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陌陌、快手、頭條、微博,這些互聯網產品有啥共同邏輯?

不是單純的內容消費

許多人會說, 過去一段時間內容消費在風口上。

從實體經濟看, 我們也發現大量三四線城市消費升級的案例:2015年三四線城市汽車銷量占到了全國的68%,

三四線城市的消費電子有72%來自於大品牌, 三四線城市海淘的增速超過了100%等等。

我們認為三四線消費升級來自幾個因素:

1)過去幾年外出打工的人流回歸。 由於北上廣深的生活成本越來越高, 外來打工者想要生存下去會越來越難。 那麼他們打工賺了錢後開始回家。 他們由於帶了不錯的積蓄回來, 就開始了消費升級的生活。

2)三四線自身的產業升級。 在城鎮化完成了之後, 中國走向了都市化的十年。 我們今天說的三四線城市, 其實並不是所有城市, 而是三四線中的人口向當地都市聚集。 由於這些都市還是有人口紅利, 結合不錯的教育資源, 他們自身的產業也在升級。

3)90後人口的上升。

三四線其實人口結構比一線更好。 三四線人口大多為90後, 這些人的消費欲望更強, 也推動了三四線城市的消費升級。

移動互聯網的三四線消費升級

同樣的道理, 移動互聯網也觸動了三四線消費升級。 從硬體的角度看, 由於整個頻寬提速繼續下沉到三四線, 推動了移動互聯網在三四線的爆發。

中國說到底, 依然是二三四線城市人口佔據了絕大多數, 而且隨著這些城市的85後線民起來, 他們的消費能力並不比一線城市差。 對於他們來說, 需要解決的是資訊鴻溝。

由於筆者一直重倉陌陌, 對於這種使用者特徵也有粗淺的理解。 從最早做陌生人社交, 到後來轉型移動直播, 陌陌的轉型成功就是來源於其使用者特徵和移動直播的匹配。

這些三四線城市人口, 本來就比較閑, 也有一定的精神消費需求。

他們每天上陌陌看各種直播, 打賞點錢給主播也能獲得關注, 用戶粘性高。 另一個因素, 在今天物價飛漲的時代, 我們發現精神消費成了性價比最好的商品。 兩三百吃一頓飯就沒了, 但是一個月打賞陌陌普通主播兩三百, 也能獲得很多快樂。

用客觀的眼光來看互聯網應用

過去一年和大家討論最多的就是這幾個互聯網應用的價值。

所以很多時候, 我們自己即是互聯網產品的樣本, 也不完全是。 中國由於城市發展, 收入結構的差異很大, 不能用有色眼鏡去看互聯網產品。 我們有時候, 並不完全是這些產品的主流使用者, 也不能因為自己的有色眼鏡,

而失去了對於大牛股的判斷。

當然最終, 無論什麼公司, 在時代背景下其脈絡會更清晰, 這也是我們希望給大家提供的。 用時代和行業眼光, 去尋找相對確定的投資機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