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武漢加快建設全國一流疾控中心 二級以上公立醫院今年全部開設兒科病區

原標題:二級以上公立醫院今年全部開設兒科病區

本報訊記者24日獲悉, 我市出臺加強公共衛生與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意見, 十條民生“乾貨”助力市民防病治病。

今後, 市民在傳染病、慢性病、精神疾病、職業病等各類疾病的防治上將獲得更好的醫療衛生環境。 霧霾、疫苗、食品風險等監測覆蓋也將更全面。

《意見》共分10條, 對我市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重點疾病防控、人員隊伍建設等作出了要求。 《意見》中要求, 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和精神衛生等專業機構和服務能力建設。

記者進一步瞭解到, 《意見》與民生健康需求密切相關,

我市將加快建立全國一流的市疾控中心, 同時區級疾控到2020年也將全面達到國家建設標準。 對群眾反映的看兒科、產科難, 《意見》中明確, 加快推進武漢兒童醫院婦幼綜合大樓建設, 在光穀、沌口各建一所兒童醫院, 二級以上綜合醫院今年要全部開設獨立的兒科病區。

精神疾病也是讓市民最為擔心的疾病之一。 我市將在漢口、漢陽、武昌各建設一家區域精神衛生中心。 目前, 全市已建設有47家社區精神康復機構——陽光驛站, 屬公益性, 病情穩定的患者在社區就能得到康復服務, 促進其回歸社會。

《意見》中還明確, 到2020年, 全市所有區達到省級慢病示範區, 推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 開展“三減三健”專項行動。

“三減三健”是指減鹽、減油、減糖, 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 不斷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壽命。

對傳染病及對霧霾的監測都將強化, 建立霧霾天氣健康影響監測網路, 逐步實現13個行政區監測點全覆蓋。

在推進資訊化建設方面, 建立疫苗全程可追溯化系統和數位化接種門診, 一掃碼就知疫苗來龍去脈等。

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昨日解讀《意見》時稱, 《意見》對我市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能力的體系建設、能力提升提出了明確目標要求和時間節點, 對推動健康武漢建設意義重大。

《意見》將進一步健全全市公共衛生及疾病預防控制體系, 同時, 為公共衛生及疾病預防控制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待遇、人才引進、梯隊建設、科技創新提供了全新激勵機制和政策保障,

必將全面提升我市的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和水準。 更重要的是, 《意見》將全面落實“預防為主”的新時期衛生方針, 實現衛生事業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 為人民群眾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提供重要保障。

[政策解讀]

打造全國一流的疾控中心

建設武漢預防醫學科學院

按照“國內一流, 中部第一”的目標, 2019年前完成市疾控中心遷建工程項目。 按不低於省級標準重點建設新(突)發傳染病病原檢測實驗室、營養與環境健康實驗室。 整合武漢地區大學和科研院所的優質資源, 在市疾控中心掛牌成立武漢預防醫學科學院, 創新體制機制, 著力打造區域性預防醫學創新、研究和培訓平臺,

組織開展預防醫學領域應用型研究和人才隊伍培養。 到2020年, 區級疾控機構要全面達到國家建設標準。

沌口、光穀建兒童醫院分院

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設兒科病區

圍繞“立足武漢、輻射中部、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發展目標, 重點完成武漢兒童醫院婦幼綜合大樓建設項目。 到2018年, 全市所有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全部開設兒科獨立病區, 其中二級綜合醫院兒科病床最低不少於30張, 三級綜合醫院兒科床位最低不少於45張。 實現所有三級公立綜合醫院兒科24小時提供急診服務。

各區到2020年, 完成業務用房面積不足的區級婦幼保健機構新(改、擴)建。 推進武漢開發區(漢南區)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和東湖高新區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建設。

建設三大區域精神衛生機構

實現家庭、社區、陽光驛站“三級監護”

啟動市精神衛生中心二期專案、市武東醫院精神衛生康復樓專案及漢陽精神衛生分中心三大區域精神衛生機構建設。 各新城區建設二級精神衛生醫療機構, 中心城區疾控中心設立精神衛生科(工作小組)。

探索並建立家庭、社區、陽光驛站“三級監護”和“巡診探視, 駐點監護、電話隨訪”精神康復服務機制, 分級分類實施康復訓練, 幫助患者穩定病情和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促進患者回歸社會。

霧霾監測點覆蓋13個區

從濃度到成分精准監測

市疾控中心負責人介紹, 目前疾控的監測點有6個, 計畫在2009年實現全覆蓋, 在全市13個區設立13個監測點。

除了監測PM2.5濃度,還會監測成分,如重金屬、多環芳烴等的含量。監測資料將上報省市相關部門,為我市實現精准治霾提供依據。

及時報告食物中毒病情

實現相關醫療機構全覆蓋

我市將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體系。市疾控中心負責人介紹,對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包括兩方面,一是食源性疾病,就是通常說的食物中毒,再是食品非法添加。

到2020年將實現食源性疾病在全市所有相關醫療機構的全覆蓋,及時報告率達到98%。建立該評估體系後,食源性疾病和食品安全風險能進行及時地預警,為市民飲食提供科學的健康指引,規避可能的食品安全風險。一旦發現食物中毒聚集性事件,能夠更及時處置和救治患者。

打疫苗全程追溯

發現問題疫苗可“拒貨”

建立疫苗全程可追溯化系統和數位化接種門診。接種市民只要一掃碼,就能知道每一支疫苗從生產到接種的整個過程的資訊,知道每個環節的溫度控制情況。疫苗來源規不規範,一查便知。

同時,通過追溯體系,將每一支疫苗和接種人關聯起來,實現疫苗接種資訊的無紙化記錄和管理。一旦有問題出現,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裡精確地篩查出每一位接種者。

如果疫苗在運輸過程中出現流向不明和溫度控制問題,追溯平臺就會及時預警,疾控中心將拒絕接收此批疫苗。

(責編:周恬、張雋)

除了監測PM2.5濃度,還會監測成分,如重金屬、多環芳烴等的含量。監測資料將上報省市相關部門,為我市實現精准治霾提供依據。

及時報告食物中毒病情

實現相關醫療機構全覆蓋

我市將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體系。市疾控中心負責人介紹,對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包括兩方面,一是食源性疾病,就是通常說的食物中毒,再是食品非法添加。

到2020年將實現食源性疾病在全市所有相關醫療機構的全覆蓋,及時報告率達到98%。建立該評估體系後,食源性疾病和食品安全風險能進行及時地預警,為市民飲食提供科學的健康指引,規避可能的食品安全風險。一旦發現食物中毒聚集性事件,能夠更及時處置和救治患者。

打疫苗全程追溯

發現問題疫苗可“拒貨”

建立疫苗全程可追溯化系統和數位化接種門診。接種市民只要一掃碼,就能知道每一支疫苗從生產到接種的整個過程的資訊,知道每個環節的溫度控制情況。疫苗來源規不規範,一查便知。

同時,通過追溯體系,將每一支疫苗和接種人關聯起來,實現疫苗接種資訊的無紙化記錄和管理。一旦有問題出現,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裡精確地篩查出每一位接種者。

如果疫苗在運輸過程中出現流向不明和溫度控制問題,追溯平臺就會及時預警,疾控中心將拒絕接收此批疫苗。

(責編:周恬、張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