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洪流湧現,滴滴能否變道超車?

共用單車、共用汽車、共用空間、共用美食、共用教育……時下,各式各樣的"共用出行"火遍大街小巷。 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共用之風也"吹熱"了整個交通出行領域, 越來越多的人站在共用出行的門檻前。

而這一片繁華表像的背後, 運營企業面臨的不僅僅是用戶使用率、單日流量等表像的資料, 也不僅僅是如何對管理模式進行創新升級。 他們面對的, 是時代的洪流, 是中國交通發展的抉擇, 是互聯網大潮下每一個"不成功便成仁"的風口。 程維面前, 就是這麼一個大沙盤。

4月24日, 滴滴攜手合作夥伴發起成立"洪流聯盟",

30多家汽車產業鏈企業的老總手把手站在這一大潮前, 他們會出讓一部分的利益, 獲得一部分凝聚。 他們面對的, 是離我們越來越接近的"未來的交通"和"出行服務生態"。

| 未來交通會是什麼樣?

你以為我會說智能駕駛汽車, 或者科幻電影裡懸浮在半空的"飛車",

但都不是, 我們今天不是說具象的出行工具, 而是抽象交通出行模式。

近百年來, 石油一直是汽車的主要燃料, 全球35%的能源需求依靠石油來滿足。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 全球能源需求仍在以每年2%的速度上升, 世界上96%的汽車依靠石油驅動。 對於汽車行業而言, 如果不做出改變, 這種依賴性的能源模式勢必將難以為繼, 尋求新的城市交通模式成為迫在眉睫的事情。

未來的交通, 不一定非要炫酷的外型, 也不一定要多快的加速, 或者多麼有求必應的科技。 未來的交通, 必定是可持續性的!這是第一個, 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前提。

正如"洪流"發佈會上程維說的, 交通和汽車產業正在迎來近一百年以來的一次重要變革,

而在這場變革中, 必須要解決的三個痛點之一就是:能源污染、碳排放。

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下, 制定新型的交通策略、擴充公共交通系統容量、使用更為清潔的能源、利用地鐵和快速公交等多種公共交通方式接駁、使城市道路更能適應多樣化交通……在現有資源情況下, 找到可持續的智慧交通模式迫在眉睫, 而可持續的交通模式, 一個方向是出行能源的清潔度、保有量, 另一個方向是智慧接駁、出行共用。

以前, 我們開車上下班, 車輛使用的情況是每天早上和晚上兩次出行。 而滴滴為首的共用出行出現後, 共用成為出行的主力軍。

就像程維在臺上, 對著他的盟友、媒體以及億萬用戶說, 滴滴要做全球智慧交通技術的引領者,

他們推出的出行戰略叫"潮汐", 通過互聯網大資料技術高效地調度和運營, 使得大家全天有穩定的出行和體驗, 旨在解決出行的不確定性。 按照預期, 未來10年滴滴能夠服務超過20億使用者, 滿足50%的出行需求。

注意, 這裡說的50%的出行需求, 並不是50%的打車需求。

這包括各種交通工具的運用和接駁, 滴滴在佈局打車、快車、專車、代駕等業務後, 繼續業務線擴張, 佔據出行市場更多細分領域, 甚至伸手到了共用單車, 旨在構建大出行商業圖景, 通過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 調配各種出行資源的運用, 來提升出行行業服務效率。

如果說新能源是中國汽車產業彎道超車的機會, 那麼共用就是中國汽車產業變道超車的機會。 未來的交通必定是綠色的、共用的。

| 出行服務生態的核心在哪兒?

昨天的"洪流"發佈會, 與會成員頗有趣味。 他們是北汽、博世、比亞迪、寧德時代、長安汽車、奇瑞、聯通智網、車和家、大陸集團、東風、東風悅達起亞、一汽、廣汽、吉利、漢騰、華泰、江淮、零跑汽車、四維圖新、國能NEVS、雷諾-日產-三菱、上汽乘用車、時空電動、桑德集團、富電集團、特來電、豐田、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威馬汽車、鎣石汽車、眾泰等來自汽車製造、零配件製造、新能源、數位地圖、車聯網等領域的各大知名企業。

這個"班級"的聚首,不難看出"班主任"程維的心思:滴滴將大力佈局汽車租賃與運營、金融、加油、維保,讓越來越多的汽車產業鏈企業,也在共用化趨勢下愈發關注出行服務,並嘗試向汽車運營的方向探索。

有句曾經很流行的話:三流的企業賣產品,二流的企業賣服務,一流的企業賣概念。程維說,滴滴堅決不造汽車,以後也不。有這樣30幾位出行領域摸索了幾十年的專家,成為他智慧出行、未來交通背後的中流砥柱,他還需要自己"閉門造車"嗎?他不需要。

出行服務本質上有很多特性是相通的,但全球各個區域的玩家,都要把握住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那麼,出行服務生態的核心是什麼?我們在滴滴近兩年的擴張上可以窺見端倪。滴滴與一些汽車製造商合作,設計更適合共用出行的車輛,成立"黑馬"事業部,主攻共用電單車和電動汽車,生產迷你型快車。"小滴"浙江時空電動汽車設計生產的E20;鎣石純電動車與順豐滴滴簽訂供貨協議;車和家B輪融資30億元與滴滴合資造智能電動車……

事實上,車企對共用汽車為代表的出行服務的理念是認同的。例如:2015年,福特在CES 2015上宣佈了"智慧移動計畫",轉型移動出行服務公司。

2017年,通用汽車也有類似轉型的內容,提出將電氣化、智慧網聯、自動駕駛和共用服務相結合,驅動未來個人出行方式的實現,積極推動汽車行業由傳統製造業向智慧出行服務業轉型。

2018年,豐田社長豐田章男在CES 2018年上正式宣佈從一家汽車公司轉型成為移動出行公司。

出行服務生態的核心即開展一場"無邊界"合作,實現一條鎖鏈下的合作共贏。而新出現的洪流聯盟,我們不妨將它理解成"共建汽車運營商平臺",不僅覆蓋在網約車、分時租賃、定制車、智慧駕駛、後市場服務,還將深耕使用者流量、大資料、產品運營、管道網路。可以預期,聯合汽車全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夥伴,一起包容、無邊界地合作,這個聯盟或將共同引領共用化、智慧化和新能源化的汽車產業變革。

| 寫在最後

喜歡程維的幾句話:開放的背後其實是專注,只有專注才能看清楚自己要做什麼,也才能有真正的開放。

未來的中國交通需要"解藥",也需要一些站在風口浪尖的弄潮兒去試圖給出答案,這樣的嘗試的價值,不僅僅是出行方式的創新,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變革。

在這場大潮面前,滴滴也好,其他出行企業也罷,都不可避免的面臨很多難以突破瓶頸,通暢的交通、安全的出行、無縫的接駁、舒適的體驗,也是我們對於未來交通的一些大膽的渴求。

期待這個聯盟精英班,真能如水一樣的包容,彙聚百川,洪流入海。未來交通這張答卷,滴滴能否給出答案,我們拭目以待。

這個"班級"的聚首,不難看出"班主任"程維的心思:滴滴將大力佈局汽車租賃與運營、金融、加油、維保,讓越來越多的汽車產業鏈企業,也在共用化趨勢下愈發關注出行服務,並嘗試向汽車運營的方向探索。

有句曾經很流行的話:三流的企業賣產品,二流的企業賣服務,一流的企業賣概念。程維說,滴滴堅決不造汽車,以後也不。有這樣30幾位出行領域摸索了幾十年的專家,成為他智慧出行、未來交通背後的中流砥柱,他還需要自己"閉門造車"嗎?他不需要。

出行服務本質上有很多特性是相通的,但全球各個區域的玩家,都要把握住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那麼,出行服務生態的核心是什麼?我們在滴滴近兩年的擴張上可以窺見端倪。滴滴與一些汽車製造商合作,設計更適合共用出行的車輛,成立"黑馬"事業部,主攻共用電單車和電動汽車,生產迷你型快車。"小滴"浙江時空電動汽車設計生產的E20;鎣石純電動車與順豐滴滴簽訂供貨協議;車和家B輪融資30億元與滴滴合資造智能電動車……

事實上,車企對共用汽車為代表的出行服務的理念是認同的。例如:2015年,福特在CES 2015上宣佈了"智慧移動計畫",轉型移動出行服務公司。

2017年,通用汽車也有類似轉型的內容,提出將電氣化、智慧網聯、自動駕駛和共用服務相結合,驅動未來個人出行方式的實現,積極推動汽車行業由傳統製造業向智慧出行服務業轉型。

2018年,豐田社長豐田章男在CES 2018年上正式宣佈從一家汽車公司轉型成為移動出行公司。

出行服務生態的核心即開展一場"無邊界"合作,實現一條鎖鏈下的合作共贏。而新出現的洪流聯盟,我們不妨將它理解成"共建汽車運營商平臺",不僅覆蓋在網約車、分時租賃、定制車、智慧駕駛、後市場服務,還將深耕使用者流量、大資料、產品運營、管道網路。可以預期,聯合汽車全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夥伴,一起包容、無邊界地合作,這個聯盟或將共同引領共用化、智慧化和新能源化的汽車產業變革。

| 寫在最後

喜歡程維的幾句話:開放的背後其實是專注,只有專注才能看清楚自己要做什麼,也才能有真正的開放。

未來的中國交通需要"解藥",也需要一些站在風口浪尖的弄潮兒去試圖給出答案,這樣的嘗試的價值,不僅僅是出行方式的創新,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變革。

在這場大潮面前,滴滴也好,其他出行企業也罷,都不可避免的面臨很多難以突破瓶頸,通暢的交通、安全的出行、無縫的接駁、舒適的體驗,也是我們對於未來交通的一些大膽的渴求。

期待這個聯盟精英班,真能如水一樣的包容,彙聚百川,洪流入海。未來交通這張答卷,滴滴能否給出答案,我們拭目以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