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富民強村的新路徑——慶城縣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助推扶貧攻堅側記

(通訊員 王博雅) “在合作社務工, 工資每天100元, 一年下來可收入3至4萬元, 如今我家已經穩定脫貧了。 ”4月27日, 筆者來到慶城縣玄馬鎮老莊村興林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貧困戶楊永福這樣說道。

現在, 楊永福已經是一名熟練的技術工人, 他在合作社幹過栽樹、鋤草、補植等工作, 現在又當起了護林員, 合作社發600元, 村上發500元, 他每個月都有1100元的固定收入。

據玄馬鎮黨委書記袁博介紹, 為了破解山區群眾增收困難的問題, 玄馬鎮探索推出了“確權到戶、統一栽植、共同管護、三七分成”的服務新模式。 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

將宜林荒山、荒溝、荒坡和棄荒地、撂荒地流轉給合作社, 合作社根據地塊品質將地塊畝數折資入股, 讓農民變成股東。 合作社按照統一品種、統一栽植、統一技術、統一培訓、統一社會化服務的方式進行統一管理。

“農民可以從中獲得三項收益, 首先是保底分紅, 就是土地承包經營權轉移後的土地流轉費;其次是盈餘分紅, 即保底分紅分配後的剩餘盈餘, 土地流轉費付過之後的利潤分紅, 收益按照3:7分成, 即農民3, 合作社7;除此之外在開發經營過程中農戶還可以進入合作社務工, 獲得薪金報酬。 ”興林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富林介紹說。

筆者瞭解到, 在整個模式流程中, 由農戶負責自家入股地塊的林木管護工作,

所栽樹木、林權歸入股農戶所有, 從而確保苗木成活率、鞏固率和生長量。

慶城縣國瑞草業綜合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位於蔡口集鄉, 成立至今已吸收社員85戶, 其中貧困戶23戶, 通過土地流轉及和農戶簽訂種草協定兩種種草方式, 主要種植天然紫花苜蓿, 年可收穫2到3茬, 生產經營面積已達2000多畝, 其中與全鄉50多戶農民簽訂種草協議1400畝, 流轉土地種植600畝, 切實激發了農戶發展種草產業的積極性。

蔡口集鄉七合村村民周有偉就和合作社簽訂了種草協議, 他家45畝紫花苜蓿都由自己管護。 “去年紫花苜蓿的市場價為每噸1300元, 平均下來每畝地的收益就是600至700元, 45畝地的年收益近3萬元。 ”周有偉說。

為了幫助支持貧困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去年, 國瑞草業綜合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同周家原村委會合作, 由村委會籌措資金購置約翰迪爾5-954拖拉機一台、9GXY-2.45圓盤式割草壓扁機一台, 採取機械入股的方式, 每年向周家原村分紅5萬元, 共分紅8年。

2017年, 蔡口集鄉高原、龍頭寺兩村也開始效仿此種合作方式, 籌措資金購置機器2台入股合作社, 每年分紅2萬元, 分紅8年, 合作社幫助發展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 促進村級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升級。

據瞭解, 慶城縣以農村“三變”改革為契機, 以驛馬鎮楊灣村為試點, 按照“政府引導, 企業帶動, 農戶入股, 合作社託管”的工作思路, 創新推出“331+”模式, 即:中盛公司、合作社、貧困群眾三方合作;貧困戶飼草地等變資產, 貸款購羊入股變股金,

參與合作社分紅變股東的“三變”改革;採取合作社全程託管, 統一飼養管理, 帶動村級集體經濟共同發展, 變“死錢”為“活錢”, 變“輸血”為“造血”。

目前, 慶城縣全縣扶貧領域的合作社累計已達1319家, 合作社在組織化程度上初步實現了生產、銷售等環節的有機銜接, 形成了以本地特色農畜產品為主, 上接市場, 下連農戶, 帶動基地的產業鏈, 在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