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特困戶“上班”記

“徐大爺, 您又上班啦!”鄉鄰們熱情地打著招呼。

“是啊!以後這垃圾可不能隨手扔了, 要扔進垃圾池啊!”71歲的徐明如老人一邊摸著胸前嶄新的胸牌, 一邊用火鉗把一個紙杯撿進籃子裡。

4月22日上午, 春雨洗刷後的鄉村街道煥然一新。 金安區先生店鄉硤石村賀大莊組村民徐明如帶著竹籃和火鉗出了門, 他要在家門口這條路上把兩旁的垃圾進行拾撿, 並統一放置到垃圾箱裡。 因為, 這是徐明如剛剛拿到的一份“新工作”——鄉風文明宣傳管理員, 負責家門口這條道路的衛生監督和文明勸導工作。

今年71歲的徐明如,

年輕的時候身強力壯, 常年在外跟著工程隊做瓦匠活, 但8年前的一場車禍, 導致左腿骨折, 花光了積蓄不說, 左腿還落下了殘疾, 走路都變得十分困難。 隨著年歲的增長, 老兩口的日子開始變得艱難起來, 2014年經村民評議, 他成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

“自從我腿壞了, 就沒有再工作了, 這幾年政府給我幫助, 發展產業, 我這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好了。 ”徐明如告訴記者, 這幾年, 隨著腿部漸漸康復好轉, 可以下地走路、幹一些輕微的體力活, 幫扶人和村裡鼓勵他發展產業增加收入, 今年又養了80只雞, 還種了幾畝菜園。 “隨著年齡大了, 沒想到我還有了這份新工作, 活也不重, 村裡還專門給我培訓了呢!”

徐明如所說的這份“工作”, 是指金安區先生店鄉本級財政開闢專款資金80余萬元設置的不同類型的“鄉風文明崗位”,

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或者是生活有實際困難的弱勢勞動者提供就業機會, 增加收入。

“鄉風文明崗位針對的群體是有就業能力和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非建檔立卡且有發展願望的特殊困難戶, 工作地點就在家門口, 每週一到兩天的勞動時間, 主要是以文明勸導為主, 對村級道路和公共服務場所的衛生監督及光伏電站的雜草清理等。 ”該鄉黨委副書記張先祥說, 目前鄉風文明崗位有公共服務維護、公共設施維護、鄉風文明宣傳、光伏電站運維等不同類型的崗位, 各村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置, 為有需要的人員提供自主選崗的就業機會。

金安區先生店鄉黨委書記鄭興告訴記者:“鄉風文明崗的開發, 是激勵農民參與精神文明建設、增強群眾自我服務意識的一項有益嘗試。 鄉風文明宣傳管理員是百姓身邊的人, 也更有親和力和說服力, 讓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 可以處理和解決許多矛盾和難題。 ”目前, 鄉風文明崗已經建立了“崗位救助、實名服務、動態監管”的長效機制, 下一步, 將繼續堅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與農村幹群思想實際相結合, 走出一條標準化、規範化、常態化發展的“鄉風文明崗”建設新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