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難忘維和種菜的日子——種的不是菜,是思念!

▲不辭辛勞 人工授粉

再過一段時間, 由第75集團軍某工程防化旅為主體組建的第17批赴黎巴嫩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就要啟程,

奔赴萬里之遙的中東維和戰場執行維和任務。 出征在即, 幾多寒暄, 我特意提醒戰友:“記得帶點種子過去, 心情煩了就種種菜。 ”

關於種菜, 不是中國維和部隊的“規定動作”, 而是官兵的“自選動作”。 我於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赴黎巴嫩維和, 擔任政工組組長, 對種菜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 而今回憶起來還覺得意猶未盡。

▲南瓜的世界裡有了“帶頭大哥”

記得剛到任務區, 除了緊張有序的輪換交接工作外, 維和部隊還發生了幾起“圈地運動”:戰士們用木棍、繩子、布條把菜地一圍, 在顯眼處貼上一張注明“某連某班菜地”的標籤。 那“占山為王”的架勢, 和古代藩王保護封地有得一拼。 最終領導召集“各路諸侯”開了個會, 對菜地進行了合理分配, 這場風波才算平息下來。

▲澆水並快樂著

由於營區狹小, 這些“巴掌大”的菜地都是一茬茬維和官兵在房前屋後、牆角路邊東一塊西一塊“擠”出來的, “僧多粥少”極為珍貴。 維和工作本來就很緊張, 為啥還要忙裡偷閒幹這種菜的活?許多戰士告訴我, 種菜, 其實是一種享受。

▲豐收的喜悅溢於言表

我仔細觀察過戰士們種菜, 那不是純粹的勞作, 而是處處彰顯著令人嘖嘖稱讚的“工匠精神”。 鋤草、翻地過後, 要用剪碎的草葉或牛羊糞便埋作底肥, 再經挖渠、起壟, 原本貧瘠的菜地搖身一變成了“黑土地”。 育苗的過程極有一番講究, 有的種子可以直接撒在地裡, 有的則需要人工育苗。 平面建築連戰士張大鵬栽種向日葵, 先用臉盆、棉絮、塑膠薄膜營造出一個“溫室”, 讓種子發芽, 再挑粗壯的幼苗移栽到菜地裡, 典型的“優生優育”。 澆水通常選擇在早晚進行, 戰士們把廢棄的礦泉水瓶鑽上幾個細眼,

發明了“滴灌技術”。 除此, 修剪、理藤、拔草、捉蟲, 都有一系列的標準作業程式。

▲小瓜茁壯成長

就這樣, 伴隨著維和工作的逐步展開, 一窪窪菜地也交出了合格答卷:絲瓜墜彎了枝頭, 小白菜連成了片, 小辣椒通紅通紅, 玉米杆伸出了金黃的穗子, 油麥菜綠得直晃人眼。顏值最高的當數那一片向日葵,一朵朵太陽花迎風怒放,晃動成滾滾花海,招蜂引蝶一點也不低調。另外,空心菜、黃秋葵、紅薯、茼蒿、小蔥、韭菜、豌豆、薄荷等也紛紛在菜地裡安家落戶,活脫脫一個蔬菜家族“大關園”。

▲向日葵“招蜂引蝶”

辛勤的汗水換來餐桌上隔三差五的幾個小菜,折煞著大魚大肉的風頭。由於聯黎供應的都是冷凍食品,且蔬菜的品種相當有限,許多國內蔬菜都沒有,著實委屈了中國維和官兵的味蕾。因此,這些純綠色、無公害、帶著泥土芬芳的國內新鮮蔬菜,自然成了三九的火爐三伏的扇子——人見人愛。通常菜盤子一上桌,筷子便如雨點般“刷刷”落下,三下五除二掃了個精光。

▲番茄嬌豔可愛

其實,相對於吃而言,大家更注重種菜的過程。戰士楊建平是一名技術精湛的作業手,會熟練操作挖掘機、吊車、裝載機等大型機械。工作再忙,他幾乎每天都要抽時間照料菜地。他說:“看著菜一天天成長,就看到了希望。”喜歡種菜的戰士們,自發組成了“興趣小組”,課餘時間切磋交流,其樂融融。就算是不種菜的,也把菜地當成營區裡一道靚麗風景,時常駐足觀賞。正因為如此,許多菜一開始是被當成花來養、當成寶貝來伺候,實在是熟透了,才在萬般不舍中,被“請”進廚房。

▲發明“盆栽”種養技術

受大夥影響,我也和幾名同事申請了一塊“自留地”,開始品嘗種菜的樂趣。一段時間後上了癮,我們又把礦泉水桶裝上泥土,拓展出一片盆栽區域。每當徜徉在菜地邊,內心總有一種歸宿感,仿佛找到了幾分鄉愁。的確,對於遠離祖國親人、置身異國他鄉的維和官兵來說,看看家鄉的蔬菜,嘗嘗家鄉的味道,那顆漂泊的心啊,也就找到了棲息的港灣。

▲維和官兵進行刺殺操表演

維過和的人都知道,在封閉、枯燥、緊張的維和戰場上,如何保持良好心態至關重要。據統計,近年來黎巴嫩任務區先後發生多起友軍士兵心理障礙、精神分裂、自殺自殘等典型案例,病因之初都給心態有關。和我一起維和的一級醫院院長黃健華從中醫的角度分析:“氣不順,淤積不排,則百弊叢生。”

斯是種菜,反映的卻是一種健康、向上的心態。再次回憶起維和種菜的軼事,我豁然開朗——哥當時種的不是菜,是快樂!

油麥菜綠得直晃人眼。顏值最高的當數那一片向日葵,一朵朵太陽花迎風怒放,晃動成滾滾花海,招蜂引蝶一點也不低調。另外,空心菜、黃秋葵、紅薯、茼蒿、小蔥、韭菜、豌豆、薄荷等也紛紛在菜地裡安家落戶,活脫脫一個蔬菜家族“大關園”。

▲向日葵“招蜂引蝶”

辛勤的汗水換來餐桌上隔三差五的幾個小菜,折煞著大魚大肉的風頭。由於聯黎供應的都是冷凍食品,且蔬菜的品種相當有限,許多國內蔬菜都沒有,著實委屈了中國維和官兵的味蕾。因此,這些純綠色、無公害、帶著泥土芬芳的國內新鮮蔬菜,自然成了三九的火爐三伏的扇子——人見人愛。通常菜盤子一上桌,筷子便如雨點般“刷刷”落下,三下五除二掃了個精光。

▲番茄嬌豔可愛

其實,相對於吃而言,大家更注重種菜的過程。戰士楊建平是一名技術精湛的作業手,會熟練操作挖掘機、吊車、裝載機等大型機械。工作再忙,他幾乎每天都要抽時間照料菜地。他說:“看著菜一天天成長,就看到了希望。”喜歡種菜的戰士們,自發組成了“興趣小組”,課餘時間切磋交流,其樂融融。就算是不種菜的,也把菜地當成營區裡一道靚麗風景,時常駐足觀賞。正因為如此,許多菜一開始是被當成花來養、當成寶貝來伺候,實在是熟透了,才在萬般不舍中,被“請”進廚房。

▲發明“盆栽”種養技術

受大夥影響,我也和幾名同事申請了一塊“自留地”,開始品嘗種菜的樂趣。一段時間後上了癮,我們又把礦泉水桶裝上泥土,拓展出一片盆栽區域。每當徜徉在菜地邊,內心總有一種歸宿感,仿佛找到了幾分鄉愁。的確,對於遠離祖國親人、置身異國他鄉的維和官兵來說,看看家鄉的蔬菜,嘗嘗家鄉的味道,那顆漂泊的心啊,也就找到了棲息的港灣。

▲維和官兵進行刺殺操表演

維過和的人都知道,在封閉、枯燥、緊張的維和戰場上,如何保持良好心態至關重要。據統計,近年來黎巴嫩任務區先後發生多起友軍士兵心理障礙、精神分裂、自殺自殘等典型案例,病因之初都給心態有關。和我一起維和的一級醫院院長黃健華從中醫的角度分析:“氣不順,淤積不排,則百弊叢生。”

斯是種菜,反映的卻是一種健康、向上的心態。再次回憶起維和種菜的軼事,我豁然開朗——哥當時種的不是菜,是快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