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四大醫院優化提升方案獲通過 中山二院總院部要搬去洛溪橋腳了!

金羊網訊 記者 趙燕華、通訊員 穗國規宣報導: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山二院)將在海珠區的洛溪橋腳新建總院部, 原來沿江路老院區的歷史建築將改造成為醫療博物館;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將進行原址優化——今天(25日)上午舉行的市規委會地區規劃及城市設計專業委員會上,

涉及4家大型醫院的《主城區綜合醫院優化提升方案控制性詳細規劃》獲得全票通過。 另外, 還有6個醫院調整項目待審議。

鼓勵醫院提升服務水準符合總規前提下都可申請調整

統計顯示, 2017年底, 廣州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共4058間, 其中, 綜合醫院135間, 中醫醫院(含中西醫結合醫院)35間, 專科醫院70間。 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解決當前醫療資源佈局不盡合理, 大型醫療機構佈局比較集中分佈在老城區等問題,

按照主城區優化提升, 週邊城區擴容提升的思路, 前期市規委會審議通過了從化區中醫院(加掛從化人民醫院), 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從化), 花都區第二人民醫院(花都), 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黃埔), 何賢醫院(番禺)等5個專案, 重點強化增城, 從化, 花都等週邊城區的綜合醫院建設, 推進優質的醫療資源向週邊城區傾斜。

本次提出控規調整的4所綜合醫院, 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服務水準。 新址建設的一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原址優化的3家: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此外, 待提交議題還有6個, 分別是: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天河區中醫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荔灣區兒童醫院、荔灣區增滘醫院。

主持會議的副市長、規委會副主任馬文田表示, 廣州市委、市政府對醫療資源優化佈局、醫院進一步提升服務水準高度重視, “這4個方案不是最後一批, 下來在廣州地盤上所有的醫院只要有想法, 在符合廣州總體規劃的前提下都可以申請調整。 ”

中山二院:總院部將遷往海珠區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為國家計生委屬(管)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 創建於1835年, 是我國第一家西醫醫院, 至今已有180年歷史。 目前, 醫院於中心城區內共有兩個院區, 分別位於沿江西路和海珠區東曉南路盈豐街, 兩所院區均面臨用地緊張, 設施老舊殘缺, 醫技空間受限, 教研用房不足等問題, 對中山二院的醫教研持續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而海珠區現狀醫療衛生資源緊缺, 未達到廣州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每萬人60個床位的要求。 海珠區方面表示, 目前8家綜合醫院都集中在西部和北部,

醫療資源嚴重不平衡, “十三五”期間, 海珠區重點推進東南部的海珠灣片區建設, 急需引進與之相匹配的國家一流水準的醫療機構。

本次中山二院新院區選址西至洛溪大橋, 南至環島路, 北側靠近海珠兒童公園, 東側為長江百貨交易城, 南側為廣航總部, 用地面積47364平方米, 1500床規模。 未來將作為中山二院的醫院總院部, 建設成為集合醫療, 教學, 科研於一體的大型綜合三級甲等醫院。 同時將現在位於沿江路的北院區部分功能搬遷至新址, 利用原有院區歷史建築改造成為醫療博物館, 展覽館等文化功能, 相關專案立項正在積極申請中。

在交通優化方面, 沿地塊北側增加一條城市支路, 道路紅線寬度20米;保證原有環島路有軌電車車輛段用地規模不減少的原則下, 將環島路有軌電車車輛段調整為海珠灣中州東側商務用地地下設置,提升土地的集約節約利用。

對於中山二院另行選址建設總院部,不少規委會專家都表示贊成。規委會委員、中山大學教授馮原表示,中山二院調整到海珠區洛溪橋腳很合理,因為老院區已經不堪重負;而且長堤要恢復歷史風貌,中山二院的功能也必須隨之調整。

此外,也有委員認為,中山二院服務物件是全省的,新址距離市區較遠,距離地鐵站還是有一段距離,尤其是番禺、珠三角地區的人都需要通過機動車解決,醫院配置的停車位元一定要足夠。而且,新址旁邊是海珠區兒童公園,一定要做好相關防護工作,防止出現污染問題。

1 23

省中醫二沙分院:新建一棟6層醫技綜合樓

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是全國三甲醫院,位於越秀區二沙島大通路北側,北臨珠江,南臨廣州發展公園,項目紅線範圍2.6公頃。現狀建設規模已無法滿足醫院發展的需要。

根據通過的規劃,院區內的建築面積由現行指標20856平方米調整為29801平方米;容積率由現行指標1.08調整為1.54;建築密度由現行指標25%調整為35%。

規劃在醫院西側網球場,游泳池位置建設一棟地上6層醫技綜合樓,同時建設3層的地下室。擴建後二沙島分院總計容面積8945平方米(其中地上計容面積6935平方米,地下計容面積2010平方米)。

規劃同時顯示,將建築南側做退台設計,減少對大通路的景觀影響,豐富立面變化;建築西側採用垂直綠化設計手法,頂部兩層適當後退,弱化建築對西側住區的視覺影響;建築底層架空,增加醫院的公共活動空間,加強地塊內外的通風採光。

省第二人民醫院:拆除宿舍區新建綜合醫院大樓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前身為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七七醫院,2004年更名為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下稱省二醫),是全國首個省級應急醫院。

本專案已經納入城市更新改造範圍,擬按照廣州城市更新政策規定,利用自由土地進行城市更新改造,醫療區局部拆除騰挪廣場綠地,宿舍區征地拆除後新建綜合醫院大樓及回遷住宅。

醫院總用地面積45173.79平方米,現狀總建築面積131889.74平方米。其中:醫療區用地面積25093.9平方米,地上建築面積103152,97平方米;宿舍區用地面積20079,89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8736.77平方米,現有住房334套(其中71%的住戶共236套已房改),大部分屬危破房,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根據調整後的規劃,地塊容積率調整為6.16,建築面積214906平方米(其中保留原有醫療建築95630平方米,規劃醫院大樓91589平方米,回遷住宅27687平方米),建築密度40%。增加5處公建配套,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測,垃圾收集站,文化室,星光老年之家。

將改造現有醫療區,南部宿舍區整體拆除重建,同時新建地下車庫。

中三三院:院內設負一層大堂可直通BRT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始建於1971年,是一所承擔預防保健,醫療,康復醫技醫學教育和科研任務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項目位於天河區天河路南側,毗鄰石牌村,暨南大學,和華南師範大學,距離地鐵三號線崗頂站100米。總權屬用地面積65823平方米。

總用地包括醫療區和住宅區,總建築量約17.8萬平方米。其中北面醫療區現狀建築量136228平方米,包括門診樓,內科住院綜合樓,肝病大樓,科研中心,辦公樓等某部分建築品質較差。

規劃調整後,計算容積率建築面積由130411平方米調整為198250平方米,增加67939平方米。容積率由2.93調整為4.53;建築密度由24.2%調整為35%,綠地率由45%調整為30%。

為改善醫療科研及住院環境,優化調整院內醫、教、研用房的佈局,規劃新建外科住院綜合樓:拆除沿天河路現13層高門診樓,擬建地上25層(建築面積109300平方米),地下4層(建築面積22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31300平方米,計容建築面積109300平方米。

此外,由於崗頂區域交通擁堵嚴重,中山三院本次優化提升將對院內交通“動大手術”:天河路主入口交通優化,人車分流,空間獨立,快速到達;院內整體設置地下負一層大堂及交通樞紐;改造醫院正門人行廣場,設置負一層通道於BRT,地鐵站直接連接,構建完全人車分流立體交通模式。

專家設問:大醫院門前成為擁堵點如何解決

對於本次四大醫院的規劃調整,規委會上的專家普遍表示支持,認為優化醫院的服務能力,對提升廣州競爭力有幫助。而且廣州的醫療機構是面對整個華南地區的,在規劃指標的控制上可以有更大的彈性。

有委員表示:“規劃管理是防止開發專案的負面影響,公立醫院所能產生的外部負面影響僅限於鄰里,方案中可以解決,高度、密度、容積率這些應該不是硬性指標,只是參考性的,應支持對土地更好利用。”

不過,對於目前大醫院門前交通擁堵問題,委員們認為在未來的優化提升中必須解決。規委會委員、市規劃院院長鄧興棟表示,幾所醫院都在老城區,醫院內部交通外部化的情況比較突出,對城市交通影響很大;而且醫院的停車位按照既定標準還是不夠的,應該增加停車位,否則停不進去就停到路上了。

市國規委主任彭高峰也表示,現在很多醫院都成為擁堵點,亂和差的環境普遍存在,未來國規委部門在進行方案審查時,場地設計會作為最重要的方面,交通又是場地設計的重要一環。彭高峰說:“內部交通外部化是一大問題,醫院對車輛疏于管理,滿了就拒之門外,車都停在了馬路上。醫院擴容如何提質是關鍵,不能越擴越亂,要把交通問題最大程度地改過來;要保證醫院下面的局部架空,形成交通環路,有條件的醫院入口要適當往後退,形成港灣式入口。”

馬文田則強調,交通問題對醫院的優化提升也很重要,規劃部門未來在地鐵站設置時要盡可能離醫院近一些,公交、地鐵要往醫院靠。同時建議4個醫院把交通問題理順好再進行建設,做專門的交通優化方案讓規劃部門審核。他同時表示,醫院這樣的公共建築應該儘量方正、橫平豎直,以功能為前提來做建築設計;此外,醫院的垂直交通方面也要下功夫,電梯不足問題普遍存在,要多裝幾部電梯。

將環島路有軌電車車輛段調整為海珠灣中州東側商務用地地下設置,提升土地的集約節約利用。

對於中山二院另行選址建設總院部,不少規委會專家都表示贊成。規委會委員、中山大學教授馮原表示,中山二院調整到海珠區洛溪橋腳很合理,因為老院區已經不堪重負;而且長堤要恢復歷史風貌,中山二院的功能也必須隨之調整。

此外,也有委員認為,中山二院服務物件是全省的,新址距離市區較遠,距離地鐵站還是有一段距離,尤其是番禺、珠三角地區的人都需要通過機動車解決,醫院配置的停車位元一定要足夠。而且,新址旁邊是海珠區兒童公園,一定要做好相關防護工作,防止出現污染問題。

1 23

省中醫二沙分院:新建一棟6層醫技綜合樓

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是全國三甲醫院,位於越秀區二沙島大通路北側,北臨珠江,南臨廣州發展公園,項目紅線範圍2.6公頃。現狀建設規模已無法滿足醫院發展的需要。

根據通過的規劃,院區內的建築面積由現行指標20856平方米調整為29801平方米;容積率由現行指標1.08調整為1.54;建築密度由現行指標25%調整為35%。

規劃在醫院西側網球場,游泳池位置建設一棟地上6層醫技綜合樓,同時建設3層的地下室。擴建後二沙島分院總計容面積8945平方米(其中地上計容面積6935平方米,地下計容面積2010平方米)。

規劃同時顯示,將建築南側做退台設計,減少對大通路的景觀影響,豐富立面變化;建築西側採用垂直綠化設計手法,頂部兩層適當後退,弱化建築對西側住區的視覺影響;建築底層架空,增加醫院的公共活動空間,加強地塊內外的通風採光。

省第二人民醫院:拆除宿舍區新建綜合醫院大樓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前身為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七七醫院,2004年更名為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下稱省二醫),是全國首個省級應急醫院。

本專案已經納入城市更新改造範圍,擬按照廣州城市更新政策規定,利用自由土地進行城市更新改造,醫療區局部拆除騰挪廣場綠地,宿舍區征地拆除後新建綜合醫院大樓及回遷住宅。

醫院總用地面積45173.79平方米,現狀總建築面積131889.74平方米。其中:醫療區用地面積25093.9平方米,地上建築面積103152,97平方米;宿舍區用地面積20079,89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8736.77平方米,現有住房334套(其中71%的住戶共236套已房改),大部分屬危破房,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根據調整後的規劃,地塊容積率調整為6.16,建築面積214906平方米(其中保留原有醫療建築95630平方米,規劃醫院大樓91589平方米,回遷住宅27687平方米),建築密度40%。增加5處公建配套,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測,垃圾收集站,文化室,星光老年之家。

將改造現有醫療區,南部宿舍區整體拆除重建,同時新建地下車庫。

中三三院:院內設負一層大堂可直通BRT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始建於1971年,是一所承擔預防保健,醫療,康復醫技醫學教育和科研任務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項目位於天河區天河路南側,毗鄰石牌村,暨南大學,和華南師範大學,距離地鐵三號線崗頂站100米。總權屬用地面積65823平方米。

總用地包括醫療區和住宅區,總建築量約17.8萬平方米。其中北面醫療區現狀建築量136228平方米,包括門診樓,內科住院綜合樓,肝病大樓,科研中心,辦公樓等某部分建築品質較差。

規劃調整後,計算容積率建築面積由130411平方米調整為198250平方米,增加67939平方米。容積率由2.93調整為4.53;建築密度由24.2%調整為35%,綠地率由45%調整為30%。

為改善醫療科研及住院環境,優化調整院內醫、教、研用房的佈局,規劃新建外科住院綜合樓:拆除沿天河路現13層高門診樓,擬建地上25層(建築面積109300平方米),地下4層(建築面積22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31300平方米,計容建築面積109300平方米。

此外,由於崗頂區域交通擁堵嚴重,中山三院本次優化提升將對院內交通“動大手術”:天河路主入口交通優化,人車分流,空間獨立,快速到達;院內整體設置地下負一層大堂及交通樞紐;改造醫院正門人行廣場,設置負一層通道於BRT,地鐵站直接連接,構建完全人車分流立體交通模式。

專家設問:大醫院門前成為擁堵點如何解決

對於本次四大醫院的規劃調整,規委會上的專家普遍表示支持,認為優化醫院的服務能力,對提升廣州競爭力有幫助。而且廣州的醫療機構是面對整個華南地區的,在規劃指標的控制上可以有更大的彈性。

有委員表示:“規劃管理是防止開發專案的負面影響,公立醫院所能產生的外部負面影響僅限於鄰里,方案中可以解決,高度、密度、容積率這些應該不是硬性指標,只是參考性的,應支持對土地更好利用。”

不過,對於目前大醫院門前交通擁堵問題,委員們認為在未來的優化提升中必須解決。規委會委員、市規劃院院長鄧興棟表示,幾所醫院都在老城區,醫院內部交通外部化的情況比較突出,對城市交通影響很大;而且醫院的停車位按照既定標準還是不夠的,應該增加停車位,否則停不進去就停到路上了。

市國規委主任彭高峰也表示,現在很多醫院都成為擁堵點,亂和差的環境普遍存在,未來國規委部門在進行方案審查時,場地設計會作為最重要的方面,交通又是場地設計的重要一環。彭高峰說:“內部交通外部化是一大問題,醫院對車輛疏于管理,滿了就拒之門外,車都停在了馬路上。醫院擴容如何提質是關鍵,不能越擴越亂,要把交通問題最大程度地改過來;要保證醫院下面的局部架空,形成交通環路,有條件的醫院入口要適當往後退,形成港灣式入口。”

馬文田則強調,交通問題對醫院的優化提升也很重要,規劃部門未來在地鐵站設置時要盡可能離醫院近一些,公交、地鐵要往醫院靠。同時建議4個醫院把交通問題理順好再進行建設,做專門的交通優化方案讓規劃部門審核。他同時表示,醫院這樣的公共建築應該儘量方正、橫平豎直,以功能為前提來做建築設計;此外,醫院的垂直交通方面也要下功夫,電梯不足問題普遍存在,要多裝幾部電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