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鑄就國企改革發展路徑 走進“中國銅工業領頭羊”江銅系列報導

曾 芳 本報記者 游 靜

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7.88億元、增幅23.59%, 振奮的2016年財務成績近日由江西銅業公佈, 這個數字是消化了價格下跌因素帶來的11億元損失而實現的。

近年來, 銅價再度經歷“過山車”, 全球銅生產商紛紛加入看不見的成本博弈戰。 挑戰與機遇並存, 危機與時機同在, 抓改革、推創新, “中國銅工業領頭羊”江銅形成一條探尋國企改革的發展路徑。

改革創新的江銅探索

2014年, 銅行業的洗牌再次來臨。

彼時, 全省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正式啟動, 江銅作為“自主拓展、自主決策、自主經營”改革試點, 被寄予厚望。

另一方面, 有色金屬行業普遍面臨國企改革步伐較慢、發展活力亟須增強等問題。 變革求新, 成為江銅的責任所在。

如何當好“運動員”, 正確承接責任?如何將承接的責任恰當對內下放?原則只有一個——市場規則!江銅總經理龍子平告訴記者:“經濟新常態下, 市場將更加理性, 商品價格會理性回歸, 以往背離商品價值的現象將一去不復返。 在這一輪的行業洗牌下, 只有‘剩’者為王。 ”

經過慎重的自審, 江銅最終確立以問題為導向、以市場為取向、以提質增效為路徑的獨特改革道路, 科技研發、管控模式等影響競爭力的改革“硬骨頭、深水區”被一一梳理出來。

科研體制的改革, 是影響創新力的關鍵。 江銅建立科研專案經理制, 全球範圍內尋找前瞻技術的“同行者”;出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

讓更多科研人員以“智”受“惠”;設立“雙創”大獎, 重金鼓勵創新創效。

與澳籍華人任翔博士的牽手, 正是此次科研改革的成果之一。 他是與江銅簽約的第二個專案經理, 擁有最前沿的資訊化、大資料技術, 其負責的項目“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礦山智慧化服務平臺”建設, 被列入國家“互聯網+”重大工程投資計畫,填補我國在礦山生產製造上應用“互聯網+”的空白。

與科研體制改革同步的是管控模式和績效模式的變革:完善“充分放權、有效監管”模式, 加強對子孫公司股權多元化改革試點;實施模擬市場化考核、行銷體制優化等一系列市場化改革, 堅持因企(單位)制宜、一企一策的組織績效考評;健全風險管控制度體系,

修訂《高風險經營類業務管理辦法》, 強化合同全生命週期管理。

所有的變革, 都是奔向發展品質與效率的雙提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