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憶農村種山藥

五六十年代的農村男女孩子能念書的很少, 即使勉強入學, 也念幾天就綴學了。 村子裡不上學的孩子不論大小都參加勞動掙工份。 那時候最少一天也能掙到五分工, 一到開春農業社就早早開始打磨地、翻糞、打坷垃。 一般情況下村子裡的女人和孩子負責打坷垃。 “打坷垃的去西坡打坷垃了!……”這是組長每天早晨扯著嗓子喊的話。 大家每天早早吃了飯抗上坷垃錘就去飼養院等著, 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聚齊了全村的男女老少, 貧下中農抗著坷垃錘, 而地主的老婆卻拿著打炭斧子, 和小板凳。 地主老婆是坐板凳上用炭斧子打坷垃的,

因為她是三寸小腳站不動, 也有時候跪著打, 因為那時候地主婆不出去勞動不行。 由村裡的小組長帶領去地裡打坷垃, 記出勤。

打完坷垃又要開始抬糞了, 抬糞的時候都是兩個人抬一筐子, 挨門挨戶的把家家戶戶院子裡積攢的糞抬出來, 有一段時間地主富農還得早早地擔著桶到家家戶戶收集人們一夜的尿。 每家的女人早晨起來把尿盆放到街門裡面, 倒尿的地主富農一進街門就能看見尿盆, 他們擔著尿桶不好意思的望著女主人, 把臭味撲鼻的尿倒到桶裡, 都是鄰居一個村裡的人, 幾乎天天在一起做營生, 所以有點羞的不好意思。 擔到飼養院倒到糞堆上。 幾個地主富農分工每人倒幾家,

一早晨要把全村人的尿全擔到飼養院的糞堆上。 然後那些壯勞力把糞濾好。 用馬車送到種山藥地裡, 提前打好糞窯子, 打糞窯子也是技術活, 每一窯糞的距離相等, 必須得留好回頭窯子。

包郵內蒙古天然紅皮土豆蔬菜有機新鮮土豆高山馬鈴薯洋芋2500g ¥39.8 領3元券

這一天天氣很好, 溫暖的陽光普照大地, 藍天白雲, 天氣暖乎乎的。 村裡的男女老少, 有拿糞蔢籮的, 有拿筐子的。 昨天晚上組長就通知安排好了, 只喊一聲“種山藥走了!……”人們就陸陸續續走出來了。 一張鐵鍬跟一個點籽的, 一個上糞的。 全村出十幾張鐵鍬, 青年壯勞力在前面剜, 後面跟著女人或者大點的孩子點籽兒, 有稍上了年紀的男人和壯實的女老力跨著糞蔢籮上糞,

這就叫鍬剜山藥(種山藥)。

後來又用牛馬犁種山藥, 一張犁要跟兩個點籽的兩個上糞的。 牛馬犁是種一壟接一壟, 點籽的和上糞的也不太忙。 牛馬犁種山藥咋說也比人鍬剜種山藥種得快。

從改革開放包產到戶人們陸續買了四輪車,

牛馬犁也逐漸淘汰了, 開始用四輪車種山藥了, 那時候山藥正值錢, 一斤山藥能賣到五毛錢, 家家戶戶山藥種得比較多, 早早就把土地打磨好了, 種山藥的糞濾好送地裡了。 一過穀雨就開始切籽籽了, 想起農業社切山藥籽那才叫個熱鬧哩, 全村的女人幾乎全出動了。 因為切山藥籽是切斤秤掙工份的, 而且工份又高, 所以能動彈的女人都參加。 有男人們下窨子取山藥, 吊山藥。 女人們切籽。 雖然一開好幾個窨子, 還是供不應求, 難免搶著切, 女人們手裡揮舞著切菜刀, 幾分鐘就是一筐切好的籽, 有隊長過斤秤後記帳, 隊長也忙個不亦樂乎。 為了多掙幾份工, 女人們忙得汗流浹背。 一邊切山藥籽一邊拉家常。 村裡最能出洋相的三娃叔一邊吊山藥一邊唱上幾句走西口,
逗得人們一陣哈哈笑。

現在家家都有四輪車了, 山藥不值錢了, 種山藥面積也小了, 給誰種山藥都像擺酒席請人一樣, 提前買好菜呀, 肉呀, 酒呀, 掏黃米吃糕。 其實村裡沒啥熱鬧的, 年年種山藥也算是熱鬧的一道風景, 也算村裡的紅火起落。

春天了幾乎天天刮大黃鳳, 滿天刮得天混地暗, 只要下一場雨, 雨後晴空萬里無雲, 大地回春開始耕種。 莊戶人一年之計在於春, 靠老天吃飯, 老天眷顧農民會給下一場春雨的, 農民像壓寶一樣, 把自己所有的錢毫不吝嗇地灑到土地裡, 等待豐收。

從改革開放後,中央惠農政策給農民各種補貼,農業局一年辦幾期學習班,組織各鄉鎮村裡的農業大戶,農機大戶學習,參觀提高科學種地的技術。今年鎮裡給調來一部分優良山藥籽兒,也有幾戶自己買的新品種。穀雨過去了,人們正忙著開始準備種山藥了。

生活低的人給精准撫貧,低保,五保等。優撫款,扶貧款等,一通卡常會有錢。家家戶戶都有拖拉機小轎車。農民的生活不斷提高。現在農村人也今非惜比。男孩子女孩子沒有不上學的了,村裡年年准能考上幾個大學生。每年五一放假正好回來種山藥。

作者:王建平,黑土台羊富溝人,地道農民,喜愛文字、讀書。

從改革開放後,中央惠農政策給農民各種補貼,農業局一年辦幾期學習班,組織各鄉鎮村裡的農業大戶,農機大戶學習,參觀提高科學種地的技術。今年鎮裡給調來一部分優良山藥籽兒,也有幾戶自己買的新品種。穀雨過去了,人們正忙著開始準備種山藥了。

生活低的人給精准撫貧,低保,五保等。優撫款,扶貧款等,一通卡常會有錢。家家戶戶都有拖拉機小轎車。農民的生活不斷提高。現在農村人也今非惜比。男孩子女孩子沒有不上學的了,村裡年年准能考上幾個大學生。每年五一放假正好回來種山藥。

作者:王建平,黑土台羊富溝人,地道農民,喜愛文字、讀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