 他得知情況後沒有向村組反映, 就主動從家裡運來了沙漿磚塊砌築填土。

去年7月, 一場暴雨導致村裡部分灌溉渠倒塌, 當時正逢水稻生長季節, 天氣放晴後幾天水稻田就要灌溉, 時間不等人, 必須馬上組織人員搶在天氣晴好後維修,

村裡找到吳玉祥, 他二話沒說, 不提任何要求, 馬上丟下手中的活兒趕到現場拿修建方案, 組織人員進場施工, 人員不足, 他喊來老伴一起幫忙, 挖土、搬磚、和灰、砌築忙個不停, 當時正值酷暑, 火辣辣的太陽曬得他們汗流浹背, 渾身上下衣服全都濕透。 這兩年, 他先後墊資八萬多元, 為幾戶困難農戶修建改造了危房, 解決了困難農戶無錢修繕房屋的窘境, 這些錢要等上級補助資金到位後, 他才能領到代墊的材料費用。 如今不管是一起移民過來的老鄉, 還是周圍的鄰居, 誰家遇到大事小事都願意與他商量。

吳玉祥還是個識大體顧大局的人, 由於見多識廣、通情達理, 使得他在移民中說話很有分量, 移民們有什麼難處都找他幫忙。

移民由於政治素質、大局意識存在差異, 某些方面對移民政策的理解也不夠全面, 吳玉祥無疑成了他們的主心骨, 在多次涉及移民的有關工作中, 他起到與政府溝通協調的橋樑紐帶作用。 (東台日報)

編輯:張志銘

鹽阜網發佈的資訊, 目的在於傳播更多資訊, 豐富網路文化, 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與鹽阜網無關, 請讀者僅作參考, 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您若對該稿件由任何懷疑或質疑, 請與鹽阜網聯繫, 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