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抓捕事件後,鴻茅藥酒生產銷售沒停,廣告還在打

在發生了跨省追捕的荒誕一幕後, 原本很難聚焦的全民注意力, 有機會被指引到鴻茅藥酒的幕後行銷上來。 人們再次發現,

這是一款有故事的酒, 背後有很多有故事的人。

文 | 易方興

編輯 | 楚明

張彬是涼城縣人, 在鴻茅藥酒廠已經工作了5年。 她的任務是將瓶蓋壓在酒瓶上。 像她一樣的員工, 廠裡一共有約600名, 分為三班, 生產藥酒24小時不停歇。

在張彬壓完瓶蓋的1小時後, 這些嶄新的藥酒, 將以298元每瓶的價格裝箱, 發往全國各地的藥店。

最多的時候, 張彬和同事每天要壓兩萬個瓶蓋, 意味著每天要產出兩萬瓶鴻茅藥酒。

尤其是在秋冬時節, 喝酒和送禮的人會明顯變多。 在山東、廣東等地, 鴻茅藥酒由於銷量過於火爆, 常常供不應求, 經銷商會來涼城, 找廠家要更多的酒。

鴻茅藥酒的生產流水線 圖/來源於網路

儘管輿論熱議的沸沸揚揚, 但實際上, 鴻茅藥酒的生產和銷售至今仍在進行:實體店和網店的鴻茅藥酒依然正常銷售;二三線城市的電視垃圾時段裡, 鴻茅藥酒的廣告還在狂轟濫炸著。

這款本地人不愛喝的酒, 早已深入外地人的心。 “傳奇”的背後, 有一種特殊的行銷方式, 被稱為“蒙派行銷”。 一本名為《蒙派行銷》的書中介紹,

在中國保健品的行銷上, 不能不談內蒙古軍團, 其勇猛、豪情業內人士皆已公認, 而內蒙古軍團的行銷被稱為蒙派行銷。

在發生了跨省追捕的荒誕一幕後, 原本很難聚焦的全民注意力, 有機會被指引到鴻茅藥酒的幕後行銷上來。 人們再次發現, 這是一款有故事的藥酒, 背後有很多有故事的人。

1

作為每天和這款酒打交道的人, 張彬不愛喝它, “太甜了, 不好喝”。 灌裝之前, 藥酒都集中在一個大罐裡, 散發著甜甜的香氣。 有些員工會瞞著廠家, 偷偷灌幾兩散裝酒帶回去, 給自己家的老人喝。

“不過這樣做的基本都是新來的, 我自己以前也試過, 主要是喝了也不見效, 而且要是被工廠發現了還得受罰。

”張彬說。 她是蒙族人, 喜歡喝烈酒。 在當地超市, 賣的最好的酒是18元一瓶的牛欄山二鍋頭。

“我自己也覺得奇怪, 這酒在我們這裡不受歡迎, 沒想到在全國其他地方賣得好。 ”張彬說。

有一次, 她在網上認識了一個廣東的朋友。 聊天時, 那個廣東朋友說, 自己腰椎間盤突出好幾年了,

這幾年一直堅持喝鴻茅藥酒, 很管用, 還勸她也試試。 張彬感到好笑, 一問才知道, 原來是那朋友酒量不行, “喝醉了, 睡著了, 當然就不痛了”。

張彬生於1973年。 在她20多歲時, 她印象裡的鴻茅藥酒, 已經是外人口中的“神酒”。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 鴻茅藥酒就經歷過黃金時期。 儘管在當年遠遠比不上“三株口服液”、“哈慈五行針”等更傳遍神州的產品, 但鴻茅藥酒已不容小覷。 它曾創下10億元銷售記錄, 對當地的經濟貢獻, 能占到工業總產值的94%以上。

當時, 由於廣告立法不完善, 人們的保健意識又剛剛萌發, 帶來一個保健品行業的井噴。 一個奇特的現象是, 正如今天的莆田壟斷著民營醫院, 當年的保健品市場, 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內蒙軍團在經營。

“蒙派行銷”至今被津津樂道的一個故事是,1988年,蒙派行銷元老之一的烏力吉,一連在《大同晚報》上連訂10個整版廣告,宣傳一種名叫“楊振華851”的口服液。當時的廣告部負責人“目瞪口呆、半天無語”。這份廣告讓烏力吉批發來的400箱口服液銷售一空。

市面上“蒙派行銷”的專門書籍 圖/來源於網路

一位元人稱祥子的人,也是蒙派行銷的圈內人士,參與過當年的一些保健品行銷。他告訴每日人物,“當時的錢比現在好賺多了,一個地方小報的整版廣告,才1000塊錢,我們一買就是好幾個整版,連續一個月不間斷轟炸”。

祥子說,最開始都是先找產品,“名氣聽起來很玄,但是功能又很強大的產品”。專家研發、患者現身說法少不了,但更主要的還是靠打廣告。他回憶,當時做得最絕的是三株口服液,把“三株”兩個字刷到農村每一面牆上。後來,他們也去刷牆,有的牆上一看就刷過好幾層廣告,“常常早上是一個保健品牌,到了晚上刷成了另一個品牌”。

鴻茅藥酒是經河北人杜海軍之手而進入第一個黃金期的。他打廣告的新穎之處是,“直接做廣告做到國外去了”。

祥子回憶說:“我們做保健品廣告一般在國內做,但鴻茅藥酒在馬來西亞華文報紙的版面都發了文章,說這個酒是神酒。”

鴻茅藥酒官網上公佈的資料顯示,上個世紀80年代初,馬來西亞華文報紙《建國日報》上刊登了一篇鴻茅藥酒掀起搶購熱潮的文章。文章還提到,“南有茅臺,北有鴻茅”。

“想怎麼吹怎麼吹。”祥子說。當年很多保健品,就是水里加點糖,放點色素就開始賣了,在小城市裡做一波廣告,賺了錢就走,哪怕是賣不掉,成本也就幾百塊錢。

這也造就了當年一大批神奇的產品,比如能治糖尿病的鞋,畫了眉毛就能長出眉毛的筆,還有普通水倒進來就成了磁化水的杯子。

鴻茅藥酒還算正經醫藥,在1992年被內蒙古衛生廳批准註冊,又在2002年換發為國藥准字型大小,並在1年後列為非處方藥。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網站顯示,鴻茅藥酒為中藥。

2

到了2000年前後,鴻茅藥酒廠的經營效益已經在逐年下滑。

張彬一個父輩曾是鴻茅藥酒廠老廠的員工,那時廠子所在地還位於“岱海鎮”,還沒有像今天這樣改名為“鴻茅鎮”。由於經營狀況不佳,經常停工,許多人幹不下去,就辭工了。

“那時廠子裡白酒比藥酒賣得好,生產一種叫岱海白的白酒,我們當地人喜歡喝。相比之下,藥酒的推銷則比較困難。“張彬說。2006年以前,鴻茅藥酒廠占地不超過一畝,廠房數量不多,並且都是平房。

王軍2002年時在鴻茅藥酒廠工作,效益好的時候,一個月掙到6000元,但是大多數時候,由於效益差,工資只有1000元出頭。

一個重要的背景是,2000年這一年,醫藥分家、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開管理的政策先後出臺。處方藥一律禁止在大眾傳媒上發佈廣告,而地方標準的藥品批號也將被撤銷。

“隨著管制的加強,廣告越來越難,管道越來越窄,銷售額越來越差。”王軍說。在那之後,鴻茅藥酒廠就靠砸錢買市場,“回購鴻茅酒的瓶蓋,返給人七八塊錢,當時很多酒店服務員都靠這個掙錢”。

但銷售的頹勢很難被逆轉。“當時我為廠子做推廣,瓶蓋裡都會蓋一個章,但後來生產管理混亂,有的瓶蓋裡沒蓋上章,混在一起。有些服務員就不幹了,因為沒章的瓶蓋換不了錢,推銷的人也漸漸少了。”他回憶。

3

轉變始於2006年,一個叫鮑洪升的人,以500萬的價格收購了鴻茅藥酒。

後來,鮑洪升在回憶時稱,他接手鴻茅藥酒廠的時候,鴻茅藥酒廠已經處於“風雨飄搖”、“百廢待興”的狀態。

鮑洪升 圖/新華網

在鮑洪升的公開簡歷中,他曾是“護腎寶”的創始人。當年,他找到一個叫張大寧的中醫腎病專家,創造出一款名叫“護腎寶”的膠囊,並宣稱這個膠囊可以“活血化瘀,養肝補腎,重振男人雄風”。

開發了“護腎寶”之後,鮑洪升又相繼推出了美福樂減肥茶、澳曲輕減肥膠囊,以及家喻戶曉的婷美內衣。

到了2008年,大股東杜海軍將股份轉給鮑洪升。而鮑洪升的副手,是另一款爆款產品“哈慈五行針”的高管段炬紅。

從此,鴻茅藥酒被賦予各種神奇故事。

按照鴻茅藥酒官網描述,鴻茅藥酒出自於清乾隆四年( 1739年)的一代名醫王吉天之手。這個叫王吉天的人,被鴻茅藥酒官方形容為是“民間藥王”,出身于山西的醫生世家,醫術高超,他路過涼州的時候,發明了這種能治病救人的酒。

而其釀造手法,還包括號稱 “起源於三千年前周室天子祭祀神農遠祖的儀式”的“鼎和”、“茅縮”等手法。

但在1992年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涼城風情》一書中,王吉天被記載為一個商人,靠賣白酒為生,只是略通醫術,早期藥酒的製作過程頗為簡單,也沒有“鼎和”、“茅縮”等手法。

鴻茅國藥廠的王吉天雕塑,公司稱王吉天為鴻茅藥酒創制人。 圖/來源於網路

再往後,鴻茅藥酒又被稱為 “中華醫藥瑰寶”,並且還要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

最近,查閱“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製劑第十四冊”,人們看到,鴻茅藥酒的配方中,三分之一的成分都是白糖和紅糖,此外,超過二分之一的部分是白酒,而其一直大力宣稱所使用的67味中藥材,每一種藥材只占比約千分之五。除此之外,配方中還包括豆蔻、陳皮、小茴香等調味香料。

4

掌舵鴻茅藥酒後,鮑洪升成了中國最敢投廣告的人。

在往後的廣告宣傳中,鴻茅藥酒是能夠治百病的神藥。 圖/來源於網路

齊魯頻道廣告部的邱陽,曾經代理過鴻茅藥酒的廣告,“可以說,廣告前後,鴻茅藥酒的銷量相差千倍不止”。

“我們知道它是非處方藥,但我們肯定不能這麼告訴消費者,不然沒人會買。我們首先把它包裝成一個保健藥品,保健藥品和保健品差一個字,消費者看來都差不多,但實際上內涵差別很大。“他透露說,“前者是藥,用量要遵醫囑,後者隨便吃,但消費者分不清。”

在傳統文化相對濃厚的山東,廣告尤為喜歡打“孝順牌”。邱陽說,“現代社會老齡化趨勢嚴重,年輕人因為工作繁忙,生活節奏太快,越來越忽視對父母的關心,這正好是個切入口,用來植入鴻茅藥酒的廣告。”

在當時,齊魯頻道晚間播出的主要是王牌的民生欄目和晚間白金劇場,收視率不僅穩居省網第一,平均廣告市場份額更是佔據20%,“鴻茅藥酒在這個時間段針對親情投放廣告之後,實現了當年在山東4000萬元的營業額”。

鴻茅藥酒主要銷售對象是農村的消費者,“必須利用所謂專家、患者現身說法,老百姓才聽得清楚,看起來又像個健康類節目,電視臺可以打個擦邊球”。

資料顯示,在2012到2015年間,鴻茅藥酒在一類城市零售藥店終端的銷量複合增長率達126.5%。2016年,鴻茅藥酒以銷售規模16.33億元、市場份額占比1.69%的成績,佔據中國城市零售藥店終端競爭格局中成藥品牌第二位,僅次於東阿阿膠。

不能忽視的細節是,在2003年,鴻茅藥酒獲得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統一換發的批准文號,由 “地標“升為“國標”。當年,主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是鄭筱萸,後來因受賄等罪名被判死刑。

鴻茅藥酒獲批成為甲類非處方藥,為鮑洪升在2006年入主鴻茅藥酒後提供了便利。他以此啟用代言人,更多地進入大眾消費市場。

演過熱播劇《大宅門》的演員陳寶國曾代言鴻茅藥酒。到了2011年,代言人變成張鐵林。這兩位代言人都扮演過宮廷帝王角色,與鴻茅藥酒自稱的“貢酒”很契合。

張鐵林為鴻茅藥酒代言的截圖

鴻茅藥酒不甘於被代言,還通過植入廣告頻頻出現在熱播影視劇中,常常和食物一起擺在餐桌上。

張彬經常能在電視上看到過那些再熟悉不過的紅色瓶蓋。幾天前,她終於在網上看到了鴻茅藥酒的消息,但她覺得這只是一個小風波,“時間長了,慢慢地,人們就忘了。”

(應採訪物件要求,文中張彬、張軍為化名)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

侵權必究

想看更多,請移步每日人物微信公號(ID:meirirenwu)。

“蒙派行銷”至今被津津樂道的一個故事是,1988年,蒙派行銷元老之一的烏力吉,一連在《大同晚報》上連訂10個整版廣告,宣傳一種名叫“楊振華851”的口服液。當時的廣告部負責人“目瞪口呆、半天無語”。這份廣告讓烏力吉批發來的400箱口服液銷售一空。

市面上“蒙派行銷”的專門書籍 圖/來源於網路

一位元人稱祥子的人,也是蒙派行銷的圈內人士,參與過當年的一些保健品行銷。他告訴每日人物,“當時的錢比現在好賺多了,一個地方小報的整版廣告,才1000塊錢,我們一買就是好幾個整版,連續一個月不間斷轟炸”。

祥子說,最開始都是先找產品,“名氣聽起來很玄,但是功能又很強大的產品”。專家研發、患者現身說法少不了,但更主要的還是靠打廣告。他回憶,當時做得最絕的是三株口服液,把“三株”兩個字刷到農村每一面牆上。後來,他們也去刷牆,有的牆上一看就刷過好幾層廣告,“常常早上是一個保健品牌,到了晚上刷成了另一個品牌”。

鴻茅藥酒是經河北人杜海軍之手而進入第一個黃金期的。他打廣告的新穎之處是,“直接做廣告做到國外去了”。

祥子回憶說:“我們做保健品廣告一般在國內做,但鴻茅藥酒在馬來西亞華文報紙的版面都發了文章,說這個酒是神酒。”

鴻茅藥酒官網上公佈的資料顯示,上個世紀80年代初,馬來西亞華文報紙《建國日報》上刊登了一篇鴻茅藥酒掀起搶購熱潮的文章。文章還提到,“南有茅臺,北有鴻茅”。

“想怎麼吹怎麼吹。”祥子說。當年很多保健品,就是水里加點糖,放點色素就開始賣了,在小城市裡做一波廣告,賺了錢就走,哪怕是賣不掉,成本也就幾百塊錢。

這也造就了當年一大批神奇的產品,比如能治糖尿病的鞋,畫了眉毛就能長出眉毛的筆,還有普通水倒進來就成了磁化水的杯子。

鴻茅藥酒還算正經醫藥,在1992年被內蒙古衛生廳批准註冊,又在2002年換發為國藥准字型大小,並在1年後列為非處方藥。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網站顯示,鴻茅藥酒為中藥。

2

到了2000年前後,鴻茅藥酒廠的經營效益已經在逐年下滑。

張彬一個父輩曾是鴻茅藥酒廠老廠的員工,那時廠子所在地還位於“岱海鎮”,還沒有像今天這樣改名為“鴻茅鎮”。由於經營狀況不佳,經常停工,許多人幹不下去,就辭工了。

“那時廠子裡白酒比藥酒賣得好,生產一種叫岱海白的白酒,我們當地人喜歡喝。相比之下,藥酒的推銷則比較困難。“張彬說。2006年以前,鴻茅藥酒廠占地不超過一畝,廠房數量不多,並且都是平房。

王軍2002年時在鴻茅藥酒廠工作,效益好的時候,一個月掙到6000元,但是大多數時候,由於效益差,工資只有1000元出頭。

一個重要的背景是,2000年這一年,醫藥分家、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開管理的政策先後出臺。處方藥一律禁止在大眾傳媒上發佈廣告,而地方標準的藥品批號也將被撤銷。

“隨著管制的加強,廣告越來越難,管道越來越窄,銷售額越來越差。”王軍說。在那之後,鴻茅藥酒廠就靠砸錢買市場,“回購鴻茅酒的瓶蓋,返給人七八塊錢,當時很多酒店服務員都靠這個掙錢”。

但銷售的頹勢很難被逆轉。“當時我為廠子做推廣,瓶蓋裡都會蓋一個章,但後來生產管理混亂,有的瓶蓋裡沒蓋上章,混在一起。有些服務員就不幹了,因為沒章的瓶蓋換不了錢,推銷的人也漸漸少了。”他回憶。

3

轉變始於2006年,一個叫鮑洪升的人,以500萬的價格收購了鴻茅藥酒。

後來,鮑洪升在回憶時稱,他接手鴻茅藥酒廠的時候,鴻茅藥酒廠已經處於“風雨飄搖”、“百廢待興”的狀態。

鮑洪升 圖/新華網

在鮑洪升的公開簡歷中,他曾是“護腎寶”的創始人。當年,他找到一個叫張大寧的中醫腎病專家,創造出一款名叫“護腎寶”的膠囊,並宣稱這個膠囊可以“活血化瘀,養肝補腎,重振男人雄風”。

開發了“護腎寶”之後,鮑洪升又相繼推出了美福樂減肥茶、澳曲輕減肥膠囊,以及家喻戶曉的婷美內衣。

到了2008年,大股東杜海軍將股份轉給鮑洪升。而鮑洪升的副手,是另一款爆款產品“哈慈五行針”的高管段炬紅。

從此,鴻茅藥酒被賦予各種神奇故事。

按照鴻茅藥酒官網描述,鴻茅藥酒出自於清乾隆四年( 1739年)的一代名醫王吉天之手。這個叫王吉天的人,被鴻茅藥酒官方形容為是“民間藥王”,出身于山西的醫生世家,醫術高超,他路過涼州的時候,發明了這種能治病救人的酒。

而其釀造手法,還包括號稱 “起源於三千年前周室天子祭祀神農遠祖的儀式”的“鼎和”、“茅縮”等手法。

但在1992年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涼城風情》一書中,王吉天被記載為一個商人,靠賣白酒為生,只是略通醫術,早期藥酒的製作過程頗為簡單,也沒有“鼎和”、“茅縮”等手法。

鴻茅國藥廠的王吉天雕塑,公司稱王吉天為鴻茅藥酒創制人。 圖/來源於網路

再往後,鴻茅藥酒又被稱為 “中華醫藥瑰寶”,並且還要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

最近,查閱“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製劑第十四冊”,人們看到,鴻茅藥酒的配方中,三分之一的成分都是白糖和紅糖,此外,超過二分之一的部分是白酒,而其一直大力宣稱所使用的67味中藥材,每一種藥材只占比約千分之五。除此之外,配方中還包括豆蔻、陳皮、小茴香等調味香料。

4

掌舵鴻茅藥酒後,鮑洪升成了中國最敢投廣告的人。

在往後的廣告宣傳中,鴻茅藥酒是能夠治百病的神藥。 圖/來源於網路

齊魯頻道廣告部的邱陽,曾經代理過鴻茅藥酒的廣告,“可以說,廣告前後,鴻茅藥酒的銷量相差千倍不止”。

“我們知道它是非處方藥,但我們肯定不能這麼告訴消費者,不然沒人會買。我們首先把它包裝成一個保健藥品,保健藥品和保健品差一個字,消費者看來都差不多,但實際上內涵差別很大。“他透露說,“前者是藥,用量要遵醫囑,後者隨便吃,但消費者分不清。”

在傳統文化相對濃厚的山東,廣告尤為喜歡打“孝順牌”。邱陽說,“現代社會老齡化趨勢嚴重,年輕人因為工作繁忙,生活節奏太快,越來越忽視對父母的關心,這正好是個切入口,用來植入鴻茅藥酒的廣告。”

在當時,齊魯頻道晚間播出的主要是王牌的民生欄目和晚間白金劇場,收視率不僅穩居省網第一,平均廣告市場份額更是佔據20%,“鴻茅藥酒在這個時間段針對親情投放廣告之後,實現了當年在山東4000萬元的營業額”。

鴻茅藥酒主要銷售對象是農村的消費者,“必須利用所謂專家、患者現身說法,老百姓才聽得清楚,看起來又像個健康類節目,電視臺可以打個擦邊球”。

資料顯示,在2012到2015年間,鴻茅藥酒在一類城市零售藥店終端的銷量複合增長率達126.5%。2016年,鴻茅藥酒以銷售規模16.33億元、市場份額占比1.69%的成績,佔據中國城市零售藥店終端競爭格局中成藥品牌第二位,僅次於東阿阿膠。

不能忽視的細節是,在2003年,鴻茅藥酒獲得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統一換發的批准文號,由 “地標“升為“國標”。當年,主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是鄭筱萸,後來因受賄等罪名被判死刑。

鴻茅藥酒獲批成為甲類非處方藥,為鮑洪升在2006年入主鴻茅藥酒後提供了便利。他以此啟用代言人,更多地進入大眾消費市場。

演過熱播劇《大宅門》的演員陳寶國曾代言鴻茅藥酒。到了2011年,代言人變成張鐵林。這兩位代言人都扮演過宮廷帝王角色,與鴻茅藥酒自稱的“貢酒”很契合。

張鐵林為鴻茅藥酒代言的截圖

鴻茅藥酒不甘於被代言,還通過植入廣告頻頻出現在熱播影視劇中,常常和食物一起擺在餐桌上。

張彬經常能在電視上看到過那些再熟悉不過的紅色瓶蓋。幾天前,她終於在網上看到了鴻茅藥酒的消息,但她覺得這只是一個小風波,“時間長了,慢慢地,人們就忘了。”

(應採訪物件要求,文中張彬、張軍為化名)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

侵權必究

想看更多,請移步每日人物微信公號(ID:meirirenwu)。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