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時尚界更新換代 哪10大品牌最值得並購?

某某品牌要換設計師的傳言在時尚界永遠不缺。 但現在還有另一種傳言主宰了新聞頭條:由於面對正在放緩的市場, 業內最大的數家企業為求擴張正將目光轉至企業並購,

不管是Burberry拒絕多項收購洽談, 還是路威酩軒集團(LVMH)否認其已收購Supreme, Coach追求收購Kate Spade的傳言亦甚囂塵上。

奢侈品行業規模最大的企業集團最有可能通過兼併與收購推動增長。 “並購領域最活躍的公司當然是奢侈品集團, ”桑福德·伯恩斯坦(Sanford C.Bernstein)高級分析師Mario Ortelli表示, “這些集團已經創造好了資本支出週期, 並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業務反覆運算, 所以他們無法在有機增長方面投入太多。 ”去年, Ortelli向BoF表示曆峰集團(Richemont)與路威酩軒都有能力進行價值超100億歐元的收購。

Coach參與並購也很積極, 在2015年1月收購Stuart Weitzman後, 更希望將自身打造成一家美國多品牌時尚企業集團。 Coach首席執行官Victor Luis曾表示:“我們相信, 蔻馳集團(Coach Inc.)能比Coach品牌更大……我們優先考慮的事,

就是利用Coach品牌擁有的專業知識打造偉大的品牌, 而Coach做得尤為出色的就是在國際和國內發展品牌。 ”

巴黎銀行證券部(Exane BNP Paribas)奢侈品業務負責人Luca Solca表示:“Coach這樣的市場競爭者開始在並購上進行投入, 可能因為他們認為自身核心業務已經成熟。 並購就成為了讓自由現金流開始運作並提高平均增長途徑之一。 ”

通常而言, 並購主要是規模更大、融資更優的企業購買高潛力品牌控股權, 並利用其深厚資本、國際運營專業知識、現有支援網路加速其發展。 但買家必須十分謹慎, 避免現有業務受損, 時機決定了一切。 事實上, 最具吸引力的收購物件是傳統而言處於發展階段、不再需要繼續大量投資在品牌定位與客戶獲取、價格依舊有吸引力的品牌。

Ortelli說:“但就今日市場而言, 收購更實際的東西, 比收購僅有品牌的東西, 更有吸引力。 ”

“品牌會衰落並消亡, 但如果公司能夠建造出這樣平臺, 能從額外目標中提取有意義的成本協同效應, 那麼他們就能開闢增長途徑, 無論是他們設計的手袋能不能恰好擊中趨勢迴圈, ”對沖基金Armistice Capital創始人Stephen Boyd補充說, “說到什麼才是好的並購目標, 通常而言其分銷與顯著的成本節省之間存在差距, 計算起來將會遠超想像。 ”

在當前快速變化的世界中, 並購還能為買家提供機會, 快速開啟自身業務未能滿足的新興消費者需求。 比如路威酩軒去年收購了德國高端行李箱製造商Rimowa, 以及近期的小眾香氛品牌Francois Francis Kurkdjian。

二者均能對該集團現有的資產進行補充, 獲得了不斷擴張的快速增長類別的集團定位。

運動服這樣的品類能夠適用嗎?“目前有兩大時尚界趨勢十分明確:一是服裝休閒化;另一個就是運動裝。 因此對大集團來說, 任何能在這兩個趨勢中樹立標誌性地位的公司, 都將是很有興趣的收購目標, ”Ortelli說。

那麼, 有哪些公司已經成為了時尚界最大競爭者的目標呢?BoF進行內部研究分析, 並與多位行業專家交流, 確定出以下十大時尚並購目標。

Acne Studios—創立于1997年—營收2.15億美元

該品牌來自斯德哥爾摩, 擁有強大品牌標識, 將斯堪的納維亞風格與新鮮的街頭美學融為一體。 Acne的產品定價低於傳統奢侈品牌, 為奢侈品集團提供核心業務之外挖掘新市場的機會。

儘管Acne Studio在2006年出售其少數股權, 但品牌零售擴張完全有機, 僅通過業務產生的現金流融資, 這點令人印象深刻。 目前該品牌主要在全球範圍內的主要百貨公司, 零售網路包括在13個國家運營的50家門店。 但Acne上一財政年度該品牌營收僅低於2億歐元, 屬於增長潛力高的小企業。

Burberry—創立于1907年—營收25.1億英鎊

儘管領導層不穩、產品市場需求漸冷, Burberry在數位領域展現出的技能水準使其依舊成為路威酩軒頗感興趣的收購目標, 因為在這一領域, 路威酩軒目前依舊落後, 依舊努力通過其任命前Apple高層Ian Rogers為首席數位官等措施努力追趕。 另外鑒於市面缺乏其它英國奢侈大牌, Burberry的英國血統依舊成為品牌獨特定位, 將獲得較高溢價。

在前路威酩軒集團旗下品牌Céline與Givenchy成功掌舵的Marco Gobbetti加入Burberry擔任首席執行官後,有關Burberry或將成為前者潛在收購目標的傳言才開始興起。另外,路威酩軒集團獨立董事、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Bernard Arnault長期商業助理Albert Frère,通過Groupe Bruxelles Lambert SA投資公司收購Burberry的3%股份,進一步拓展兩家公司之間的對話進程。

最後還有Coach與Burberry洽談的相關報導,最早在2016年10月見於報端。Luca Solca彼時向BoF表示:“如果Coach和Burberry要合併,那不過是將兩者問題合併起來。縱觀奢侈品企業並購史,兼併不會幫助品牌恢復吸引力與渴望度,面對品牌動力不足下降希望提升成本效率,往往不過是覺得,‘有動作總好過沒動作’罷了。”所以,這種可能性或許已被排除。

Canada Goose—創立于1957年—營收2.19億美元

據彭博社(Bloomberg’s)的Alex Barinka表示,儘管該加拿大外套專業品牌在2017年3月首次公開募股上市後,估值在20億美元左右、股價上漲近40%,其擴張“依舊相對年輕”。該公司已成功創造出常青款時裝產品郊狼皮草派克風衣,在媒體、意見領袖與消費者建立了強烈吸引力。

確實如此,投資人與分析師都對該品牌在強勁業績數字中展現的高增長潛力充滿信心。據其上市章程,截至2016年3月31日的財年中,Canada Goose創造了2.908億加幣營收,過去3年的年複合增長率(CAGR)高達38%,淨收入在上一財年達2650萬加幣,同期增長率達196%。

如今Canada Goose已上市,其原本的私募投資方貝恩資本(Bain Capital)已全身而退,理論上講,奢侈品大集團對其發出主動收購要約、用重金收購進入其下一發展階段將更加容易。問題是,大集團願不願意出高於品牌股價的溢價進行收購,打動Canada Goose股東出售其股份。

Kate Spade—創立于1993年—營收14億美元

就結構上講,Kate Spade能為Coach等公司帶來明顯協同效應,不少分析師認為很快就能聽到Coach收購該品牌的消息。2016年,Kate Spade淨銷售額達14億美元,調整後的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已達2.59億美元。

結合出貨管道與材料採購訂單或能增加利潤率,蔻馳集團或將重新調整業績不佳的Coach零售地,支持Kate Spade的國際零售擴張並削減成本。

“Kate Spade之所在美國的部分原因,主要因為這是一個美國品牌。目前Kate Spade 80%銷售額來自美國境內。因此,如果未來買家能像Coach這樣,在中國以及世界其它地區擁有基礎設施與專業知識,Kate Spade只要將其插入現有平臺就能即刻開始銷售,”Boyd說。但在效率和成本節約上最有吸引力的可能是因為兩家企業總部均設在紐約,一般及行政開支上更易產生協同效應。

分析師表示,最有可能加入與Coach競爭的Michael Kors依舊有機會,可用其股票對Kate Spade進行收購——但眾人更期待看到的還是Coach並購成功。

Lululemon—創立于1998年—營收23億美元

對目前蓬勃發展的運動服市場有興趣的所有人,Lululemon如此純粹的單一品類市場玩家都不容錯過。儘管該品牌近期表現不佳,但擁有強大高端品牌打造資質、擁有在滲透率不足的國際市場(尤其是正在經歷激動人心運動裝崛起的中國市場)擴張品牌方面擁有經驗的買家,會看到以具有吸引力的價格收購該公司的價值。2015年,Nike和Under Armour成為其潛在買家。

Lululemon首先發掘了在瑜伽與普拉提等流行健身運動對生活方式的影響趨勢。但儘管品牌快速增長,表現卻不穩定,近年出現大幅收入下滑。今年3月,Lululemon股價暴跌近23%。

Patagonia—創立於1973年—預計營收:7億美元

除了將可持續發展實踐納入業務“數十年”的增長潛力之外,該品牌還能為大型企業集團帶來可持續發展領域的豐富專業知識。Patagonia首席執行官Rose Marcario表示:“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資源越來越少,大量的原始材料不是時時都有。所以你必須現在就開始努力弄清楚,要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作為在迴圈經濟為原則的私營公司,Patagonia不太算是顯而易見的收購目標,要說服公司擁有者對外出售並不容易。但該因其在外套領域的環保奢侈品定位,成為了分析師眼中頗具吸引力的目標。此外加上目前市場對運動服飾偏愛,以及尤為切題的環保消費主義趨勢,該品牌的吸引力已經超越時尚。

Puma—創立于1948年—營收:10億歐元

開雲集團(Kering)不僅是潛在的買家——也是潛在的賣家。開雲董事長Francois Henri Pinault在2017年4月12日決定從退出Puma董事會,進一步強化了市場對Puma即將出售的猜測。Solca在2016年12月將此品牌描述為“走上了更為光明的軌道”,其2017年第1季度結果顯示銷售額同比增長15%,達到10億歐元。正因如此,Puma提高其對2017年的盈利預測,股價上漲5%以上,達到近10年來最高水準。

儘管開雲此前收購Puma被認為開啟了新一代生活方式品牌戰略的開端,但Solca表示:“但Puma和開雲旗下奢侈品牌投資組合之間產生的‘協同效應’從不在預期之內。”收購該品牌以來,開雲引入了明星蕾哈娜(Rihanna)擔任其Fenty系列設計師的形式,聘請新管理團隊、購買許可證並改善分銷。潛在買家或有興趣在該品牌新軌跡剛開始時進行收購。

Salvatore Ferragamo—創立于1927年—營收?7.1億歐元

作為為數不多的不受全球三大奢侈品企業集團控制的偉大義大利家族企業之一,Salvatore Ferregamo對開雲或路威酩軒來說均為難得的商機:在增加鞋履領域大量收入同時,不使其現有時裝與皮具業務陷入困境。在分銷、材料採購甚至製造生產也將產生重要的協同效應。

Ferragamo品牌本身,也為增長提供了非常強大的基礎。Luca Solca曾在《為什麼說“睡美人”Salvatore Ferragamo即將蘇醒?》一文中總結道,“在中國,該品牌享有知名度與渴望度;在法國是市場需求最旺盛的三大品牌之一;在美國,產品渴望度超越了其它競爭對手。”

Solca還在今年2月分析該品牌發展戰略時寫道:“該公司的平臺非常強大,但要縮小與行業領導者在品牌知名度與渴望度之間的差距還需努力。”隨著2015年以來品牌銷售增勢放緩,除了行業巨頭,還有誰能給Ferragamo指導前路?

Supreme—創立於1994年—預計營收未知

Kim Jones今年1月在巴黎男裝周時裝天橋上揭幕Louis Vuitton X Supreme聯乘合作,更多傳媒紛紛猜測該法國時裝屋對後者的收購。如果不是更大交易的一部分,為何這兩家各自擁有如此珍貴品牌的企業會突然同意進行如此密切的合作呢?又或者,至少因為這就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景象。

儘管路威酩軒事後否認正對Supreme進行收購,有著“街頭潮牌界的Chanel”之稱的Supreme,無疑是顯而易見的並購好目標。該品牌在北美、亞洲與歐洲市場共僅有10家門店,除Dover Street Market之外尚無批發業務,增長機會巨大。儘管全球擴張對Supreme品牌存在的本身帶來某種程度的挑戰(品牌要如何繼續擴張但不稀釋本地製造的小眾崇拜光環?),就其潛在目標而言,Supreme確實至尊無上。

Tiffany—創立于1837年—營收40億美元

法國巴黎銀行證券部一份名為《曇花一現:美國奢侈品的崛起與墮落》(The Meteoric Rise&Fall of American Luxury)的報告中提及Tiffany,認為其“強大的品牌資產”與“歐洲奢侈品商業模式”,與其它“獲得曇花一現的成功後驚人地隕落”的美國時尚與奢侈品牌區隔開來,因此也能成為開雲與LVMH的主要收購對象。要收購市場估值近78億美元的Tiffany,代價並不便宜;儘管Tiffany在最近週期內在為股東創造價值上遇到困難,但還有其它創造價值的商機尚未開發,包括開發品牌腕表產品、對分拆銀飾與高級珠寶零售模式等。

在前路威酩軒集團旗下品牌Céline與Givenchy成功掌舵的Marco Gobbetti加入Burberry擔任首席執行官後,有關Burberry或將成為前者潛在收購目標的傳言才開始興起。另外,路威酩軒集團獨立董事、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Bernard Arnault長期商業助理Albert Frère,通過Groupe Bruxelles Lambert SA投資公司收購Burberry的3%股份,進一步拓展兩家公司之間的對話進程。

最後還有Coach與Burberry洽談的相關報導,最早在2016年10月見於報端。Luca Solca彼時向BoF表示:“如果Coach和Burberry要合併,那不過是將兩者問題合併起來。縱觀奢侈品企業並購史,兼併不會幫助品牌恢復吸引力與渴望度,面對品牌動力不足下降希望提升成本效率,往往不過是覺得,‘有動作總好過沒動作’罷了。”所以,這種可能性或許已被排除。

Canada Goose—創立于1957年—營收2.19億美元

據彭博社(Bloomberg’s)的Alex Barinka表示,儘管該加拿大外套專業品牌在2017年3月首次公開募股上市後,估值在20億美元左右、股價上漲近40%,其擴張“依舊相對年輕”。該公司已成功創造出常青款時裝產品郊狼皮草派克風衣,在媒體、意見領袖與消費者建立了強烈吸引力。

確實如此,投資人與分析師都對該品牌在強勁業績數字中展現的高增長潛力充滿信心。據其上市章程,截至2016年3月31日的財年中,Canada Goose創造了2.908億加幣營收,過去3年的年複合增長率(CAGR)高達38%,淨收入在上一財年達2650萬加幣,同期增長率達196%。

如今Canada Goose已上市,其原本的私募投資方貝恩資本(Bain Capital)已全身而退,理論上講,奢侈品大集團對其發出主動收購要約、用重金收購進入其下一發展階段將更加容易。問題是,大集團願不願意出高於品牌股價的溢價進行收購,打動Canada Goose股東出售其股份。

Kate Spade—創立于1993年—營收14億美元

就結構上講,Kate Spade能為Coach等公司帶來明顯協同效應,不少分析師認為很快就能聽到Coach收購該品牌的消息。2016年,Kate Spade淨銷售額達14億美元,調整後的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已達2.59億美元。

結合出貨管道與材料採購訂單或能增加利潤率,蔻馳集團或將重新調整業績不佳的Coach零售地,支持Kate Spade的國際零售擴張並削減成本。

“Kate Spade之所在美國的部分原因,主要因為這是一個美國品牌。目前Kate Spade 80%銷售額來自美國境內。因此,如果未來買家能像Coach這樣,在中國以及世界其它地區擁有基礎設施與專業知識,Kate Spade只要將其插入現有平臺就能即刻開始銷售,”Boyd說。但在效率和成本節約上最有吸引力的可能是因為兩家企業總部均設在紐約,一般及行政開支上更易產生協同效應。

分析師表示,最有可能加入與Coach競爭的Michael Kors依舊有機會,可用其股票對Kate Spade進行收購——但眾人更期待看到的還是Coach並購成功。

Lululemon—創立于1998年—營收23億美元

對目前蓬勃發展的運動服市場有興趣的所有人,Lululemon如此純粹的單一品類市場玩家都不容錯過。儘管該品牌近期表現不佳,但擁有強大高端品牌打造資質、擁有在滲透率不足的國際市場(尤其是正在經歷激動人心運動裝崛起的中國市場)擴張品牌方面擁有經驗的買家,會看到以具有吸引力的價格收購該公司的價值。2015年,Nike和Under Armour成為其潛在買家。

Lululemon首先發掘了在瑜伽與普拉提等流行健身運動對生活方式的影響趨勢。但儘管品牌快速增長,表現卻不穩定,近年出現大幅收入下滑。今年3月,Lululemon股價暴跌近23%。

Patagonia—創立於1973年—預計營收:7億美元

除了將可持續發展實踐納入業務“數十年”的增長潛力之外,該品牌還能為大型企業集團帶來可持續發展領域的豐富專業知識。Patagonia首席執行官Rose Marcario表示:“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資源越來越少,大量的原始材料不是時時都有。所以你必須現在就開始努力弄清楚,要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作為在迴圈經濟為原則的私營公司,Patagonia不太算是顯而易見的收購目標,要說服公司擁有者對外出售並不容易。但該因其在外套領域的環保奢侈品定位,成為了分析師眼中頗具吸引力的目標。此外加上目前市場對運動服飾偏愛,以及尤為切題的環保消費主義趨勢,該品牌的吸引力已經超越時尚。

Puma—創立于1948年—營收:10億歐元

開雲集團(Kering)不僅是潛在的買家——也是潛在的賣家。開雲董事長Francois Henri Pinault在2017年4月12日決定從退出Puma董事會,進一步強化了市場對Puma即將出售的猜測。Solca在2016年12月將此品牌描述為“走上了更為光明的軌道”,其2017年第1季度結果顯示銷售額同比增長15%,達到10億歐元。正因如此,Puma提高其對2017年的盈利預測,股價上漲5%以上,達到近10年來最高水準。

儘管開雲此前收購Puma被認為開啟了新一代生活方式品牌戰略的開端,但Solca表示:“但Puma和開雲旗下奢侈品牌投資組合之間產生的‘協同效應’從不在預期之內。”收購該品牌以來,開雲引入了明星蕾哈娜(Rihanna)擔任其Fenty系列設計師的形式,聘請新管理團隊、購買許可證並改善分銷。潛在買家或有興趣在該品牌新軌跡剛開始時進行收購。

Salvatore Ferragamo—創立于1927年—營收?7.1億歐元

作為為數不多的不受全球三大奢侈品企業集團控制的偉大義大利家族企業之一,Salvatore Ferregamo對開雲或路威酩軒來說均為難得的商機:在增加鞋履領域大量收入同時,不使其現有時裝與皮具業務陷入困境。在分銷、材料採購甚至製造生產也將產生重要的協同效應。

Ferragamo品牌本身,也為增長提供了非常強大的基礎。Luca Solca曾在《為什麼說“睡美人”Salvatore Ferragamo即將蘇醒?》一文中總結道,“在中國,該品牌享有知名度與渴望度;在法國是市場需求最旺盛的三大品牌之一;在美國,產品渴望度超越了其它競爭對手。”

Solca還在今年2月分析該品牌發展戰略時寫道:“該公司的平臺非常強大,但要縮小與行業領導者在品牌知名度與渴望度之間的差距還需努力。”隨著2015年以來品牌銷售增勢放緩,除了行業巨頭,還有誰能給Ferragamo指導前路?

Supreme—創立於1994年—預計營收未知

Kim Jones今年1月在巴黎男裝周時裝天橋上揭幕Louis Vuitton X Supreme聯乘合作,更多傳媒紛紛猜測該法國時裝屋對後者的收購。如果不是更大交易的一部分,為何這兩家各自擁有如此珍貴品牌的企業會突然同意進行如此密切的合作呢?又或者,至少因為這就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景象。

儘管路威酩軒事後否認正對Supreme進行收購,有著“街頭潮牌界的Chanel”之稱的Supreme,無疑是顯而易見的並購好目標。該品牌在北美、亞洲與歐洲市場共僅有10家門店,除Dover Street Market之外尚無批發業務,增長機會巨大。儘管全球擴張對Supreme品牌存在的本身帶來某種程度的挑戰(品牌要如何繼續擴張但不稀釋本地製造的小眾崇拜光環?),就其潛在目標而言,Supreme確實至尊無上。

Tiffany—創立于1837年—營收40億美元

法國巴黎銀行證券部一份名為《曇花一現:美國奢侈品的崛起與墮落》(The Meteoric Rise&Fall of American Luxury)的報告中提及Tiffany,認為其“強大的品牌資產”與“歐洲奢侈品商業模式”,與其它“獲得曇花一現的成功後驚人地隕落”的美國時尚與奢侈品牌區隔開來,因此也能成為開雲與LVMH的主要收購對象。要收購市場估值近78億美元的Tiffany,代價並不便宜;儘管Tiffany在最近週期內在為股東創造價值上遇到困難,但還有其它創造價值的商機尚未開發,包括開發品牌腕表產品、對分拆銀飾與高級珠寶零售模式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