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張家口人闖天下」在軍事科技創新中體現責任擔當——王永良(下)

張家口人 闖 天下

編者按

在張家口這片激情燃燒的土地上, 一代又一代張垣兒女以堅毅而頑強的精神去尋求人生的道路、攀登為國效忠的巔峰。 他們從家鄉走出去, 分赴祖國各地, 矢志不渝, 信念如山, 刻苦深造, 事業有成, 在各條戰線上, 在各個領域裡為國家做出了積極貢獻, 更為家鄉增添了光彩。 市政協文史委計畫出版《張家口人闖天下》一書, 得到了眾多市民的支持, 紛紛來稿。 今天張垣方志向大家介紹投身軍旅, 在軍事科技創新中體現責任擔當的王永良, 歡迎您在文章後與我們互動留言。

張家口人闖天下

教學科研結碩果。 為彌補他對炮兵專業認知的不足, 2005年4月22日, 他來到對台軍事鬥爭準備的前沿——福建省軍區海防13師炮兵團, 代職副團長。 在8個多月的部隊生活中, 他深入三個建制營蹲點長達3個多月, 聽取了19個基層黨委支部的工作彙報,

並實地檢查各單位的戰備、訓練、教育、管理、後裝保障等情況, 對基層部隊有了較為深入的瞭解。 他參加並共同組織了省軍區對炮兵團全面建設的綜合考核、濱海駐訓、野外駐訓與分隊戰術考核、師對炮兵團進行的全過程全要素實彈戰術考核、總群組織的封控作戰演習等所有大項軍事活動, 他也從大項工作任務完成的過程中豐富了軍事指揮知識、強化了軍事素質。 他在學習的同時, 也分析了部隊建設中的不足, 針對部隊軍事訓練水準不高, 並總在中低水準上重複與徘徊;部隊資訊化建設水準還比較低, 與打贏資訊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等問題, 與團領導一起研究, 探索出一些可行的方案與措施。
部隊代職的經歷, 使他得到了全面的學習和鍛煉, 服務部隊、服務戰鬥力提升的教學科研思路更加明確。

帶著對炮兵部隊建設與發展的思考, 2006年初, 王永良回到了炮院軍事運籌教研室, 開始著重研究學科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等長期發展問題。 他們研究制定了《軍事運籌學學科5年建設規劃》, 明確了以人才隊伍建設為根本, 以實驗室建設為支撐, 以學科專業方向的研究與應用為重點, 以服務部隊建設為牽引的學科建設思路。

為有效解決炮兵部隊作戰與訓練中資訊化水準較低的實際問題, 他帶領教研室的同志們, 經過半年多的日夜奮戰與刻苦攻關, 與部隊合作研製了《炮兵群作戰進程控制與態勢顯示分析系統》,

系統的第一版於2006年9月到部隊安裝試用, 並根據部隊回饋的建議進行了長達半年的修改和完善, 終於為炮兵部隊提供了一個集作戰、訓練于一體的指揮資訊系統, 解決了部隊訓練急需, 同時也使一批年輕教員快速地成長起來, 該成果於2009年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6年6月他晉升為專業技術6級, 12月評為教授, 2007年3月晉升大校軍銜。

張家口人闖天下

高瞻遠矚立新功。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 從2007年開始, 著眼高素質炮兵指揮人才培養, 瞄準“作戰實驗”這一軍事技術領域的前沿方向, 他帶領這支教學科研團隊, 展開了以部隊任職能力培育為核心、以“運籌分析實驗室”建設為基點、以炮兵作戰實驗系統建設為目標、以“多解析度智慧型炮兵分隊兵力模擬”為抓手的理論研究與技術開發。 他們對Agent(智慧體)建模仿真技術、地圖向量資料分析與服務技術、三維戰場環境模擬技術等作戰實驗核心技術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索與實踐, 研製的《多Agent炮兵營CGF系統》2015年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1年11月,又一輪院校調整,炮兵指揮學院與炮兵學院南京分院合併成立了南京炮兵學院,他帶著少數骨幹力量再次南下,來到素有“戰神搖籃”的南京炮院。面對新的團隊、新的任務、新的環境,他調整了學科發展重點與專業研究方向,在較短的時間內重新打造了一支學術氛圍濃、教學科研能力強的軍事運籌人才隊伍,出色地完成了“申博立項建設”“炮兵武器裝備作戰運用科研條件建設”等一系列重大任務建設,2011年12月選升為5級教授,2015年12月選升為4級教授。

“炮兵武器裝備作戰運用資料與模型資源建設”,是總部立項的全軍性重大基礎工程,從2012年起,王永良作為技術總師,積極籌畫並有效組織炮兵資料資源建設工作,研究撰寫了“炮兵武器裝備作戰效能評估研究”等國防科技報告10多篇,研發了“陸軍武器裝備作戰運用資料獲取管理系統”,建設了“炮兵武器裝備作戰運用資料中心”,帶領各專業資料資源建設人員採集了大量的一手資料資源,為炮兵部隊基於資料的精確籌畫、指揮、打擊、評估提供了保障,為基於大資料的炮兵科學決策奠定了基礎。

張家口人闖天下

舍他其誰勇擔當。“炮兵部隊指揮對抗”是總部賦予炮院的重大教學任務,是著眼實戰化訓練、提升實戰能力的重要舉措,而對抗系統建設則是零點起步,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王永良作為系統技術副總師,參加了系統總體方案制定、模型建設、系統研發、系統聯調等全部工作。在2013年初到2014年底的系統研發與升級完善中,他們60多人的專案攻關團隊,凝神聚力、團結協作,不知犧牲了多少個節假日、度過了多少不眠之夜、攻克了多少技術難關,按時間節點完成了系統的研發任務,順利完成了全軍13個炮兵旅的“火力•南京”系列指揮對抗演練,有效地錘煉了炮兵部隊指揮員的實戰化能力,中央電視臺進行了連續跟蹤報導。

新時代、新征程,隨著2017年軍隊力量編成結構調整落地,軍隊院校也於2018年按新的編制運行,新的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南京校區,其使命與責任更大了,為扎實推進陸軍“十三五”建設規劃,陸軍火力作戰實驗系統、炮兵指揮訓練系統、炮兵類比中心、炮兵作戰決策支援系統等一大批建設任務已經下達,改革強軍、科技興軍的號角已經吹響,王永良和戰友們正以只爭朝夕和舍他其誰的責任擔當,去攻克這一個個科技堡壘,為實現強軍夢想繼續奉獻智慧和力量。

(作者簡介:王占春 懷來縣檔案史志局 副主任科員)

2011年11月,又一輪院校調整,炮兵指揮學院與炮兵學院南京分院合併成立了南京炮兵學院,他帶著少數骨幹力量再次南下,來到素有“戰神搖籃”的南京炮院。面對新的團隊、新的任務、新的環境,他調整了學科發展重點與專業研究方向,在較短的時間內重新打造了一支學術氛圍濃、教學科研能力強的軍事運籌人才隊伍,出色地完成了“申博立項建設”“炮兵武器裝備作戰運用科研條件建設”等一系列重大任務建設,2011年12月選升為5級教授,2015年12月選升為4級教授。

“炮兵武器裝備作戰運用資料與模型資源建設”,是總部立項的全軍性重大基礎工程,從2012年起,王永良作為技術總師,積極籌畫並有效組織炮兵資料資源建設工作,研究撰寫了“炮兵武器裝備作戰效能評估研究”等國防科技報告10多篇,研發了“陸軍武器裝備作戰運用資料獲取管理系統”,建設了“炮兵武器裝備作戰運用資料中心”,帶領各專業資料資源建設人員採集了大量的一手資料資源,為炮兵部隊基於資料的精確籌畫、指揮、打擊、評估提供了保障,為基於大資料的炮兵科學決策奠定了基礎。

張家口人闖天下

舍他其誰勇擔當。“炮兵部隊指揮對抗”是總部賦予炮院的重大教學任務,是著眼實戰化訓練、提升實戰能力的重要舉措,而對抗系統建設則是零點起步,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王永良作為系統技術副總師,參加了系統總體方案制定、模型建設、系統研發、系統聯調等全部工作。在2013年初到2014年底的系統研發與升級完善中,他們60多人的專案攻關團隊,凝神聚力、團結協作,不知犧牲了多少個節假日、度過了多少不眠之夜、攻克了多少技術難關,按時間節點完成了系統的研發任務,順利完成了全軍13個炮兵旅的“火力•南京”系列指揮對抗演練,有效地錘煉了炮兵部隊指揮員的實戰化能力,中央電視臺進行了連續跟蹤報導。

新時代、新征程,隨著2017年軍隊力量編成結構調整落地,軍隊院校也於2018年按新的編制運行,新的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南京校區,其使命與責任更大了,為扎實推進陸軍“十三五”建設規劃,陸軍火力作戰實驗系統、炮兵指揮訓練系統、炮兵類比中心、炮兵作戰決策支援系統等一大批建設任務已經下達,改革強軍、科技興軍的號角已經吹響,王永良和戰友們正以只爭朝夕和舍他其誰的責任擔當,去攻克這一個個科技堡壘,為實現強軍夢想繼續奉獻智慧和力量。

(作者簡介:王占春 懷來縣檔案史志局 副主任科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