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動漫>正文

這部硬核的成人動畫終於光臨內地了

點擊底部 “閱讀原文” , 到龍門客棧和我們一起聊聊電影

1915年4月, 在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 奧斯曼帝國發動殺害了百餘名亞美尼亞人。 接下來的一年間, 政府當局通過下達驅逐令, 將亞美尼亞人趕往沙漠地區, 並對其族群大肆屠殺, 據粗略統計, 當時的死傷人數高達100多萬人。 1978年, 聯合國將該事件定為“種族滅絕”, 並與與納粹屠殺猶太人、盧旺達種族大屠殺並稱“20世紀三大種族屠殺”。

為什麼會以這起歷史事件作為本文的開篇,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與韋斯.安德森導演的新作《犬之島》有著某種聯繫。 同樣被驅逐, 屠殺, 雖然沒有直接提及, 但是大家都將本片不自覺的與這起事件相關聯。

借由動畫的形式反思歷史, 並對當下的社會問題給予猛烈的批判, 這次的安德森不再滿足於童話世界的歷險以及人性真善美的宣揚, 而是直接的向人們揭露了我們這個世界目前最急於解決的問題。 歧視, 偏見, 這些我們隨處可見的現象好像大家都已經習以為常, 但是那些悲劇性事件的發生, 很大程度上都是從這種扭曲的心理開始的, 一味地選擇無視, 縱容, 其結果無疑是毀滅性的。

回到電影本身, 自打《布達佩斯大飯店》在當年橫掃頒獎季, 並獲得多項殊榮後, 大眾對於韋斯.安德森這個名字一下子熟悉了起來。 這位被冠以“強迫症患者的福音”的作者導演, 通過其極強的個人風格, 俘獲了大量的影迷。 從《天才一族》到《月升王國》再到《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精緻工整的對稱構圖,

色彩搭配考究的場景和人物造型, 充滿童真和浪漫的幽默故事, 以及不變的對於真善美的歌頌, 這些安德森所堅持的導演風格和主題表達一直在延續著。

因而, 當安德森在指導《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的八年後, 再次宣佈拍攝一部定格動畫時,

對於我們廣大得影迷來說自然是十分期待的。 果然, 影片《犬之島》在柏林電影節首映後大獲好評, 不僅收穫了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的殊榮, 在爛番茄評分網站上更是拿到了100%新鮮度的開畫口碑。

視聽

延續導演一貫的美學風格, 片中存在著大量的對稱構圖, 或許是為了配合其構圖上的設計,在景別的選用上也是大景別為主,給人以極強的舞臺感。比起通過剪輯來製造戲劇衝突和矛盾,導演在片中更多的通過長鏡頭式的場面調度來推動敘事。

比如片中有一場戲是chief要講述自己被主人收養的過往,開始鏡頭是卡在小男孩和其它四條狗的一個全景,隨著chief開口,畫面向左橫移到有他的全景,這時chief因為猶豫而讓大家對他失去了興趣,鏡頭又往右橫移,將他排除出畫面,接著又移了回去。這樣通過攝影機運動來達到喜劇效果和人物間互動的設計比比皆是,導演十分鍾愛于攝影機的直推和搖移,不打斷人物間的對話,而是通過攝影機的調度來控制節奏,這是安德森十分擅長的。

在空間和美術設計上,涉及到歧視和打壓狗的官員時,配色大多以深色系為主,光影的處理上也大多是大反差的高光,給人一種陰森和恐怖的觀感。市長小林的宅邸以醒目的大紅色為主色調,象徵著暴力和殺戮。五光十色的未來日本與淒冷蕭條的犬之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和反差,無論是空間的滿與空,還是色彩上的鮮豔與陰冷,都極有設計感。

配樂的選用上,結合具有日本特色的太鼓等樂器,賦予了作品極強的東方韻味。尤為印象深刻是高潮戲中的一段太鼓獨奏,伴隨著節奏的加快,情節不斷發展,聲畫的配合十分協調和完美。

故事和主題

敘事上,導演通過章回體來推動故事。影片的主敘事空間不斷地跳躍於犬之島和城市之間,狗狗們的齊心協力與人類的勾心鬥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陰謀家為了煽動人們抵制狗的存在,而蓄意的讓瘟疫擴散,無知的百姓為了活命而紛紛加入了滅狗大軍。

借由這樣的情節,觀眾不難想到在當今社會中存在的大量類似的情況,喪失明辨是非的能力,對於異己堅決的批判和打擊,不尊重個體的差異性,似乎站隊成了評判真理的唯一標準,哪邊兒聲音大,人多,哪兒就是真理。片中小林為了控制輿論,通過媒體和新聞對人民進行洗腦,不惜篡改事實,除了極少數仍然堅持自己內心信念的人以外,大部分人都堅信狗是萬惡之源,應該被消滅。

片中的chief在一開始,完全拒絕與人類共處,說是不屑,但其實是害怕,因為害怕自己受傷。隨著與男孩的交往,它逐漸放下了心防,那個最具有儀式性的時刻,是chief撿起了男孩扔的棍子,並且讓男孩給他洗了個澡,觀眾發現他其實不是黑色的,而是白色的。人們之所以排斥異己,不認同彼此,其實追究根本就是恐懼,這是源於未知,不瞭解而產生的一種抵抗心理。

就像白人對黑人,因為他們害怕,害怕黑人比自己更有力量,所以乾脆先發制人的把他們踩在腳底下。一時可能你會得到心安,但是這種安全感伴隨著對於他人的踐踏和不尊重,註定是不能長久的。chief與男孩的和解,並非誰妥協誰,而是基於信任和友好而達成的一種和解,這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

片中有一個值得玩味的角色,那就是《伯德小姐》的導演格蕾塔·葛韋格配音的美國留學生特雷西。作為一個西方視點的代表,她在充滿偏見和陰謀的日本社會充當了一個領路人的角色,當眾人對前景消極悲觀時,是她堅定地認為小林市長是有陰謀的,當科學家助理陷入絕望中時,是她一個巴掌拍醒了助理,並拿回了藥劑。

這其實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美日關係,或者是美國在國際上意欲去塑造的一個形象,一個領路人,一個協助者,看起來很純粹,實際上卻可能有著自己的小算盤,前兩天恐襲敘利亞的事件就是一個典型,冠冕堂皇的說是在找化學武器,實則就是在干涉他國內政來獲取自己的利益。

當然,其實對於本片,還是存在著一些遺憾。比如人物臉譜化的問題,片中的小林市長前後轉變過於突兀,導演刻意地在加強抵制狗和愛狗人士之間的衝突,反而忽略了一些關鍵人物的塑造,這就使結尾的反轉稍微有點牽強。觀眾希望看到更加豐富和立體的人物,反派固然要承擔一些敘事上的意義,但是如果可以加入更多的情感和動機,或許會讓人更有代入感和理解故事。

最後,其實可能是我想多了,但是還是想拋出來跟大家分享。影片結尾,為了紀念點點的英勇付出,新任市長小男孩為他造了一個雕像,雕像是被關在籠子裡的點點。為什麼是在籠子裡,一個束縛的形象,而不是捨棄籠子,自有屹立的形象,難道說最後宣傳的仍然是狗應該被管制,被人所操弄麼?我覺得如果是順著影片整體的敘事來說,這是不成立的,但是導演最後這樣的處理想必有其自己的考慮,就當是一個開放的交流題了。

這是一個不一樣的韋斯.安德森,他變得更犀利了,但是骨子裡仍是溫柔的,仍是相信真與善的。就像男孩跟chief的關係一樣,不同的種族,宗教,甚至物種,其實都是可以和諧共處的,問題就在於彼此願不願意打開那扇門,那扇通往友好交流的門。

我們相信有一天,這個世界會不再有歧視,不再有那些限制性的言論,尊重每一個個體的存在,讓每個人都能尋找自己的價值,真心的希望這一天能夠快點來到。

想和龍叔直接互動,請按住下方圖片,識別圖中二維碼,一鍵添加龍斌大話電影官方微信。或手動搜索微信號lbdhdy

想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加入我們的官方QQ群

想讓你的影評&影視相關作品讓更多人看到,請將作品+姓名+聯繫方式(QQ&電話)發送至3095935919@qq.com

點擊“閱讀原文”,到龍門客棧和我們一起聊聊電影

或許是為了配合其構圖上的設計,在景別的選用上也是大景別為主,給人以極強的舞臺感。比起通過剪輯來製造戲劇衝突和矛盾,導演在片中更多的通過長鏡頭式的場面調度來推動敘事。

比如片中有一場戲是chief要講述自己被主人收養的過往,開始鏡頭是卡在小男孩和其它四條狗的一個全景,隨著chief開口,畫面向左橫移到有他的全景,這時chief因為猶豫而讓大家對他失去了興趣,鏡頭又往右橫移,將他排除出畫面,接著又移了回去。這樣通過攝影機運動來達到喜劇效果和人物間互動的設計比比皆是,導演十分鍾愛于攝影機的直推和搖移,不打斷人物間的對話,而是通過攝影機的調度來控制節奏,這是安德森十分擅長的。

在空間和美術設計上,涉及到歧視和打壓狗的官員時,配色大多以深色系為主,光影的處理上也大多是大反差的高光,給人一種陰森和恐怖的觀感。市長小林的宅邸以醒目的大紅色為主色調,象徵著暴力和殺戮。五光十色的未來日本與淒冷蕭條的犬之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和反差,無論是空間的滿與空,還是色彩上的鮮豔與陰冷,都極有設計感。

配樂的選用上,結合具有日本特色的太鼓等樂器,賦予了作品極強的東方韻味。尤為印象深刻是高潮戲中的一段太鼓獨奏,伴隨著節奏的加快,情節不斷發展,聲畫的配合十分協調和完美。

故事和主題

敘事上,導演通過章回體來推動故事。影片的主敘事空間不斷地跳躍於犬之島和城市之間,狗狗們的齊心協力與人類的勾心鬥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陰謀家為了煽動人們抵制狗的存在,而蓄意的讓瘟疫擴散,無知的百姓為了活命而紛紛加入了滅狗大軍。

借由這樣的情節,觀眾不難想到在當今社會中存在的大量類似的情況,喪失明辨是非的能力,對於異己堅決的批判和打擊,不尊重個體的差異性,似乎站隊成了評判真理的唯一標準,哪邊兒聲音大,人多,哪兒就是真理。片中小林為了控制輿論,通過媒體和新聞對人民進行洗腦,不惜篡改事實,除了極少數仍然堅持自己內心信念的人以外,大部分人都堅信狗是萬惡之源,應該被消滅。

片中的chief在一開始,完全拒絕與人類共處,說是不屑,但其實是害怕,因為害怕自己受傷。隨著與男孩的交往,它逐漸放下了心防,那個最具有儀式性的時刻,是chief撿起了男孩扔的棍子,並且讓男孩給他洗了個澡,觀眾發現他其實不是黑色的,而是白色的。人們之所以排斥異己,不認同彼此,其實追究根本就是恐懼,這是源於未知,不瞭解而產生的一種抵抗心理。

就像白人對黑人,因為他們害怕,害怕黑人比自己更有力量,所以乾脆先發制人的把他們踩在腳底下。一時可能你會得到心安,但是這種安全感伴隨著對於他人的踐踏和不尊重,註定是不能長久的。chief與男孩的和解,並非誰妥協誰,而是基於信任和友好而達成的一種和解,這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

片中有一個值得玩味的角色,那就是《伯德小姐》的導演格蕾塔·葛韋格配音的美國留學生特雷西。作為一個西方視點的代表,她在充滿偏見和陰謀的日本社會充當了一個領路人的角色,當眾人對前景消極悲觀時,是她堅定地認為小林市長是有陰謀的,當科學家助理陷入絕望中時,是她一個巴掌拍醒了助理,並拿回了藥劑。

這其實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美日關係,或者是美國在國際上意欲去塑造的一個形象,一個領路人,一個協助者,看起來很純粹,實際上卻可能有著自己的小算盤,前兩天恐襲敘利亞的事件就是一個典型,冠冕堂皇的說是在找化學武器,實則就是在干涉他國內政來獲取自己的利益。

當然,其實對於本片,還是存在著一些遺憾。比如人物臉譜化的問題,片中的小林市長前後轉變過於突兀,導演刻意地在加強抵制狗和愛狗人士之間的衝突,反而忽略了一些關鍵人物的塑造,這就使結尾的反轉稍微有點牽強。觀眾希望看到更加豐富和立體的人物,反派固然要承擔一些敘事上的意義,但是如果可以加入更多的情感和動機,或許會讓人更有代入感和理解故事。

最後,其實可能是我想多了,但是還是想拋出來跟大家分享。影片結尾,為了紀念點點的英勇付出,新任市長小男孩為他造了一個雕像,雕像是被關在籠子裡的點點。為什麼是在籠子裡,一個束縛的形象,而不是捨棄籠子,自有屹立的形象,難道說最後宣傳的仍然是狗應該被管制,被人所操弄麼?我覺得如果是順著影片整體的敘事來說,這是不成立的,但是導演最後這樣的處理想必有其自己的考慮,就當是一個開放的交流題了。

這是一個不一樣的韋斯.安德森,他變得更犀利了,但是骨子裡仍是溫柔的,仍是相信真與善的。就像男孩跟chief的關係一樣,不同的種族,宗教,甚至物種,其實都是可以和諧共處的,問題就在於彼此願不願意打開那扇門,那扇通往友好交流的門。

我們相信有一天,這個世界會不再有歧視,不再有那些限制性的言論,尊重每一個個體的存在,讓每個人都能尋找自己的價值,真心的希望這一天能夠快點來到。

想和龍叔直接互動,請按住下方圖片,識別圖中二維碼,一鍵添加龍斌大話電影官方微信。或手動搜索微信號lbdhdy

想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加入我們的官方QQ群

想讓你的影評&影視相關作品讓更多人看到,請將作品+姓名+聯繫方式(QQ&電話)發送至3095935919@qq.com

點擊“閱讀原文”,到龍門客棧和我們一起聊聊電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