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探訪春耕新農事——民和縣春季農業生產見聞

青海新聞網訊 又到春播好時節, 看看農民種了啥。

4月 13日, 記者在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縣城農用品商店看到, 購種子、選地膜、問農藥的, 人來人往;走進田間地頭, 拉沙運肥, 搭架固棚的, 忙忙碌碌……沉寂了一個冬天的莊稼地“活”了起來, 處處呈現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耕圖景。

在總堡鄉哈家村, 覆上地膜的13.33公頃沿河水澆地在午後的陽光下銀波粼粼, 農民耕種的身影在白膜間忙碌著。 蔬菜種植大戶穆建林一邊忙著農活兒, 一邊告訴記者, 他種蔬菜已經好幾年了, 第一年流轉了30畝土地試種, 第二年又流轉了400餘畝進行規模化種植,

僅去年種植的100多畝娃娃菜就收入了30多萬元。 今年他把100多畝流轉土地轉讓給了其他種植大戶, 自己種了240多畝, 還是以娃娃菜為主打品種。

在田間一旁, 停放著一台播種機, 穆建林指著這個“寶貝” 說: “你瞧, 這是我今年剛買的娃娃菜播種機, 只需一個人扶著播種機手柄向前推行就可以了, , 一天能播種10多畝, 每畝可節省200多元的人工成本呢。 ”

“那你能預估一下今年種菜的收入嗎? ”記者問。

“蔬菜價格受市場波動影響比較大, 今年能不能有一個好收入, 還得看收穫時市場的價格。 就去年娃娃菜的市場價格而言, 春菜單個市場價 位元0. 6 元元 , 如果 平均 每畝 按7000株計算, 收入就是4200元。 ”穆建林接著說: “為了提高種菜的抗風險能力,

我們在主打娃娃菜品牌的同時, 還注重種菜的多樣性。 比如的依託註冊的‘總堡大蔥’商標, 今年還種植了巨蔥。 當然, , 無論種啥菜, 我們最盼望的不僅是有一個好的蔬菜產量, 更希望這些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蔬菜能買上一個好價錢。 ”

哈家村的蔬菜基地僅僅是民和縣推進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發展露地蔬菜的一個縮影。 據民和縣蔬菜服務中心提供的相關資料顯示, 去年全縣共完成蔬菜種植面積3680公頃, , 其中露地蔬菜3480公頃、 設施蔬菜 200公 頃, 蔬菜 總產 量達 到11. 62萬噸。

民和縣農牧局蔬菜服務中心主任李建奎告訴記者, 目前民和縣蔬菜種植呈現出區域不斷擴大、 品種更加多樣的特點。 露地蔬菜由原來的川水鄉鎮向淺腦山鄉鎮延伸,

, 設施蔬菜從湟水流域向黃河流域拓展。 種植品種上, 露地蔬菜由原來的娃娃菜、甘藍、西葫蘆、 蘿蔔等擴大到青豆、百合等, 設施蔬菜由辣椒、番茄擴大到花菇、平菇、 豇豆等品種, 目前全縣青豆種植面積達到133. .3 3 公頃、 、 百合種植面積達到200公頃, , 食用菌種植面積達到26. 66公頃, 特別是總堡垣產出的花菇 已經 走出 了國 門, 遠銷 韓國。

今年全縣計畫種植蔬菜3666公頃, , 其中露地蔬菜2666公頃、 設施蔬 菜333. 33公 頃 、複 種蔬 菜666. 66公頃。 目前露地蔬菜已完成種植800公頃。

春播 , 往往 是全 年農 業生 產的大頭, 而和往年相比, “綠色” 是今年 春耕 的重 點, 也是 難點 。 推進農 業供 給側 結構 性改 革, 離不開綠 色高 產高 效技 術模 式和 節水、節肥、 節藥等綠色技術。

為此 , 民 和縣 在去 年引 進了14範 個試驗示範“名、 特、 優、 新” 蔬菜品 種的 同時 , 還推 廣了 水肥 一體化 新技 術、 、 二氧 化碳 氣肥 和溫室蔬 菜蜜 蜂授 粉新 技術 , 有效 增加了 蔬菜 科技 含量 , 進一 步提 升了蔬菜品質。

離開 總堡 鄉, 向南 行駛 二十多公 裡, 蜿蜒 的山 路間 隨處 可見農民 耕種 的身 影, 這就 是轉 導鄉蘇家灣村。

“ “坑要 挖深 一點 , 前後 左右間隔 寬點 , 把藥 苗子 栽起 才‘肯長’啊。 ”從民 和縣 林業 局來 到村裡 的“第 一書 記”賀飛 正在 給大家“上課”。

村民 們在 他的 指導 下, 忙著整地打窩、扶苗填土。 貧困 戶馬灑樂 說, 今年 , 當地 政府 動員 發展種 植中 藥材 , 他立 即把 自己的地 入股 合作 社種 植黃 芪, 這樣不 僅可 以分 紅, 還能 在栽 植黃芪 的過 程中 就近 務工 ,

實現在家 就業 。

轉導鄉蘇家灣村地處民和縣東南75公里處, 以山地為主, 交通不便, 水利資源匱乏, 當地群眾以傳統種植 玉米 、小麥 、大豆 為主 。

鄉村振興首先要產業興旺。 為更新村民傳統種植觀念, 深度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助力脫貧攻堅, 從去年開始, 轉導鄉蘇家灣村在民和縣林業局的幫扶下大力推行無公害地道中藏藥材種植, 並以此發展“一村一品”主導產業, 從而帶動村民更好地脫貧致富。

賀飛告訴記者, , 去年, 在調研考察的基礎上, 依託當地的氣候資源優勢, , 照按照“企業++支部+ +農戶” 方式, 在蘇家灣試種了80畝 黃芪, 畝產達 650公 斤, 畝均 收益 達1800元, , 試種成功證明了該村適宜種植黃芪, 今年, 將在全村大面積推廣種植1000畝, 力爭實現地道中藏藥材種植畝產750 — 1000公斤, 輻射帶動全村77戶貧困戶和非貧困戶進行特色產業發展,促進當地村民增效和增收。

今春,在蘇家灣村的片片山地中,一場通過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並形成長效脫貧機制的攻堅戰持續發力,產業脫貧攻堅“戰役”悄然拉開。

村支 部書 記馬 建元 告訴 記者,村裡 專門 成立 了種 植中 藏藥材技術組,由縣農、林業科技人員和有 經驗 的甘 肅種 植大 戶組 成,還聘 請了 縣農、林種 植專 家擔 任顧問 ,不定 期地 在村 裡開 展技 術培訓 ,豐富 和提 高群 眾的 技術 知識水準。

除此之外,西溝鄉南垣村打造的千畝油用牡丹基地、巴州鎮麻家灣村發展的花椒經濟林基地、隆治鄉橋頭村的百畝向日葵種植基地、中川鄉團結村拱棚冬棗種植基地等等,都是民和縣“一村一品”產業發展 的樣 板。 目前 ,全縣 已建 成“一村一品”產業基地19個,在脫貧攻堅路上正越來越明顯地發揮著推波助瀾的作用,為全縣春播春耕帶來了新的氣象。

輻射帶動全村77戶貧困戶和非貧困戶進行特色產業發展,促進當地村民增效和增收。

今春,在蘇家灣村的片片山地中,一場通過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並形成長效脫貧機制的攻堅戰持續發力,產業脫貧攻堅“戰役”悄然拉開。

村支 部書 記馬 建元 告訴 記者,村裡 專門 成立 了種 植中 藏藥材技術組,由縣農、林業科技人員和有 經驗 的甘 肅種 植大 戶組 成,還聘 請了 縣農、林種 植專 家擔 任顧問 ,不定 期地 在村 裡開 展技 術培訓 ,豐富 和提 高群 眾的 技術 知識水準。

除此之外,西溝鄉南垣村打造的千畝油用牡丹基地、巴州鎮麻家灣村發展的花椒經濟林基地、隆治鄉橋頭村的百畝向日葵種植基地、中川鄉團結村拱棚冬棗種植基地等等,都是民和縣“一村一品”產業發展 的樣 板。 目前 ,全縣 已建 成“一村一品”產業基地19個,在脫貧攻堅路上正越來越明顯地發揮著推波助瀾的作用,為全縣春播春耕帶來了新的氣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