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和田玉的“老氣”是什麼意思?

很多玉友應該會有這樣的感受:一旦玩玉比較久了, “老熟”、“老氣”、“老坑”、“熟糯”等一些詞彙便會在耳邊頻繁出現, 而事實上這些無標準可循的“標準”, 卻是對和田玉理解必須跨過的一道“檻”, 一旦融通, 便是玩玉過程中的一次飛躍。 上面的一些詞彙可以概括為籽玉的“成熟度”, 那麼, 這個“熟”在籽玉身上是如何體現的呢?

一、看結構

“無結構”是現今常被提起的一個詞, 意味著玉質極其緻密, 是纖維狀交織結構的近乎極端形態, 因此無結構的“熟”玉密度和硬度會比一般的玉石略高, 而玉薄之處有時會顯透, 但區別于青海料水性的“嫩透”, 是韌性與剛性並存的“熟透”。 整體觀察“熟”玉的質地:柔嫩中又透顯出韌性, 會散出一種潤澤感。

二、看玉色

老玩家都會有一個感覺, 往往質地特好的籽玉很難達到特級白的標準, 而色極白的籽玉往往質地又會顯疏鬆, 有乾澀之感。 而我們看“老熟”的籽玉, 有人說它的白色會微泛黃, 有人說它的白色會微泛粉, 其實都是想形容“脂白”這個概念, “脂白”絕不是雪白, 更不是紙白。

“熟”玉之色應是有油脂光澤的暖白色調, 這種色調自然而然地會給人一種精光內蘊之感, 不是極白, 卻又比極白更讓人感覺心情靜謐,

似乎玉與人可以由此而融為一體。 “熟”玉之色的“暖”是必須被強調的, 色可以偏青。

三、看毛孔

如今毛孔已成為籽玉的重要身份證明, 以至於明明一塊可以完整對稱的玉牌非得缺去一角以留下那“珍貴之皮”。 “熟”玉的毛孔, 由於“熟”玉的質地緊密,

其毛孔也相對細微, 表面不會有較深的坑窪, 毛孔大小也相對較平均, 但一定要區別人工的平均感。 用肉眼觀察, “熟”玉表面毛孔折光柔和流暢, 不會有粗滯感。

四、看皮色

由於“熟”玉的質地比較緊密, 其皮色往往是在較淺的表面著色化開、滲透,

且多為活皮、油皮。 而許多“熟”玉的皮色為撒金色, 所以“撒金皮下出羊脂”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一些“老熟”的光白籽中, 常會感覺其表面有一層不易察覺的淡黃色包裹, 那其實也是一層灑金皮, 所以這類料開出後裡面的肉往往會比表面更顯的白一些。

五、看形狀

“熟”玉的形狀在籽玉中最為流暢,過渡最為自然,不會有鮮明的棱角,包括一些老的斷面裂茬,都在歲月的歷練下變得比較柔潤順滑,把玩起來給人一種流暢感。

六、看手感

判斷玉的手感,可以把玉放在淨水中浸泡一夜,去除其表面油蹟污漬的殘留,以避免影響真實手感。將“熟”玉握於手中摩挲的感覺,如嬰兒肌膚般的凝脂之感便會出現,順滑流暢,毫不滯手,甚至讓人擔心它會脫手而出。

五、看形狀

“熟”玉的形狀在籽玉中最為流暢,過渡最為自然,不會有鮮明的棱角,包括一些老的斷面裂茬,都在歲月的歷練下變得比較柔潤順滑,把玩起來給人一種流暢感。

六、看手感

判斷玉的手感,可以把玉放在淨水中浸泡一夜,去除其表面油蹟污漬的殘留,以避免影響真實手感。將“熟”玉握於手中摩挲的感覺,如嬰兒肌膚般的凝脂之感便會出現,順滑流暢,毫不滯手,甚至讓人擔心它會脫手而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