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清華大資料,365天我們持續在發聲—資料院四周年系列報導傳播篇

[編者按] 繼科研篇和教學篇後, 終於來到了傳播篇。 對於資料院的品牌傳播工作, 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 因為無論是線上的內容, 還是線下的活動, 四年來都離不開你們的陪伴與支持。 記得剛入行的時候, 曾有位前輩送了我一本關於“新聞採訪”的書, 小小的一本, 大抵需要參加新聞採編從業資格證考試的人都曾讀過。 其中開篇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 它借用船隻與瞭望者簡潔有力地闡述了何為新聞視野, 何為傳播情懷。 而這句話也一直伴隨在資料院的品牌傳播工作中。 大資料浪潮來臨, 它紅得發紫,

熱得發燙, 而越是這個時候, 大家越需要理性的聲音。 而接下來關於品牌傳播的故事, 也將圍繞此展開。

If a nation can be compared to a large vessel at sea, then the journalists are its watch-keepers who timely report the treacherous shoals and hidden dangers to ensure the safe journey of the vessel.

倘若一個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 記者就是船頭的瞭望者, 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 審視海上的不測風雲和淺灘暗礁, 及時發出警報。

2014年, 宏大的時代又催生了一個弱小的組織——清華大學資料科學研究院。 這個“初來乍到”的非實體機構, 在清華大學官網首頁院系設置的樹狀圖上我找不到她的“身影”。 “平心而論, 技術進步這麼快, 校內類似的機構有很多, 如果都放上去, 那將是一棵枝葉茂密的參天大樹。 你呀, 也一樣找不到資料院。 ”韓院長不無幽默地對我說。

“那您是不是就想通過傳播, 刷刷存在感?”我的問題頗為尖銳直率。

“類似的質疑從資料院開始對外傳播那天起就一直有, 我先不回答你的問題。 等你採訪完資料院的合作發展部, 直接寫出你的結論。 ”

該成稿了, 我還是給不出結論。 “存在”的定義太複雜, 應該讓隔壁來給結論。 “存在感”也挺複雜, 可以是手段, 可以是目的。 所以我只能效仿韓院長, 先給大家講故事, 把下結論的任務, 留給關心和關注資料院發展的你們。

資料派——科技自媒體中不一樣的煙火

資料派LOGO

2014年11月, 資料院推出的微信公眾號“資料派”(後更名為THU資料派)正式與大家見面。 “基於清華, 放眼世界, 以扎實的理工功底闖蕩資料江湖”是資料派的定位。 運營這個微信公眾號的重任就落在了薛婭菲身上, “這是我出道的第一份工作。

出於對女孩子個人生活的保護, 韓院長還特意給我起了一個微信昵稱:‘小數點’, 我就是第一代的‘小數點’。 平臺堅持每天更新, 發佈全球大資料資訊, 分享前沿產業動態。 我那時一個人起步, 天天忙得感覺都喘不過來氣。 ”

萬事開頭難, 如何讓清華的大資料更好地發聲, 如何傳遞有深度、有見地的大資料知識, 這是資料派掌門人薛婭菲面臨的一個難題。 內容傳播上, 婭菲請教了新聞與傳播學院的金兼斌老師, 金老師耐心指導並為資料派做了SWOT分析, 制定了個性的運營計畫。 “文章發出去, 就惴惴不安盼著閱讀量上來, 盼著被讀者認可。 有一次, 一位校領導指出了文中的錯別字, 我絲毫沒有挨批評的沮喪, 反而激動的眼淚要掉下來了:領導也在看我做的事情。

”薛婭菲回憶說。

“當時, 資料院的運作體系還沒有建立, 是借用了一個師兄的個人微信公眾號帳號, 不能加V認證, 有人侵犯版權, 我們也無法維權。 幾經周折, 2016年, 清華大學加V認證的資料院官方微信公眾號‘資料派THU’終於誕生了。 從此, 一早一晚, 朝夕呼應, 兩個號365天不間斷輪流為大家推送資料科學業界和技術類的相關文章和優質活動, 讀者每一次的留言無論是肯定亦或建議, 我們都會認真閱讀, 並在文章的把控上儘量滿足更多粉絲群體的需求。 在媒體普遍比較認可的新榜榜單上擁有‘清華大學’認證的31個公眾號排名中, ‘資料派THU’一直保持在前十名之內, 要知道我們的‘競爭對手’大多都是‘清華大學’‘清華大學研究生教育’這樣校級單位主辦的。

”資料派的小夥伴們這樣介紹。

如何才能為自己的部門建立一個有效且快節奏的system?帶著這個問題, 薛婭菲又是邀請經管學院的老師輔導, 又是自學考取了“職業規劃師”。

部分志願者合影

在沒有資料院大額預算的支援下,從最初的一個人校對、編輯和轉載,到後來近200人來自全國各地熱愛大資料的有志青年組成的志願者團隊共同協作,資料派在校內外讀者的核對總和關注下不斷成長。很多人不理解,在物欲橫流的時代,資料派的運作是以志願者為主體。“其實,今天我們年輕人體內一樣蘊藏著情懷。資料派的組織運行方式,讓參與者的價值得到體現,知識頗有斬獲,技能經歷磨練。大家都幹得很開心呢。”志願者們說。

2017年資料派資料統計

作為科技自媒體中的一員,國內頂級行業會議如貴陽數博會、世界烏鎮互聯網大會、阿裡雲棲大會等總會見到合作媒體資料派的身影;在校內與資料科學相關的重要事件也會有資料派的報導宣傳,如大資料系統軟體國家工程實驗室合作完成實驗室揭牌儀式、與清華經管學院合作中日韓三校MBA學生參觀中國本土大資料企業、協助科技大資料中心Aminer產品參與高交會等。其中,科技大資料中心的唐傑老師曾經感慨到:“像資料派這樣的宣傳力度和廣度在我看來是清華很多院系都達不到的。”資料院在品牌宣傳上的持續發力,也得到了校內其他老師的認可,工業大資料研究中心、軟體學院研究員劉英博老師說:“與資料院合作過很多活動了,非常認可資料派在知識傳播中起到的作用,讓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的老師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上。”

資料院合作發展部(原名:品牌傳播部,因為有人質疑“品牌傳播”,後更名。)的同事們可不滿足於微信公眾號的運營。“韓院長要求我們帶著服務的意識去想問題。”為了更好地服務我們讀者,我們建立了自己的原創團隊,翻譯實用又前沿的國外文章、及時整理大咖講座乾貨,原創的知識梳理文章“一文讀懂系列”“手把手教系列”越來越受到讀者歡迎。文章下方常常會看見讀者的留言:“好文,果斷收藏!”“知識梳理的很清晰,感覺自己對機器學習的架構瞬間明朗了!”

隨著對行業瞭解的深入以及資源、素材的不斷積累,2017年原創團隊首次撰寫並發佈《頂級數據團隊建設全景報告》,內容包括2000+篇線上調研回饋、50000+網路爬蟲資料分析、10位元大咖專訪,報告全文共30000字。該報告在大資料人才圈取得強烈反響,多家媒體自發報導、轉載。

資料派的小編團隊為什麼這麼拼?就是為了向讀者呈現“不一樣的煙火。”

前沿又高端的線下活動,約麼?走起!

下午不到六點,位於雙清大廈的報告廳就開始熱鬧起來,拍攝、直播、音響話筒等設備準備就緒,聽眾陸陸續續入場。晚七點,報告廳裡又傳來了那句熟悉的開場白“歡迎大家來到由清華大學資料科學研究院主辦的‘應用·創新’講座的現場,今晚我們邀請到的嘉賓是...”。很多大資料行業的從業者和對資料科學感興趣的校內外學生通過報名參加資料派平臺發佈的講座活動,從線上來到線下,從各自工作和學習的崗位來到清華大資料講座的現場,活動中他們收穫了大資料在各行業各領域的前沿知識,拓展了人脈,甚至與嘉賓成為了朋友。

部分演講嘉賓

臺上的嘉賓既有機器學習之父Michael I.Jordan、中國唯一的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等國內外大咖,也有參與資料科學知名賽事(如CVPR、NIPS、PHM和Kaggle等)小試牛刀便奪得頭籌的清華及友校學生。在一次次的互動交流中,資料院為大家搭建了知識分享和產學研資源整合的平臺。微信號“小數點”“大數點”“紅數點”作為組織活動和傳播知識的媒介,是大家熟悉的群主,也成為了大家信任並喜愛的網紅客服。截至2017年底,資料院共舉辦了32場“應用·創新”系列講座、36場“技術·前沿”講座,19場RONG論壇及研討會,並針對在校生新開設了“賽事經驗分享”系列講座,共計近七千人次聽眾參加,話題涉及人工智慧、工業大資料、金融大資料、媒體大資料等大家關注較為集中的領域。

RONG系列論壇剪影

其中,RONG論壇是資料院最具特色的活動,從2014年12月第一場“大資料與新聞傳播專場”至今,從校內交流擴展到校外積極回應,“我參與了數百場會議,在這裡我真正感受到資料院是沒有圍牆的學校”——這是來自業界代表的真實心聲。每次RONG論壇都會吸引來自上海、廣東、河南等地來自企業、高校的聽眾,其中教育大資料專場還有高校的老師特意帶著自己的學生從內蒙古前來參會,“來自清華、北大、人大等教育專家齊聚分享,學生們這次過來都覺得收穫不少,希望內蒙古的教育也能趕上大資料的浪潮”帶隊老師如是說。

大資料日活動(Big Data Day)

資料院大資料能力提升專案宣講會

除上述專業的學術活動之外,資料院還通過其他各種形式的活動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如每年年初舉行的新春交流會可謂是大資料相關的政產學研各界人士及校內外學生的大聯歡;每年校慶期間于C樓前廣場舉行的大資料日(Big Data Day),拉近了學生和用人單位的距離,使雙方能以更輕鬆的形式近距離瞭解彼此的需求;每年9月初的大資料能力提升專案宣講會,參與的學生幾乎涵蓋了清華所有院系,也成為了校內眾多能力提升項目中最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一個。

在校外,資料院與國內知名機構也進行了深入的合作,如與O’Reilly出版集團合作開展國際大資料行業峰會Strata、與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等單位合辦的資料標準化治理大會、與微軟亞洲研究院合作的三場精彩的學術交流論壇等。“從我和其他高校合作的經驗來看,從線下活動舉辦的品質和數量上,從知識傳播的影響力上,好像很少能達到資料院這樣的水準。因為很多學校其實都有類似的想法,但卻沒有付諸行動。”中關村大資料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陳新河說道。

無論你的專業和工作是否和大資料相關,只要你心存一顆熱愛大資料的心,資料院的活動總有一款適合你。

業界聯盟,啟動清華大資料的活力

為了應對大資料時代的機遇和挑戰,在資料院的發起指導下于2014年成立了清華大資料產業聯合會(籌)。後因形勢需要,更名為清數大資料產業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加入中國科技產業化促進會。聯盟依託清華大學獨特的師資和生源優勢、清華大學多個院系和學科在大資料相關領域多年的積累與探索,以及大資料產業鏈中的優秀龍頭企業與創新企業,聚攏的大資料相關資源。現聯盟擁有近20個微信群友常規群(應用群、技術群、金融群、行銷群、醫療健康群等),3個微信群友地域群(北美、深圳和長三角),專業領域的群友多達上萬人,聯盟會員單位數百家,如國雙科技、博彥科技、銀聯智策等。

部分合作企業

思享會現場

企業是社會最有活力的單位,而資料院培養的大資料人才最終也將融入到社會之中,業界聯盟使校企雙方在人才培養、科研和企業發展中真正實現了共贏。聯盟成員單位有更多接觸清華校內大資料師生的機會,讓校內資源與企業對接;同時,企業也對資料院的各項活動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如2018年國雙科技與資料院聯手成功舉辦了司法RONG論壇,對大資料和人工智慧在司法領域做了一次深入的探討。

2018年,資料院依舊會為大家奉上更多精彩的乾貨,持續在校內外發出自己的聲音,努力完成“讓政府知道大資料的智庫在清華、讓企業知道大資料的優勢在清華、讓百姓知道大資料的知識在清華”的使命。同時,也感謝一直支援資料派的粉絲、支援我們活動的師生、聽眾和企業,相信有了你們的陪伴資料院的路會走得更加長遠。

不依託於任何一家企業,不以盈利為目的,不論大資料潮起潮落,資料院的傳播一直這樣堅守。為什麼?圖什麼?“只希冀在資料科學領域為清華的大資料持續發聲,為讀者提供更加優質的精神食糧。真正搭建起思想碰撞、學科交融的平臺,讓產學研用RONG為一體”。真正支持我們一直走下來的是每一次活動結束後參會聽眾的掌聲,每一篇文章後臺留言上的肯定和每一個與我們接觸過的同學從容地走向業界的身影。

說到這裡,又回到了上面的問題“這算不算刷存在感”?我依舊沒辦法得出答案,我能感受到的,是他們真實地帶著夢想的存在。

預告:

至此

資料院的二三事已經講完

俞士綸院長為何很忙

王建民院長如何默默付出

薛婭菲為何離職

資料院建設者剪影

我們還會給大家講一講

“資料院背後的男人和女人們”

本週五早,敬請關注

在沒有資料院大額預算的支援下,從最初的一個人校對、編輯和轉載,到後來近200人來自全國各地熱愛大資料的有志青年組成的志願者團隊共同協作,資料派在校內外讀者的核對總和關注下不斷成長。很多人不理解,在物欲橫流的時代,資料派的運作是以志願者為主體。“其實,今天我們年輕人體內一樣蘊藏著情懷。資料派的組織運行方式,讓參與者的價值得到體現,知識頗有斬獲,技能經歷磨練。大家都幹得很開心呢。”志願者們說。

2017年資料派資料統計

作為科技自媒體中的一員,國內頂級行業會議如貴陽數博會、世界烏鎮互聯網大會、阿裡雲棲大會等總會見到合作媒體資料派的身影;在校內與資料科學相關的重要事件也會有資料派的報導宣傳,如大資料系統軟體國家工程實驗室合作完成實驗室揭牌儀式、與清華經管學院合作中日韓三校MBA學生參觀中國本土大資料企業、協助科技大資料中心Aminer產品參與高交會等。其中,科技大資料中心的唐傑老師曾經感慨到:“像資料派這樣的宣傳力度和廣度在我看來是清華很多院系都達不到的。”資料院在品牌宣傳上的持續發力,也得到了校內其他老師的認可,工業大資料研究中心、軟體學院研究員劉英博老師說:“與資料院合作過很多活動了,非常認可資料派在知識傳播中起到的作用,讓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的老師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上。”

資料院合作發展部(原名:品牌傳播部,因為有人質疑“品牌傳播”,後更名。)的同事們可不滿足於微信公眾號的運營。“韓院長要求我們帶著服務的意識去想問題。”為了更好地服務我們讀者,我們建立了自己的原創團隊,翻譯實用又前沿的國外文章、及時整理大咖講座乾貨,原創的知識梳理文章“一文讀懂系列”“手把手教系列”越來越受到讀者歡迎。文章下方常常會看見讀者的留言:“好文,果斷收藏!”“知識梳理的很清晰,感覺自己對機器學習的架構瞬間明朗了!”

隨著對行業瞭解的深入以及資源、素材的不斷積累,2017年原創團隊首次撰寫並發佈《頂級數據團隊建設全景報告》,內容包括2000+篇線上調研回饋、50000+網路爬蟲資料分析、10位元大咖專訪,報告全文共30000字。該報告在大資料人才圈取得強烈反響,多家媒體自發報導、轉載。

資料派的小編團隊為什麼這麼拼?就是為了向讀者呈現“不一樣的煙火。”

前沿又高端的線下活動,約麼?走起!

下午不到六點,位於雙清大廈的報告廳就開始熱鬧起來,拍攝、直播、音響話筒等設備準備就緒,聽眾陸陸續續入場。晚七點,報告廳裡又傳來了那句熟悉的開場白“歡迎大家來到由清華大學資料科學研究院主辦的‘應用·創新’講座的現場,今晚我們邀請到的嘉賓是...”。很多大資料行業的從業者和對資料科學感興趣的校內外學生通過報名參加資料派平臺發佈的講座活動,從線上來到線下,從各自工作和學習的崗位來到清華大資料講座的現場,活動中他們收穫了大資料在各行業各領域的前沿知識,拓展了人脈,甚至與嘉賓成為了朋友。

部分演講嘉賓

臺上的嘉賓既有機器學習之父Michael I.Jordan、中國唯一的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等國內外大咖,也有參與資料科學知名賽事(如CVPR、NIPS、PHM和Kaggle等)小試牛刀便奪得頭籌的清華及友校學生。在一次次的互動交流中,資料院為大家搭建了知識分享和產學研資源整合的平臺。微信號“小數點”“大數點”“紅數點”作為組織活動和傳播知識的媒介,是大家熟悉的群主,也成為了大家信任並喜愛的網紅客服。截至2017年底,資料院共舉辦了32場“應用·創新”系列講座、36場“技術·前沿”講座,19場RONG論壇及研討會,並針對在校生新開設了“賽事經驗分享”系列講座,共計近七千人次聽眾參加,話題涉及人工智慧、工業大資料、金融大資料、媒體大資料等大家關注較為集中的領域。

RONG系列論壇剪影

其中,RONG論壇是資料院最具特色的活動,從2014年12月第一場“大資料與新聞傳播專場”至今,從校內交流擴展到校外積極回應,“我參與了數百場會議,在這裡我真正感受到資料院是沒有圍牆的學校”——這是來自業界代表的真實心聲。每次RONG論壇都會吸引來自上海、廣東、河南等地來自企業、高校的聽眾,其中教育大資料專場還有高校的老師特意帶著自己的學生從內蒙古前來參會,“來自清華、北大、人大等教育專家齊聚分享,學生們這次過來都覺得收穫不少,希望內蒙古的教育也能趕上大資料的浪潮”帶隊老師如是說。

大資料日活動(Big Data Day)

資料院大資料能力提升專案宣講會

除上述專業的學術活動之外,資料院還通過其他各種形式的活動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如每年年初舉行的新春交流會可謂是大資料相關的政產學研各界人士及校內外學生的大聯歡;每年校慶期間于C樓前廣場舉行的大資料日(Big Data Day),拉近了學生和用人單位的距離,使雙方能以更輕鬆的形式近距離瞭解彼此的需求;每年9月初的大資料能力提升專案宣講會,參與的學生幾乎涵蓋了清華所有院系,也成為了校內眾多能力提升項目中最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一個。

在校外,資料院與國內知名機構也進行了深入的合作,如與O’Reilly出版集團合作開展國際大資料行業峰會Strata、與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等單位合辦的資料標準化治理大會、與微軟亞洲研究院合作的三場精彩的學術交流論壇等。“從我和其他高校合作的經驗來看,從線下活動舉辦的品質和數量上,從知識傳播的影響力上,好像很少能達到資料院這樣的水準。因為很多學校其實都有類似的想法,但卻沒有付諸行動。”中關村大資料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陳新河說道。

無論你的專業和工作是否和大資料相關,只要你心存一顆熱愛大資料的心,資料院的活動總有一款適合你。

業界聯盟,啟動清華大資料的活力

為了應對大資料時代的機遇和挑戰,在資料院的發起指導下于2014年成立了清華大資料產業聯合會(籌)。後因形勢需要,更名為清數大資料產業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加入中國科技產業化促進會。聯盟依託清華大學獨特的師資和生源優勢、清華大學多個院系和學科在大資料相關領域多年的積累與探索,以及大資料產業鏈中的優秀龍頭企業與創新企業,聚攏的大資料相關資源。現聯盟擁有近20個微信群友常規群(應用群、技術群、金融群、行銷群、醫療健康群等),3個微信群友地域群(北美、深圳和長三角),專業領域的群友多達上萬人,聯盟會員單位數百家,如國雙科技、博彥科技、銀聯智策等。

部分合作企業

思享會現場

企業是社會最有活力的單位,而資料院培養的大資料人才最終也將融入到社會之中,業界聯盟使校企雙方在人才培養、科研和企業發展中真正實現了共贏。聯盟成員單位有更多接觸清華校內大資料師生的機會,讓校內資源與企業對接;同時,企業也對資料院的各項活動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如2018年國雙科技與資料院聯手成功舉辦了司法RONG論壇,對大資料和人工智慧在司法領域做了一次深入的探討。

2018年,資料院依舊會為大家奉上更多精彩的乾貨,持續在校內外發出自己的聲音,努力完成“讓政府知道大資料的智庫在清華、讓企業知道大資料的優勢在清華、讓百姓知道大資料的知識在清華”的使命。同時,也感謝一直支援資料派的粉絲、支援我們活動的師生、聽眾和企業,相信有了你們的陪伴資料院的路會走得更加長遠。

不依託於任何一家企業,不以盈利為目的,不論大資料潮起潮落,資料院的傳播一直這樣堅守。為什麼?圖什麼?“只希冀在資料科學領域為清華的大資料持續發聲,為讀者提供更加優質的精神食糧。真正搭建起思想碰撞、學科交融的平臺,讓產學研用RONG為一體”。真正支持我們一直走下來的是每一次活動結束後參會聽眾的掌聲,每一篇文章後臺留言上的肯定和每一個與我們接觸過的同學從容地走向業界的身影。

說到這裡,又回到了上面的問題“這算不算刷存在感”?我依舊沒辦法得出答案,我能感受到的,是他們真實地帶著夢想的存在。

預告:

至此

資料院的二三事已經講完

俞士綸院長為何很忙

王建民院長如何默默付出

薛婭菲為何離職

資料院建設者剪影

我們還會給大家講一講

“資料院背後的男人和女人們”

本週五早,敬請關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