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星湖雲社區 貴安社區建設的新樣板

編者按

貴安新區直管區有4個鄉鎮, 數十個村寨。 2017年, 貴安新區14個新型安置社區啟動回遷6個。

隨著貴安新區的建設發展, 安置工程穩定有序推進, 短短幾年時間, 新區先後建成了一個又一個新型社區, 社區居民陸續入住新家園, 成為新區發展紅利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本報從今日起推出社區專版, 開闢社區動態、社區文化、社區故事、社區創建、社區互動等欄目, 圖文並茂展現貴安新區各社區、村寨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新風貌。

星湖雲社區是貴安新區第一個完成建設的新型安置社區。 自2016年6月啟動安置以來, 該社區已先後六批安置449戶村民, 922套房屋已入住1300餘人。

經過近兩年時間的發展建設和不斷完善, 星湖雲社區日漸成為一個成熟的新型社區, 並成為貴安新區安置社區建設的新樣板。

星湖雲社區位于貴安新區直管區生態新城核心區域, 毗鄰貴安新區臨時行政中心、星月湖公園,

是貴安新區首個按照綠色標準建設的回遷安置社區。 星湖雲社區踐行海綿城市綠色建築家園模式, 配備有水景觀池、集中供暖、直飲水、雨水收集淨化調蓄工程、綠化景觀等設施設備。

星湖雲社區周邊配套非常完善便捷, 社區不遠處就有公車站以及正在建設的高鐵站、輕軌, 還配備有貴安同濟醫院、北師大貴安附校、衛計服務中心、派出所等公共服務機構。 社區周邊交通便利, 基礎設施完善, 生活環境優美。 該社區致力於打造貴安新區獨具特色的新型社區, 讓社區居民生活無後顧之憂。

說起星湖雲社區, 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雲”。 確實, 借助貴安新區發展大資料的東風, 星湖雲社區在傳統社區標配基礎設施的基礎上,

運用大資料, 在社區內不僅配套建設雲社區服務中心、雲健康管理中心, 還以“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為手段, 充分利用大資料“時時存在、處處可用”的特性, 搭建了社區網格化管理服務雲平臺。 社區服務中心通過11個雲服務對社區的日常工作進行管理。 社區居民在網上就可辦理居住證、找工作、繳納水電費等。

社區居民家家戶戶配備了直飲水、中水、自來水“三管入戶”和天然氣集中供暖設備。 社區設置8組智慧充電樁, 為居民的新能源汽車提供充電服務;配備了中水景觀塘、社區公園、健身工程等, 為社區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

貴安新區通過實施“農民市民化、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保障體系、新的財產增收方式”的“一化三新”安置模式,

讓星湖雲社區居民成為貴安新區發展最先、最直接的受益者。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 星湖雲社區逐漸發展成為貴安新區比較成熟的社區。 如今, 走在星湖雲社區裡, 整個社區乾乾淨淨、空氣清新、環境優美, 井然有序。 社區內超市、商店、酒店等基礎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成功轉換身份的居民們已完全適應了社區化的生活。 在這裡, 年輕人安心工作, 孩子們無憂無慮玩耍, 老人們安享幸福生活。

插花培訓。 星湖雲社區服務中心供圖

練跆拳道。 星湖雲社區服務中心供圖

社區文化

廣場舞跳起來

每天晚上7點左右,在貴安新區星湖雲社區,居民們有一項雷打不動的活動——跳廣場舞,這已經成為該社區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據瞭解,星湖雲社區不僅是貴安新區首個搬遷安置社區,還是貴安新區重點打造的城鄉一體化示範安置社區之一。該社區安置了湖潮村、馬路村、車田村以及元芳村的村民。村民們搬遷以前在村裡是不跳廣場舞的。說起緣由,大夥兒說那時沒有時間,也不好意思跳。

搬到星湖雲社區後,為了豐富社區居民“村民變居民”後的精神文化生活,讓入住社區的居民“幼有所學、中有所學、老有所樂”,在新的家園安居樂業,社區服務中心不僅在硬體設施上,創建各種娛樂設施設備,在軟體上更是花了不少心思和精力,開設了棋牌室、圖書室、四點半學校等,還開展各類社區文化活動,採取定期不定期,根據不同的時間點開展不同的、有針對性的社區文化活動,調動居民們的參與積極性。

猜燈謎鬧元宵、全民健身運動會、文藝演出、慰問老黨員、端午節包粽子比賽、跳廣場舞比賽……在社區服務中心的引導下,星湖雲社區開展了一系列的文娛活動,讓居民們改變觀念,走出家門動起來,慢慢地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豐富了起來。

參加活動的居民越來越多,社區的文化活動也越來越多。如今社區居民每天吃過晚飯,晚上7點左右,就會自發到社區的小廣場聊天、散步、跳舞……在這裡,廣場舞最受大家歡迎。

伴隨著歡快的音樂,大家身體隨著音樂一起跳動。隊伍裡,從幾歲的孩童到60多歲的老人,各個年齡段的居民都有。無論跳得好不好,大家都來“秀”一段,其樂融融。

“以前在村裡沒有時間參加這些活動,現在大家一有時間就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可好玩了。”社區居民孟洪蘭說,自己搬來之前是湖潮村的村民,以前住村裡時,大家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每天吃完飯就各自在家看電視,很單一。搬到社區後,社區的環境好,娛樂活動多,大家聚在一起跳廣場舞,她也跟著來跳。開始的時候,她有些不好意思,後來就慢慢適應了。現在跳廣場舞已經成為她生活的一部分了。只要沒事,天氣好,每天吃了晚飯,她就會下樓,和社區裡的姐妹們一起跳廣場舞,感覺不僅生活充實了,還能鍛煉身體,增進鄰里之間的感情。

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務

星湖雲社區

社區服務

家門口盡享醫療服務

“醫生,麻煩你幫我測量一下血壓!”4月20日,今年60多歲的社區居民孟大爺到貴安新區星湖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檢查身體。值班醫生李娜幫孟大爺測量完血壓後,叮囑他平時要合理安排飲食,注意休息。

其實,不時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測量血壓,已成為孟大爺以及不少社區居民的生活習慣。

據瞭解,貴安新區星湖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該社區一項重要的醫療配套,其位於社區服務中心左側,共有三層樓,設置有門診、治療室、藥房等科室,自啟用以來,專門為社區居民提供各項健康服務。

記者在星湖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到,裡面有服務台、簡單的診療設備以及一些常用藥,如感冒藥、胃藥和進行簡單包紮處理的藥品等。平時社區居民感冒發燒、頭痛等小病小痛時,都可以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處理,這裡就像一個濃縮版的醫院,非常方便。

“以前住在村裡時,看病沒這麼方便,也沒時間關心自己的身體情況。”孟大爺說,自己患有高血壓,以前住村裡時,整天忙著幹農活,搬遷到社區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在樓下,出門散步的時候就能順便測量一下血壓,隨時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有個頭痛腦熱看病也方便。

為提升星湖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能力,湖潮鄉衛生院還在星湖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二樓增設了中醫理療館。中醫理療館目前基本裝修已結束,很快就能開展中醫診療服務。建好後,中醫理療館就可以為居民提供更多的診療養生服務。

記者瞭解到,星湖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有一個名稱叫社區雲健康管理中心。社區雲健康管理中心為居民提供線上基層公共衛生保障,運用大資料為居民提供健康服務,如社區居民憑個人身份證在雲健康管理服務中心建立個人健康檔案,通過健康小屋內的可穿戴設備進行個人健康體檢,上傳資料到個人健康檔案中,為以後的就醫提供資料參考;或者通過遠端醫療設備,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以讓全國各地的著名醫生進行遠端問診。社區雲健康管理中心切實解決了老年人出行不便和到大醫院就醫難的問題,為社區內的居家養老和互助養老提供公共衛生服務支援等。

目前,星湖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各項配套設施還在逐步完善當中,醫療配套服務功能還在不斷推進中,待所有的醫療配套都完善後,社區居民還將在家門口享受到更多的社區醫療服務。

社區生活

88歲老人感歎:

趕上新時代過上好生活

4月20日,記者走進貴安新區湖潮鄉星湖雲社區,只見路面乾淨整潔,綠樹成蔭,花香四溢。社區廣場上、樹蔭下、池塘邊,老年人三三兩兩正坐在一起拉家常,談笑風生,怡然自得。

“國家政策好,社會發展快,搬到這裡來,做什麼都方便了。”正在和鄰居閒聊的社區居民孟金貴老人說,現在出門就可以坐公車,老年人還免費,在社區裡就能買得到菜和生活用品。

孟金貴老人原來住在湖潮鄉馬路村,今年88歲,有5個子女,現在全家加上孫子孫女有10多口人。去年底,老人全家都搬到星湖雲社區居住,就連嫁到外地的女兒也回來住在一個社區。逢年過節,一大家人在一起,一桌都不夠坐。

老人告訴記者,之前住在村裡的時候,買點東西要去五六公里外的鎮上才能買到,特別是買菜,趕場天才有賣的。趕場要走兩三公里的路才有車坐,很多時候,他們都是走路去趕場。搬到星湖雲社區後,社區裡面什麼都有,在家門口就能買到想吃的菜,出門就有公車坐,去哪裡都方便。

“現在,我每天吃完飯,想看電視就看電視,不想看電視就到樓下散散步、鍛煉鍛煉身體,或者約起幾個老年人一起坐公車去花溪、貴陽市區等遊玩,不用花車費。”孟金貴說,住進社區後的生活和以前完全不同,社區裡乾乾淨淨,出去走一圈回來鞋子都不會髒,空氣還好。

每天吃過飯,老人都要在社區裡走幾轉,鍛煉一下身體,這在以前住村裡時是不可能的事。平時沒事的時候,老人就在社區周邊走走轉轉,看看社區門口的路修好了沒,看看貴安新區的新變化。

在這裡,老人還認識了不少新朋友,大家時不時聚在一起乘涼、打打橋牌,回憶一下在村裡的日子,再聊聊今天的新生活,還可以去社區服務中心看看書、寫寫字,和工作人員聊天,瞭解貴安新區又有哪些新政策。

說起現在的生活,孟金貴老人一臉的幸福,老人感歎自己趕上了新時代,過上了好生活,這就是他嚮往的幸福生活。

社區創意

藝術培訓進社區

“道博之意,據我理解就是博大而精深、任重而道遠。”貴安新區湖潮鄉星湖雲社區貴安道博青少年藝術培訓中心創辦人羅瑞說,之所以在培訓中心的名字上加“道和博”,就是要隨時提醒自己,創業的道路是艱辛的,辦學的責任是重大的。

貴安道博青少年藝術培訓中心是羅瑞和朋友魯奕宏創辦的,去年11月份開班,目前已有90余名學生,並且每週至少有4—5名學生新加入。學生來自星湖雲社區、馬場鎮及湖潮鄉等。學校目前有中國舞考級大小班、拉丁舞、跆拳道、書法、英語、小主持人等10余個科目。

“辦這個培訓中心的目的就是滿足社區周邊孩子們的需求,為家長節約接送孩子的時間。”羅瑞告訴記者,在貴安道博青少年藝術培訓中心未創辦之前,星湖雲社區沒有一個供孩子們學習畫畫、舞蹈的地方,周邊的村民為了滿足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只能每個週末把孩子送到清鎮、花溪甚至貴陽市區參加興趣班,耗費時間和精力,非常不方便。

看到家長們如此重視孩子的興趣愛好,羅瑞萌生創辦藝術培訓中心的念頭,把自己的想法告訴魯奕宏之後,兩人一拍即合,著手對貴安新區藝術培訓市場進行考察,結果發現,貴安新區沒有一家比較完善的綜合藝術培訓機構。於是,兩人決定創辦藝術培訓中心。經過3個月的籌備,該培訓中心終於在去年11月底順利開班。

“現在方便多了,在家門口就可以讓娃娃學習書法。”星湖雲社區居民張彥斌說,他家孩子今年8歲,特別喜歡書法,為了滿足孩子的興趣愛好,之前他一直都是送孩子到花溪學習書法,每個週末來回跑,時間都耗費在接送孩子上,其他什麼事都做不成。現在好了,在家門口就有培訓機構,孩子都是自己去,他就有時間去做其他事情了。

在星湖雲社區,和張彥斌家情況一樣的家庭還很多。貴安道博青少年藝術培訓中心還沒有開班前,家長們都是將孩子送到20至30公里外的培訓機構學習。該培訓中心開班後,他們就把孩子轉到這裡學習了。

“下一步,我們將不斷提升辦學品質、提高管理水準,在新區範圍內增加培訓機構辦學點,將貴安道博青少年藝術培訓中心打造成貴安新區的一張藝術名片,豐富新區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們有學習更多技能的場所。”羅瑞說。

星湖雲社區服務中心供圖

社區文化

廣場舞跳起來

每天晚上7點左右,在貴安新區星湖雲社區,居民們有一項雷打不動的活動——跳廣場舞,這已經成為該社區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據瞭解,星湖雲社區不僅是貴安新區首個搬遷安置社區,還是貴安新區重點打造的城鄉一體化示範安置社區之一。該社區安置了湖潮村、馬路村、車田村以及元芳村的村民。村民們搬遷以前在村裡是不跳廣場舞的。說起緣由,大夥兒說那時沒有時間,也不好意思跳。

搬到星湖雲社區後,為了豐富社區居民“村民變居民”後的精神文化生活,讓入住社區的居民“幼有所學、中有所學、老有所樂”,在新的家園安居樂業,社區服務中心不僅在硬體設施上,創建各種娛樂設施設備,在軟體上更是花了不少心思和精力,開設了棋牌室、圖書室、四點半學校等,還開展各類社區文化活動,採取定期不定期,根據不同的時間點開展不同的、有針對性的社區文化活動,調動居民們的參與積極性。

猜燈謎鬧元宵、全民健身運動會、文藝演出、慰問老黨員、端午節包粽子比賽、跳廣場舞比賽……在社區服務中心的引導下,星湖雲社區開展了一系列的文娛活動,讓居民們改變觀念,走出家門動起來,慢慢地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豐富了起來。

參加活動的居民越來越多,社區的文化活動也越來越多。如今社區居民每天吃過晚飯,晚上7點左右,就會自發到社區的小廣場聊天、散步、跳舞……在這裡,廣場舞最受大家歡迎。

伴隨著歡快的音樂,大家身體隨著音樂一起跳動。隊伍裡,從幾歲的孩童到60多歲的老人,各個年齡段的居民都有。無論跳得好不好,大家都來“秀”一段,其樂融融。

“以前在村裡沒有時間參加這些活動,現在大家一有時間就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可好玩了。”社區居民孟洪蘭說,自己搬來之前是湖潮村的村民,以前住村裡時,大家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每天吃完飯就各自在家看電視,很單一。搬到社區後,社區的環境好,娛樂活動多,大家聚在一起跳廣場舞,她也跟著來跳。開始的時候,她有些不好意思,後來就慢慢適應了。現在跳廣場舞已經成為她生活的一部分了。只要沒事,天氣好,每天吃了晚飯,她就會下樓,和社區裡的姐妹們一起跳廣場舞,感覺不僅生活充實了,還能鍛煉身體,增進鄰里之間的感情。

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務

星湖雲社區

社區服務

家門口盡享醫療服務

“醫生,麻煩你幫我測量一下血壓!”4月20日,今年60多歲的社區居民孟大爺到貴安新區星湖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檢查身體。值班醫生李娜幫孟大爺測量完血壓後,叮囑他平時要合理安排飲食,注意休息。

其實,不時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測量血壓,已成為孟大爺以及不少社區居民的生活習慣。

據瞭解,貴安新區星湖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該社區一項重要的醫療配套,其位於社區服務中心左側,共有三層樓,設置有門診、治療室、藥房等科室,自啟用以來,專門為社區居民提供各項健康服務。

記者在星湖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到,裡面有服務台、簡單的診療設備以及一些常用藥,如感冒藥、胃藥和進行簡單包紮處理的藥品等。平時社區居民感冒發燒、頭痛等小病小痛時,都可以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處理,這裡就像一個濃縮版的醫院,非常方便。

“以前住在村裡時,看病沒這麼方便,也沒時間關心自己的身體情況。”孟大爺說,自己患有高血壓,以前住村裡時,整天忙著幹農活,搬遷到社區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在樓下,出門散步的時候就能順便測量一下血壓,隨時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有個頭痛腦熱看病也方便。

為提升星湖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能力,湖潮鄉衛生院還在星湖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二樓增設了中醫理療館。中醫理療館目前基本裝修已結束,很快就能開展中醫診療服務。建好後,中醫理療館就可以為居民提供更多的診療養生服務。

記者瞭解到,星湖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有一個名稱叫社區雲健康管理中心。社區雲健康管理中心為居民提供線上基層公共衛生保障,運用大資料為居民提供健康服務,如社區居民憑個人身份證在雲健康管理服務中心建立個人健康檔案,通過健康小屋內的可穿戴設備進行個人健康體檢,上傳資料到個人健康檔案中,為以後的就醫提供資料參考;或者通過遠端醫療設備,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以讓全國各地的著名醫生進行遠端問診。社區雲健康管理中心切實解決了老年人出行不便和到大醫院就醫難的問題,為社區內的居家養老和互助養老提供公共衛生服務支援等。

目前,星湖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各項配套設施還在逐步完善當中,醫療配套服務功能還在不斷推進中,待所有的醫療配套都完善後,社區居民還將在家門口享受到更多的社區醫療服務。

社區生活

88歲老人感歎:

趕上新時代過上好生活

4月20日,記者走進貴安新區湖潮鄉星湖雲社區,只見路面乾淨整潔,綠樹成蔭,花香四溢。社區廣場上、樹蔭下、池塘邊,老年人三三兩兩正坐在一起拉家常,談笑風生,怡然自得。

“國家政策好,社會發展快,搬到這裡來,做什麼都方便了。”正在和鄰居閒聊的社區居民孟金貴老人說,現在出門就可以坐公車,老年人還免費,在社區裡就能買得到菜和生活用品。

孟金貴老人原來住在湖潮鄉馬路村,今年88歲,有5個子女,現在全家加上孫子孫女有10多口人。去年底,老人全家都搬到星湖雲社區居住,就連嫁到外地的女兒也回來住在一個社區。逢年過節,一大家人在一起,一桌都不夠坐。

老人告訴記者,之前住在村裡的時候,買點東西要去五六公里外的鎮上才能買到,特別是買菜,趕場天才有賣的。趕場要走兩三公里的路才有車坐,很多時候,他們都是走路去趕場。搬到星湖雲社區後,社區裡面什麼都有,在家門口就能買到想吃的菜,出門就有公車坐,去哪裡都方便。

“現在,我每天吃完飯,想看電視就看電視,不想看電視就到樓下散散步、鍛煉鍛煉身體,或者約起幾個老年人一起坐公車去花溪、貴陽市區等遊玩,不用花車費。”孟金貴說,住進社區後的生活和以前完全不同,社區裡乾乾淨淨,出去走一圈回來鞋子都不會髒,空氣還好。

每天吃過飯,老人都要在社區裡走幾轉,鍛煉一下身體,這在以前住村裡時是不可能的事。平時沒事的時候,老人就在社區周邊走走轉轉,看看社區門口的路修好了沒,看看貴安新區的新變化。

在這裡,老人還認識了不少新朋友,大家時不時聚在一起乘涼、打打橋牌,回憶一下在村裡的日子,再聊聊今天的新生活,還可以去社區服務中心看看書、寫寫字,和工作人員聊天,瞭解貴安新區又有哪些新政策。

說起現在的生活,孟金貴老人一臉的幸福,老人感歎自己趕上了新時代,過上了好生活,這就是他嚮往的幸福生活。

社區創意

藝術培訓進社區

“道博之意,據我理解就是博大而精深、任重而道遠。”貴安新區湖潮鄉星湖雲社區貴安道博青少年藝術培訓中心創辦人羅瑞說,之所以在培訓中心的名字上加“道和博”,就是要隨時提醒自己,創業的道路是艱辛的,辦學的責任是重大的。

貴安道博青少年藝術培訓中心是羅瑞和朋友魯奕宏創辦的,去年11月份開班,目前已有90余名學生,並且每週至少有4—5名學生新加入。學生來自星湖雲社區、馬場鎮及湖潮鄉等。學校目前有中國舞考級大小班、拉丁舞、跆拳道、書法、英語、小主持人等10余個科目。

“辦這個培訓中心的目的就是滿足社區周邊孩子們的需求,為家長節約接送孩子的時間。”羅瑞告訴記者,在貴安道博青少年藝術培訓中心未創辦之前,星湖雲社區沒有一個供孩子們學習畫畫、舞蹈的地方,周邊的村民為了滿足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只能每個週末把孩子送到清鎮、花溪甚至貴陽市區參加興趣班,耗費時間和精力,非常不方便。

看到家長們如此重視孩子的興趣愛好,羅瑞萌生創辦藝術培訓中心的念頭,把自己的想法告訴魯奕宏之後,兩人一拍即合,著手對貴安新區藝術培訓市場進行考察,結果發現,貴安新區沒有一家比較完善的綜合藝術培訓機構。於是,兩人決定創辦藝術培訓中心。經過3個月的籌備,該培訓中心終於在去年11月底順利開班。

“現在方便多了,在家門口就可以讓娃娃學習書法。”星湖雲社區居民張彥斌說,他家孩子今年8歲,特別喜歡書法,為了滿足孩子的興趣愛好,之前他一直都是送孩子到花溪學習書法,每個週末來回跑,時間都耗費在接送孩子上,其他什麼事都做不成。現在好了,在家門口就有培訓機構,孩子都是自己去,他就有時間去做其他事情了。

在星湖雲社區,和張彥斌家情況一樣的家庭還很多。貴安道博青少年藝術培訓中心還沒有開班前,家長們都是將孩子送到20至30公里外的培訓機構學習。該培訓中心開班後,他們就把孩子轉到這裡學習了。

“下一步,我們將不斷提升辦學品質、提高管理水準,在新區範圍內增加培訓機構辦學點,將貴安道博青少年藝術培訓中心打造成貴安新區的一張藝術名片,豐富新區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們有學習更多技能的場所。”羅瑞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