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閩侯:打造現代科技數位新城樣本

從甘蔗市民廣場至陽光領海的濱江大道上, 數十株羊蹄甲盛開, 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花香成為春日裡靚麗的風景線。 這是智慧創城模式下的閩侯縣城新顏。

(濱江大道羊蹄甲花開•吳心鈺/攝)

閩侯縣行政服務中心內, 244項事項辦理時限按小時計算, 縣鄉兩級審批被放寬至“一趟不用跑”。 這是智慧政務變革下, 讓“人員跑路”改為“資料跑路”的蝶變。

(閩侯縣行政服務中心智慧化引導系統•吳國棋/攝)

青口投資區、閩侯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工業園區裡, 機器馬達聲此起彼伏, 帶來了2017年全縣工業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的佳績。 這是智慧產業引領下, 連續八年躋身全省縣域經濟實力“十強縣”的寫照。

(東南汽車整車廠停車場)

去年, 閩侯躋身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

連續六屆蟬聯省級“雙擁模範縣”, 獲評“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示範縣”, 被省文明委推薦為新一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城市。

(青口中央公園)

但閩侯的“野心”不止於此。

讓農民不用懂“高科技”也能享受大資料的便利;隨著資訊化與工業化的融合發展,

讓信息技術滲透到工業;未來每個人的衣食住行都將有大量的資料記錄……閩侯正逐漸跳出縣域的框架, 打造出一套成熟的、可供借鑒的現代科技數位新城樣本。

智慧產業

工業總產值 突破千億元

科技、創新是第一動力, 科研力量的“國家隊”中科院和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示範縣閩侯縣相遇, 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閩侯提出建設“數字閩侯”後, 中科院便與其相互協助。 2015年6月, 中科院計算所福州分所暨福州(閩侯)中科資料應用技術研究院正式揭牌, 建立了大資料平臺。 幾年來, 研究院累計服務企業及事業單位近200家, 促進更多的科技成果在閩侯轉化。

(中科(福州)資料產業園全景效果圖)

上月, 中科院還給閩侯帶來了院屬105個研究所的近千件有效專利, 組成“普惠計畫”共用專利池, 加入“普惠計畫”的企業可獲得兩年免費實施意向專利資格。

在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以及借助資訊技術與現代製造業、生產服務業的融合創新方面, 閩侯格外得心應手。

在青口投資區、閩侯經濟技術開發區等一批工業園區的呵護下,閩侯縣現有億元以上企業188家,已形成汽車、機電、建材、工藝品等4個超百億產業集群,2017年全縣工業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

(閩侯經濟技術開發區)

去年閩侯實現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112.13億元、增長11.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1.09億元、比上年增收7.2億元,公共預算總收入和地方公共預算收入總量均位居全省各縣(市、區)第2位、福州市第1位;固定資產投資561.3億元、比增21.6%,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4.9億元、增長26%;位居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第51位。

(福州高新區海西高新技術產業園)

此外,在今年的重點專案第一季度開工儀式上,福建力得電氣有限公司投資3.2億元建設的智慧電網設備產業基地也選擇在這個“溫床”上紮根成長。

(福建力得“智慧電網設備產業基地”效果圖)

該基地將于明年3月建成啟用,屆時每年將新增生產智慧型儀器表30萬台、智慧變壓器組件30萬套等,年產值近10億元。力得公司也將在工業4.0產業變革的行業背景下,在產品設計、開發、運營過程中運用互聯網思維,打造同時具備智慧化、集成化、互聯網化三大特徵的產品。

智慧綜治

視頻“站崗” 滑鼠“巡邏”

除了依靠科技、資料在產業效益方面嘗盡甜頭外,閩侯也嘗試在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其他領域不斷融合。

“站住,不許動,系統已經記錄你的頭像和這裡的位置!請立即停止,否則你將為自己的行為負法律責任!”這是上街(高新區)公安分局指揮中心內“大衛兵”軟體發出的警告。市民出行帶上裝有這款APP的手機,平臺能夠及時接收到由手機“一鍵求救”發出的位置、語音、圖片、視頻等報警資訊,可有效制止犯罪發生,且後臺能快速調度警力,高效應急協同處置並掌握一手證據資料,實現科技強警,市民出行如同有了貼身保鏢。

(“智慧閩侯”管理服務中心)

閩侯依託智慧管理服務中心整合現有資源,已初步實現“綜治中心+雪亮工程+網格化”模式。縣綜治中心與公安視頻監控系統互聯互通,可調用全縣3227路視頻監控探頭。全縣共劃分綜治網格325個,均配有網格員開展日常巡邏、重點人員走訪、平安建設宣傳等綜治工作,覆蓋全縣14個鄉鎮(街道)。各網格員均配有網格手機終端,在綜治中心可通過網格平臺與網格員實現視頻通話,即時查看現場工作。“我們已經實現了‘視頻站崗、滑鼠巡邏’,這些‘千里眼’已成為閩侯人民幸福生活的安全保障。”閩侯縣綜治辦相關人員說。

只需刷一下身份證,即可輕鬆實現訴訟指南、案件查詢、事務辦理、文書列印等4大模組9個功能30項服務;啟動檔案數位化工程,新收案件100%同步生成電子卷宗……閩侯縣法院的“智慧法院”司法服務體系,同樣給人民群眾帶來訴訟便利。

(當事人與導訴機器人小法互動)

閩侯縣法院自主研發的全國法院系統首台ITC訴訟服務自助終端已更新至第四代,並派生出填單、領取文書等特種機型,不僅下班時間可以辦理,連異地都能申請立案。去年,該終端入選全國法院第四次資訊化工作會議創新成果展,並作為司法領域改革成果亮相“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閩侯法院自主研發的全國法院系統首台ITC訴訟服務自助終端)

此外,2016年12月以來,閩侯縣法院在建設14個科技法庭的基礎上,全面運行庭審智慧語音辨識系統,實現庭審語音同步轉換生成庭審文字記錄,突破庭審效率瓶頸,庭審時間平均縮短20%~30%,複雜案件縮短50%以上。

智慧食安

一“機”在手 食用農產品可追溯

去年8月,全省首個無線手持終端“智慧食安”系統在位於閩侯南通的海峽農副產品物流中心蔬菜批發市場啟用,通過資料整合構建智慧化的無線便攜終端。一“機”在手,實現食用農產品可追溯,有力保障了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攤主在交易時,只要用手持終端掃一掃,即可列印出一張包含場位元號、產地、交易金額等資訊的小票。用手機掃描小票上的二維碼,還可以追溯交易的詳細資訊,實現了食用農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品質安全可追溯智慧化管理。

(通過高清攝像頭和顯示幕,打造“透明廚房”•吳國棋/攝)

該體系主要依託電子交易系統,市場交易雙方須實名辦卡,實行無現金交易。進場貨主須持身份證明、貨物產地證明等材料登記辦理溯源卡,方可進入交易區,並設置門禁和“採樣通道”“驗單通道”等,形成閉環管理,確保進場和離場的農產品全面納入追溯管理範圍。

海峽農副產品物流中心蔬菜批發市場還在全省率先建立農產品“批批檢測”“一品一碼”制度,通過手持終端實現農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實現市場開辦者、經營者、消費者的“共贏”。

(通過掃碼“智慧食安”系統,即可實現食用農產品溯源)

閩侯縣還積極打造“透明廚房”,實現後廚“陽光操作”。去年以來,閩侯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省率先利用APP技術在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上街永嘉天地等地創建網路廚房,利用高清攝像頭和顯示幕,在大廳醒目位置向消費者展示後廚加工區、專間、洗消間、食材庫房等重點區域,實現線上即時監督,做到風險及時發現、及時掌控,也讓消費者零距離獲得食品安全消費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智慧政務

資料“多跑路” 群眾“少跑腿”

閩侯縣行政服務中心管理委員會致力於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互聯網+政務服務”,群眾滿意率達99.9%。

入駐中心的532項(1039細項)辦理事項中,244項辦理時限按小時計算,501項一般事項實行“一審一核”,3個審批環節的294項審批時限壓縮到法定時限的22.97%。

(閩侯縣行政服務中心•吳國棋/攝)

“以前到窗口提交辦事申請,停車、排隊、等待,要耽誤不少時間。”企業主陳先生說,自從備案環節可在網上申報後,在辦公室輕點滑鼠、發發郵件,就能很大程度上實現零跑腿。

該中心正協調人行、不動產登記中心、供電公司等單位的便民自助設備入駐“24小時自助區”。同時,擴展智慧審批和全程網辦範圍,縣鄉兩級“一趟不用跑”事項分別新增105項、562項以上,讓資訊資料“多跑路”、辦事群眾“少跑腿”,充分享受智慧服務。

(閩侯縣行政服務中心內部)

去年,閩侯縣惠民資金網上線試運行,9個縣直部門、14個鄉鎮(街道)以及江洋農場已錄入12項惠民資金資料,涉及資金1.55億元,向社會公眾全面公開,真正打通惠民資金監管“最後一公里”,實現讓群眾和政府發放的惠民資金從“面對面”到“鍵對鍵”的目標。閩侯縣建立“一報、一核實、一督促”工作機制,督促各主管單位將各項惠民政策專案精細到數、條、人等,確保惠民資金資料獲取準確、上傳及時。

(市民掃碼登錄閩侯縣惠民資金網,即能便捷查詢惠民資金資料)

“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的扶貧款項,還可查詢其他村民享受補貼的情況。如發現資料有出入,就點擊‘福州市12345政府服務系統’連結舉報,扶貧資金跑都跑不掉。”登錄惠民資金網後,白沙鎮大目溪村民方蘇銀欣喜地說。

去年,閩侯還啟動電子政務資訊化平臺中心機房、“智慧法院”內外網資料交換系統、“兩違”綜合監管平臺系統等三個智慧城市建設項目。

智慧創城

網格+電子地圖 發現問題快速回應

如今的閩侯縣城,主幹道兩側的公共綠地、花圃乾淨整齊,沿街還設置了數十面新款公益宣傳欄,成為縣城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市民在享受潔淨優美環境的同時,感受正能量的薰陶。曾經“爬”滿各種小廣告的線纜箱,已被一幅幅茉莉花、榕樹等富有閩侯特色的彩繪覆蓋,縣城顏值“飆升”。這些變化,體現的正是閩侯縣持續深化省級文明縣城創建的成效,以及“民生成績單”。

(宜居縣城)

閩侯縣委文明辦主任、創城辦常務副主任王周文說,把縣城分成31個網格管理後,創城辦進一步創新,牽頭研發設計了“閩侯縣文明縣城網格化資訊管理系統”。

該系統基於“天地圖•福建”的資料資源,應用雲計算、移動互聯網、互聯網+等技術手段,並依託“遇見閩侯”微信公眾號開設管理頁面,實現了對縣城更精細的網格化管理,可以快捷進行問題上報、派遣、處理、回饋、審核等,並進行即時統計、統一考核,做到全流程、動態監管。

(縣城網格化示意圖)

“如今,問題整改辦結率高達90%以上,向科技要人力、向科技要效率、向科技要管理的智慧創城模式初見成效。”王周文說,目前我們推出的是V1.1版本,接下來將進一步完善、消除BUG,適時推出2.0版本,屆時PC端和微信端應用將更智慧。

該系統還將在“遇見閩侯”公眾號開放公眾參與、綜合評價等許可權,市民通過手機就能便捷參與“創城”活動,為文明城市創建“添磚加瓦”。

在青口投資區、閩侯經濟技術開發區等一批工業園區的呵護下,閩侯縣現有億元以上企業188家,已形成汽車、機電、建材、工藝品等4個超百億產業集群,2017年全縣工業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

(閩侯經濟技術開發區)

去年閩侯實現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112.13億元、增長11.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1.09億元、比上年增收7.2億元,公共預算總收入和地方公共預算收入總量均位居全省各縣(市、區)第2位、福州市第1位;固定資產投資561.3億元、比增21.6%,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4.9億元、增長26%;位居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第51位。

(福州高新區海西高新技術產業園)

此外,在今年的重點專案第一季度開工儀式上,福建力得電氣有限公司投資3.2億元建設的智慧電網設備產業基地也選擇在這個“溫床”上紮根成長。

(福建力得“智慧電網設備產業基地”效果圖)

該基地將于明年3月建成啟用,屆時每年將新增生產智慧型儀器表30萬台、智慧變壓器組件30萬套等,年產值近10億元。力得公司也將在工業4.0產業變革的行業背景下,在產品設計、開發、運營過程中運用互聯網思維,打造同時具備智慧化、集成化、互聯網化三大特徵的產品。

智慧綜治

視頻“站崗” 滑鼠“巡邏”

除了依靠科技、資料在產業效益方面嘗盡甜頭外,閩侯也嘗試在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其他領域不斷融合。

“站住,不許動,系統已經記錄你的頭像和這裡的位置!請立即停止,否則你將為自己的行為負法律責任!”這是上街(高新區)公安分局指揮中心內“大衛兵”軟體發出的警告。市民出行帶上裝有這款APP的手機,平臺能夠及時接收到由手機“一鍵求救”發出的位置、語音、圖片、視頻等報警資訊,可有效制止犯罪發生,且後臺能快速調度警力,高效應急協同處置並掌握一手證據資料,實現科技強警,市民出行如同有了貼身保鏢。

(“智慧閩侯”管理服務中心)

閩侯依託智慧管理服務中心整合現有資源,已初步實現“綜治中心+雪亮工程+網格化”模式。縣綜治中心與公安視頻監控系統互聯互通,可調用全縣3227路視頻監控探頭。全縣共劃分綜治網格325個,均配有網格員開展日常巡邏、重點人員走訪、平安建設宣傳等綜治工作,覆蓋全縣14個鄉鎮(街道)。各網格員均配有網格手機終端,在綜治中心可通過網格平臺與網格員實現視頻通話,即時查看現場工作。“我們已經實現了‘視頻站崗、滑鼠巡邏’,這些‘千里眼’已成為閩侯人民幸福生活的安全保障。”閩侯縣綜治辦相關人員說。

只需刷一下身份證,即可輕鬆實現訴訟指南、案件查詢、事務辦理、文書列印等4大模組9個功能30項服務;啟動檔案數位化工程,新收案件100%同步生成電子卷宗……閩侯縣法院的“智慧法院”司法服務體系,同樣給人民群眾帶來訴訟便利。

(當事人與導訴機器人小法互動)

閩侯縣法院自主研發的全國法院系統首台ITC訴訟服務自助終端已更新至第四代,並派生出填單、領取文書等特種機型,不僅下班時間可以辦理,連異地都能申請立案。去年,該終端入選全國法院第四次資訊化工作會議創新成果展,並作為司法領域改革成果亮相“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閩侯法院自主研發的全國法院系統首台ITC訴訟服務自助終端)

此外,2016年12月以來,閩侯縣法院在建設14個科技法庭的基礎上,全面運行庭審智慧語音辨識系統,實現庭審語音同步轉換生成庭審文字記錄,突破庭審效率瓶頸,庭審時間平均縮短20%~30%,複雜案件縮短50%以上。

智慧食安

一“機”在手 食用農產品可追溯

去年8月,全省首個無線手持終端“智慧食安”系統在位於閩侯南通的海峽農副產品物流中心蔬菜批發市場啟用,通過資料整合構建智慧化的無線便攜終端。一“機”在手,實現食用農產品可追溯,有力保障了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攤主在交易時,只要用手持終端掃一掃,即可列印出一張包含場位元號、產地、交易金額等資訊的小票。用手機掃描小票上的二維碼,還可以追溯交易的詳細資訊,實現了食用農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品質安全可追溯智慧化管理。

(通過高清攝像頭和顯示幕,打造“透明廚房”•吳國棋/攝)

該體系主要依託電子交易系統,市場交易雙方須實名辦卡,實行無現金交易。進場貨主須持身份證明、貨物產地證明等材料登記辦理溯源卡,方可進入交易區,並設置門禁和“採樣通道”“驗單通道”等,形成閉環管理,確保進場和離場的農產品全面納入追溯管理範圍。

海峽農副產品物流中心蔬菜批發市場還在全省率先建立農產品“批批檢測”“一品一碼”制度,通過手持終端實現農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實現市場開辦者、經營者、消費者的“共贏”。

(通過掃碼“智慧食安”系統,即可實現食用農產品溯源)

閩侯縣還積極打造“透明廚房”,實現後廚“陽光操作”。去年以來,閩侯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全省率先利用APP技術在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上街永嘉天地等地創建網路廚房,利用高清攝像頭和顯示幕,在大廳醒目位置向消費者展示後廚加工區、專間、洗消間、食材庫房等重點區域,實現線上即時監督,做到風險及時發現、及時掌控,也讓消費者零距離獲得食品安全消費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智慧政務

資料“多跑路” 群眾“少跑腿”

閩侯縣行政服務中心管理委員會致力於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互聯網+政務服務”,群眾滿意率達99.9%。

入駐中心的532項(1039細項)辦理事項中,244項辦理時限按小時計算,501項一般事項實行“一審一核”,3個審批環節的294項審批時限壓縮到法定時限的22.97%。

(閩侯縣行政服務中心•吳國棋/攝)

“以前到窗口提交辦事申請,停車、排隊、等待,要耽誤不少時間。”企業主陳先生說,自從備案環節可在網上申報後,在辦公室輕點滑鼠、發發郵件,就能很大程度上實現零跑腿。

該中心正協調人行、不動產登記中心、供電公司等單位的便民自助設備入駐“24小時自助區”。同時,擴展智慧審批和全程網辦範圍,縣鄉兩級“一趟不用跑”事項分別新增105項、562項以上,讓資訊資料“多跑路”、辦事群眾“少跑腿”,充分享受智慧服務。

(閩侯縣行政服務中心內部)

去年,閩侯縣惠民資金網上線試運行,9個縣直部門、14個鄉鎮(街道)以及江洋農場已錄入12項惠民資金資料,涉及資金1.55億元,向社會公眾全面公開,真正打通惠民資金監管“最後一公里”,實現讓群眾和政府發放的惠民資金從“面對面”到“鍵對鍵”的目標。閩侯縣建立“一報、一核實、一督促”工作機制,督促各主管單位將各項惠民政策專案精細到數、條、人等,確保惠民資金資料獲取準確、上傳及時。

(市民掃碼登錄閩侯縣惠民資金網,即能便捷查詢惠民資金資料)

“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的扶貧款項,還可查詢其他村民享受補貼的情況。如發現資料有出入,就點擊‘福州市12345政府服務系統’連結舉報,扶貧資金跑都跑不掉。”登錄惠民資金網後,白沙鎮大目溪村民方蘇銀欣喜地說。

去年,閩侯還啟動電子政務資訊化平臺中心機房、“智慧法院”內外網資料交換系統、“兩違”綜合監管平臺系統等三個智慧城市建設項目。

智慧創城

網格+電子地圖 發現問題快速回應

如今的閩侯縣城,主幹道兩側的公共綠地、花圃乾淨整齊,沿街還設置了數十面新款公益宣傳欄,成為縣城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市民在享受潔淨優美環境的同時,感受正能量的薰陶。曾經“爬”滿各種小廣告的線纜箱,已被一幅幅茉莉花、榕樹等富有閩侯特色的彩繪覆蓋,縣城顏值“飆升”。這些變化,體現的正是閩侯縣持續深化省級文明縣城創建的成效,以及“民生成績單”。

(宜居縣城)

閩侯縣委文明辦主任、創城辦常務副主任王周文說,把縣城分成31個網格管理後,創城辦進一步創新,牽頭研發設計了“閩侯縣文明縣城網格化資訊管理系統”。

該系統基於“天地圖•福建”的資料資源,應用雲計算、移動互聯網、互聯網+等技術手段,並依託“遇見閩侯”微信公眾號開設管理頁面,實現了對縣城更精細的網格化管理,可以快捷進行問題上報、派遣、處理、回饋、審核等,並進行即時統計、統一考核,做到全流程、動態監管。

(縣城網格化示意圖)

“如今,問題整改辦結率高達90%以上,向科技要人力、向科技要效率、向科技要管理的智慧創城模式初見成效。”王周文說,目前我們推出的是V1.1版本,接下來將進一步完善、消除BUG,適時推出2.0版本,屆時PC端和微信端應用將更智慧。

該系統還將在“遇見閩侯”公眾號開放公眾參與、綜合評價等許可權,市民通過手機就能便捷參與“創城”活動,為文明城市創建“添磚加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