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致敬」這位尤溪人放棄都市生活、回鄉帶村民致富……贊!

尤溪多處景點門票免費送, 點我搶票!

尤溪縣梅仙鎮半山村黨支部書記

林上鬥先進事蹟

軍中旅長 村裡領頭雁

短短兩年多時間, 尤溪縣梅仙鎮半山村發生了巨大變化:環境變美麗了, 民風更良好了, 田地沒拋荒了, 旅遊興起來了, 村民變股民了, 錢袋鼓起來了。

引領實現這“六變”的, 就是曾經在部隊某雷達旅任旅長職務回到村裡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林上鬥。

2017年4月12日, 時任福建省長于偉國到半山村考察當地村務建設情況時, 稱讚他是一名“真正的人民子弟兵”。

情懷家鄉創新業

林上鬥是土生土長的半山人。

他在家鄉種過田, 放過排, 做過木匠, 當過電機修理工, 任過民辦教師。 從1981年秋開始, 他參軍到部隊, 一干就是30多年。 多年來, 他身在軍營, 情系家鄉, 積極為家鄉的建設與發展出謀獻力。 自己帶頭捐款, 並主動協調當地政府和企業, 籌措資金修建半山村公路, 建立老人活動中心、休閒亭、幼稚園和籃球場。

2015年3月, 林上鬥從部隊某雷達旅旅長崗位退職。 當時, 有的大企業向他伸出“待遇不變”的橄欖枝, 有的人勸他留在大城市過悠閒日子。 可是林上鬥都一一婉拒, 他的心已嚮往生他養他的家鄉半山, 要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再出發、創新業。 他知道, 半山村基礎設施還很薄弱, 環境衛生差, 農民觀念落後, 有的農戶還沒脫貧, 面臨的工作任務十分艱巨。

他說:“作為一名經過部隊培養多年的共產黨員, 回到村裡當一名義工, 與農民為伴, 領著村民一起幹, 讓黨的宗旨在農村基層中得以實現, 這也是一份責任。 ”有人調侃:旅長當後又回村, 真是傻瓜“二百五”。 林上鬥不以為然, 回應道:這個 “二百五”我自願當, 也當定了。 於是, 他毅然把部隊黨組織關係轉到家鄉半山村。 當年6月村級組織換屆後, 他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優化環境為宜居

剛回到家鄉的林上鬥, 最揪心的是面對髒亂的環境。 特別是5條深長的坑溝, 已經成了村裡的垃圾場, 裡面的污水滋生著蚊蠅, 散發著陣陣惡臭, 村民苦不堪言。

“沒有好環境, 怎麼談得上好生活?這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必須馬上整治!”

林上鬥一擼袖子, 帶著村民說幹就幹, 並以此為契機, 開始美麗鄉村建設。 他們多方籌措資金, 填埋坑溝並鋪設了排汙管道, 建成了“三誠主題”公園、垂釣魚塘、生態停車場、標準化公共廁所、衛生所大樓等一系列民生工程。 在全縣第一個實現了村道鋪設瀝青路面, 1.5公里的主道兩側安裝了100盞太陽能路燈, 強電、弱電管線全部下地。

坐落在村中心的農民公園

寬敞的村莊大道

林上鬥深刻認識到“環境整治要認識先行”的道理, 善於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 從言行舉止上感化農民。 他帶領村兩委成員深入農戶,

聽取美麗鄉村建設意見。 他召開美麗鄉村動員大會和黨員村民代表大會30多場, 組織播放相關電視錄影100多次, 並和村兩委成員一道挨家挨戶給村民發放家園共建倡議書。 多管齊下, 以強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 轉變了群眾思想觀念, 一種看不下、坐不住、動起來、快整治的氛圍很快形成, “要我幹”變成了“我要幹”:自覺拆除旱廁39個、糞場4個、豬圈18個, 砍伐綠竹12萬多根, 騰出養雞坪、蔬菜地26塊。 村民對這些損失至今沒要求賠償, 村部僅先給予登記存檔。

召開美麗鄉村動員大會

林上鬥做動員講話

林上鬥(左一)上農戶家訪

林上鬥牢記 “人不率,順不從;身不先,則不信”的古訓,堅持以身作則,處處躬體力行。他在村裡沒有一點官架子,以普通黨員本色,與農民打成一片。他帶頭參加種植牡丹、建設景點、拆除旱廁、撐竹排等義務勞作,以自己的模範行動感召幹部群眾。他看到地上髒了就拿起掃帚打掃乾淨,發現煙頭、紙屑就撿起來放進垃圾桶。“旅長撿煙頭”的事蹟,在半山村一時成為美談。

林上鬥(左一)參加栽牡丹義務勞動

文化為魂美內在

“農民需要一個精神煥發的村莊。”林上鬥說。整治環境的同時,他著手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半山村一度曾是賭博村,因為賭博小則顧不上家,家中老人小孩吃不上飯;大則家財輸盡,甚至欠債跑路。林上鬥看在眼裡,痛在心中,決心大力整治。他罔顧威脅,以軍人的作風鐵腕治賭,一旦發現賭博,必定銷毀賭具,沒收賭資充公,最終,半山村的賭博現象絕跡。同時,他大力宣導“誠實為人,誠信做事,誠心相待”的“三誠”文化,將公園命名為“三誠公園”。他創作了以孝道為主題的“半山夜話”,在村道兩邊醒目位置設立宣傳牌,以詼諧、生動的語言,宣傳優良的道德風尚。他構思並請人製作了一組雕塑立在村中心地段,“媳婦為婆婆洗腳,孫兒為奶奶捶背”——讓濃濃的親情在村裡彌漫。

以孝道為主題的雕塑立在村間

在林上鬥的努力下,半山村辦起了老年大學,老年人求知求樂求健有了好去處。人們飯後閒聊散步,跳舞做操,玩柔力球,個個崇尚健康生活,處處綻放和諧之花。幹部講奉獻,鄉賢獻愛心,淳樸的民風再度回歸:有1名村委委員贊助5萬餘元,建了“量心亭”和休閒廊景點;架路燈、桂花園除草、打掃公共衛生等義務勞動,村民召之即來,踴躍參與;有1位遊客丟了一個金鐲子,村民撿到,很快還了;一個昂貴的水杯忘在公園,第二天還在。……深入開展的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讓半山村得到美化,更重要的是村民內心得到洗禮,村莊散發著由外及裡的全新魅力。

村民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村社一體”謀新路

在村級組織換屆選舉中,林上鬥以他的個人魅力,吸引了一大批“能人回引”,形成了一個礦老闆轉型當村委會主任、委員,科級退休幹部當支委的能人班子。班子成員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堅強團結,凝成合力,無私奉獻,一心一意謀發展。

村財和村民如何增收,是林上鬥和村兩委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半山村是梅仙鎮最小的村子,素稱“半山半水半月島”。 村小地少資源缺,沒有產業,農民缺少收入,大多數勞力外出打工,是典型的薄弱村。為了創新機制,在林上鬥倡議下,2016年7月半山村成立了半月島生態發展專業合作社。全村230戶,戶戶都入股合作社;1060個村民,個個都投資200元股金,農民成了股民。合作社參與美麗鄉村建設中的生態旅遊開發、土地流轉利用、公路拓寬改造、房屋立面裝修等項目的經營管理。為了提高美麗鄉村建設資金利用率,對農戶房屋立面裝修,實行戶主向合作社低息借款運作,第一年免息。農戶還款後,合作社又將這筆資金投入到美麗鄉村建設的其他項目。同時合作社將10萬元扶貧資金作為本村貧困戶扶貧入股資金注入合作社,所得利潤直接讓貧困戶受益。

半山村生態保存良好,有青山綠水、蒼翠古木、古代民居、鷺鳥棲息地。在林上鬥心中,自然與歷史賦予村裡的資源,正好適合策劃發展鄉村生態旅遊業。

林上鬥聘請了閩南師範大學專家團隊,立足半山村區位資源優勢,實行高起點高定位的旅遊規劃設計,確定把半山村打造成為“閩中山水養生村”、“閩中生態旅遊村”。對接縣裡實施的“我家在景區”活動,組織開展以“坐竹排,觀鷺鳥,環遊半月島,看名木古樹”為主線的特色鄉村旅遊,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年來,全村共接待遊客4.5萬人,旅遊產業收入達400多萬元。農民就業增收的空間得到了拓展,本村110多個勞動力直接或間接參與了旅遊業和相關配套產業的工作,很多在外打工的農民陸續回到了家鄉,在家門口就業。兩年來,村民從中實際收入達230多萬元。

遊客乘坐竹排遊覽半山河岸風光

半山河畔鷺鳥紛飛

遊客觀賞半山名木古樹

林上鬥注重抓好村裡農業項目突破,引導實施產業結構調整。2016年半山村種植了150多畝牡丹和20多畝桂樹。全省第一批面積最大的綠桐種植基地(270畝)在村裡落戶。2017年有20多個農戶,利用荒田荒山共種植黃金百香果180多畝。百香果種植時,由合作社墊付搭架、果苗資金;收成時,由村合作社統一收購,統一使用“半月島”品牌,統一對外銷售。1斤果賣出了20元的好價錢。

半山百香果園豐收景象

榜樣是旗幟,代表著方向。在林上鬥的帶領下,半山村由過去髒亂差的村莊變為如今的省級美麗鄉村典型示範村。更可貴的是,林上鬥不拿村裡一分錢報酬,但他帶領大家共同奔富,村民人均純收入從2014年的6427元增加到2016年的9537元。

半山的環境越來越美,村民的生活越來越甜。人們稱讚有林上鬥這樣的領頭人。正如村裡的撐排工林上樹自編的山歌唱道:“村裡改變新面貌,就要領導帶好頭。領導會好有出息,群眾齊心也合力”……歌聲唱出了半山村人共圖發展、共謀富裕的憧憬。

召開美麗鄉村動員大會

林上鬥做動員講話

林上鬥(左一)上農戶家訪

林上鬥牢記 “人不率,順不從;身不先,則不信”的古訓,堅持以身作則,處處躬體力行。他在村裡沒有一點官架子,以普通黨員本色,與農民打成一片。他帶頭參加種植牡丹、建設景點、拆除旱廁、撐竹排等義務勞作,以自己的模範行動感召幹部群眾。他看到地上髒了就拿起掃帚打掃乾淨,發現煙頭、紙屑就撿起來放進垃圾桶。“旅長撿煙頭”的事蹟,在半山村一時成為美談。

林上鬥(左一)參加栽牡丹義務勞動

文化為魂美內在

“農民需要一個精神煥發的村莊。”林上鬥說。整治環境的同時,他著手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半山村一度曾是賭博村,因為賭博小則顧不上家,家中老人小孩吃不上飯;大則家財輸盡,甚至欠債跑路。林上鬥看在眼裡,痛在心中,決心大力整治。他罔顧威脅,以軍人的作風鐵腕治賭,一旦發現賭博,必定銷毀賭具,沒收賭資充公,最終,半山村的賭博現象絕跡。同時,他大力宣導“誠實為人,誠信做事,誠心相待”的“三誠”文化,將公園命名為“三誠公園”。他創作了以孝道為主題的“半山夜話”,在村道兩邊醒目位置設立宣傳牌,以詼諧、生動的語言,宣傳優良的道德風尚。他構思並請人製作了一組雕塑立在村中心地段,“媳婦為婆婆洗腳,孫兒為奶奶捶背”——讓濃濃的親情在村裡彌漫。

以孝道為主題的雕塑立在村間

在林上鬥的努力下,半山村辦起了老年大學,老年人求知求樂求健有了好去處。人們飯後閒聊散步,跳舞做操,玩柔力球,個個崇尚健康生活,處處綻放和諧之花。幹部講奉獻,鄉賢獻愛心,淳樸的民風再度回歸:有1名村委委員贊助5萬餘元,建了“量心亭”和休閒廊景點;架路燈、桂花園除草、打掃公共衛生等義務勞動,村民召之即來,踴躍參與;有1位遊客丟了一個金鐲子,村民撿到,很快還了;一個昂貴的水杯忘在公園,第二天還在。……深入開展的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讓半山村得到美化,更重要的是村民內心得到洗禮,村莊散發著由外及裡的全新魅力。

村民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村社一體”謀新路

在村級組織換屆選舉中,林上鬥以他的個人魅力,吸引了一大批“能人回引”,形成了一個礦老闆轉型當村委會主任、委員,科級退休幹部當支委的能人班子。班子成員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堅強團結,凝成合力,無私奉獻,一心一意謀發展。

村財和村民如何增收,是林上鬥和村兩委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半山村是梅仙鎮最小的村子,素稱“半山半水半月島”。 村小地少資源缺,沒有產業,農民缺少收入,大多數勞力外出打工,是典型的薄弱村。為了創新機制,在林上鬥倡議下,2016年7月半山村成立了半月島生態發展專業合作社。全村230戶,戶戶都入股合作社;1060個村民,個個都投資200元股金,農民成了股民。合作社參與美麗鄉村建設中的生態旅遊開發、土地流轉利用、公路拓寬改造、房屋立面裝修等項目的經營管理。為了提高美麗鄉村建設資金利用率,對農戶房屋立面裝修,實行戶主向合作社低息借款運作,第一年免息。農戶還款後,合作社又將這筆資金投入到美麗鄉村建設的其他項目。同時合作社將10萬元扶貧資金作為本村貧困戶扶貧入股資金注入合作社,所得利潤直接讓貧困戶受益。

半山村生態保存良好,有青山綠水、蒼翠古木、古代民居、鷺鳥棲息地。在林上鬥心中,自然與歷史賦予村裡的資源,正好適合策劃發展鄉村生態旅遊業。

林上鬥聘請了閩南師範大學專家團隊,立足半山村區位資源優勢,實行高起點高定位的旅遊規劃設計,確定把半山村打造成為“閩中山水養生村”、“閩中生態旅遊村”。對接縣裡實施的“我家在景區”活動,組織開展以“坐竹排,觀鷺鳥,環遊半月島,看名木古樹”為主線的特色鄉村旅遊,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年來,全村共接待遊客4.5萬人,旅遊產業收入達400多萬元。農民就業增收的空間得到了拓展,本村110多個勞動力直接或間接參與了旅遊業和相關配套產業的工作,很多在外打工的農民陸續回到了家鄉,在家門口就業。兩年來,村民從中實際收入達230多萬元。

遊客乘坐竹排遊覽半山河岸風光

半山河畔鷺鳥紛飛

遊客觀賞半山名木古樹

林上鬥注重抓好村裡農業項目突破,引導實施產業結構調整。2016年半山村種植了150多畝牡丹和20多畝桂樹。全省第一批面積最大的綠桐種植基地(270畝)在村裡落戶。2017年有20多個農戶,利用荒田荒山共種植黃金百香果180多畝。百香果種植時,由合作社墊付搭架、果苗資金;收成時,由村合作社統一收購,統一使用“半月島”品牌,統一對外銷售。1斤果賣出了20元的好價錢。

半山百香果園豐收景象

榜樣是旗幟,代表著方向。在林上鬥的帶領下,半山村由過去髒亂差的村莊變為如今的省級美麗鄉村典型示範村。更可貴的是,林上鬥不拿村裡一分錢報酬,但他帶領大家共同奔富,村民人均純收入從2014年的6427元增加到2016年的9537元。

半山的環境越來越美,村民的生活越來越甜。人們稱讚有林上鬥這樣的領頭人。正如村裡的撐排工林上樹自編的山歌唱道:“村裡改變新面貌,就要領導帶好頭。領導會好有出息,群眾齊心也合力”……歌聲唱出了半山村人共圖發展、共謀富裕的憧憬。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