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拼多多又搞事情!把大蒜賣到超市1/4價格,但農民們卻超開心!

文 | 創哥

中牟縣刁家鄉蔣家村, 蔣留成在自家的蒜田裡收割大蒜。

這一天中, 他要保持半跪的姿勢, 在田間挪動無數個來回——挖蒜、剪蒜杆、去蒜根、裝袋,

要刨出地裡全部的蒜頭, 這樣一套工序最少要重複15萬次。

他身後的田地裡, 新鮮的大蒜堆在紅色的網兜裡, 這是他一年辛苦的收穫。

前一批剛剛收穫的大蒜已經被運到了三四十公里外的拼多多商家“以果感恩”的倉儲, 在這裡,

新鮮大蒜經過分揀, 被工人裝箱打包, 堆入貨車, 幾乎只在當地停留了幾個小時, 新鮮的大蒜就奔赴全國各地。

在入駐拼多多“一起拼農貨”公益專案後, 蔣留成家的大蒜找到了新銷路, 以9.6元5斤的價格, 源源不斷的從田間運到消費者餐桌。

一天賣出33萬斤!

農民辛苦一年, 終於有好銷路!

4月25日上午, 鄭州中牟縣刁家鄉的田間地頭, 一場特別的簽約儀式正在舉行。

簽約儀式現場, 堆起了高高的蒜垛, 空氣裡彌漫著鮮蒜的辛香味。 老鄉們三五成群議論著今年的大蒜收成, 他們的神色, 期待中帶著焦慮。 不知愁的孩子在蒜垛間嘻嘻追逐。

中牟是大蒜之鄉, “中牟大白蒜”是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出口量一度達到全國1/3, 今年的種植面積更是達到50萬畝。

但根據農業農村部資料, 今年4月, 國內大蒜批發均價下跌了59.11%。 而國內最大的批發市場北京新發地的資料顯示, 日前鮮蒜的價格, 已經跌到8毛一斤。

中牟縣扶貧辦工作人員介紹, 全縣還有546家貧困戶的2000畝大蒜, 每畝產量預計3500斤, “蒜價再跌下去, 農民可能連本錢都收不回, 貧困戶的日子會更苦。 ”

但走上台的貧困戶, 蔣留成、陶鳳英和張建成, 臉上卻洋溢著笑意。 他們與拼多多上的新農人商家簽訂互聯網訂單扶貧合約, 由新農人商家“以果感恩” 以每斤高出市價0.15元的價格收購他們的大蒜。 僅此一項,

便為全體貧困戶增收100余萬元。

當天, 這批2000畝的出口級優質大蒜, 將以5斤9.6元的價格, 從田間陸續發向消費者餐桌。

拼多多的平臺資料顯示, 中牟大蒜當天賣出4.7萬筆訂單, 共銷售大蒜33.64萬斤。

1.92元/斤, 僅相當於超市1/4價格,

還幫農民增收100余萬,

拼多多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秘訣就是極致壓縮供應鏈。

這裡要先科普一波,中國現在的農產品流通環節,對買賣雙方來講,那真是漫長而又曲折,主要有兩大弊病:

第一、流通節點非常多,鏈路長。

大概描述下,整個農產業流通環節是這樣的:

農民以辛苦一年以後,農產品以極低的價格賣給當地攤販的“代辦”,這個“代辦”負責挨家挨戶為商販挑選農產品,他們覺得哪家不錯然後下定金,然後才開始採摘。摘完以後找個運輸公司運到某個批發市場。第二天淩晨,各大超市的採購,包括各大菜市場的這些檔口老闆,就到市場去買,買完以後運到自己的菜市場,然後再賣給消費者。

整個節點非常多,每一個節點都要賺消費者的錢,消費者買到的生鮮貴,農民也賺不到多少錢。

第二、資訊極其不通暢,導致農產品價格不穩定。

今天這個A商販買了很多,這個B商販也買了很多,鋪到當口裡去了。這個時候出現一個問題,就是供大於求。這個時候就開始出現跌價。一旦出現跌價,對應到產地,就是壓價,這樣農民就賣不出去了。對於這個批發市場來講,供大於求,這個貨就會存不長,然後就開始不新鮮。消費者其實就買不到好的商品。

蒜只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農民賺不到錢,消費者也沒有得到實惠。

但現在拼多多站出來做了一件顛覆性的事情,一天之內就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跟農民簽下了2000畝的訂單,並且把貨賣了出去!

“2000畝的訂單,相當於幾十個大型超市同時採購。批量採購和運輸,能讓成本直線下降。”張銀傑算了筆賬,此次訂單量約為140萬筆,都是從產地直發消費者,中間沒有傭金、廣告、流量費用。

當天晚上發貨出去,按照快遞的速度,一般1到3天就能送到消費者的手中,存貨的時間相當短。對於消費者來講,很新鮮,對於農戶來講,這個貨流通非常快。減掉中間的環節,消費者也享受到了低價。

這批產地直發的訂單,與出口東南亞、歐洲的大蒜,都來自同一塊土地、同一條分揀線。但價格僅為1.92元/斤,相當於超市1/4。這種價格空間能實現“便宜有好貨”,訣竅同樣是極致壓縮供應鏈。

如今的拼多多,在730個國家級貧困縣,扶持起了4.8萬名新農人商家,現在他們年銷售額增長超過310%,3倍到4倍的增長。

這對農戶和消費者都是一項最優解——幫助農民解決了銷路問題,帶去了200多萬元利潤。消費者也能以極其實惠的價格,足不出戶買到出口級優質大蒜。

創哥表示佩服佩服,不過最近這幾年,這種黑馬突然闖進來顛覆行業的例子還少嗎?

不僅能幫農民賣貨,

還能用資料指導農民賣出“爆款”農作物!

其實農民頭疼的除了銷量,還有品類問題。

“請告訴我什麼明年種什麼價高。未來什麼水果會漲價,什麼蔬菜會漲價?”如果農民提前知道這些,哪還用愁銷量!

一般來講,在傳統流通鏈路中,農民和消費者之間缺乏直接對接,供給資訊要層層傳遞,一旦資訊滯後,產地預判錯了市場,便會引發連鎖反映,出現“豬週期、蒜你狠、向前蔥”等週期陷阱。

但現在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消費大資料來解決,拼多多的農產品大資料平臺,會即時將消費資訊發給產地,讓農戶、商家第一手獲知消費區域喜好、品類需求等資訊,及時按需備貨。

在拼多多上爆紅的幹果品牌康夢,就是依託消費資料,迅速抓住市場空缺後崛起。

康夢負責人介紹說,他們運營過程中發現,拼多多用戶對於性價比敏感。於是,他們便聯合東北產地,以28.9元/斤的價格,做出一批飽粒小仁的東北松子。個頭稍小一點,但果仁依舊飽滿,口感也不受影響。

截至目前,這款爆款的東北松子,已經在拼多多上售出242萬件,賣出近7000萬元的銷量。 而拼多多的“少sku、高單量、短爆發”模式,讓更多產地集中的單品,打造出一批批的“爆款”農貨。

“集中前端消費需求,再告訴產地要什麼貨,讓田間到餐桌的資訊無縫連接。”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說,在將來,這些資料還可以反哺供應鏈,指導產地農民改善種植結構,“比如告訴產地農民,哪個品類轉化率、評價較高,哪個品類還存在市場空白等。”

“只要商品符合‘便宜有好貨’邏輯,拼多多將拼盡一切資源和力量去推。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形式,不斷改造傳統農業供應鏈,培育出下一個佳沛、新奇士。”達達表示。

厲害厲害,這波操作創哥真的要給滿分,太社會了。

不遠了,我們距離“便宜有好貨”的時代不遠了,先從顛覆中國農產品供應鏈開始!

秘訣就是極致壓縮供應鏈。

這裡要先科普一波,中國現在的農產品流通環節,對買賣雙方來講,那真是漫長而又曲折,主要有兩大弊病:

第一、流通節點非常多,鏈路長。

大概描述下,整個農產業流通環節是這樣的:

農民以辛苦一年以後,農產品以極低的價格賣給當地攤販的“代辦”,這個“代辦”負責挨家挨戶為商販挑選農產品,他們覺得哪家不錯然後下定金,然後才開始採摘。摘完以後找個運輸公司運到某個批發市場。第二天淩晨,各大超市的採購,包括各大菜市場的這些檔口老闆,就到市場去買,買完以後運到自己的菜市場,然後再賣給消費者。

整個節點非常多,每一個節點都要賺消費者的錢,消費者買到的生鮮貴,農民也賺不到多少錢。

第二、資訊極其不通暢,導致農產品價格不穩定。

今天這個A商販買了很多,這個B商販也買了很多,鋪到當口裡去了。這個時候出現一個問題,就是供大於求。這個時候就開始出現跌價。一旦出現跌價,對應到產地,就是壓價,這樣農民就賣不出去了。對於這個批發市場來講,供大於求,這個貨就會存不長,然後就開始不新鮮。消費者其實就買不到好的商品。

蒜只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農民賺不到錢,消費者也沒有得到實惠。

但現在拼多多站出來做了一件顛覆性的事情,一天之內就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跟農民簽下了2000畝的訂單,並且把貨賣了出去!

“2000畝的訂單,相當於幾十個大型超市同時採購。批量採購和運輸,能讓成本直線下降。”張銀傑算了筆賬,此次訂單量約為140萬筆,都是從產地直發消費者,中間沒有傭金、廣告、流量費用。

當天晚上發貨出去,按照快遞的速度,一般1到3天就能送到消費者的手中,存貨的時間相當短。對於消費者來講,很新鮮,對於農戶來講,這個貨流通非常快。減掉中間的環節,消費者也享受到了低價。

這批產地直發的訂單,與出口東南亞、歐洲的大蒜,都來自同一塊土地、同一條分揀線。但價格僅為1.92元/斤,相當於超市1/4。這種價格空間能實現“便宜有好貨”,訣竅同樣是極致壓縮供應鏈。

如今的拼多多,在730個國家級貧困縣,扶持起了4.8萬名新農人商家,現在他們年銷售額增長超過310%,3倍到4倍的增長。

這對農戶和消費者都是一項最優解——幫助農民解決了銷路問題,帶去了200多萬元利潤。消費者也能以極其實惠的價格,足不出戶買到出口級優質大蒜。

創哥表示佩服佩服,不過最近這幾年,這種黑馬突然闖進來顛覆行業的例子還少嗎?

不僅能幫農民賣貨,

還能用資料指導農民賣出“爆款”農作物!

其實農民頭疼的除了銷量,還有品類問題。

“請告訴我什麼明年種什麼價高。未來什麼水果會漲價,什麼蔬菜會漲價?”如果農民提前知道這些,哪還用愁銷量!

一般來講,在傳統流通鏈路中,農民和消費者之間缺乏直接對接,供給資訊要層層傳遞,一旦資訊滯後,產地預判錯了市場,便會引發連鎖反映,出現“豬週期、蒜你狠、向前蔥”等週期陷阱。

但現在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消費大資料來解決,拼多多的農產品大資料平臺,會即時將消費資訊發給產地,讓農戶、商家第一手獲知消費區域喜好、品類需求等資訊,及時按需備貨。

在拼多多上爆紅的幹果品牌康夢,就是依託消費資料,迅速抓住市場空缺後崛起。

康夢負責人介紹說,他們運營過程中發現,拼多多用戶對於性價比敏感。於是,他們便聯合東北產地,以28.9元/斤的價格,做出一批飽粒小仁的東北松子。個頭稍小一點,但果仁依舊飽滿,口感也不受影響。

截至目前,這款爆款的東北松子,已經在拼多多上售出242萬件,賣出近7000萬元的銷量。 而拼多多的“少sku、高單量、短爆發”模式,讓更多產地集中的單品,打造出一批批的“爆款”農貨。

“集中前端消費需求,再告訴產地要什麼貨,讓田間到餐桌的資訊無縫連接。”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說,在將來,這些資料還可以反哺供應鏈,指導產地農民改善種植結構,“比如告訴產地農民,哪個品類轉化率、評價較高,哪個品類還存在市場空白等。”

“只要商品符合‘便宜有好貨’邏輯,拼多多將拼盡一切資源和力量去推。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形式,不斷改造傳統農業供應鏈,培育出下一個佳沛、新奇士。”達達表示。

厲害厲害,這波操作創哥真的要給滿分,太社會了。

不遠了,我們距離“便宜有好貨”的時代不遠了,先從顛覆中國農產品供應鏈開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