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師投訴家長,你家小孩子多動症,其實,家長不用焦急

老師投訴家長, 你家小孩子多動症, 其實, 家長不用焦急

張明霞

孩子剛上幼稚園或者小學, 幼稚園老師或小學老師見了家長你,

說:“你家寶寶聰明可愛, 對人有禮貌, 很懂事……就是有一點點愛動, 坐不住哦。 ”

這時候, 家長你可能會說:“嗨, 沒法子, 可能我家寶寶天生好動哦。 ”

其實吧, 明霞告訴你, 健康活潑的小男孩大都是好動的。 好動說明孩子身體有活力, 但是, 要讓孩子在集體生活中獲得老師和同學的認可, 為了好好學習, 好動還是要收斂約束的。

怎麼進行收斂約束呢?

明霞以親身經歷之案例進行說明。

01

兒子從上幼稚園起, 就被老師以“好動”之名“投訴”。

老師說:“中午別的小朋友都睡覺, 這小傢伙趁老師不注意就一骨碌坐起來, 還扯旁邊小朋友的被子, 要別的小朋友跟他一塊兒玩。 自己不午休影響長身體, 還影響那些小朋友休息。 ”

兒子回家後, 我問他:”寶貝中午為什麼不睡覺啊?“

他說:“我不瞌睡, 睡不著。 “

“那你為什麼扯別的小朋友被子啊?“

“他也沒睡著, 朝我做鬼臉, 我就扯他被子讓他跟我一塊兒玩。 ”

“在幼稚園不能像在家裡, 幼稚園是一個集體, 你的行動跟集體要統一, 也就是吃飯的時候跟別人一樣吃飯, 睡覺的時候同一時間都要睡覺。

以後, 睡不著, 也要閉上眼睛睡。 等你閉上眼睛睡了, 瞌睡就會來了……”

——小男孩生性好動, 在幼稚園裡的好動, 可能是因為孩子還沒有集體這個概念, 不懂個人要統一於集體。 所以, 要用淺顯易懂的話語跟孩子講清楚, 在集體裡不能按自己的想法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行動作息要統一於集體。

等孩子明白了“集體”, 他就會慢慢考慮到集體而改變自己。

當然, 反復的現象可能是會發生的。

02

兒子上小學一年級時, 又被班主任老師“投訴”了。

班主任說, 兒子上課坐不住, 把手放在抽屜裡玩東西, 還把東西扔給同桌玩。 老跟同桌講話, 坐在哪兒, 就跟哪個小朋友說話。

班主任一惱火, 把他一個人分出來, 讓他獨自一個座位坐在第一排。

兒子回家後, 我問他:“你為什麼坐不住?”

兒子說:“下課的時候, 我和╳╳╳玩蹦蹦球, 一會兒就上課了。

我就是想繼續玩蹦蹦球, ╳╳╳也想玩。 我就偷偷和他一塊兒玩。

我告訴兒子:“下課時間是專門休息的時間。 等鈴聲一響, 就要換, 換到專心上課這一塊兒。

就像電視換頻道一樣, 每一個頻道要做每一個頻道的事, ”

——小孩子剛從幼稚園升到小學, 還沒有幼稚園那種玩中學的狀態中調整過來。 他們的好動可能是還沒有搞清楚什麼時候可以玩, 什麼時候一定不能玩, 要克制自己, 形成紀律。

老師和家長要慢慢讓孩子真正清楚這一點。

當孩子“好動”, 請耐心詢問他原因。 瞭解了為什麼, 然後影響改變他。 人的意識決定著人的行動, 小孩子也是。

你家小寶貝是否有“好動”之經歷?你怎麼做的呢?歡迎留言評論區與明霞討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