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新疆:把黃沙變成致富的“金沙”

當春天的腳步踏入新疆, 新疆多個部門已鎖定目標:今年各部門將共同完成450萬畝以上沙化土地綜合治理任務。

沙漠面積達到43.04萬平方公里的新疆, 與風沙的博弈從未停止。 當年, 和田地區的民豐縣因為沙漠侵城, 面臨再次搬遷的命運時, 防風治沙就成為人們的共識。 如今, 新疆各族群眾通過沙漠種植、沙漠旅遊、沙漠康養等方式, 打造多元沙漠經濟, 將黃沙變成了致富的“金沙”, 治沙與產業化相結合實現了生態和經濟同頻共振。

使沙漠綠起來

新疆防沙治沙工作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吐爾遜·托乎提介紹,

今年沙化土地綜合治理工作將主要圍繞綠洲、城市、農村週邊這些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區域, 並向很快能見到效益的方面發展。 一方面將繼續深入實施塔里木盆地周邊和準噶爾盆地南緣防沙治沙工程建設, 提請國家加大對塔里木盆地周邊防沙治沙工程建設資金投入, 按規劃設計及實際需求, 規模推進, 早出成效;另一方面將著力抓好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政策創新、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 當好推動全區防沙治沙發展的探路先鋒。

與此同時, 新疆還將在荒漠生態保護和修復、引導發展特色沙產業、防沙治沙科技支撐等方面持續發力, 扎實做好防沙治沙各項工作, 使沙漠綠起來的同時, 讓當地農牧民富起來。

新疆是全國沙化土地面積最大、分佈最廣、危害最嚴重的省區, 也是世界上沙漠化危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長期以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政府開展了大量防沙治沙工作, 在天山南北矗立起一道道綠色屏障, 使新疆荒漠化、沙化土地得到遏制, 為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新疆不懈努力, 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資料顯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 新疆依託三北防護林工程、退耕還林工程、塔里木盆地周邊防沙治沙工程、退牧還草工程、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綜合治理等重點工程, 已完成沙化土地治理3632萬畝。 目前, 在林業重點工程的實施下, 新疆沙化土地面積擴展速度在減緩, 已由2009年以前的年擴展82.8平方公里縮減為現在的年擴展73.4平方公里。

2017年, 新疆通過植樹造林、封沙育林、沙化草原治理、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綜合治理等方式完成沙化土地綜合治理466.13萬畝, 順利完成當年年度治理目標任務。 眼下, 新疆正逐步推進塔里木盆地周邊防沙治沙示範區項目, 結合脫貧攻堅認真開展生態工程, 確保沙化土地治理任務順利完成。 同時將進一步建立健全防沙治沙體系, 依託科研院所和社會企業, 研發防沙治沙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 提高新疆防沙治沙科學化水準, 推進防沙治沙技術工程化、產業化應用。

讓農牧民富起來

阿克蘇地區沙雅縣二牧場艾格日托格拉克村地處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 過去村裡飽受風沙之苦,

昔日滿目荒涼、風沙嚴重的荒漠現已被成片的梭梭林覆蓋。

“2016年, 村黨支部書記帶著我們17戶貧困戶成立了合作社, 栽植了200畝梭梭, 並引進大芸進行種植。 2017年就有了收穫。 2018年, 大芸豐收, 我最初入股合作社的6000元翻了一番。 ”村民艾買爾·阿合尼亞孜說。

面對龐大的沙漠, 新疆各地的群眾採取了多種多樣的治沙模式:和田地區種植玫瑰、精河縣種植蛋白桑、阿合奇縣種植沙棘等,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治沙特點, 也形成了今日新疆各具特色的經濟發展模式。 據瞭解, 目前, 新疆大芸、釀酒葡萄、沙棘、枸杞、玫瑰、甘草、黑加侖等沙漠地區特色經濟植物種植面積已達142萬畝。

和田綠昆侖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李雲海說, 目前, 周邊農民因為沒掌握種植技術,

大多通過臨時雇用或者參與長期管理的方式來增收。 “今年我們將通過制定標準引導農民參與種植, 同時確保綠色無公害, 提升肉蓯蓉的品質。 ”他說。

而在於田瑰覓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