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脫貧丨江華:“扶貧車間”進村 家門口就業脫貧

湖南日報新湖南用戶端4月25日訊(通訊員 李建文 李光平 楊丁香)4月23日, 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大路鋪鎮石下村的村民歐陽雙學照常來到在君賢皮具有限公司設在村裡的生產車間上班, 他主要從事倉管工作, 歐陽是村裡的貧困戶, 能在工廠上班是他做夢都沒想到的事, 也讓他從此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 改變了家庭命運。 君賢皮具有限公司是江華從廣東引進來的一家勞動密集型小微企業, 該公司先後把生產車間放在大路鋪鎮洞尾、白浪下、老村、石下、花地灣等5個貧困村, 並新上6條皮具生產線,

年產值達到5000萬元, 直接帶動周邊村群眾實現增收。

像君賢皮具有限公司這樣把車間建進村的小微企業, 江華就引進了300多家, 其中帶動100人以上的企業8家, 50人以上的企業39家, 5人以上的企業260多家。 這些鄉村工廠涵蓋了電子、塑膠包裝、皮具、鋁製品、木材加工、農產品加工、食用菌、制香、服裝及鞋業等行業,

吸納帶動7000餘名留守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 人均年收入1.8萬元以上。

如今, 江華鄉村成為了創業的樂土, 小微企業掀起了進村開工廠謀發展的浪潮, 不少企業已經將進村開工廠作為自身轉型發展的新出路。

江華縣人社局局長陳葳表示, 通過工廠進鄉村, 既滿足了留守貧困勞動力“掙錢顧家兩不誤”的需求, 又有效解決了企業“融資難、招工難、用工貴”的困難, 提高社會經濟效益;既讓貧困村通過收取企業租賃土地、廠房租金, 吸納閒置人員進廠務工, 提高了村級集體收入, 又活躍了農村經濟。 同時, 貧困戶既照顧了家庭, 又有穩定收入。

創新思路扶真貧

江華縣委、縣政府創新思路、敢於實踐,

在產業扶貧實踐中總結經驗, 確定了小微企業進村開工廠、帶動貧困戶家門口就業增收脫貧的產業扶貧新路子。

思路決定出路。 江華緊緊抓住沿海勞動密集型企業因融資貴、招工難等原因經營成本上升急需轉移外遷發展的歷史機遇, 主動承接沿海產業轉移, 大力引進規模企業, 將有能力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培訓轉化為產業工人, 通過充分就業實現脫貧的同時, 抓“大”不放“小”,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引進扶持企業進村開工廠辦車間, 既為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創造了條件, 滿足了貧困戶“養家糊口”的需求, 又有效解決了企業招工困難, 也免去企業建設宿舍樓、食堂等基礎設施的壓力, 降低了運營成本;既讓貧困村通過收取閒置廠房的租金,

提高了村級集體收入, 又活躍了農村經濟, 實現了貧困戶增收、企業盈利、資產盤活、多方共贏的小微企業扶貧喜人局面。

創新政策引企業

為吸引企業入駐江華, 說服企業到鄉村開工廠辦車間, 江華結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 從市場准入、要素配置、財稅支援、企業信貸、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多方面給予支持, 通過出臺《四個三產業扶貧的實施意見》《食用菌產業扶貧工作方案》《小微企業進村扶貧方案》等政策檔, 引導企業大膽創新產品生產組織方式, 將產品設計、研發等複雜的生產環節放在總部, 將無污染、操作簡單、方便易學、用工靈活的生產環節轉移到鄉村車間。

首先, 完善金融財稅扶持。

全面落實支援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實體經濟發展、小微企業發展, 科技創新、創業就業等各項金融優惠政策, 建立政府增信風險基金, 完善農信擔保機制, 通過“財銀保”、小額信貸等政策實施, 引導信貸資金流向小微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產業扶貧項目, 降低企業融資難度和成本, 並減免小微企業的稅費負擔。

其次, 建立進村開工廠補貼。 對於每一個落地的小微企業進村開工廠專案, 按照上級和縣內最新政策, 給予廠房補貼、設備補貼、搬遷補貼等。 對帶動貧困人口就業的, 給予企業崗位補貼、交通補貼、社保補貼等。 通過完善貧困村交通、水電等基礎設施, 引導規模企業將車間辦到鄉村, 小微企業直接進村開工廠。

再則,創優服務促進落地。通過宣傳欄、網路、電視,發放崗位資訊表等多種方式,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引導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解決小微企業的用工需求,鼓勵小微企業擴大規模、幫助更多困難群眾就業脫貧。

創新模式促發展

為促進小微企業進村開工廠,規模企業把車間辦到鄉村,江華積極探索,創新了進村開工廠辦車間扶貧模式,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促進了企業發展。

一是“研發在園區,生產進村裡”。對於一些產品研發科技含量高、生產規模大用工多、生產技能要求不高的企業,特別是服飾加工、皮具加工、制鞋、紙品工藝品加工、電子產品加工等勞動密集型產業企業,江華想方設法說服企業,將產品研發、產品設計等環節,放在縣經開區甚至放在沿海地區,將生產環節放到江華的廣大鄉村,降低了企業的用工用地等生產經營成本。例如五月天服飾集團,將總部設在廣州,公司的制衣業務搬到江華各個村,為留守婦女和老年人提供了在家就業的機會。總部設在廣州市白雲區的君賢皮具服飾有限公司,先後在洞尾村、太子井村、花地灣和石下村設置4個分廠,安排了180多個村民務工。江華鼎維塑業有限公司將生產車間分散到沱江鎮茫海洲村和涔天河鎮鷓鴣壩村、會合社區,現有員工170餘名,其中建檔立卡貧困物件112人,一般貧困物件年可增收1.8萬元左右。

二是“基地+作坊,產業大又強”。例如制香產業。江華是“中國香業之鄉”,制香傳統濃厚。江華利用豐富獨特的香料資源、深厚的瑤香歷史文化底蘊、制香從業人員眾多、離粵港澳以及東南亞等市場近的產業優勢,大力發展制香產業。引導在外面創業的制香企業主,“回故鄉興家鄉”,在江華成立制香產業合作社和香業協會,把產品展示和銷售端放在制香產業,把生產加工端放到鄉村、放到貧困戶家裡,目前已形成了河路口鎮船嶺腳村、橋市鄉大魚塘村、白芒營鎮雲田村等一批制香產業特色村。全縣制香企業達260家,原輔材料銷售企業18家,設備銷售維修企業5家,制香從業人員5600余人,帶動1.2萬個家庭增收致富。

三是“公司+農戶,發展又致富”。江華是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品質安全示範縣,農業特色產品豐富,發展農業加工型企業得天獨厚。江華鼓勵和支援農產品加工型小微企業,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形式,將加工基地因地制宜的放在農村,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同時讓農戶貧困戶避免了市場風險,為貧困戶拓寬了一條增收之路。

再則,創優服務促進落地。通過宣傳欄、網路、電視,發放崗位資訊表等多種方式,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引導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解決小微企業的用工需求,鼓勵小微企業擴大規模、幫助更多困難群眾就業脫貧。

創新模式促發展

為促進小微企業進村開工廠,規模企業把車間辦到鄉村,江華積極探索,創新了進村開工廠辦車間扶貧模式,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促進了企業發展。

一是“研發在園區,生產進村裡”。對於一些產品研發科技含量高、生產規模大用工多、生產技能要求不高的企業,特別是服飾加工、皮具加工、制鞋、紙品工藝品加工、電子產品加工等勞動密集型產業企業,江華想方設法說服企業,將產品研發、產品設計等環節,放在縣經開區甚至放在沿海地區,將生產環節放到江華的廣大鄉村,降低了企業的用工用地等生產經營成本。例如五月天服飾集團,將總部設在廣州,公司的制衣業務搬到江華各個村,為留守婦女和老年人提供了在家就業的機會。總部設在廣州市白雲區的君賢皮具服飾有限公司,先後在洞尾村、太子井村、花地灣和石下村設置4個分廠,安排了180多個村民務工。江華鼎維塑業有限公司將生產車間分散到沱江鎮茫海洲村和涔天河鎮鷓鴣壩村、會合社區,現有員工170餘名,其中建檔立卡貧困物件112人,一般貧困物件年可增收1.8萬元左右。

二是“基地+作坊,產業大又強”。例如制香產業。江華是“中國香業之鄉”,制香傳統濃厚。江華利用豐富獨特的香料資源、深厚的瑤香歷史文化底蘊、制香從業人員眾多、離粵港澳以及東南亞等市場近的產業優勢,大力發展制香產業。引導在外面創業的制香企業主,“回故鄉興家鄉”,在江華成立制香產業合作社和香業協會,把產品展示和銷售端放在制香產業,把生產加工端放到鄉村、放到貧困戶家裡,目前已形成了河路口鎮船嶺腳村、橋市鄉大魚塘村、白芒營鎮雲田村等一批制香產業特色村。全縣制香企業達260家,原輔材料銷售企業18家,設備銷售維修企業5家,制香從業人員5600余人,帶動1.2萬個家庭增收致富。

三是“公司+農戶,發展又致富”。江華是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品質安全示範縣,農業特色產品豐富,發展農業加工型企業得天獨厚。江華鼓勵和支援農產品加工型小微企業,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形式,將加工基地因地制宜的放在農村,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同時讓農戶貧困戶避免了市場風險,為貧困戶拓寬了一條增收之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