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同濟醫院全球首創“膜解剖”手術,零出血摘除胃腸道腫瘤

楚天都市報4月26日訊手術中出血量大、併發症多、手術後癌細胞擴散轉移是胃腸道腫瘤患者最擔心的問題, 老百姓常常說, 不開刀還好些, 開了擴散還快些。 現在, 這些困擾被“膜解剖”理論徹底解開。

50多歲的王大姐(化名)兩周前因上腹部疼痛到同濟醫院就診, 做胃鏡發現了胃部腫瘤, 經過進一步檢查確診為進展期胃癌。 4月26日, 同濟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龔建平教授團隊為王大姐進行了基於“膜解剖”和“亞微外科”理論下的“3D腹腔鏡胃癌根治術”。 當天, 來自德國7家醫院及國內的多名外科專家彙聚同濟醫院手術室,

現場觀摩了這台手術。

跟別的外科專家手法不同, 龔建平教授的手術路線並非按傳統解剖所述的一條條沿著血管和器官所劃出的直線, 而是穿梭在器官邊緣“膜”與“膜”之間, 順藤摸瓜般找到需要切除的腫瘤及其邊界, 將膜及其包裹的腫瘤連鍋端。

三個小時的手術, 不僅徹底切除了胃部腫瘤, 絲毫不傷周邊組織, 也不需要止血紗布和血液吸引器, 零出血摘除腫瘤, 猶如庖丁解牛一般嫺熟而乾淨。 “Perfect!”手術一結束, 現場觀摩的國內外專家們都豎起了大拇指。

為什麼做手術可以不出血?“我們在做胃腸手術時發現, 有的手術出血多, 有的手術出血少。 仔細研究後, 發現人體的血管和器官, 都被一種“膜”包繞, 而出血少的手術入口就是在兩層膜之間。 手術時如果不弄破這層膜, 便可保護好膜內的臟器和血管, 還可以防止切除腫瘤時, 癌細胞散落到手術野中, 造成‘癌洩漏’。 ”龔建平教授介紹。

理論上說, 每個臟器, 乃至組織都有主要供應血管, 而這些血管和器官(或組織)都被“膜”所包繞。

胚胎期人體各個器官的“膜”是分開的, 隨著人體發育成熟, 這些“膜”就融合在了一起, 有著“膜解剖”理論支撐和豐富臨床經驗的胃腸外科醫生, 可以從融合點把它們再分開。 這好比剝桔子, 如果完整的將每一瓣分開, 桔膜裡包裹的桔肉和汁水就不會流出來!手術時, 進行“膜解剖”, 能更完整的切除病灶、更少的術中出血和避免鄰近組織器官損傷。

2013年, 龔建平教授團隊在全球範圍內首次提出“膜解剖”和“亞微外科”理論, 發展了 400年來固定了的解剖學, 並將其運用於3D腹腔鏡胃腸道腫瘤手術中。 3D腹腔鏡高清、放大的作用, 使得“膜解剖”和“亞微外科”的理論在實際手術中得以證實, 即:腹腔鏡胃癌完整系膜切除術以及腹腔鏡右半結腸切除術,

這兩種手術方式均為世界首創!

2015年, 在莫斯科舉行的第四屆歐亞結直腸癌峰會暨第九屆俄羅斯結直腸癌國際大會上, 龔建平教授帶領團隊, 在全世界15個國家的1000余專家觀摩下, 進行了手術表演直播, 贏得專家讚歎。 作為第一個登上國際手術舞臺的中國胃腸外科醫生, 6年來, 龔建平教授團隊先後在俄羅斯、義大利、美國、德國、英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做過手術直播演示及特邀演講。

據龔建平教授介紹, 雖然人體內各種“膜”的知識早有描述, 但卻很少與外科手術聯繫在一起, 更沒有認識到膜內癌細胞擴散。 在傳統的外科解剖學中, 只有小腸系膜、橫結腸系膜和部分乙狀結腸系膜的描述, 卻沒有升結腸、降結腸和直腸系膜的描述,

更沒有胃系膜或其它臟器系膜的描述。 “膜解剖”理論同樣適用於其他器官, 因此適用於大多數外科手術。

“膜解剖”手術優點在於:出血更少, 每100例平均出血量為5.3毫升, 而優秀的傳統手術一般為180—200毫升;創傷更小;恢復更快, 術後患者2天左右即可下床時間, 傳統手術為3-4天;淋巴清掃更徹底, 膜解剖下的完整系膜切除相當於將存在於系膜中的淋巴結順帶全部切除, 而非刻意去尋找淋巴結進行清掃, 使之遺漏淋巴結可能性大大降低;患者可預測的生存期更長, 復發率大大降低。 “膜解剖”指導下的手術給胃腸道腫瘤患者帶來了福音, 也將有望給其他系統疾病帶來更好的解決辦法。

龔建平教授團隊還將於今年6月應邀前往俄羅斯莫斯科、德國柏林進行“3D腹腔鏡胃腸腫瘤根治術”手術演示。 今年11月,英、美、德、日、意、荷蘭等國專家將彙聚武漢,參加“第二屆膜解剖博覽會”,觀摩“膜解剖公開手術演示”,使得膜解剖理論及其手術,得到國際認同。

今年11月,英、美、德、日、意、荷蘭等國專家將彙聚武漢,參加“第二屆膜解剖博覽會”,觀摩“膜解剖公開手術演示”,使得膜解剖理論及其手術,得到國際認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