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魏國為何能成就戰國七雄的霸業,源其開國之君魏文侯

大家都知道, 戰國七雄:齊楚燕趙韓魏秦。

最早實施變法的, 是魏國, 魏文侯改革政治, 獎勵耕戰, 興修水利, 發展封建經濟, 後來的秦孝公和商鞅變法都是以魏國為藍本的。

這位魏國百年霸業的開創者, 魏文侯, 禮賢下士, “每過段幹木之廬必式”, 深得民心, “四方賢士多歸之”。 《資治通鑒》裡記載了四個典故。

1.告失。 魏文侯與群臣飲酒, 忽然下起大雨, 魏文侯卻前往山野之中, 侍臣說, 今天飲酒正高興, 外面又下大雨, 國君這是打算幹什麼呢?魏文侯卻說:“吾與虞人期獵, 雖樂, 豈可無一會期哉。 ”便親自告訴人停止狩獵。

2.拒兵。 韓國邀請魏國出兵攻打趙國, 魏文侯說:“寡人與趙, 兄弟也, 不敢聞命”;另一方面, 趙國也來請兵發韓國, 魏文侯也是這樣回絕了。 兩邊都怒氣重重, 但是後來聽說個中緣由, 都來朝拜魏國, 後來魏國便成為了三國之首。

3.從諫。 魏文侯派樂羊打中山國, 這是個小國,

隨後封給自己的兒子魏擊。 有一次魏文侯問大臣自己是怎樣的一位君主。 大家都說仁德, 只有任座說:“君得中山, 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 何謂仁君!”魏文侯聽了勃然大怒, 又問翟璜, 他也說仁德, “臣聞君仁則臣直”, 剛才任座敢於之言, 可見您是仁德之君。 魏文侯聽了大喜, 讓翟璜去追任座回來, 還親自下殿去迎接。

4.樂官。 魏文侯與田子方喝酒, 說編鐘的樂聲不協調, 左邊高了。 田子方就笑了, 魏文侯不解, 田子方說:“臣聞之, 君明樂官, 不明樂音。 今君審於音, 臣恐其聾於官也。 ”國君應該懂得樂官, 不必明白音樂, 現在您精通音樂, 我擔心你疏忽了任用官員的職責啊。 魏文侯說“善”。

《資治通鑒》記載的這四個故事, 都是一些小事情,

但司馬光卻挑來記下, 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 他要想立論, 自然要有論據。 比如從諫這件事, 取了塊不錯的土地, 封給自己的兒子, 本來也沒什麼不可, 事實上將來江山都是他兒子的。 但是大臣卻指出不妥, 他本來很惱怒, 但是翟璜這個人真的很會說話, 他先說結果, 就是君王是仁德之君, 為什麼呢?因為仁德之君, 才有人敢諫言。 魏文侯立馬醒悟過來, 而且親自迎接任座。 從翟璜這裡也能看出來, 說話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 同樣的意思, 你講是一個效果, 他去講卻是另外一種效果, 因為他講話的方式跟你不同。

有習慣用微信公眾號的朋友, 請微信搜索關注“小白讀資治通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